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喪屍文化風行80年,背後是一部美國社會政治史

喪屍文化風行80年,背後是一部美國社會政治史

喪屍文化風行80年,背後是一部美國社會政治史



80年來,喪屍被無數電影工作者、作家賦予了比恐懼更深刻的隱喻:種族,原子彈,大規模傳染病,全球主義,還有人類彼此。

編譯小南董嘉傑


殭屍的顏值,曾是多少人夜裡的噩夢啊。


它們有著灰色的皮膚,滿身是血,不是缺手腳就是掉眼球,身上掛著幾塊破布,雙手前伸,渴求活人鮮嫩的肉體。


它們穿越「屍海」,張著一口爛牙低吼,拖著腸子前行。

如果回顧一下美國文化中的喪屍歷史,我們會發現從「喪屍」的誕生,到《行屍走肉》的熱播,這個生物不僅是恐怖審美的傑出代表——更是一種政治評論。


80年來,喪屍被無數電影工作者、作家賦予了比恐懼更深刻的隱喻:種族,原子彈,大規模傳染病,全球主義,還有人類彼此。

喪屍文化風行80年,背後是一部美國社會政治史



從海地到好萊塢

對巫毒和原始文化的恐懼


雖然死人復活的概念可以歸結到不同文化,追溯到幾千年前,但是美國文化中的喪屍概念,是借用自19世紀的海地巫術主義。


17世紀,法國人帶來了數以百萬計的西非奴隸,海地的精神信仰系統就是從那時開始建立的,目的是為了幫助那些因為謀殺等非自然原因死亡、在墳墓中遊盪的亡靈。在這段時間內,屍體能夠被巫醫復活,他們會將其作為個人的奴隸。海地人把這種介於生與死之間的模糊狀態叫做zombi。

喪屍文化風行80年,背後是一部美國社會政治史


海地巫師


在1804年脫離法國的統治取得獨立之後,海地被西方國家妖魔化為一種威脅。1915年,美國佔領海地,一個叫做Seabrook的美國人聽說了喪屍這個事情。


在太子港研究巫毒的時候,Seabrook來到一家製糖公司,看到了四個「喪屍(zombie)」。根據上世紀20年代的資料,他事後是這麼描述的:


「這些所謂的喪屍在笨拙地工作。他們的反應像畜生和機器人一樣遲鈍,眼神好嚇人……一雙雙死魚眼,明明不是瞎子,卻毫無聚焦點,毫無生機,就這麼盯著你。」

Seabrook眼前看到的,其實是工廠聘用的奴隸,他們擠在狹小的空間里,每天工作18個小時。但是Seabrook不知道這個事實,他在自己1929年出版的《魔法島(The Magic Island)》里,聳人聽聞地向美國群眾描述了「喪屍」的樣子。


1932年,美國誕生了第一部殭屍電影《白喪屍(White Zombie)》,劇情大多根據Seabrook的小說進行改編。電影中一對白人夫婦拜訪海地,準備在那裡結婚,一個農場主為了得到未婚妻,把她弄成了喪屍……最後壞人死去,典型的大團圓結局。

喪屍文化風行80年,背後是一部美國社會政治史



《白喪屍》經典鏡頭重現


這部電影鼓動了美國人對巫術主義最深處的恐懼,並把這種精神信仰扭曲成恐怖的主題。海地被描述成一個原始、混亂、巫術與喪屍橫行的地方。在這裡,西方國家所篤信的婚姻信仰,被未開化國度的黑魔法強行破壞。


由於電影在當時獲得巨大的票房成功,此後的30、40年代,引發了一波基於對巫毒的恐懼的喪屍電影風潮。


直到40年代以前,喪屍只反映了對巫術主義和黑暗的恐懼,但隨著美國政治風景的來臨,喪屍又有了新的象徵主義。


殭屍,也是武器


核滅絕恐懼和赤色恐怖


1940年,喪屍從海地民間傳說,變成美國流行文化中的一員。喪屍元素頻繁地出現在歌曲、廣播甚至是夜店活動里,一次次成為焦點。


這同時也是一個人心惶恐的時刻: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在醞釀,大規模種族屠殺、原子戰爭和獨裁對世界的威脅一觸即發。其後的冷戰,再次喚起了人們對蘇聯共產主義和科技進步的焦慮,無休止的太空競賽正是體現了這一點。


