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阴阳学说的魅力,《黄帝内经》来解读!

阴阳学说的魅力,《黄帝内经》来解读!

小编导读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学的精髓之一,自古以来,不少人对研究阴阳五行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阴阳五行常常给人神秘莫测、奥妙无穷之感,想要吃透其中精髓,实在难呀!今天,小编就和您从《黄帝内经》的角度一起来学习学习阴阳学说,感受下中医的魅力吧!


1.阴阳消长

【原文】


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1],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2],阳气微下。(《素问·脉要精微论》)


【注释】


[1]阳气微上:杨上善曰:「冬至以后,阳气渐长,故曰微上。阴气渐降,故曰微下。」

[2]阴气微上:杨上善曰:「夏至以后,阴气渐长,故曰微上。阳气渐降,故曰微下。」


【译文】


四时的阴阳情况,冬至到立春的四十五天,阳气微升,阴气微降;夏至到立秋的四十五天,阴气微升,阳气微降。


【按语】


自然界阴阳二气的消长决定了春、夏、秋、冬四时变化,而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以冬至和夏至为两个转折点,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阴阳消长,四时更迭,从而有春温、夏暑、秋凉、冬寒的气候特征。「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人与天地相参,脉象规矩权衡,相期而至,随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若脉象与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不能相应而出现错乱,即可通过错乱之脉而诊知发病的脏腑部位,并可根据五行生克规律进一步推测疾病的预后吉凶。因此,察时脉辨病,并进一步施治,必须把握天人合一的规律。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自然界有春、夏、秋、冬的四时变化,脉有「四时动」,脉象的变化与天体运转的规律相应,有同样广博精深的道理。脉时相应的机制关键在于自然界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以冬至和夏至为两个转折点,冬至一阳生,「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一阴生,「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反映了自然界阴阳消长,四时更迭的关系。


2.阴阳自和


【原文】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1],两者不和[2],若春无秋,若冬无夏[3],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素问·生气通天论》)


【注释】

[1]阳密乃固:《太素》作「阳密阴固」,可参。


[2]不和:是指偏胜,指阴阳偏胜。


[3]若春无秋,若冬无夏:高世栻曰:「如阴不胜其阳,而阳气胜,若春无秋矣;阳不胜其阴,而阴气胜,若冬无夏矣。」


【译文】

大凡阴阳的关键,以阳气的致密最为重要,阳气致密,阴气就能固守于内。阴阳二者不协调,就像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因此,阴阳的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高标准。


【按语】


经文指出了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阳气的主导作用以及阴阳失调的危害性,强调了阴阳协调的重要意义。阴阳之间不仅有对立制约关系,同时也存在互根互用关系,即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用。彼此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没有阴,就无所谓阳,没有阳,也就无所谓阴。正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这种既对立又互根互用的辩证关系,构成了《内经》阴阳学说的基本思想。


文中以「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来强调阳气在阴阳平衡中之作用。在生理情况下,阳气致密,阴气才能固守,从而保持阴阳的协调平衡。若「阳强不能密」,则「阴气乃绝」,阴阳平衡协调关系就会遭到破坏,体现了《内经》重视阳气思想。正如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卷一所言:「本篇专重阳气,至阳气者卫外而为固,阴者藏精起亟一段,始平论阴阳;及至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一段,则仍归重于阳矣。」石寿棠《医原·阴阳治法大要论》亦指出:「然就二气而权衡之,阴承阳,阳统阴,阳气一分不到即病,阳气一分不尽不死,人自当以阳气为重。」


3.阴阳互根


【原文】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注释】


[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守持于内,以支援阳;阳运行于外,而保护阴。《类经》云:「阴性静,故为阳之守;阳性动,故为阴之使。守者守于中,使者运于外。」


