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技藝中的不傳統——蘇綉
在中國傳統刺繡工藝品當中的,常常將湖南省的湘繡,四川省蜀綉,廣東省的粵綉和江蘇省的蘇綉合稱為中國四大名綉。這其中,蘇綉是傳統手工藝中最不傳統的;它憑藉兩千多歲高齡,躋身「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列,它似乎沒有老去的跡象。
蘇繡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衍江蘇省的無錫、常州、揚州、宿遷、東台等地。據西漢劉向《說苑》記載,春秋吳國貴族「綉飾華麗」,日常衣物甚至陳設飾品都用絲綉點綴。但這種「絲綉」是否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蘇綉?由於缺乏實物,現已無法追溯。三國時代,吳王孫權曾命趙達丞相之妹手綉《列國圖》,在方帛上綉出五嶽、河海、城邑、行陣等圖案,有「綉萬國於一錦」之說。
據《清秘藏》敘述,「宋人之綉,針線細密,用線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烏極綽約底饞唼之態,佳者較畫更勝。」可見宋代蘇綉藝術已具有相當高水平。 蘇綉在明代以前,作為女兒家的私物,一直深藏繡閣,極少示人。它們通常只有兩個用途,一是作為嫁妝陪嫁,二是"賧佛之物"。
傳統技藝要更精更深地發展,僅有基礎是不夠的。明清兩朝,蘇綉行業出現了許多傑出綉工,她們不斷錘鍊本領,將蘇綉技藝逐漸引入化境。在這一時期,最著名的蘇綉藝術家就有金淑芳、丁佩、凌杼、薛素素、薛文華、沈壽等人。
蘇綉大師金淑芳就曾與弟子講:「余幼時學綉,三更則起,飲食起卧皆於綉案之側……隆冬亦織綉不輟,十指(凍)裂,血從絲線下也」。要成為蘇綉行業的佼佼者,吃苦是頭一位的。金淑芳的學藝經歷,幾乎每一位蘇綉大師都曾經歷,她們除了苦練手上技藝,還廣泛涉獵文學、繪畫、佛教等領域,並從中獲取創作的靈感。
比如,金淑芳精研佛法,於是在佛教人物刺繡上獨樹一幟;凌杼喜讀史書,她曾根據史書中對南唐後主李煜後宮生活的記載,綉制了一幅《窅娘舞蓮圖》(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無論綉工還是創意,這幅作品都堪稱珍品。
在當時蘇綉技藝引發了一個很有趣的文化現象——幾乎每位蘇綉大師都有一群忠實「粉絲」,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常的讀書人。每當有蘇綉新作品問世,這些「粉絲」必定組織觀摩會,先觀賞,後作文詠嘆。事後,分屬不同蘇綉大師的「粉絲團」還會相互鬥文,評鑒綉品高下,一時間筆墨滿天飛,好不熱鬧。
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繡品,幾乎全出於蘇綉藝人之手。民間刺繡更是豐富多彩,廣泛用於服飾、戲衣、被面、枕袋帳幔等方面。史載吳縣的錢慧、曹墨琴,吳江的楊卯君、沈關關,無錫的丁佩、薛文華等人的刺繡佳作,皆名垂一時。
清末西學東漸,西方的美學觀念影響了國人的審美心理,又有蘇綉大師沈壽在蘇綉中引入西洋繪畫技巧,創立了「模擬綉」,讓寫意的傳統蘇綉變得寫實和逼真,用《義大利皇后愛麗娜像》、《耶穌像》等西方題材入綉,第一次為蘇綉贏得了世界聲譽;民國之時,新文化運動洗禮實現了對傳統文化的顛覆,又有蘇綉大師楊守玉創立「亂針綉」,完全用西洋繪畫技巧取代傳統刺繡工藝,讓平面的蘇綉變得立體;改革開放後,又有蘇綉大師任嘒閑創立「虛實亂針綉」,讓蘇綉具備西洋繪畫真實立體風格同時,兼有中國畫潑墨寫意的特點,蘇綉慢慢開始了從全盤西化到回歸傳統的傾向。
蘇繡的發展,是中國傳統手工藝的一個特例,其他傳統手工藝一直只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堅持工藝」,沒有跟隨社會演變而自我進化,最終只有成為遺產的份;而蘇綉則不然,一部近代蘇繡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近代文藝思潮、中國人審美心理的演變史。
文藏
微信公眾號:cccollector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九門提督」原來是太監
※慈禧陵營建選址之謎!
※故宮內十大鎮宮之寶!
※藏香——雪域高原的神奇香料
TAG:文藏 |
※傳統的技藝 打破傳統的思想
※傳統中醫技藝的危機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手工技藝,你不得不知
※鄉土人才傳統技藝技能大賽
※中國傳統藝術瑰寶——技藝精湛的皮影戲!
※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
※中國傳統技藝之——宣城制筆術
※江蘇蘇州:體驗拓片技藝 感受傳統文化
※技巧愈見細緻、神韻依舊不減,這就是中國傳統技藝東陽木雕
※盧國齡、鄒炳良獲文化部中華傳統技藝制茶技藝研究員聘書
※幾近失傳的中國傳統宮廷技藝——花絲鑲嵌
※陶藝工藝製作 古老技藝的妙手傳承
※芒團傣族古法造紙:傳女不傳男的「非遺」技藝
※傳統手工技藝的「存」與「繼」
※體驗釀醋技藝 感受傳統非遺
※印度百人青年代表團走訪湖南省雜技藝術劇院 領略中國傳統藝術魅力
※實拍日本傳統藝妓,只靠才華與技藝,不出賣身體
※幾近失傳的「刀鋒洗眼」,該不該重拾中華傳統技藝
※湘東造紙人家,探尋傳統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