美國人面對時局變換的恐懼感,是和喪屍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首先,我們經常能在喪屍電影里看到巫毒和間諜的情節。在《喪屍之王》(1941年)中,一個飛機在加勒比墜毀,飛行員因此碰見了一個操縱喪屍,騙取戰爭情報的外國間諜。而在《喪屍的復仇》(1943年)中,邪惡的醫生為了確保德國在二戰中取得勝利,創建了一整支納粹喪屍軍隊。

喪屍文化風行80年,背後是一部美國社會政治史



之後,廣島和長崎在1945年8月遭到原子彈轟炸,蘇聯的第一顆原子彈試驗在1949年完成,喪屍文化開始體現出對於核輻射和共產主義的恐懼。


蘇聯一直都是太空競賽的贏家:在1957年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1961年第一個將人類送上了太空。此時,喪屍用來表達美國人對於失去太空土地的恐懼——以及對太空本身的恐懼。


《外太空來的殭屍 》(1952)講的是一群外星人,試圖從蘇聯偷取原子彈設計平面圖。而在《外太空計劃9》(1959年)中,外星人復活了一個人類喪屍,用它來阻止一個太陽能巨型炸彈的爆發。還有《地球毀滅》(1964年),外星人用奇怪氣體滅絕人類,還用無線電信號讓屍體復活。


而到了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美國出現了新的動蕩,現代喪屍應運而生。

喪屍文化風行80年,背後是一部美國社會政治史



《外太空計劃9》經典鏡頭重現


末日喪屍


對民權和越南戰爭的反應


伴隨著暗殺、民權運動、越南戰爭和反主流文化的盛行,1960年代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動蕩的年代。


這時,有一部電影徹底地改變了我們對喪屍電影的認知,它叫做:《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喪屍文化風行80年,背後是一部美國社會政治史



《活死人之夜》經典鏡頭重現


這是喬治?羅梅羅在1968年締造的傳奇。少女、墓地、喪禮,構成了一個經典的電影開頭:沒有啰里吧嗦,一上來就是少女被喪屍追咬,她狂奔著穿過農村,來到農舍避難,然後遇見男主角,和一小群其他倖存者。然而男主最後躲過了數百隻喪屍的襲擊,卻沒躲過一個南部白人警察的槍眼。


這部片子公映於著名人權運動家、馬丁?路德?金遇害後的5個月,《活死人之夜》與當時濃厚的政治、種族氛圍,產生了極度微妙的「化學反應」。


事實上,《活死人之夜》對後來的喪屍電影,也是里程碑一般的存在。因為它首次把大量的喪屍加入電影鏡頭,作為末世降臨的象徵,這在喪屍電影史上是前所未見的。

喪屍文化風行80年,背後是一部美國社會政治史



而作為現實意義,《活死人之夜》也是第一次,為美國人呈現一種被暴露於戰爭的廣泛恐怖感。 配合上當時美國社會上不斷傳播的,大量越戰的屍體圖片和視頻,《活死人之夜》里的「喪屍圍城」,就更加震撼。


而在電影的尾聲,羅梅羅採用了一種似是而真的美軍對越南的真實軍事打擊手段------「搜索和銷毀」的方法將被用來消滅喪屍。這是一種使用追求殺敵數量而不是戰略效率的方法。


儘管在20世紀60年代,社會取得了進步,但美國的財富分配在70、80年代變得越來越不平等。


當喪屍電影陷入剝削和預算不足時,羅梅羅再次整裝出發,在1978年推出又一部喪屍電影------《活死人黎明(Dawn of the Dead)》。《活死人黎明》以一種另類的方式,向世人宣告:美國進入了資本主義的晚期。

