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死不撤退,抗日將軍犧牲前將五個子女全部送上戰場
1938年11月15日下午。日軍湧進山東聊城古城。光岳樓下,敵人圍住一位留著長鬍子的軍人,這位軍人舉槍打死幾名日軍後,為了不當俘虜,舉槍自盡。
「中國人民有的是硬骨頭,寧願戰死,決不投降!」——這是這名老軍人的錚錚誓言。這位軍人就是范築先。
斯年,范築先56歲。范築先以身殉國,700餘守城將士壯烈犧牲,聊城失陷——
2015年侯勇在拍攝《鐵血將軍》
范築先烈士,原名金標,字竹仙,山東省館陶縣(今屬河北省)南彥寺村人,一八八一年十二月十二日生。他自幼隨父參加農業勞動,勤勞肯干,頗為村裡人所喜愛。
一八九年,南彥寺村由群眾集資興辦了一所義學,范築先開始進入義學學習,他聰明好學,刻苦認真,放學後還主動幫父母幹活, 深受義學先生張文彬的賞識,由於范築先歷次考試成績都在全校名列前茅,張老先生便給他起了一個字叫「奪魁」,鼓勵他繼續學習,成為國家所需要的人才。
以後,范築先的父親病故,家庭生活的重擔落到了他的肩上,他被迫中途輟學,以種田、販糧來養家糊口,在人生艱難的道路上,他逐步鍛煉得更加倔強正直,養成了勞動者勤勞樸實,樂於助人的好品質。
一九四年,南彥村一帶遭受了嚴重的水災,顆粒未收,人民流離失所,痛苦不堪。正在這時,清政府要擴編北洋陸軍,就派人到災區募民。他們宣稱,北洋軍軍飽高,有吃有穿,是抵禦外侮、保衛國家的武裝。在當時,許多年青人為了尋找生活出路,加入了北洋軍。范築先也到馬廠報名加入了北洋軍第四鎮,當上了「備補軍」,不久又升為「副兵」。范築先為人豪爽正直,樂於助人,深受士兵弟兄的擁護,加上他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人又聰慧好學,對近代陸軍的基本操練、步兵武器的常識和使用領會得很快,很受上峰的青睬,不久就被選拔入北洋陸軍第四鎮隨營學校學習深造,回到部隊後被提升為正目。
范築先由於治軍有方,成績突出,又被調入天津北洋陸軍講武堂炮兵科再次學習深造。他勤奮學習,刻苦攻讀軍事學術,以優秀的成績畢業後,被提升為哨官。
范築先深深痛感到民族危機四伏,帝國主義列強橫行霸道,賣國清政府腐敗無能,逐漸萌發了民主主義革命的思想,立志富國強兵,建立中華民國。因此,他擁護孫中山先生髮動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壯舉,並於一九一二年加入了國民黨。
但民國以後的政局仍是南北對峙,軍閥混戰,范築先迫於軍令,隨北洋軍參加了一系列作戰,從馬廠調駐滬杭線一帶,逐步擢升為炮兵營長,補充團團長,師參謀長、陸軍第八旅旅長等職。
在蘇浙戰爭後,范築先痛於國內戰爭不息,自牧手足有損國力,給外人以乘之機,毅然拋棄高官厚祿,自動離職回鄉隱居,並更名為「竹仙」,以示象竹子那樣高風亮節。他在隱居期間,仍好閱讀古書,立志效法中國歷代的志士仁人,企圖追求探索一條振興國家的道路。
一九二六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他們高舉「打倒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北洋軍閥,掃除封建勢力」的大旗,所向披靡,極大地震動了全國人民,動搖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反動統治,馮玉祥將軍也在綏西五原誓師北伐,揮戈南下,東出潼關,進抵中原。
面對大好的革命形勢,范築先非常振奮,在馮玉祥將軍手下的其同鄉第十三軍軍長張維璽的邀請下,他毅然復出,投入國民革命軍反帝、反封建、統一中國的戰鬥行列。他更名為築先(築路先鋒之意),表示其革命的決心。
由於他多年的軍旅生涯,指揮有方,頗有建樹,被馮玉祥將軍委任為高級參議。
但是,以後中國的政治局勢複雜多變,內戰仍不停息。一九三年,又爆發了民國史上規模最大的軍閥混戰——蔣、馮、閻中原大戰。范築先以張維釜南路軍總司令部參議之職參預戰爭,雙方血戰數月,死傷三十餘萬生命,才結束了這場混戰。
范築先目睹內戰之慘禍,決心再不就任軍職,拒絕張維璽共同去陝西的邀請,立志在地方上做些工作,為民眾謀利益,便到當時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柒部下任參議。
一九三三年初,他被任命力山東省沂水縣縣長,後又擔任第三路軍指揮部軍法處處長。
