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有沒有說了算的空間?

你有沒有說了算的空間?

經常會被開掛的技能刷眼球


新的一年,你對自己工作可還滿意?


是索然無味,毫無意義;

還是藍圖在胸,興緻盎然?


覺得自己油盡燈枯,精疲力盡;


還是元氣滿滿,幹勁十足?

你有沒有說了算的空間? 點擊播放 GIF/2K

你有沒有說了算的空間? 點擊播放 GIF/2K


你有沒有說了算的空間? 點擊播放 GIF/2K


檢視自己的工作,


是否發現這個問題:職業枯竭。


尋找你的內部動機,


滿足你的自我實現感,


別讓外部動機導致你的職業枯竭。


你有沒有說了算的空間?








外部動機主導個人,是導致職業枯竭的罪魁禍首


因被外部動機主導,我們成了收入的傀儡,並最終喪失了工作熱情,從而陷入枯竭狀態。


幾天前,跟一位專業攝影師聊。上學時,他迷上了攝影,畢業後如願以償進了一家大公司做了專業攝影師,但工作了十年後,現在差不多完全喪失了對攝影的熱情。他說,之所以繼續做攝影師,只是因為「它是一份還不錯的工作,可以養家糊口。」


回來的路上,我想到一個故事: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25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5美分。他解釋說,自己沒有收入,只能少給一些。1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發生了什麼?


人的動機分兩種: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如果按內部動機去行動,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驅使我們的是外部動機,我們就會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為它的奴隸。老人的算計很簡單,就是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快樂地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美分玩」,而他操縱著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我也是攝影愛好者。想像一下,如果我是專業攝影師,一開始的內部動機———對好照片的追求,在一個大公司就很容易轉變成外部動機———工資、獎金、獎狀、用戶的讚譽、領導的誇獎等各種各樣的獎賞。如果外部動機逐漸取代內部動機成為主要動機,那麼一旦外在的獎賞與我自己的期望嚴重不符,我的工作動力就會大大削減,我就會像那些孩子一樣,對公司說,我「再也不會為它玩了」。


這時,我的身上就產生了「職業枯竭」,即,我對工作失去了動力。 三大因素惡化中國職業枯竭狀況。


諮詢師袁榮親認為,以下的幾個大環境因素導致中國現在的職業枯竭現象更加嚴重。


01


競爭壓力


改革開放後,我們從大鍋飯式的「公平社會」進入了「競爭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競爭氣氛更加激烈,從小學到大學,再從大學到社會,一切都要競爭。在單位里,競爭更是天經地義的道理。袁榮親認為,其實,我國現在的競爭氣氛比西方國家有過之而無不及。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的「競爭社會」都進入了變態的地步。在這樣的社會,絕大多數人的精神會非常緊張。


02


文化因素


我們是集體主義文化,相對於個人主義文化企業,對個人更加漠視,更容易讓普通職員產生無助感。其實,真正的以人為本是建立在尊重每一個個體的基礎之上的,不會以企業的名義要求個人做出過分的犧牲。集體主義文化下的企業的以人為本經常就只剩下對職員的物質與生理狀況的關心,而忽視心理狀況。


並且,集體主義文化下的企業很容易因襲大家長的作風,容易讓上下級關係嚴重失衡,上級的個人權力過分膨脹,而下級,尤其是普通職員的個人權力就會受到嚴重壓制。


03


社會因素


我們的人口龐大,勞動力供過於求,結果使得職員相對於公司處於不利地位。職員擔心激怒公司被開除,公司則容易報以這樣的心理——「他走了,想來的人多著呢!」——從而更傾向於忽略職員的地位。


袁榮親稱,以上這三個因素都加劇了個人的無助感,最終令我國的職業枯竭問題比西方更嚴重。


你是否覺得工作索然無味,毫無意義?你是否覺得自己油盡燈枯,已經筋疲力盡?你是否厭倦工作,根本就沒有明天去工作的動力……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麼你可能就有了一個大問題:職業枯竭。被它纏上的人就像一支即將流乾的蠟燭,工作動力日益衰退,直至完全枯竭。