【译文】


阴气居于内,为阳气之守持;阳气居于外,为阴气之役使。


【按语】


原文对阴阳互根互用关系作了描述,明确指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赵献可《医贯·阴阳论》进一步发挥曰:「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气居于内为阳气之镇守,阳气居于外为阴气之役使。说明阴阳之间相反相成,互根互用的关系。


阴阳互根指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阴阳互根,是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根据和条件。阴阳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阴阳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如天与地、上与下、动与静、寒与热、虚与实、散与聚等,不仅互相排斥,而且互为存在的条件。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阳蕴含于阴之中,阴蕴含于阳之中。阴阳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对立又统一。中医学就是用阴阳互根的观点,阐述人体脏与腑、气与血、功能与物质等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


4.阴阳互藏


【原文】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素问·天元纪大论》)


【译文】


(略)


5.阴阳交感


【原文】


动静相召[1],上下相临[2],阴阳相错[3],而变由生也。(《素问·天元纪大论》)


【注释】


[1]召:指感召。


[2]临:指加临。


[3]错:指交错。


【译文】


由于动和静互相感召,天气和地气互相加临,阴气和阳气互相交错,而运气的变化就发生了。


【原文】


地气上为云[1],天气下为雨[2]。雨出地气[3],云出天气[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注释】


[1]地气上为云:地面之水,由于蒸发,化气上升为云。


[2]天气下为雨:地气上升为云,突遇冷空气,就凝结成水而下降为雨。


[3]雨出地气:虽然天气下为雨,但是雨的来源还是由于地面上升的水气。


[4]云出天气:地气之所以上升为云,必须是以天上的热力蒸发,因此说云出天气。


【译文】


地气上升成为云,天气作用于云,下降而为雨,雨来源于地面的水气,云成于天气的蒸化。


【原文】


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1]。出入废则神机化灭[2],升降息则气立孤危[3]。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4]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近远[5],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素问·六微旨大论》)


【注释】


[1]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类经》云:「召,犹招也。上者必降,下者必升,此天运循环之道也。阳必招阴,阴必招阳,此阴阳配合之理也。故高下相召,则有升降,有升降则强弱相因而变作矣。」


[2]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张介宾曰:「凡物之动者,血气之属也,皆生气根于身之中,以神为生死之主,故曰神机。然神之存亡,由于饮食呼吸之出入,出入废则神机化灭而动者息矣。」《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


[3]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张介宾曰:「物之植者,草木金石之属也,皆生气根于形之外,以气为荣枯之主,故曰气立。然气之盛衰,由于阴阳之升降,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而植者败矣。」《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


[4]器:谓有形之物。


[5]化有小大,期有近远:高世栻曰:「生化有大小,死期有远近,如朝菌晦朔,蝼蛄春秋,此化之小,期之近者也。蓂灵大椿,千百岁为春,千百岁为秋,此化之大,期之远者也。」


【译文】


天气下降,其气乃流荡于地;地气上升,其气乃蒸腾于天。由于天气和地气的相互招引,上升和下降的相互为因,天气和地气才能不断地发生变化。物体的内部存有生生不息之机,名曰「神机」,物体的外形依赖于气化的作用而存在,名曰「气立」。若出入的功能废止了,则「神机」毁灭;升降的作用停息了,则「气立」危亡。因此,没有出入,也就不会有发生、成长、壮实、衰老与灭亡;没有升降,也就不会有发生、成长、变化、收敛与闭藏。所以升降出入,是没有一种物体不具备的。因而物体就像是生化之器,若器物的形体不存在了,则升降出入也就要分离,生化之机也就停止了。因此说,任何物体,无不存有出入升降之机。不过化有大小的不同,时间有远近的区别,不管大小远近,贵在保持正常,如果反常,就要发生灾害。


