穎濱遺老,小蘇俊賞
提起北宋文壇,「三蘇」星光閃耀。無論提起蘇家任何一人,都會引出「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的美談。今天我們要說是「小蘇」蘇轍。
從小蘇和大蘇的名字上可以看出,老蘇蘇洵在給兩個兒子取名字的時候煞費苦心。老蘇曾寫過一篇著名的《名二子說》,闡釋了為二子命名的深意,那一年,蘇軾十一歲,蘇轍八歲。
老蘇說,車輪、車輻、車蓋、車軫作為一輛車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而「軾」只是車前的一根橫木,似乎是非常不起眼的,但一輛車沒有「軾」也就不是一輛完整的車。
「轍」字緊承大蘇的「軾」字,指車跡。蘇轍字「子由」,意思是跟著別人走,如此,「轍」不像「軾」那樣引人注目,自然也不會像「軾」那樣遭人嫉恨。
兄弟二人的感情非常好,從小相親相愛,長大後各有成就,雖然不得已天各一方,但一直都有書信往來。蘇軾臨終前的最大遺憾就是沒能見弟弟一面。
而蘇轍更傷心,畢竟死去的人已經死了,而活著的人還活著,由於當時的政治環境,他不能親自去弔唁哥哥,便寫了一篇墓志銘,讓孩子替他去弔唁哥哥。
他流著眼淚問「歸去來兮,世無斯人誰與游」?他知道自己是哥哥一聲最重要、最依賴的朋友,事實上,哥哥於他,又何嘗不是最重要、最依賴的朋友?
兄弟倆同一年考中進士,同一年考中制科,共同成長,聯袂文壇,佳話不僅當時,風采更傳千古!
當蘇軾任翰林學士時蘇轍是中書舍人,當蘇軾被貶儋州時蘇轍被貶雷州。蘇軾犯痔瘡,蘇轍就給他讀陶淵明的《止酒》詩,勸他戒酒。
蘇軾在海南島拿椰子殼做帽子,做了三個,一個給自己,一個給兒子,還有一個寄給了蘇轍,蘇轍接到後一點也沒覺得哥哥無厘頭,而是很認真地說:嗯,這帽子不錯,挺像官帽。兄弟倆的感情就是這麼好。
大蘇曾對弟弟說:我要是發現事情不對,就想在飯菜里發現蒼蠅一樣,一定得吐槽,不吐不快。
小蘇就對哥哥說:你可以心直口快,但你得看人說話,有的人可以推心置腹,有的人必須留個心眼。不管怎麼看,蘇轍都是謹言慎行的人。
蘇轍十九歲的時候給名滿天下的韓琦寫請謁書,雖然那時的他名節不顯,涉世未深,但他並沒有屈心抑志,而是不卑不亢、娓娓道來。
從作文之道入手,巧妙地將干謁之事融入文學講談之中,落筆生花,高雅拔俗,令人稱奇,由不得韓琦對這位初出茅廬的小夥子刮目相看。
說到才華,既然身為「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小蘇的文采精華、文學造詣也不是常人能企及的。雖然整體成就不如大蘇,但他亦有高出大俗的時候,比如那個流傳甚廣「改對」故事。
某天,兄弟二人同游巫山,山上老道聞聽小神童蘇軾來了,當即出了一聯考他:「無山得似巫山好。」蘇軾脫口而出:「何葉能如荷葉圓?」
一聽就是好對,聞者無不交口稱讚,但小蘇卻搖頭說不好,並且也對出下聯:「何水能如河水清?」
自然是「水」對「山」更工整,於是大蘇和老道都對小蘇稱讚不絕,自此以後,小蘇的才名也被傳開了。
小蘇和哥哥一樣,一生歷經波折,風浪見識的不少,晚年他選擇在潁川過起田園隱逸的生活,自號穎濱遺老,讀書參禪,不再理世事紛擾,最後的日子過得倒是比哥哥安穩很多。
七十四歲的時候,生性淡泊沉靜的小蘇去世,他是「唐宋八大家」中最後一個去世的人,完成了屬於他和父親、哥哥的那個時代、那個舞台的完美謝幕。
就用小蘇晚年的一首詞做結吧,這首《漁家傲》其實也是蘇轍一生的寫照:
七十餘年真一夢,朝來壽斝兒孫奉,憂患已空無復痛。心不動,此間自有千鈞重;
早歲文章供世用,中年禪味疑天縱。石塔成時無一縫。誰與共,人間天上隨他送。
註:斝,音jiǎ ,古代酒器青銅製,圓口,三足,用以溫酒,盛行於商代和西周初期。
※為何所有睡過武則天的男人都死了?
※蘇軾:一樹梨花壓海棠
※一代神人劉伯溫,為何棄元投明?
※宋太祖趙匡胤如何對待官二代?
※蘇東坡杠上司馬光
TAG:宋朝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