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語,大人物
成語是中華民族獨有的,
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元素。
小成語,大人物
成語產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東周時期。《春秋》、《戰國策》、《山海經》等古書裡面就產生了大量的成語。成語是最能體現文化的國粹。短短三五個字,最多十四個字,但解釋起來就是一個經典的故事,或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或一個臉上寫滿滄桑的偉人。
成語
大多數成語背後都有一個或幾個文臣武將,或蓋世英雄。
縱觀中國古代的成語,其來源大致分三種:
一是名人隨口所說,不巧被史官錄入青史。比如南朝宋代名將檀道濟被殺時,出口感言:「爾等是在自毀長城!」經《宋書》傳播,後世遂有成語「自毀長城」。
二是史官在描述史實或評價某人時,創造發明的成語。比如太史公有感於李廣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便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來表揚他。
三是來源於百姓口語,被詩詞、小說等引用,或被有心的文人在作品中收錄。比如,姜子牙未發達時其妻離他而去,當他功成拜相後,前妻又來吃「回頭草」;子牙便引用「覆水難收」來形容不可能。宋代文人王懋便把此成語收入《野客叢書》中流傳後世。下面是一些成語中的歷史人物。
成語和
成語人物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出自《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典故:春秋時期,晉國大夫俞伯牙很擅長彈琴,他到楚國馬鞍山遇到鍾子期,兩人談論琴律很投機。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彈奏一曲,鍾子期高興地說泰山江河。兩人結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會鍾子期,得知鍾子期病故,就在墳前傷心地毀琴。
一字千金(呂不韋)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典故:戰國末期,大商人呂不韋不惜散盡千金扶持秦國王子異人為秦國國君。異人當了秦王之後,封呂不韋為丞相。為了提升名望讓眾人服氣,呂不韋命三千門客寫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書名提作《呂氏春秋》。書寫成後,呂不韋命令把全文抄出,貼在咸陽城門上,並發出布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甚至改動一個,賞黃金千兩。」布告貼出許久,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無人來自討沒趣。於是「一字千金」的佳話便留傳至今。
東山再起(謝安)
出自《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典故:謝安是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輕的時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經常在會稽東山遊覽山水,吟詩談文。他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挺有才幹的人。但是他寧願隱居在東山,不願做官。當時在士大夫中間流傳著一句話:「謝安不出來做官,叫百姓怎麼辦?」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他才重新出來做官。因為謝安長期隱居在東山,所以後來把他重新出來做官這樣的事稱為「東山再起」。
四面楚歌(項羽)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典故: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攻佔秦都以後,燒殺擄掠,人民怨聲載道。漢王劉邦趁機出擊想衣錦還鄉的項羽,讓大軍把項羽圍在垓下,並設下「四面楚歌」之計,項羽以為漢軍已經攻佔楚地,以為天要滅他,只好邊飲酒邊唱歌,悲壯自刎身亡。
投筆從戎(班超)
出自《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典故:東漢初期,班超因為家貧靠幫官府抄寫文件為生,供養老母。但是他覺得這樣抄抄寫寫沒什麼出息。剛好北方匈奴侵漢,他把筆一扔,毅然報名參軍,當了一名軍官,在戰鬥中立了大功。他向朝廷建議與西域各國建交,朝廷派他出使西域。
樂不思蜀(劉禪)
出自《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典故:三國時,諸葛亮去世之後,魏國馬上派兵來攻打蜀國,蜀國不但打不過魏國,劉禪還自願投降,帶著一些舊大臣到魏國去當「安樂公」,繼續過著吃喝玩樂的日子。有一天,魏國的大將軍司馬昭請阿斗吃飯,故意叫人來表演蜀國的雜耍,想羞辱這些蜀國來的人。舊大臣們看到這些蜀國的雜耍,都非常的難過,可是,阿斗卻高興地拍著手說:「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點也沒有傷心的樣子。後來,司馬昭故意諷刺阿斗說:「怎麼樣!在這裡過的開心嗎?想不想蜀國呀?」沒想到,阿斗居然開心地說:「此間樂,不思蜀。」
感謝閱讀,若您對佛、道、儒、兵、法、史、易、醫、術、數等文化感興趣,特邀您關注雜談(ID:zatan5),與我一起研學!
顯諸仁,藏諸用。歡迎添加我的私人號:cangzhuyong(藏諸用)與我交流。
※國學精華100句
※《紅樓夢》中隱藏的國學知識
※左傳30句,教你看清世間事!
※古代沒有出嫁的女子為什麼叫「黃花閨女」?
※中國古代十大商幫的經營之道
TAG: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