一九三三年十月,范築先又出任臨沂縣縣長。他微服上任,革除舊弊,領導縣府官員參加體育鍛煉,打擊貪污受賄的人員,並常親自走訪民間,了解人民的疾苦。
他還嚴禁賭博、吸毒、提倡剪辮、放足、鼓勵婦女參加工作。
他鼓勵農織,深人民眾,每逢災年,舉辦賑濟,救濟窮苦百姓。由於范築先的一系列措施,臨沂縣風氣漸新,人民生活相對有所改善。
范築先雖然身居高位,在舊中國的軍政界服務多年,但他一直保持著中國勞動人民正直廉潔,愛國愛民,尊敬長者的優良品質。他生活極其簡樸,吃粗食,穿布衣,從不挑剔生活條件,經常拿自己的薪水周濟家庭困難的部下和貧苦人民。當部下勸他多吃些營養的東西,注意身體時,他總是淡然一笑說:「岳飛岳元帥乃是民族抗金名將,肩負大任,出力過重,尚且每頓飯豆腐白菜,輕易不動葷腥;我為小小地方官,為民謀利不多,怎能生活過高呢?」范築先生活極其簡樸,但對有關民生大事多慷慨投資或集資興辦。他在任臨沂縣長期間,曾架橋修路,修整市容,興辦醫院,扶植教育事業,為民眾做了不少好事。
范築先雖然是箇舊時代的軍人,但他卻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非常痛恨,力主對日作戰。他痛恨投降賣國的不抵抗主義,非常擁護中國共產黨所提出的抗日救國主張。他常說:「誰愛國愛民,我就贊成誰;誰損害國家和民眾,我就對誰抗爭,我不怕擔責任。」一九三六年七月,范築先奉令調離臨沂縣,全城民眾夾道歡送,贈送范縣長一碗清水、一面鏡子、一塊豆腐、兩根小蔥,以表彰范築先主持縣政時明鏡高懸,一清二白。
以後,范築先又奉令再次出任沂水縣縣長。
一九三六年冬,范築先升任山東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保安司令兼任聊城縣縣長。
一九三七年五月,中共中央北方局聯絡局書記彭雪楓同志以探望同學為名來到聊城,與范築先幾次接觸,使范築先更多地了解了中國共產黨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共兩黨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張,這使范築先的思想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更加擁護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下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主張。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全國抗日軍民忍無可忍,奮起反抗日軍的侵略,偉大的、全民族的抗日戰爭爆發了。
范築先聽到日軍侵華的消息,義憤填膺。他立即請纓上陣,要求上戰場殺敵報國,表示絕不離開魯西,誓與山東共存亡,與日本侵略軍血戰到底。
這時,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柒在大敵當前、民族生死存亡危在旦夕的時刻,竟然保存實力,拒絕服從統帥部的命令,不與日軍血戰,擅自準備放棄濟南等要地,將部隊撤至黃河以南。范築先奉令撤到黃河北岸齊河渡口,當他得知韓復榘退過黃河不是利用魯南山地抗擊日寇;而將部隊開往湖北避戰時,立即召集了部屬會議,他在會上說:「大敵當前,我們守土有責,不抵抗就撤走,何顏以對全國父老。我決心留在黃河以北守土抗戰,願隨我回去的就留下,不願回去的就渡河南退,決不勉強。」爾後,他馬上給韓復榘打了電話,表示堅決抗戰到底的決心。
范築先將軍立即率部殺回聊城,動員民眾,收編各種抗日民眾武裝,發動山東人民,有錢的出錢,有槍的出槍,在各地建立民眾抗日救亡組織,很快組成了五個營的抗日部隊。范將軍親自給部隊作抗日動員,他勉勵大家奮勇殺敵,保家衛國,他慨然表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大家要效法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力挽狂瀾,救民水火,要誓死守土,抗戰到底!不論何黨何派,抗戰者一律歡迎;不抗戰者,即我親兄弟亦所不容!」一九三七年十月下旬,日軍進逼黃河北岸,韓復榘再次電令范築先撤退。
范築光大義凜然地拒絕了這一錯誤的命令,他在聊城主持部下開會,通過了給全國抗戰軍民的通電:「……築先黍督是區,守土有責,裂眥北視,決不南渡。誓率我游擊健兒和武裝民眾,與日寇相周旋。成敗利鈍,在所不計,鞠躬盡瘁,亦所不辭。所望餉項械彈,時予接濟,俾能抗戰到底,全其愚忠。