喪屍文化風行80年,背後是一部美國社會政治史



《活死人黎明》經典鏡頭重現


電影的尾聲出現最經典一幕:喪屍佔領了商場之後,電動扶梯、音樂、噴泉,一切照舊。羅梅羅想要表達的是:在假日周末里,商場里的購物人群和末日喪屍,沒什麼區別。


電影《活死人黎明》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資本主義進入後期的恐懼。在電影里,喪屍成了消費者,在商場漫無目的地遊盪。而沒有變成喪屍的倖存者,則在電影里作為「被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所洗腦」的存在。藉此,倖存者與喪屍,在這部電影里,以一種難以名狀的方式,划上等號。


流行病喪屍


大規模傳染的恐懼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對全球傳染病的恐懼折磨著美國人的心靈。


數十年來,全球一直面對著新型病毒帶來的恐懼:1976年在蘇丹發現埃博拉病毒; 80年代艾滋病出現;90年代中期,中國爆發禽流感; 2003年SARS對全世界造成巨大衝擊。這些對傳染病的恐懼,再次迅速地與末世喪屍的恐懼感發生 「化學反應」:1986年美國醫學協會雜誌上關於艾滋病的文章被題為------《活死人之夜2.0》。這一次,傳染病成為了產生喪屍的原因。

喪屍文化風行80年,背後是一部美國社會政治史



《生化危機》遊戲封面


1996年誕生了一款非常火的視頻遊戲叫《生化危機(Resident Evil )》,講的是一家製藥公司秘密地研究生物武器時,開發出致命的病毒,能使屍體復活。 2008年,一款名為《求生之路》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也是以喪屍作主題的恐怖生存體驗作品。


而在2002年,一部名為《驚變28天》的電影,描述著相似的故事:感染了致命病毒的猿類動物從實驗室逃脫,進而將病毒傳播到世界各地,導致毀滅性的災難。近年來,喪屍及對喪屍起源的新醫學解釋,已被生存主義者玩壞了。

喪屍文化風行80年,背後是一部美國社會政治史



《驚變28天》經典鏡頭重現


2011年,哈佛大學神經生物學家Schlozman,發表了 《喪屍屍檢:來自末世的神秘筆記本(The Zombie Autopsies:Secret Notebooks From the Apocalypse)》。他提出了一個符合現實又腦洞大開的設想,為喪屍傳染病創造了一個像模像樣的名字:共濟失調神經退行性飽脹缺陷綜合征(ANSD)。


同年,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入門:末世喪屍啟示錄(Preparedness 101: Zombie Apocalypse)》,裡面記載了應對廣泛的流行病爆發的指南。這份手冊在各類媒體上都非常受歡迎,疾控中心的總監評價說「你現在可能會覺得自己三觀被毀了,但一旦喪屍橫行,你會慶幸自己讀過這本手冊。」

喪屍文化風行80年,背後是一部美國社會政治史



疾控中心製作的海報


在特殊情況下,公眾中那些對世界末日真正感到恐懼的人,會非常認真地考慮了Schlozman和疾控中心的想法。


一個全國廣播節目里,主持人曾開玩笑地把Schlozman的理論作為真相說了出來。隨後,Schlozman收到無數聽友的來信,他回憶說, 「郵件里問得最多的問題是:什麼藥物能擺脫喪屍感染?怎麼能從房子里安全地衝出喪屍的包圍? 」


而疾控中心也收到很多來信,詢問消滅喪屍的最佳武器。人們對於在喪屍包圍的末世里,會有一種生存幻想:手持武器,先救活自己。


後末日喪屍


人類彼此的恐懼


從2010年至今,《行屍走肉(The Walking Dead)》開始在全世界流行。這部基於同名漫畫,收視率極高的電視劇,提出了一個「末日後」的概念,喪屍反而成了倖存者最不著急解決的問題。

