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朱熹和王陽明:到底要不要滅人慾?

朱熹和王陽明:到底要不要滅人慾?



朱熹和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兩個集大成者,前者在南宋集理學之大成,後者在明朝集心學之大成。但在對於人慾的理解上可謂大相庭徑,究竟什麼是人慾?







朱熹強調「存天理,去人慾」,講求「格物致知」。






在歷史上很長時間裡,朱熹是僅次於孔子的第二大聖人。他的《四書集注》是封建科舉的標準教科書,成為封建士子(而非皇帝)修身的準則;他的理學思想被公認為「天下之真理」,成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學,長期為歷代封建王朝所垂青,作為治國之本,同時也作為封建王朝對人們(同樣不包括皇帝)思想行為的規範準則。




朱熹一生所追求的東西叫做「道」,即天下所有規律的總和,洞悉了道,就可以洞悉世間一切。朱熹把世界分成兩塊,一塊叫「理」,一塊叫「欲」。

他認為「理」存於萬物中,但「理」有一大敵,那就是「欲」;所以要想「存天理」,就必須「去人慾」。




在餞行上,怎樣才能做到存天理、去人慾?怎樣才能悟道?朱熹提倡的方法是:格物致知。格,即琢磨的意思。只有不停地格物,與事物緊密接觸,才能明白其中包含的「理」;在這個過程中,還得要去除人的一切慾念。




朱熹終其一生,雖為仕不多,但也曾在其任上勤政有為,興學校,廣教化,督吏治,敦民風。他還改建、擴建了嶽麓書院,空餘時間親自到此講課,使嶽麓書院成為南宋全國四大書院之一。




但朱熹在奉詔進講《大學》時,卻犯了一個錯誤,沒有區分清楚授課對象,自顧自地在那反覆強調「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目,希望通過匡正君德來限制君權濫用,這就引起了宋寧宗和宰相韓侂胄的不滿。

因此,朱熹在朝僅一個半月,便被宋寧宗內批罷黜了待制兼侍講之職。




朱熹是個做聖賢的人。可惜的是,他成也聖賢,黜也聖賢。










王陽明強調「心即理」,講求「知行合一」。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又是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他的哲學思想在明代影響最大,並傳至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他集立德、立功、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

有趣的是,王陽明早年卻是朱熹的一個超粉,他起初的理想就是像朱熹那樣,做聖賢。




有一次,王陽明在遊覽杭州虎跑寺時,看見一位僧人正在閉目打坐,據說已不視不言三年。王陽明繞著和尚走了幾圈,冷不丁大聲喝問:「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麼!終日眼睜睜看甚麼!」和尚給驚動後,睜眼應了一聲。王陽明繼續盯著他問:「家中還有何人?」和尚答:「老母尚在。」王陽明又問:「你想念她不?」和尚沒有即刻回答,過了一會,面有愧色地說:「怎能不想啊!」和尚的回答,讓王陽明頓時陷入沉思,這個僧人即便苦修至此,心裡也仍存思母之念想,何況凡人?

王陽明意識到,凡為人者,皆有慾念;人之慾念,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泯滅。朱熹之說,不符合人性。




這兩件事,對王陽明思想上打擊甚大,他原來一心要做聖賢的理想就此破滅。




王陽明認為,人之所以具有各種各樣的生命活動,諸如感知外物、分辨善惡、判斷推理,就在於人具有這樣一個「本心」。聖人之道原本就存於每個人心中,故不必向心外去求什麼,「吾心即道」,求理於吾心,就是「聖人之道」。這實際上就等於說,

「天理」與「人慾」原本就存乎一心,並不能兩相分割。

基於此,王陽明提出了「心即理」的命題,並由此發展起了「心學」。




在餞行上,王陽明提出的方法就是要「知行合一」。「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不僅要認識「知」,更應以「行」實踐「知」,只有把「知」「行」統一起來,才稱得上「善」。

人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應去付諸實踐;實踐符合這個道理的「知」就是真知;若實踐與道理相悖,那「知」就不是真知。




作為一個朝廷命官,王陽明強調「知行合一」,就是要內聖外王,將心性之學轉化為卓越的事功。他將自己的心學理論付諸實踐,屢屢使用心戰,蕩平江西為害數十年的盜賊匪患、平定寧王朱宸濠叛亂、總督兩廣撫平盜匪。儘管終武宗一朝,王陽明平叛之功未得到朝廷封賞,但世宗即位以後,王陽明又得以加官晉爵。










朱熹和王陽明的差異






習近平總書記在提及王陽明時說過,

王陽明的心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

而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黑格爾也說過,「真理是在漫長的發展著的認識過程中被掌握的,在這一過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繼續。」




朱熹和王陽明,他們的學說思想和餞行方法,都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記憶和圓融大氣的中國智慧,都是中華文明悠久的文化積澱,都有著跨越時空、超越國度、與時俱進而日久彌新的生命力,也都能為國家持久發展、興旺發達提供不竭動力與重要支撐。




但若比較二人的思想精神內核、踐行方法與實際效果,可以看出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

朱熹認為「人慾」是可以去除也必須去除的;而王陽明則認為人慾不可能去除,但可通過「致良知」以儘可能減少人慾的干擾。

聰明的讀者們自己可以去分辨!


來源:世紀名家講堂



王陽明心學


|

為往聖繼絕學——

心學思想傳播第一平台

|



|

長按二維碼 掃描關注

|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易經》八卦 中國人的八種教養
陽明心學:只做最好的自己
【慎獨】是一種修養 更是人生最高境界
是一種修養 更是人生最高境界

TAG:王陽明心學 |

您可能感興趣

王陽明告訴你,良心到底是什麼?
王陽明:「我要讀書做聖人!」兒時的志向不可小覷
王陽明:人必須要去事上練
王陽明:所有的智慧,不過是找回自己
我們為什麼要讀王陽明?
誰是最了解王陽明的人?
張智霖曬與王陽明合影喊話阿嬌:不要認錯人啊!
從王陽明到朱熹
王陽明:願你自己成為太陽,無須憑藉誰的光
兩位大師朱熹和王陽明的精髓:誰與我們更近?
朱熹和王陽明的精髓,兩位大師,誰與我們更近?
王陽明:人人都曾自命不凡
三不朽聖人王陽明:如何養心?
王陽明:情緒不好,是智慧不夠
王陽明心學:不要壓抑自己的慾望
明代聖人:王陽明最可怕的武器,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王陽明到底厲害在哪裡?
王陽明:願你自己成為太陽,無需憑藉誰的光
王陽明:不忘初心,所有的智慧,不過是找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