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壬辰倭亂 關於四百年前的第一場朝鮮戰爭

壬辰倭亂 關於四百年前的第一場朝鮮戰爭

壬辰倭亂 關於四百年前的第一場朝鮮戰爭



1592年倭亂,日軍侵略朝鮮線路圖

在近代以前的東亞歷史中,中日韓三國有過三次衝突。一次是古代(公元663年)的白村江戰爭(又稱「白江戰鬥」或「白江口戰鬥」);一次是中世(公元1274年和1281年)元朝和高麗的日本遠征(元軍的侵日戰爭);還有一次就是近世(公元1592-1598年)的壬辰倭亂。


三場戰爭的基本構造特徵,都是中國、朝鮮對日本的戰爭。其中壬辰倭亂起始於豐臣秀吉的朝鮮侵略,而終極目標是征服大明。戰爭歷時約七年。這是一場全面戰爭,對之後東亞世界的歷史、社會、文化等諸方面均施予了重大影響。近日,韓國高麗大學教授崔官的《壬辰倭亂:四百年前的朝鮮戰爭》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引進出版,本報摘編了其中部分內容。


首戰:日軍勢如破竹


壬辰倭亂首戰是小西行長勢如破竹的北進。當時豐臣秀吉賜白馬予小西行長,命之為先鋒將。

1592年4月13日下午5點,第一軍團小西行長、宗義智的軍團(以下稱小西軍)共18700人,乘坐700餘艘兵船侵入釜山浦。14日,兩國之間最初的攻防戰在釜山鎮城進行,朝鮮守城將領鄭揆奮戰至死,城被攻克。15日在東萊城的戰鬥中,府使宋象賢盡忠戰亡。小西軍經梁山、密陽、大邱,又在尚州打敗了巡邊使李鎰的軍隊,10天後攻克聞慶。在天險要塞鳥嶺,因朝軍沒有防備,日軍未經戰鬥就順利經過。朝鮮朝廷和民間對都巡邊使申砬的敢死隊寄託厚望。28日,日軍在忠清道忠州幾乎全部消滅了申砬的敢死隊。國王宣祖在聞訊後立刻逃往開城,然後又逃到了平壤。


另一方面,4月18日加藤清正、鍋島直茂等第二軍團(以下稱加藤軍)比小西軍晚些時登陸釜山浦,沿東路急速北上。加藤軍舉著秀吉賜予的南無妙法蓮花經旗,經彥陽、慶州、安東、丹陽,4月29日在忠州與小西軍匯合。小西軍和加藤軍分路進攻漢城,競爭的結果是5月3日小西軍率先戰抵漢城。僅20天,漢城便遭到了日軍的踐踏蹂躪。當時從釜山到漢城,日軍以每天平均20公里的速度進軍,並非日軍的戰鬥力卓越超常,而是當時朝鮮的國防能力實屬不堪。


日軍佔領漢城之後,各軍團割佔了朝鮮八道即所謂的「八道國割」。其中小西行長率領的第一軍團割占平安道,加藤清正率領的第二軍團割占咸鏡道,黑田長政率領的第三軍團割占黃海道,毛利吉城率領的第四軍團割占江原道,福島正則率領的第五軍團割占忠清道,小早川隆景率領的第六軍團割佔全羅道,毛利輝元率領的第七軍團割占慶尚道,宇喜多秀家率領的第八軍團割占京畿道。各軍團武將開始在各分割地區作戰。


小西軍向平安道進攻,在臨津江戰鬥中打敗朝軍,5月29日進攻開城,6月15日進攻平壤城。加藤軍則進攻咸鏡道,7月23日在會寧抓到朝鮮王子臨海君和順和君。他們是為了召集勤王軍而被派到咸鏡道,結果卻成了日軍的俘虜。加藤軍一鼓作氣打過豆滿江,攻進兀良哈。戰亂開始後不到三個月,除了平壤以北和以全羅道為中心的朝鮮西部地區外,從咸鏡道、釜山到漢城、平壤的重要據點都被日本人所控制。


朝方:反擊漸有起色

日軍踐踏朝鮮全國時,各地義兵奮起反抗。日軍侵略朝鮮僅9天後,最初的抗日義兵便於4月21日在慶尚道宜寧發動了起義。郭再祐率領的宜寧義兵勢力逐漸擴大,義兵利用當地的地形優勢,打擊了慶尚道的日軍,在收復慶尚右道的戰鬥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後來,慶尚道、全羅道、忠清道、京畿道、咸鏡道等地接連發生了義兵起義。義兵乃以農民為中心的民眾隊伍,並包括了僧侶和平民。義兵將領133人,多出自武士家族或儒學家族等社會統治階層。比較首戰時朝方軍隊的戰敗,義兵起義和義兵活動令人為之振奮。


6月,朝廷決定與王世子(光海君)分朝(分成國王的朝廷和太子的朝廷)。光海君率領部下在黃海道等地與南方的各道取得聯繫,鼓動義兵起義。「八道國割」的日軍對朝鮮八道的征服和統治,遭到義兵和朝鮮官兵的抵抗。7月開始,朝方在各地與日方開始了激烈的戰鬥,8月收復清州,9月收復慶州,鄭文孚收復鏡城。侵入全羅道的小早川隆景軍不得不退到漢城,慶尚道的毛利輝元軍也陷入了義兵的游擊戰爭中。


10月,金時敏僅用3800人的兵力堅守晉州城,打敗細川忠興的2萬日本聯軍,這是戰亂以來取得的首次大捷,這場勝利確保了晉州西部糧倉地帶全羅道地區的安全,戰況的發展逐漸有利於朝方。朝軍士氣大增,攻勢也越來越猛,漸漸地日軍在釜山浦和漢城之間的聯絡交通也變得愈發艱難。