喪屍文化風行80年,背後是一部美國社會政治史



《行屍走肉》經典鏡頭重現


在新一季,主角不斷受到武裝匪盜團體、精神病邪教領袖、單車幫、暴徒等其他倖存者的襲擊。


在這個末日後世界裡,人們只關心自己,所有其他生命都是可以拋棄的。


《行屍走肉》的作者Luckhurst認為,不合作,只顧保護自己,是極端保守主義的心態。


對於這一點,沒人能比《行屍走肉》里的弩哥Daryl Dixon體現得更好。弩哥是一位自稱能「讓種族主義變得有愛」的人,是堅定的獨立主義者,且對於那些喜歡他的人一度非常忠誠。 他保持著精神上的獨立,不依靠別人,哪怕在沒有武器裝備的情況下,也從來沒有被抓住。他展現出了一種美國南部心態:別惹我。

喪屍文化風行80年,背後是一部美國社會政治史



《行屍走肉》的弩哥


最近的一部電影《喪屍全城》,也將這種極端保守主義再發揮到極致:五個軍事夥伴,每個都配備了大量的彈藥和軍事設備。他們為了讓美國不再受到莫名的喪屍威脅,要進行92分鐘的生存大作戰。


從本質上講,喪屍是與「失去掌控權的恐懼」作鬥爭。但這些喪屍故事,只是在幻想重新奪回掌控權而已。醫療衛生的崩潰會帶來真正可怕的後果,而在某些極端分子的眼中,清除社會的腐敗環節無疑會帶來一次重新洗牌。


但這種關於喪屍爆發的幻想,受到一個關鍵因素的影響:全球化。在倖存者的眼中,人人自由所帶來的相互牽制,是他們盡所能及要避免的。


在《行屍走肉》里,圍牆可以有效阻擋喪屍和其他人。


在2013年的電影《喪屍世界大戰(World War Z)》里,耶路撒冷被一群喪屍包圍,它們像移動緩慢的菌落一樣,攀上牆壁。 與以前的電影的喪屍不同,這些喪屍移動速度很快,很有緊迫感,加劇了人們對移民率大幅增加後產生的恐懼。

喪屍文化風行80年,背後是一部美國社會政治史



《喪屍世界大戰》經典鏡頭重現


在早期的喪屍電影,小團體的倖存者結合在一起,以增加他們的生存機會。 在後末日階段中,全球統一變成了不可能:有太多不同的信仰系統在各玩各的。


於是,人類世界被分割成若干個不同的存在,其中共同的信條是:堅持生存,各自為營。此時生存的最大阻礙不是喪屍,而是倖存者之間的阻力,和對資源的爭奪。


所以喪屍的全球化暴露了人類最深層的恐懼:彼此。


END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周刊 的精彩文章:

柏楊與李敖:一個落井下石,一個頻揭老底
中國男明星為什麼越來越不man了?
他躲在苗寨打了43年銀嫁衣,一套價值十萬
00後:要兄弟姐妹不如先養一條寵物狗
24張老照片中的移動圖書管,這真是個浪漫的存在

TAG:南都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將軍:那年中國遭美國侮辱 逼出神秘995工程 從此世界改變了
美國很厲害?200年前的一件事,成美國的奇恥大辱
21世紀的美國牛仔文化
30部美國經典科幻片大全,你最愛哪一部?
美國歷史系列83:社會安全保障制度實施80周年
美國氣炸了,這個小國背叛了美國,大部分技術流向中國
美國很厲害?一大國200年前做了一事,成了美國的奇恥大辱
1930年代的美國西部掠影
中國這一武器領先世界50年,美國都只能暗自嘆服
18世紀美國的「中國熱」
19世紀中國人在美國
美國飛行員拍攝的,1945年,抗戰勝利前後的中國農村
發完最後600部 黑莓手機將「離開」美國國會
別以為街頭文化是美國的,最早的街頭文化來自中國
這三大優勢,令中國必將取代美國成世界第一軍事強國
美國防部長:美國能保持對中俄兩國的軍事優勢
「中國威脅論」在美國10年未加劇 72%認為美國軍事最強
美國隊長的10大經典故事
中國和美國生活16個天壤之別
10年後美國最缺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