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的故事大全,王獻之有哪些作品
王獻之是我國歷史上東晉著名的書法家、詩人和畫家,與其父親王羲之並稱為「二王」。那麼,王獻之的故事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編就來帶你了解王獻之的故事。
王獻之的故事——練字
王獻之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王獻之手中的毛筆,王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王羲之誇讚他:「此兒後當復有大名"
十來歲時,他自認為字寫得不錯了。一天,他去問父親:「我的字再練三年就夠好了吧?」王羲之笑而不答,母親搖著頭說:「遠著呢!」王獻之又問:「那,那五年呢?」母親的頭仍舊搖著。王獻之急著追問:「那究竟多少年才能練好字呢?」又問道:「爸爸,大家都說您的字寫得好,那有什麼秘訣?」
王羲之看看兒子,心想這書法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怎麼可能入人眼目呢,於是他走到窗前,指著院內的一排大缸說:「你呀,寫完那十八口大缸水,字才有骨架子,才能站穩腿呢!」王獻之聽了心裡很不服氣,暗自下決心要顯點本領給父母看。
於是他天天按父親的要求,先從基本筆畫練起,苦苦練了五年。一天,他捧著自己的「心血」作品給父親看。王羲之沒有作聲,翻閱後,見其中的「大」字架勢上緊下松,便提筆在下面加一點,成了「太」字,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小獻之心中有點不是滋味,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
母親則仔細地揣摩,許久才嘆了口氣說:「我兒字寫了千日,惟有一點似羲之。」獻之走近一看,驚傻了!原來母親指的這一點正是王羲之在大字下面加的那一點!獻之滿臉羞愧,自感寫字功底差遠了,便一頭撲進書房,天天研墨揮毫,刻苦臨習。聰明的王獻之深深的體會到寫字沒有捷徑,只有「勤」字。
不知又經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王獻之的書法大有長進。後來終於成為舉世聞名的書法家,與父齊名,並稱「二王」。
王獻之——桃葉的故事
世人所知道的王獻之是東晉時期的一位書法大家。而他的父親更是大名鼎鼎的「書聖」王羲之,他在家中排行老七。雖然如此,他並沒有活在父親的盛名之下,而是勇於突破和創新,在借鑒、吸收前人書法作品的基礎上,大膽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風格,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書法風格,他和自己的父親一起被稱為「二王」。但是世人所不了解的是,他悲慘的家庭生活。
王獻之的原配妻子是他的表姐,東晉大臣郗曇的女兒郗道茂。他們兩個從小便生活在一起,性情、志趣都十分相投,對彼此都十分欣賞。那是近親結婚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於是在長大成人之後,雙方家人就為他們舉行了婚禮。但是這種好日子沒過多久就被打破了,當時的皇帝簡文帝司馬昱的三女新安公主司馬道府早就對英俊瀟洒又才華橫溢的王獻之心生愛慕,於是便強行拆散了他們夫妻兩人,讓王獻之娶她為妻。但是王獻之雖然在悲憤和無奈之下娶了她,但是從未跟她有過感情。而之後為了報復新安公主,還納了一個小妾叫做桃葉。
在王獻之和郗道茂忍痛分離之後,郗道茂便因為傷心過度而去世了。悲痛欲絕的王獻之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結識了年輕貌美的桃葉,這個溫柔嫻淑的女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空寂的心,他在這個女子身上看到了郗道茂的影子,於是他便撇下新安公主,整日和桃葉四處遊玩,讀書練字,完全不管當時人們異樣的眼光,他甚至還為桃葉寫了一首《桃葉歌》來抒發自己對桃葉的愛慕之情。
雖然王獻之和桃葉十分恩愛,但是在他的心裡,最放不下的始終是郗道茂,在他臨死的時候,問他今生有何遺憾的事情,王獻之說沒有憾事,只記得和郗家離過婚。從這裡可以看出王獻之也只是把桃葉當成了郗道茂的替代品而已。
王獻之的原配妻子是他的表姐,東晉大臣郗曇的女兒郗道茂。他們兩個從小便生活在一起,性情、志趣都十分相投,對彼此都十分欣賞。那是近親結婚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於是在長大成人之後,雙方家人就為他們舉行了婚禮。但是這種好日子沒過多久就被打破了,當時的皇帝簡文帝司馬昱的三女新安公主司馬道府早就對英俊瀟洒又才華橫溢的王獻之心生愛慕,於是便強行拆散了他們夫妻兩人,讓王獻之娶她為妻。但是王獻之雖然在悲憤和無奈之下娶了她,但是從未跟她有過感情。而之後為了報復新安公主,還納了一個小妾叫做桃葉。
在王獻之和郗道茂忍痛分離之後,郗道茂便因為傷心過度而去世了。悲痛欲絕的王獻之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結識了年輕貌美的桃葉,這個溫柔嫻淑的女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空寂的心,他在這個女子身上看到了郗道茂的影子,於是他便撇下新安公主,整日和桃葉四處遊玩,讀書練字,完全不管當時人們異樣的眼光,他甚至還為桃葉寫了一首《桃葉歌》來抒發自己對桃葉的愛慕之情。