職業枯竭並非是一個什麼問題都可以往裡面扔的大筐。美國心理學家貝弗利·波特說,典型的職業枯竭是,你有工作能力,但卻喪失了工作動力。


波特認為,導致職業枯竭的原因可以歸為兩類:無助感和習慣化。無助感即個人喪失了對自己工作的掌握感,覺得是領導、對手或其他外界因素控制了自己的工作進程和收益,從而失去工作動力。習慣化即我們日復一日地重複同樣的工作程序,最終被厭倦擊倒。波特說,職業枯竭也可稱作「職業抑鬱」,因為和抑鬱症患者一樣,職業枯竭者有深深的無助感。

你有沒有說了算的空間? 點擊播放 GIF/1K



希望破滅時,開始職業枯竭


職業枯竭的定律一: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願工作,當這種希望破滅時,職業枯竭就會出現。


案例


2003年,阿輝進入深圳一家港資企業,負責銷售機床。他的工作能力出類拔萃,第一年就成為公司的銷售冠軍。去年,他仍然保住了這一桂冠。因收入與業績掛鉤,阿輝的收入很高。並且,來自香港的鐘老闆非常器重阿輝。


但是,阿輝卻陷入了一種困境,他無法從自己的工作中得到樂趣。他越來越不願意上班,不願意去全國各地推銷產品,出差回來會想盡辦法不回單位。一旦回了單位,他就很不願意見鍾老闆,似乎面對鍾老闆的每一分鐘都是折磨。


為什麼會這樣?阿輝很清楚,是鍾老闆太「霸氣」了。他不僅制定一切銷售戰略,也過問一切銷售細節。他精力充沛,無時不刻都在工作,都在指揮。阿輝覺得自己只是老闆的一個棋子,不過是在不折不扣地執行鍾老闆的意志罷了。


猶豫了三個月之後,阿輝終於下定決心,向鍾老闆遞交了辭職信。


波特稱,要遠離職業枯竭,我們就必須相信:我是強有力的,在自己的工作空間內,是我說了算,上級只需要監督即可。一旦覺得自己無法掌控自己的工作空間,就會產生無助感。


鍾老闆過分地侵入了阿輝的工作空間。作為老闆,他的工作空間是制定戰略,指揮並督促屬下去執行。但在具體的銷售工作上,他不應干預太過,否則就是侵犯了阿輝的工作空間。於是,阿輝不管得到好處,也不論他的工作多麼出色,他仍會產生強烈的無助感。


在希特勒的集中營里,納粹軍官們對囚徒有絕對的生殺予奪的權力,一些人於是陷入了徹底的無助感,心理學家稱他們是「行走的棺材」。波特說,在一個公司里,完全沒有個人意志的員工和「行走的棺材」沒有什麼兩樣。


在成為「行走的棺材」前,枯竭者會和上司們進行過各種抗爭。但抗爭一次次失敗,日益積累,本來很積極的人也會形成「習得性無助感」:無論我怎麼做,都是沒有用的。一旦養成這個意識,員工就會覺得,無論自己怎麼爭取,都無濟於事,乾脆不如什麼都不做。


「習得性無助感」是一種致命的態度,一旦形成,人就很難擺脫。


要擊敗無助感,最關鍵的是擁有屬於你自己的一個「權力空間」:在我的工作空間內,是我說了算。有了這種感覺,無助感就不會發生


要想擁有一個權力空間,你最好有一技之長,這樣你才會有掌控自己工作空間的信心,並且也就有了和上司抗爭的資本。譬如,阿輝就有和鍾老闆抗爭的資本,因為他的銷售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只是鍾老闆的控制慾望太強,最終就讓他丟掉了自己最能幹的員工。


在集體主義文化之下,普通職員的無助感很容易產生。因我們強調的「螺絲釘精神」,說白了不過是絕對的服從。一個企業如果不希望員工一個個地變成職業枯竭者,就要學會尊重每一級員工的工作空間,讓他們有「我說了算」的地盤。

你有沒有說了算的空間?