李舜臣從5月7日的玉浦海戰到9月1日的釜山浦海戰,四個月期間十戰十勝,消滅了脅坂安治、加藤嘉明、藤堂高虎、九鬼嘉隆等率領的日本水軍,還阻斷了日本軍事物資的運輸通道。朝方掌握了制海權,疏通了朝方各地之間的聯絡及物資運輸。


明朝的參戰和議和

6月中旬,人數不多的明軍已渡過鴨綠江進入朝鮮。7月16日遼東副總兵祖承訓率領3千兵力攻擊平壤的小西軍。明軍敗。明朝痛切地感覺到有必要從南方調入炮兵。明朝最終派遣了剛剛鎮壓了西北邊境叛亂的李如松。1593正月七日,提督李如松率43000明軍,與朝軍聯合,開始了收復小西行長軍營的平壤城戰鬥。


在明軍、朝軍壓倒性火力攻擊下,小西軍交出了平壤城,潰退至漢城。在明軍的大規模參戰下,朝鮮收復了平壤城。小西軍的敗退大大打擊了在朝日軍。石田三成等在陣奉行(即督陣官)向秀吉報告了平壤的戰敗,並讓加藤軍等各軍團集合在漢城防備明軍。正月二十六日,日軍在漢城近郊碧蹄館一帶為阻止勢不可擋的明軍南下,以破釜沉舟的決心打敗了李如松軍以騎兵為中心展開的追擊。但半個月之後,日軍卻在幸州山城之戰中大敗給權栗率領的朝軍,宇喜多秀家、石田三成等負傷。漢城的在朝日軍兵力消耗幾近五成,軍糧和物資也嚴重不足。


在碧蹄館之戰中,李如松軍一敗塗地、意志消沉,便想用議和的方式讓日軍撤退,游擊將軍沈惟敬和以小西為首的日軍開始議和交涉。沈惟敬是上一年(1592)8月兵部尚書石星推薦的謀士,他到朝鮮平壤與小西行長會談,最後達成休戰50天的協定。沈惟敬再次全方位地與日軍交涉的結果,則是4月8日在龍山會談中達成的協議,內容即是當時日軍返還俘虜的朝鮮兩位王子,日軍撤出漢城,明朝也撤離明軍且派遣使者至日本。


4月18日,日軍領著沈惟敬派來的假明朝使節撤出漢城,明軍也就勢南下。6月,李如松部隊進駐漢城,宋應昌部隊進駐定州,劉、吳惟忠部隊進駐大邱,王必迪部隊進駐尚州,駱尚志、宋大斌部隊進駐南原。表面上他們包圍了日軍,卻沒有發生戰鬥,一直處在對峙狀態。李如松謀劃,擬將沈惟敬、徐一貫、謝用梓等派往日本,令日軍撤走。

豐臣秀吉並不甘心,他一邊議和一邊發動新的攻勢。6月29日日軍攻克晉州城,殘殺居民數萬,把那一帶變成了廢墟,然後全軍按照秀吉之命令,撤到釜山浦周邊加強守備。8月以後,日軍相繼回國。陸地戰場,12月初安康之戰是最後一戰,之後進入相對穩定的狀態。除了1594年李舜臣攻打日本水軍的戰鬥,直到1597年丁酉再亂為止,再也沒發生過武裝衝突,只是維持了議和交涉的狀態。當時,朝鮮是被侵略的當事國,但在議和交涉中卻被排除在外。


1596年9月1日,明朝冊封使與秀吉在大阪城會見,授予封王金印,並向秀吉等武將按官級授予官服。第二天,日方為明朝使節擺宴,秀吉等穿明朝官服參加宴會,當天秀吉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明皇帝的敕書中,根本沒有提到秀吉所期待的「和平七條」,只是提到「封你為日本國王」。秀吉大怒,馬上命令動員大軍。沈惟敬和小西行長經數年謀劃的議和計劃,一下子成了泡影。次年,日軍再次侵犯朝鮮,但再次遭到失敗。朝鮮以沒有丟失一寸領土的結局結束了戰亂,然而,經日本踐踏後的朝鮮已變為焦土,全國各地滿目瘡痍,橫屍遍野。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伍佰藝書畫 的精彩文章:

戚家軍戰力有多強?近乎零傷亡殲滅倭寇
揭秘武則天將「外國使者」斬首守陵之謎

TAG:伍佰藝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壬辰倭亂:朝鮮歷史上唯一一次主動進攻日本
倭寇一個不留!戚繼光、俞大猷平定「嘉靖大倭亂」的最後一戰
三浦倭亂經過
揭秘朝鮮環刀的興衰史,壬辰倭亂中朝鮮不敵日本是因它太短?
嘉靖倭亂是」十倭九華「?那是為明代倭寇洗地!
1592年日本侵略朝鮮製造壬辰倭亂,我大明軍隊威武!
《代立軍》全名抗擊倭亂,守護國家而孤軍奮鬥的故事
從戚繼光說起的明朝倭亂
吹得神乎其神的朝鮮龜船,在壬辰倭亂中根本沒什麼卵用?
最強韓國電影推薦《代立軍》呂珍九、李政宰壬辰倭亂的故事!
朱元璋即位想與日本恢復邦交:攜手消除「倭亂」
明朝走私商人竟是倭亂禍根?不光帶路,還幫倭寇造大船!
以「人民的名義」行賄受賄,他最終平定倭亂,進封太子少保
以人民的名義行賄受賄,他最終平定倭亂,進封太子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