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洗生命 精緻人生
我曾經很喜歡看一些修行類的小故事,不過,完全是隨意性的,並不喜歡動用大腦。看了,明白就明白,不明白也不去苦思冥想,隨便一丟,等閑暇趣致時再順手翻來。有的小故事剛看完時感覺很好,再看便覺得也沒有什麼。有的則不然,開始不甚明白,再次翻來,會情不自已,連聲稱妙。
從這些零零散散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修行的法門林林總總,有的比較注重修,有的則傾向於悟;即便同一法門,不同的師父因秉性、層次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開悟。本來天底下就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至於哪一種方式更好,更有助於同道修行,依我看來只能說各有洞天,不能武斷。因為這要因人而異,看它是否更適合自己。
不過,對於我們這些修鍊道德經的老學友,我想,也許並沒有人喜歡在這類問題上勞神費力,糾纏不清。道大無邊,「三十輻共一轂」,「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而且,瞬息萬變,即便再能悟,又能悟到何處?悟明幾多?
假如一個人每吃一餐,想的都是這口飯下到肚裡該如何受益,如何科學分配,不用幾年,幾天下來,就很累很累。而若是「為無為」吃下去,至於其它,一律隨意,則是截然不同的一種享受。求道亦如此,只要每天堅持,修到哪裡,自然也就悟到了哪裡,明白了那一層的真實含義。這是一種自然的心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完全不需要大腦支配。「道」想讓明白的,總有一天能夠明白,不能夠開悟的,即便煞費苦心,也是枉然。
「順其自然」四個字,隨著修鍊階段的不同,對其也會有不同層次的認知。其實,「修」也好,「悟」也罷,它們的出發點都源於「靜」,源於「為無為」。都是在「靜」字上,在「為無為」上下功夫。都是去私慾,建道德。是靜,是凈,是定。如若沒有了這幾個字作基石,一切皆為空談。
「事須漸修,理則頓悟」。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是:悟只是悟出了一個理兒,不一定能夠落到實處。它比較適應於根基很好的人,一開始就可以準確定位,把起點拔的很高很高,避免許多彎路。禪宗六祖慧能大字不識一個,偶然聽人唱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下即悟。對於經文,只要一聽,立馬能夠明白其中的奧理,當別人手指經文向他討教,他說,我不識字,你念與我聽。即便如此,在以後的歲月里,他還是要認認真真地去修。而修卻是要按部就班,是落於實處。它適用於各種人群,廣納眾生。
「南頓北漸」本來就是不二法門,唯一的區別是修鍊者的天賦、秉性不同而已。所以在引導、啟發方面才會生出「頓悟」和「漸悟「的差別。所以,對於選擇修鍊道德經的人,只要能夠做到給原神充足的養料,即道德經文,然後再為她營造最佳的修行環境,而不是人為地製造一些心念,去束縛她,障礙她,就已經足矣。
假如一定要窮追死理,硬生生把「修」與「悟」扯開來談,那麼「修」應該是「用己心去接師心」,是以心換心,是腳踏實地。它最忌邯鄲學步,擺樣子作秀。也不是高昂著頭唱著激進的歌曲一路前行。而悟這個東西,它是精,是魂,是韻,是神,是慧。只可意會,無法強求。悟字雖小,但卻暗合了天地。
個人淺見,「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是修,也是悟,若能做到,即已得道,這也是「是以聖人慾不欲」的道理。其實,道德經中的每一篇課文、每一句話都是修;每一篇課文、每一句話也都是悟……
順便羅嗦一句:為何聖人的慾望就是不欲?為什麼修道一定要無私無欲?因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二生三時就已經不符合道了」,也就是說在我們所處的欲界,在我們周身本來就沒有多少東西與道性相符。同樣的道理,在道界中,「欲」幾乎也是沒有容身之所。欲界沒有道,道界也沒有欲。一旦明白了這個道理,一
切便都不會強求。
※打造中華道都暨《龍虎山道教文獻集成》編撰座談會在鷹潭召開
※都市白領養生的五點忠告
※道教養生修練方法十種
※【修行語錄】福自我求
※修行1+1=?感悟隨想
TAG:龍虎論道 |
※人生中浪費生命的四件事
※人生最浪費生命的四件事
※生命影響生命
※生活禪的生命力
※幫助生命節能的「靜養生」
※人生最浪費生命的四件事!
※珍愛生命_人生感悟
※天生命裡帶財的生肖女
※人生似棋,生命如雨
※生命健康——生薑烏棗篇
※品味人生 如何提高生命的品質
※生肖年命測算人生命運
※頑強人生的孕育,彰顯生命的奇蹟
※生命魔咒:生命無常、生命失衡、生命無解
※農民工生存現狀:用生命演繹生存!
※生命的尊嚴——生前遺囑
※血生精,精生髓,中醫認為骨髓是生命的本源!
※易經養生:支撐人生命的三種氣
※發現生命地帶具備宇宙生命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