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珩:正月初七之後的年節

趙珩:正月初七之後的年節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趙珩:正月初七之後的年節


正月十五上元節前夕的街頭燈市


文 | 趙珩


正月初五一過,過年告一小段落,接著就開始了第一個節——正月初七的「人日」。為什麼叫人日呢?傳說女媧造物,從最低等的往高等的造,順序就是雞、狗、豬、羊、牛、馬、人,所以大年初一叫雞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豬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馬日,傳說女媧是初七日造的人,所以初七是人日。初七這一天的節也叫「人勝節」,為什麼叫人勝節呢?如果這一天天氣晴和,就預示著人身體健康,表示對人有益,民間講,這幾日中哪一天的天氣特別好,就主這一年中這一樣生物都是順順噹噹的。

這個節今天在北京過的人很少了,甚至許多人不知道還有個「人勝節」。但是在南方的很多地方,人日還是很受重視的,尤其是廣東。廣東有個作家叫歐陽山,寫過一本小說叫作《三家巷》,《三家巷》裡面主人公周炳和陳家姊妹一起過人日。人日在廣東最主要的一個內容是出遊,這個在北方不現實,因為北方正月初七還是天寒地凍的,但是在嶺南這樣的地方已經是春暖花開,天氣晴和,大家呼朋喚友,結伴出行,所以歐陽山在《三家巷》里用了很大的篇幅寫了人日出遊的情景。北方人日都幹什麼呢?一般不會在戶外活動,有些人家尤其是家裡的一些女眷,喜歡用彩紙、絲帛,或者是軟金銀剪成小人,貼在窗戶上、屏風上點綴過人日。人日這一天也有吃面的,再有就是在外地工作的親人回家過年,初七以前是不許走的,一定得過了人日才能走,所以初七人日這一天是很重要的日子。

趙珩:正月初七之後的年節



初七人日,大家呼朋喚友,結伴出行


人日第二天就是初八,初八也叫順星節,據說這一天天上的星宿下凡,尤其是本命星,與自己一年中順順噹噹,身體健康都有很大的關係。順星這天做什麼呢?這一天到了晚上就要點燈,叫作「散燈花」。都是按照星宿來做的燈花,應星宿下凡的景。從前人家都有院子,哪怕是跟人家合住的小四合院也都是有院子的。散燈花放得越雜,分布得越廣越好,比如說放在窗台上、灶台上、廚房裡、正房裡,凡是不會被風吹滅的地方都可以放上。外面專門有賣這種燈的,點上油,安上紙捻點燃就行。有錢人家講究順星這一天晚上要點一百零八盞燈,窮人家最少也要點九盞燈,所以叫作散燈花。要是用今天的話說,順星節就是一個「燭光晚會」——當然沒有晚會了。那個時候如果有鳥瞰的設備,可以想見初八這一晚上的北京,家家處處是燈,在冬天的寒夜裡,星羅棋布的一定非常漂亮。

過了順星節,接著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也叫上元節。實際上元宵節從十二、十三就開始上燈了,一般到正月十六、十七燈才撤,元宵節也告結束。上元節前後就跟過年時候一樣,時間跨度比較大。上元節很重要,可是為什麼沒在三大節裡面呢?因為正月十五上元節已經囊括在整個年節之中了。真正的過年什麼時候開始?有人說臘月初八開始,那是一個準備階段,臘月二十三的小年就正式地進入過年的起點,它的終點落在正月十六,所以這麼大的一個跨度都屬於過年。


清代,正月十五滿街都放花燈,有的是政府行為,市民都出去看燈。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都有燈,哪個部的燈最好呢?要數工部的燈最好,因為工部是管匠人的,近水樓台,得天獨厚,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去看工部的燈。北京有一個地名叫「燈市口」,燈市口那是明朝的事,清朝燈市口已經沒有燈了,基本上上元節看燈都是到六部口——今天的長安街,還有前門大街五牌樓商家放的燈。六部是政府放的燈,前門五牌樓是商家放的燈,一街兩巷都是燈。上元花燈有琉璃燈、羊角燈、絹燈、紗燈,能工巧匠做的,一般沒有什麼紙糊的燈。街上賣的那種帶穗子的紙燈都是北京郊區農民擔擔子上來賣的,是為給普通人家和孩子玩的,但也很有意思。我最喜歡就是走馬燈,走馬燈是借著蠟燭裡面的熱氣發生的物理作用讓燈里的人物形象轉起來,燈裡面比如說有《三國演義》里的人,《水滸傳》里的人,或者《西廂記》里的人,每一個人在旋轉時都透過小窗口,一會兒出來了,一會又進去了。走馬燈有方的,有圓的,是紙糊的。高級一點的是絹的和紗的,絹燈也有走馬燈,那個價格就貴多了。一般絹燈和紗燈可以保留下來到第二年再用,雖然貴,但能使兩三年。紙糊的一般過了正月十五就不要了,扔掉了,第二年再買新的。還有一種孩子玩的提燈,做成動物形狀,小孩子提著在院子和胡同中玩耍。