工作只是重複,產生職業枯竭


職業枯竭的定律二:當我們整天在重複一件同樣的事情時,職業枯竭就會產生。


案例


1998年,王宇在廣州創辦了一家IT公司和一家加工廠。到了2002年,兩家公司的總經理值得信賴,管理框架也很完善,王宇成了「甩手掌柜」。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每個財年的剛開始,他就基本可以將這個財年預測個八九不離十。他閑了下來,但他越來越覺得沒勁,他對周圍的一切,包括家人都變得越來越冷漠,有時甚至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


終於有一天,王宇認識了幾個朋友,新開了一家文化公司,生活又變得有滋有味起來。新公司的感覺與原來的非常不同。王宇越來越喜歡上這種文化味,他覺得這才是他所尋找的事業,開始打算將IT公司和加工廠轉讓出去。


一位成功人士說,成功並無奧秘,不外是找到一個成功的程序,然後堅定地重複下去。王宇顯然找到了這樣一個程序,但在重複這個程序的時候,他開始枯竭了。與無助感導致的枯竭不同,這種枯竭是因為一遍遍地重複一個程序,最終這個程序變得越來越可憎。


要想遠離習慣化帶來的職業枯竭,一個人就必須讓自己「不斷處於激活狀態」。舊的目標完成了,就去追求新的目標。


不過,重複並不一定會導致職業枯竭。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馬斯洛說,當一個人所做的事情是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時,不斷重複並不會導致習慣化產生。馬斯洛說,實際上,那些自我實現者永遠會有清新雋永的欣賞力,他們是沒有審美疲勞的。


具體到王宇的案例上,創辦IT公司也罷,做加工廠也罷,都屬於較低級的基本需要,是為了「更好地養家糊口」,是為了贏得社會經濟地位,這些都不是自我實現的需要。但在做文化公司時,王宇卻有了不同的體驗,他覺得做這樣的事情有更本質的價值,可以實現個人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這就是自我實現的體驗。有了這種體驗,王宇就不會再受到習慣化的侵擾。


袁榮親說,重要的是去尋找生存的意義。在沒有找到之前,就不斷地嘗試改變,這種改變就是超越。譬如,他自己原來是一名生理醫生,收入高而穩定,但他在這裡總感覺到空虛。但自從開始做心理學工作以後,他就感受到了一種意義感,這種感受讓他在心理諮詢業上堅持了下來,雖然幾次遇到大的挫折都未放棄。


對意義感的追求就是自我實現的需要,這個需要一旦得到過滿足,它帶來的巨大快樂是無與倫比的。有了這樣的滿足,一個人的內部動機就會越來越強大,就越來越不容易被外部動機所替代,職業枯竭就越來越不容易產生。

你有沒有說了算的空間?



「窮得只剩下成功」,導致職業枯竭


職業枯竭的定律三:一旦「窮得只剩下成功」,職業枯竭也會產生。


案例


陝西金花集團副總裁、金花股份副董事長徐凱在西安某酒店上吊自殺,終年56歲。徐凱患有多種疾病,但最終將他引向自殺的還是心病:他被確證患有抑鬱症。據報道,徐凱的朋友很多,但能深談的很少。自殺前,徐凱對一個計程車司機抱怨,他在感情上得不到真愛,他身邊的女人都是為了他的錢,他「感到很孤獨,沒有意思。」


諮詢師李旭說,沒有處理好工作與休閑、家庭與事業之間的平衡也是導致「職業枯竭」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說,生命就像一棵大樹,休閑、家庭、事業等就像不同的枝幹,如果只有事業這條枝幹在成長,而其他的枝幹都停止了發育,那麼這棵大樹就很容易失去平衡,甚至會折斷,徐凱這個案例就說明了這一點。


袁榮親認為,一些野心勃勃的年輕人會把自己的一切能量、一切資源都用於爭取成功上。進入中年後,卻忽然發覺,家庭、密友似乎比事業更重要。這時,一些成功人士就會出現一種特殊的職業枯竭感,覺得成功失去了意義,但又缺乏其他支撐,於是很容易產生崩潰。