引頸南望,不勝翹企。」以後,全國各大報紙都轉載了這個通電,鼓舞了全國抗日軍民抗戰必勝的決心和勇氣。
范築先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決依靠共產黨人和進步愛國青年,很快建立了魯西北抗日根據地,成立了二十多個縣的抗日政權。為了培養抗日幹部,堅持持久抗戰,他親自主持舉辦了博平軍事幹部訓練班,壽張政治幹部訓練班,還成立了政治幹部學校。范築先自己擔任校長,邀請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擔任領導職務,還成立了軍事教育團,隨營學校。為了全面動員民眾參加抗戰,范築先組織了許多抗戰群眾團體,如聊城婦女救國會,抗戰移動劇團、聊城戰地服務團、聊城青年救國會,兒童救國會,冀魯青年記者團等組織。為了更好地宣傳抗日救國的主張,范築先先後主持出版了《山東人》、《抗戰日報》、《先鋒月刊》、《戰地新聞》、《戰地文化》、《戰線》等刊物,把魯西北抗日局面搞得熱火朝天,轟轟烈烈。
范築先還不顧個人安危,親自到各地分散的民軍和流散軍隊中作說服教育工作,鼓勵他們參加統一的抗日行動,教育他們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嚴格軍紀,搞好軍民關係,共同抗日。他還讓政訓處給各支部隊派出政工人員,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制定了各部隊的輪流整訓計劃,使這些散兵游勇較快地走上了抗日正軌,使魯西北的抗日武裝很快發展為三十五個支隊,三路民軍,約兩萬人,有力地促進了抗日根據地的鞏固,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鬥爭,支援了其他各個抗日戰場的對日作戰。
范築先將軍多年戎馬生涯,作戰經驗十分豐富,在他的指揮和帶領下,魯西北抗日軍民多次沉重地打擊了日軍。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日軍騎兵偵察隊竄入堂邑一帶活動,范將軍親率部隊到傈水鎮埋伏,全殲了入侵的日軍。
一九三八年三月,范將軍又率抗日部隊兩次攻人日軍據守的范縣,殲滅許多敵人,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在激烈的戰鬥中,敵人的炮彈多次落在范將軍的周圍,他從容地站在陣前,沉著指揮部隊攻擊,終於打退了敵人的反撲,攻克了范縣。
范築先將軍雖已年過花甲,但每戰必身先士卒,奮不顧身,帶頭衝鋒殺敵。在價縣七里堂戰鬥中,他曾冒著敵人的猛烈炮火,親自端起機槍向敵人掃射,率部血戰沙場,同日軍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格鬥,打退了日軍的瘋狂進犯。
范老將軍不僅勇於殺敵,作戰勇敢,而且足智多謀,善於用兵。他每次與敵人作戰前,總是周密偵察了解情況,根據敵情變化,精心調配戰鬥部隊,以求作戰巧妙,用最小的損失換取最大的勝利。
一九三八年,著名的徐州會戰期間,為配合中國抗日軍隊作戰,殲滅日軍,范將軍率部阻擊了增援的日軍土肥原師團,有力地扼制了日軍的攻勢,為援助徐州戰場作戰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我軍澈出徐州後,為配合保衛大武漢的戰鬥,范將軍又率部組織了濟南戰役,曾一度率軍突入濟南市,沉重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牽制了日軍的兵力,鼓舞了全國抗戰軍民抗戰必勝的堅強信念。
一九三八年七月,范築先將軍又率部在東阿縣阿黃庄阻擊日軍運輸隊,經過激烈的戰鬥,斃敵數十人,繳獲滿載大米的汽車十三輛及其他軍用器材。
