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六國,全因此二王之功,秦始皇只是實施者而已!

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六國,全因此二王之功,秦始皇只是實施者而已!

秦始皇繼位時期,秦國已經對餘下山東六國形成了泰山壓頂之勢,秦國實力比其餘六國加起來還強;手下名將有王翦、王賁、蒙恬等等,手下擁有百萬精銳之師,國力強大,人民富足。

那麼是誰給秦始皇創造出的這麼好的條件呢?這就是這裡要說的正文了。

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六國,全因此二王之功,秦始皇只是實施者而已!

秦國要分為兩部分來看,中間的節點就是秦孝公,在秦孝公之前的秦國,宛若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或許曾經強壯過,但如今已鄰遲暮,在面對強壯的魏國之時,顯得是那麼的力不從心;魏武卒的強大, 遠遠超乎了老秦人的想像,哪怕再怎麼為了驕傲而奮不顧身,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都是蒼白可笑的,尤其是秦國的物資短缺,已經到了滅國的邊緣。

當時的秦國重地——河西之地都被魏國所佔據,秦國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在此危難之刻,秦孝公繼位了,秦孝公繼位之時,與齊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韓昭侯、趙成侯並立。戰國六雄中,楚國、魏國與秦國接壤。魏國佔有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從鄭縣沿洛河北上修築長城。楚國自漢中郡往南,佔有巫郡和黔中郡。

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六國,全因此二王之功,秦始皇只是實施者而已!

秦國地處偏僻的雍州,不參加中原各國諸侯的盟會,被諸侯們疏遠,像對待夷狄一樣對待。秦孝公繼位後以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為己任,廣施恩德,救濟孤寡,招募戰士,明確論功行賞的法令,並在國內頒布了著名的求賢令,命國人大臣獻富國強兵之策。

衛國人商鞅在公叔痤死後聽聞秦孝公的求賢令,便攜帶李悝的《法經》投奔秦國,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見孝公。商鞅先以帝道、王道之術說孝公,孝公聽後直打瞌睡並通過景監責備商鞅。商鞅再以霸道之術說孝公,孝公聽後改變態度但沒有重用商鞅。商鞅最後暢談富國強兵之策,孝公聽後大喜,兩人暢談幾日後毫無倦意。

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六國,全因此二王之功,秦始皇只是實施者而已!

雖有阻力,但「商鞅變法」終究貫徹實施了下去,秦國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地步了,商鞅變法總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元前359年的《墾草令》,《墾草令》只要針對的是農業和經濟的發展。

第二部分是秦孝公於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在秦國國內實行第一次變法,這次變法主要針對的是軍功和律法的貫徹實施,也有人說,這才是第一次變法。經歷這次變法後,秦國國力開始強大。前358年,秦國在西山擊敗韓國。前357年,楚宣王派右尹黑來迎娶秦孝公的女兒,與秦國聯姻。前355年,秦孝公與魏惠王在杜平會盟,結束了秦國長期不與中原諸侯會盟的局面。

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六國,全因此二王之功,秦始皇只是實施者而已!

秦國的第三次變法,是平定太子事件後,秦孝公拜商鞅為大良造實施的。此次變法更加普及而廣泛,涉及到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秦國徹底成為一個有著無限上升空間的煥然一新的國家。

在秦孝公時期,終於完成了先輩的夙願——收復河西之地,雖然只是部分收復,但是對魏國接連的打擊,徹底讓秦國崛起於諸侯了。

秦孝公死後,繼位的是秦惠文王,也是秦國第一個稱王的人;雖然秦惠文王將商鞅處以極刑,但是卻將商鞅變法完美的貫徹實施了下來,不似別國變法,換了個君主基本就變樣了;故而秦國在秦惠文王手上,更加的強大,強大到令其他諸國不得不聯合抵禦秦國。

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六國,全因此二王之功,秦始皇只是實施者而已!

秦惠文王時期,雖然主要是發展國力,但是對外擴張也沒有停止,先是東進魏國,徹底佔領了河西之地,還額外討了點利息,逼迫魏國割讓上郡15縣,使之在黃河的東岸建立了東進的前進陣地。

而後先是排司馬錯南下滅蜀,盡吞巴蜀富饒之地,而後又擊敗楚國,佔據了楚地漢中,解除了楚國對秦國本土和巴國蜀國的威脅,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這樣,秦國的關中、漢中、巴蜀連成一片,秦國對六國形成了居高臨下的壓迫形勢。

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六國,全因此二王之功,秦始皇只是實施者而已!

秦惠文王不僅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擴大了疆域,而且針對犀首並相六國,發動東方諸國合縱攻秦的形勢,採用了張儀的連橫之策,實行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打退了六國的進攻,取得了政治外交上的勝利。為後來秦王贏政掃滅六國創造了有利條件。

秦惠文王時期,還西伐世仇義渠,公元前315年,秦伐取義渠二十五城。秦國在西北地區佔有了大片的優良牧場。

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六國,全因此二王之功,秦始皇只是實施者而已!

在秦孝公和秦惠文王的勵精圖治之下,秦國國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秦國國力空前強大,對山東六國形成了對壘之勢,所幸之後繼任的秦王也非昏君,皆勵精圖治,繼續加強貫徹實施商鞅變法,最終在秦始皇的時候,秦國的國力已經遠遠超過了山東六國的總和,於是秦始皇發動了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戰爭,戰爭幾乎可以用摧枯拉朽來形容,這蓋因秦孝公變法及秦惠文王守法之功啊!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歷史 的精彩文章:

被餓死的帝王本紀:這個帝王開疆拓土,成為唯一能和秦國爭雄國家
這四個帝王死的太蹊蹺,雄才大略竟被一道命令所終結,實在是可惜
不識此人是魏國的悲劇,放走此人是魏國的末日,赳赳大秦共赴國難
背負奸詐惡人的罵名的他,卻為大唐帝國打下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疆域
二戰該大國被滅,不敢奮起反抗,戰後卻對本國女人這樣!真是無恥

TAG:黑白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秦國之所以能夠崛起並且一統六國,主要歸功於這兩點
秦國被低估的君王,如果不是作死,可能會代替秦始皇統一六國!
如果長平之戰趙國贏了,那麼秦國還能否一統天下?
秦國不是因為秦始皇才統一而是因為她
此人一意孤行才使秦國步入強國之路!不是秦始皇
為什麼統一天下的是秦國,而不是其他六國呢?
戰國末年秦楚爭霸,為何最終統一六國的是秦國,而不是楚國?
六國戰敗,為何唯獨是秦國統一六國?難道只是因為有秦始皇?
麻隧之戰,秦國再敗晉國之手,秦國何時能崛起!
統一六國本可能是此國,只因秦國實行了一項政策,天下易主
長平之戰,如果趙國贏了,是趙國一統江山,還是秦國再次崛起?
秦國能統一六國他才是最大的功臣,但是他的結局也是最慘的!
若長平之戰趙勝秦,秦國還能統一六國嗎?
中國有個小國,完全不敵秦國,卻一直沒被秦始皇所滅,原因很簡單
秦國最早變革的「王」,曾導致秦國衰弱,可沒他秦始皇成不了事
無論如何,秦國一定會首先滅掉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
即便趙國在長平之戰中取勝,最後統一天下的仍然只會是秦國
秦國一統天下而其餘六國不能的根本原因
在六國之中,韓國首先被滅,是秦國太強,還是韓國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