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蛋、龍鱗餅、龍耳、龍抬頭「二月二」美食大盤點!
(作者:徐娟,國家二級營養師,審稿:武韜,北京同仁醫院營養部,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
「二月二」,也就是俗稱的青龍節,傳說龍抬頭的日子,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我國漢族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古人慶祝「龍抬頭」,以示敬龍祁雨,保佑一年豐收的寓意。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里,不管是大節日小節日,還是民俗習俗節日都離不開美食。中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又保留著當地獨具特色的飲食習慣和飲食文化。
(圖片來自網路)
龍這種動物雖然自然界中不存在,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卻是最受尊崇的萬獸之王,亦是二月二祭拜的神獸。
在二月二作為龍抬頭的傳統節日里,這些傳統美食的寓意中無不沾有龍氣:用面和糖搓成圓丸炒熟,謂之龍蛋;春餅稱龍鱗餅;麵條謂之龍鬚面;米飯為龍眼;餃子為龍牙;餛飩為龍耳;煎餅為龍皮;黏糕為龍腰;食豬頭為龍抬頭。
日常吃的食物也要叫一個好彩頭,比如豆腐叫兜福,芥菜叫借財等等。雖然各地在二月二的傳統美食各不相同,但是流傳最廣的二月二美食不外乎這些:
(圖片來自網路)
炒豆和面棋
在我國的北方山東省以及西北地區,二月二時節要吃「炒豆」和「炒麵棋」, 這種美食習俗主要來源於我國北方大多地區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二月二吃炒豆和面棋,寓意象徵著金豆開花,風調雨順。
我們國家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物質供應還不像近幾年這樣豐富充裕時,每年的二月二的炒豆和面棋大都是在家中自製的,有時是左鄰右舍一起和面、炒豆,在零食罕見的八九十年代,炒豆和面棋也是備受孩子和大人喜愛的一種零食。
雖然現如今超市中的零食琳琅滿目,種類也是五花八門,但是二月二吃「豆棋」的習俗依然沒有變。每年元宵佳節一過,一直到農曆二月初二,大多數超市和集市都會在顯眼的位置增設一個炒豆專區,就是專門賣炒豆和面棋的。
現在超市中的炒豆除了傳統的炒黃豆以外,也開始豐富了起來,品種及花色達到幾十種,包括蠶豆、花生、青豆、黃豆、黑豆、豌豆、日本豆等各種品種一應俱全。炒豆的味道也不再是傳統單一的甜和鹹的味道,更是匯聚了奶油、巧克力、糯米、甜、麻、辣、咸等多種口味,讓花花綠綠的炒豆不單吸足了顧客的眼球,讓不同年齡不同口味的人都飽了口福。
(圖片來自網路)
春餅和驢打滾
在北京講究的是二月二「咬春」,這裡的春指的是春餅,老北京人稱之為「吃龍鱗」,春餅是用燙麵做成薄餅,上蒸鍋蒸成的薄餅。
最常見的吃法便是卷菜而食,春餅雖薄但是柔韌耐嚼,配上葷素搭配的絲狀的各色菜肴,也是我們中國的一道傳統美食。「二月二「這日咬春,吃的是一年春天的新鮮蔬菜,既能預防疾病,又蘊含著迎接春天的美好寓意。
(圖片來自網路)
「驢打滾「是北京最具代表的小吃之一,北京人也將驢打滾稱為」豆面糕」,是用黃米和豆粉做成的,在做驢打滾時,邊卷邊灑豆粉,像驢在沙子里打滾一般,故驢打滾的名稱由此而來。「驢打滾」因其原料黃米色澤金黃,軟黏彈滑,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二月二吃「驢打滾」寓意一年中財源滾滾,故在二月二這日北京人會吃一塊「驢打滾」。
(圖片來自網路)
豬頭肉
二月二的豬頭肉與平日里吃的豬頭肉是不同的,二月二的豬頭肉其實是「扒豬臉」,二月二吃豬頭是古人留下的傳統,亦是充滿吉祥的寓意。現代的「扒豬臉」不管是從吃法還是做法,既延續了古代的文化,又研發出了新的精髓。
「扒豬臉「不管是從選材、清洗還是到噴烤、醬制等過程,需要十多個小時的精工細作才能被端上餐桌。吃法也是各不相同,可以不加任何調味品吃原汁原味的」扒豬臉「,還可以蘸醬吃,也可以卷在春餅裡面吃,吃法不同滋味更是大不相同,吃「扒豬臉」更是一種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餐飲文化與現代美食碰撞的交響曲。
編輯:劉偉瓊
本文系原創作品,商業合作及轉載請聯繫jiangq@cast.org.cn 投稿請聯繫jial@cast.org.cn
※窺探濕地「鳥」之樂:鄱陽湖上的仙鶴君
※每逢「二月二」,這道懷舊小零嘴要嘗嘗
※年份酒里有「秘密」?不是所有的年份酒都是年份酒!
※微笑抑鬱:原來,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TAG:知識就是力量 |
※清乾隆 胭脂紅青花雲龍紋雙夔龍耳抱月瓶
※清嘉慶朝青花 壽字紋六方螭龍耳瓶
※清雍正 檸檬黃地青花纏枝蓮紋雙龍耳扁壺943萬元
※清乾隆青花 纏枝蓮雙龍耳扁壺拍賣以2410萬港幣成交
※吳克群失聰,成龍耳骨破裂,楊洋竟也耳聾過!
※吳克群失聰,成龍耳骨破裂,沒想到楊洋的耳朵也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