【按语】


(1)关于阴阳升降


一般来说,阳主升,阴主降,这是阴阳运动的基本规律,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却提出了「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的阴升阳降的理论,看起来似乎矛盾,其实根据阴阳的可分性,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天气虽然为阳,但要通过阴寒的凝聚作用,才能下降为雨,这种寒凝作用,就是阳中之阴;地气虽然为阴,但要经过阳热的蒸腾作用,才能上升为云,这种蒸腾作用就是阴中之阳。正如明·马莳曰:「地虽在下,而阴中之阳者升,故其上升为云;天虽在上,而阳中之阴者降,故其下为雨。」所以本文的「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与阳升阴降的特性并不矛盾。


(2)关于「神机」与「气立」


神机与气立是两个相对独立,而又密切相关的概念,揭示了生命体生化运动及其内外环境整体联系的两个重要的方面。


神机是生命存在的根本,是主宰调控生命活动的机制,而气立则是生命得以维持的条件,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着生命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6.阴阳转化


【原文】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重阴[1]必阳,重阳[2]必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注释】


[1]重阴:指阴极。


[2]重阳:指阳极。


【译文】


寒到极点会生热,热到极点会生寒。


阴极可以转化为阳,阳极可以转化为阴。


【原文】


寒胜则热,热甚则寒。《灵枢·论疾诊尺》


【译文】


寒盛从而转化为热,热盛从而转化为寒。


【按语】


转化即转换与变化,指矛盾的双方经过斗争,在一定条件下走向自己的反面。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阴阳的对立统一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事物的发展变化,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互变过程。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那么「阴阳转化」便是一个质变的完成。


阴阳转化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在阴阳消长过程中,事物由「化」至「极」,即发展到一定程度,超越了阴阳正常消长的阈值,事物必然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阴阳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种条件中医学称之为「重」或「极」。故曰「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之理,极则生变。《国语·越语》「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而匡」便是此意。


但必须指出的是,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不具备一定的条件,二者就不能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阴阳的消长(量变)和转化(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全过程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的必然结果。


以季节气候变化为例,一年四季,春至冬去,夏往秋来。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春夏秋冬四季运转不已,就具体体现了阴阳的互相转化。当寒冷的冬季结束转而进入温暖的春季,便是阴转化为阳;当炎热的夏季结束转而进入凉爽的秋季,则是由阳转化为阴。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内经精要译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郑红斌,包素珍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悦读中医 的精彩文章:

方药基本知识一览表,难得的好文!
治疗泌尿系结石,国医大师朱良春治有良方!
补养气血:当归生姜羊肉汤,怎能忘?
一文读懂:六经辨证治肿瘤的精髓!
子宫内膜癌纠缠不清,中医调治有秘招!

TAG:悦读中医 |

您可能感興趣

陰陽學說的魅力,《黃帝內經》來解讀!
大家的老爹!解讀《海賊王》白鬍子的魅力
《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匾额和楹联,别具魅力
史上有魅力的皇帝,他的魅力在哪裡?
耽美世界,妖嬈的魅力和美感《耽美男子,特輯》
魅力攝影:你的純凈眼神,你的飽滿身姿,魅力無限!
解讀《海賊王》薩博的魅力
《平凡的世界》的魅力
攝影當中線條的魅力,你懂嗎?
紋身的魅力!
韓劇:《奇怪的搭檔》CP感十足,《河伯的新娘》預告,珉豪新劇,《Real》金秀賢魅力男,《我的野蠻女友》開播,《三流之路》
現今熱播的兩部電視劇都有「他」!《鬼怪》年輕的王、《浪漫》魅力的男護士
老《神奇女俠》現身,魅力不減當年,《海灘遊俠》強勢回歸!
從《西遊記》到《悟空傳》,大聖的魅力為何從未衰減?
為什麼琅琊榜和人民的名義會火?他們的魅力,其實就是歐美劇的魅力!
韓劇《隧道》的6大魅力看點!
陷入朴寶劍魅力的你!都看過《花樣青春:非洲篇》了嗎?
雲南魅力:傣族與竹子的不解之緣
板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