生命分為兩個領域:以工作為核心的社會領域、以家庭為核心的私人領域。社會領域的核心規則是權力,私人領域的核心規則是珍惜,兩者有質的差異。但許多人在掌握權力規則後,容易將它帶進私人領域。這是一種「污染」。如果污染嚴重,一個人就會放棄甚至唾棄珍惜的規則,最終就是,無論事業上多麼成功,他的私人領域會是一種地獄。但一旦他認為自己的社會領域不是那麼重要而重視起私人領域時,他就會發現地獄處境的可怕。


一旦發現自己「窮得只剩下了成功」,最好的辦法就是,拿出當年追求成功的勁頭來,重新努力去掌握珍惜的規則,重新修補自己已經嚴重不平衡的人生


當然,最好的辦法是預防,在年輕的時候,不要把工作當成全部,更不要把工作中的規則帶回家,要明確意識到,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是另一種不同的關係,要珍惜,而不是控制與征服。


『點評』


同是專業攝影師,美國風光攝影大師亞當斯是這樣的境界:「一個人在自己天賦的指引下,興趣、工作、生活、理想都結合到一起,發光發熱,照亮和溫暖別人……」


而我所認識的多數攝影愛好者卻擔心「千萬別把愛好弄成工作」,因為那會毀掉你對攝影的熱情。


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有我那位職業攝影師朋友為例。我們還知道,許許多多人和我這位朋友一樣,將興趣變成工作後,他們慢慢地枯竭了,工作動力逐漸丟失,而興趣最後也被殺死。


但為什麼亞當斯可以將「興趣、工作、生活、理想」在攝影上「都結合到一起」,而我們卻必須把興趣和工作分開?


馬斯洛的理論給了回答。當停留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這四個層次時,我們的動機就主要是外部動機,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讓我們不得不在乎物質獎勵,後兩個需要讓我們不得不關註上司和其他強有力人物。


但當進入到自我實現的需要時,我們的內部動機就可以打敗外部動機了。因為一次次的高峰體驗會讓物質獎勵、強有力人物的讚美顯得那麼輕。


我設想,如果我是一位職業攝影師,但卻擁有了自我實現感:我的照片紀錄了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只能通過我的眼睛、我的心、我的鏡頭髮現,是別人做不到的。但同時,我紀錄的這個美好的世界卻打動了所有人。有了這種感覺,我想,所有那些外部獎賞都將變得不是那麼重要。


當然,我現在還遠遠不是,所以寫下此文警告自己,千萬別枯竭。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志紅 的精彩文章:

「如果Ta想理我,就會主動找我吧」
沒有人會毫無保留地愛你,我的名字叫「沒有人」
被依賴是一件讓你的事情?
你剛剛可能鬧了個「假」情緒
「我怕媽媽不要我啊」

TAG:武志紅 |

您可能感興趣

這些茅台酒升值空間很大,看看你有沒有?
有3種翡翠以後的升值空間是最大的!你還不知道嗎?你沒有收藏?
覺得自己家裡空間小?那是因為沒有這些開腦洞的設計!
本喵不能沒有你!如果你養這五種貓,你就別想有私人空間了!
貓奴有私人空間嗎?沒有!
有沒有一種思念是和空間有關?有沒有一種憧憬是跟建築有關?
家裡空間老是不夠用?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些設計!
穿越不同的空間,會有哪些神奇的感覺?
沒有這部動漫,可能就沒有後來的盜夢空間?
空間說說大全:你從來未曾屬於過我,哪怕只有一秒
在有你的世界裡我把自己定格,在沒有你的空間里
空間真的一無所有嗎?
有個空間,聊聊天是不錯的
別說買不起大房子了,是你不會「偷」空間!
了解這些你就會知道孩子還有沒有長高空間
有孩子的家最不能缺少的空間就是它了!
沒有換鞋凳的玄關,就只能算是擺設,浪費空間!
有了這款凳子,再也不用擔心家裡空間不夠!
搞笑梗圖:在這個國家,應該沒有色狼生存空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