雖然王獻之和桃葉十分恩愛,但是在他的心裡,最放不下的始終是郗道茂,在他臨死的時候,問他今生有何遺憾的事情,王獻之說沒有憾事,只記得和郗家離過婚。從這裡可以看出王獻之也只是把桃葉當成了郗道茂的替代品而已。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欣賞
《洛神賦十三行》,簡稱為《洛神賦帖》或者《十三行》,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獻之在小楷字體方面的代表作,書寫用紙應該為麻箋。該帖的主要內容為三十七魏國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曹植的傳世詩作《洛神賦》。該貼的真跡早已失傳,大概是在唐宋時期就已經因為殘損而亡佚了。
目前保存到現在的本應該是宋朝時根據真跡進行臨摹的拓本,包括了「碧玉版本」和「白玉版本」兩種,其中臨摹效果較好的是「碧玉版本」,它在明朝萬曆年間在杭州西湖葛嶺的半閑堂舊址被發現,現在收藏在首都博物館。
該貼體態秀逸,筆致洒脫不羈,從這副作品中可以看出王獻之的楷書筆法已經不再有隸意,字形也從橫勢變成了縱勢,可以說這是非常成熟的楷書作品了。該貼的字用筆蒼勁有力,風格俊秀,字中的撇捺等筆畫伸展得很長,但是又不是輕浮無力,而是筆力運送自然,遒勁有力,神采飛揚。字體則十分勻稱和諧,各部分的組合細微中又有生動的變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和行距的變化也很自然的。
另外在章法上,該帖在吸收鍾、王縱有行、橫無列的特點之外,又增加了新的內涵,其中突出的特點是錯落有致。此外字形大小不一但又參差有別,字距雖然忽大忽小,但是從整體來看氣勢十分完整、環環相扣;在行與行之間也是一樣,乍看之下行距時大時小,但是整體則揖讓有序、顧盼生姿。
最後關於該貼,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聞:相傳王獻之書寫《洛神賦》其實是在抒發對自己的亡妻郗道茂無盡的思念之情。
王獻之的故事——墨跡變牛
有一次,桓溫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王獻之畫小牛掩於扇面。
王獻之有哪些作品
王獻之在中國書法史上享有非常高的地位,他不僅和自己的父親一起被後世之人稱為「二王」,而且和另外兩個書畫家張芝和鍾繇四人一起被為「書中四賢」。他最出名的書法字體一個是行書和草書,但是在其他字體上的功底也十分深厚。他的書法風格在借鑒和吸收前人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大膽的創新,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從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書法風格。他的主要作品有《中秋帖》、《洛神賦十三行》等。
先來看《中秋帖》,這是王獻之草書字體的代表作。曾經被清朝的乾隆皇帝收入《三希帖》之中。這個「三希」的意思是稀世珍寶。除了王獻之的《中秋帖》之外,另外兩副作品是書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以及王珣的《伯遠帖》,這三副作品被乾隆認可為代表中國書法藝術最高水平的書法作品。《中秋帖》又被叫做《十二月帖》,原本一個是五行三十二個字,但是保存到現在的則是三行二十二個字。該貼書法恣意豪放,一筆而成,氣勢雄渾,可謂是無上的珍品。目前該帖保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然後是《洛神賦十三行》。該帖又被稱為《洛神賦》或者《十三行》,是王獻之小楷字體的代表作。該帖的書寫是在馬箋上,內容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的文學家和詩人曹植的傳世名篇《洛神賦》。目前該帖的真跡已經失傳,目前留存下來的都是拓本,主要分為」碧玉拓本「和「白玉拓本」兩種。該帖用筆挺拔用力,風格俊美,筆力遒勁,但是又神采飛揚,韻味十足。
除了這兩件代表作品之外,他還留有《廿九日帖》、《新婦地黃湯帖》、《鴨頭丸帖》等作品。
※世界上花期最長的花——四季桂花開四季
※聞雞起舞的主人公是誰,聞雞起舞的歷史典故及含義
※世界十大恐怖武器之一——真空炸彈,劇烈爆炸竟能造成真空
※烏木是怎麼形成的,烏木有什麼價值
※潘洛斯階梯是什麼,盤點那些無法實現的精彩悖論
TAG:奇聞趣事俱樂部 |
※王獻之的意義
※王獻之不服氣王羲之,擦壁易書
※因為他,王獻之成了王大令……
※王獻之此帖有六種版本、六種美,哪款你最愛?
※系列八:二王孰優?——王獻之的作用
※王獻之草書之美
※王獻之經典六帖,放大後看,更回味無窮
※古有王羲之 王獻之,今有韓梓林韓文剛
※王獻之六帖 永恆的經典
※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為何部分同名?比這個組織的這個動作囂張多了
※王獻之和他的「粉絲」們的書法
※米芾書法得王羲之王獻之精髓,為什麼名列宋四家第一的卻是蘇軾
※余先俊:王羲之和王獻之
※王獻之書法作品這都全了,值得收藏!
※王獻之:他的書壇地位曾經一度超越父親王羲之!
※傅山臨王羲之、王獻之草書,跌宕生姿,大氣磅礴
※這樣看王獻之楷書,帥爆了!
※中秋節聊聊王獻之、米芾與中秋節的書法故事還是蠻有意思的
※這幅王獻之小楷《玉版十三行》的臨作,你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