一九三八年八月,范築先將軍的次子,青年抗日挺進大隊長范樹民所部六十餘人在濟南戰役中光榮殉國。范將軍聞聽噩耗,強忍悲痛,在慰問作戰部隊時,對挺進大隊的隊員們說:「抗日是長期的,不流血犧牲,怎能換來勝利呢?我們要以生命來保衛我們的祖國和子孫後代不當亡國奴。」為了鼓勵大家抗日到底的勇氣和表示自己誓與日本帝國主義血戰到底的氣概,范築先將軍任命自己年僅二十歲的二女兒范樹琅繼任挺進大隊隊長,他還安慰自己的夫人武治國女士說:「樹民為國犧牲,是咱范家的光榮,不然,別人怎麼知道你有這樣一個好兒子呢?」范築先將軍還在《抗戰日報》上對各地抗日軍民給他的慰問電發表答謝啟事:「為國捐軀,系屬軍人光榮,承各方函電慰問,彌深感謝。馬革裹屍,男兒應俱夙願,即獲疆場殉國,死後何憾!」不久,范築先將軍又將其長子、長女、三女都送到延安抗大學習,參加了革命隊伍,這充分顯示了范築先將軍忠於民族,誓死抗日救國的崇高品質。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日軍為消滅范築先將軍所領導的抗日部隊,破壞我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秘密調集了大批部隊,在飛機,裝甲車等現代化武器的配合下,從濟南出發,經東阿縣進犯聊城。
范築先將軍得知日軍即將發動進攻的消息,立即召開了軍事會議,準備運用包圍戰術,殲滅進犯日軍。但由於我抗日部隊內部頑固分子的干擾和破壞,使戰略計劃落空。十一月十四日,范築先將軍率衛隊營、手槍連、游擊營等部六七百人被日軍包圍在聊城。
范築先將軍率部沉著應戰,他親臨前線指揮,部隊冒著敵人的炮火,用手中簡陋的步兵武器打退了日軍一次次瘋狂的進攻,雙方拚死搏鬥,死傷慘重。我援兵因種種原因遲遲未到,形勢萬分危急。
十四日黃昏,日軍在東門強行登城,我方死傷慘重,東門告急。范將軍親率部隊前去增援,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終於打退了日軍的進攻。在這緊急時刻,范將軍悲壯地對抗日將士們說:「現在聊城已成孤城一座,援軍無望。我們受到敵人重重包圍,情勢十分嚴重,生死關頭到來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死對我們抗日誌士來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丟失國土,沒有完成歷史使命。但是局勢即然到了這一步,我們只有一條路,人在聊城在,要和敵人殊死硬拼。我們即使剩下一個人,也要和鬼子拼到底!
我們要:『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老將軍豪壯的話語深深地鼓舞了浴血奮戰的抗日將士。
不久,日軍又在飛機和大炮人力的掩護下發起了瘋狂的進攻,雙方在東門一線展開浴血奮戰,日軍的屍體在牆下躺了一片,我方亦傷亡很大。
十五日凌晨,日軍在得到大批增援部隊後再次強行攻擊,雙方血戰多時,范將軍的手臂負了重傷,他裹傷再戰,指揮部隊繼續頑強阻擊日軍,但終因敵眾我寡,東門陷於敵手。到上午十一時,聊城四門均被敵人攻破,范築先將軍率部與敵人展開了慘烈的巷戰,他大聲疾呼:「中國人民有的是硬骨頭,寧願戰死,決不投降!
弟兄們拼!」在激烈的戰鬥中,范築先將軍舉槍打死幾名日軍後,身受重傷,為了不被日軍俘虜,舉槍自盡。斯年,范築先56歲。作者:黨德信
※有些殘酷的商鞅變法,因實施變法誅殺了七百多人
※劉備手下忠義之士,千里走單騎比關羽還精彩
※不該忘記的歷史,這位中國將軍遭日寇斬首後頭顱至今仍在日本展覽
※4百年前歐洲第一次聯盟對抗俄羅斯,只因他欺負此小國有點過了
TAG:老兵軍事 |
※岳飛死後五個子女悲慘下場:長子被殺次女自殺,另三個生不如死
※秦始皇死後,他的子女下場如何?33人全部慘死,死於非命
※秦始皇死後,33個子女下場如何?全部遭遇滅頂之災,個個凄慘
※岳飛死後五個子女悲慘下場:長子被殺長女自殺,另三個生不如死
※抗戰時期,一支穿裙子女兵部隊,沒有槍只有刀,日軍見到就跑
※揭秘岳飛死後五個子女悲慘下場 長子被殺長女自殺,另三個生不如死!
※他本該授予大將,卻自願接受上將身份,臨終前留給子女八字遺產
※開國女將軍,志願軍秘書長,經歷過兩次流產,死後無子女
※岳飛去世後,六子女下場悲慘:長子被殺長女自殺,另四個生不如死
※岳飛冤死後七個子女的下場:一個比一個凄慘,長子被殺長女自殺
※岳飛冤死後子女的下場:一個比一個凄慘,長子被殺長女自殺
※兩個侵華日軍老兵,在中國做了同件事,晚年子女都意外死亡
※這個將軍打仗從不怕死,七次險些丟了性命,教導子女以犧牲為榮
※對越反擊戰上將許世友七個子女今何在?
※他是開國上將,夫人去醫院被嘲笑為鄉巴佬,子女沒一個將軍
※秦始皇死後,其中32個子女被肢解,下場十分凄慘!
※日軍87歲老兵,所有子女都意外死亡,死後想埋在中國贖罪
※女皇武則天的5個子女們下場如何?三個慘死,只有一個善終
※開國上將一槍不放連過日軍三道封鎖,晚年說我不死,子女一個別想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