趙珩:正月初七之後的年節



做成動物形狀的花燈

一般從正月十三四就開始放燈了,結束是到正月十六,基本上是三四天,高潮是正月十五,所以整個北京城人山人海,非常熱鬧,以至於丟孩子的也有,像《紅樓夢》里甄士隱家的女兒就是看花燈時擠丟的,放燈也容易出現火災事故。因為燈有燈棚,有的是專門弄一個棚,比方說前門外瑞蚨祥有專用燈棚,這是瑞蚨祥放的燈;那是正陽樓的燈,或者是某個商號的燈,都有燈棚,弄不好也有燈棚著火的時候,這一天有水會(即救火會)值班,那時候不叫消防隊,叫水會,水會這天很忙,也很警惕。


過了正月十五,年節就算結束了。但正月里還有些節日,現在基本上不過了,那就是正月二十五的填倉節,填倉節分大填倉、小填倉,小填倉的日子有兩種說法,有的人說正月二十是小填倉,有的人說正月二十三是小填倉,但是大填倉毫無疑問就是正月二十五,也有的把大填倉、小填倉合并為一天過的。填倉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這一天預示著一年倉廩足,什麼人更重視呢?商家尤其是糧食商非常重視填倉節。這個時候年節的假期基本上過完了,商家開始要上貨補充倉廩。老百姓家呢,米、面、油過年也吃得差不多了,從正月二十三開始也要不斷地補充新的。填倉節預示著一年豐足,有什麼風俗呢?一般人家就要吃盒子菜,所謂盒子菜就是從熟食鋪買來的一些醬肉、熏魚、小肚、醬鴨等等。盒子菜鋪這天生意最好,有名的比如說西城天福號、東城普雲樓、南城福雲樓,四城賣盒子菜的地方不一樣,都是買回家吃。商家這一天就更重要了,東家要請所有的夥計大吃大喝一頓,也是讓他們下一年好好工作,預示新的一年開始,買賣興隆。

趙珩:正月初七之後的年節


商家非常重視填倉節,這一天預示著一年倉廩足


到了「文革」的時候,有一個說法叫「過革命化的春節」。「過革命化的春節」就是說不過春節,那一天甚至不放假,照樣上班,甚至是增加勞動強度,去挖渠、修路。只不過每家憑副食本多供應點東西:半斤花生,半斤瓜子,多給二兩香油,然後買點帶魚。一戶給五斤好米——二毛五分的和二毛一分三一斤的米是當時最好的米,這個數字我記得最清楚了。過年每一戶給五斤富強粉,多給半斤肉。富強粉是真正的好麵粉,又叫八一粉,去糠去得多,又白又有勁,包餃子最好了。有那麼兩三年的時間提倡過革命化的春節,不放假,大概在1971年左右又恢復放假了,這些事兒今天的年輕人都不知道了。當時要破「四舊」,什麼叫四舊?就是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過春節算是一種舊風俗,當然是要破掉的。但是這種舊風俗在老百姓中根深蒂固,民國初年廢止了十幾年都沒廢了,彈性非常大,慢慢都恢復了。不過,今天在現代化的城市生活中,舊的風俗和禮儀也在和新的生活方式發生著衝撞,有許多東西不用人為地破和立,是會很自然地消亡的。


*文章節選自《百年舊痕》(三聯書店2016年2月刊行),原標題「正月里的節日」。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與微信後台聯繫

趙珩:正月初七之後的年節



《百年舊痕》 趙珩 口述 / 李昶偉 采寫


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 2016年2月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書店三聯書情 的精彩文章:

三聯書情2016年度文章精選
家庭生活的偉大與苦惱
漢寶德:如何培養美感
漢寶德:中國傳統的建築觀與環境觀
未來黑科技與人的存在性危機

TAG:三聯書店三聯書情 |

您可能感興趣

正月初七:「人日」
正月初七,人類新生活的開始
白雲道觀正月初七玉皇懺
正月初七立春後,被好運籠罩,事業財運雙旺的生肖!
石家莊百年文物:正月初七實拍石家莊大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