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失敗又一原因:缺乏後勤保障體系
多年來,在甲午研究領域,重點是傳統的「忠奸模式」,於是對人物的評價成為了學術上的主流話語,如李鴻章「避戰保船」,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修繕頤和園,葉志超棄平壤狂奔五百里等等。這種模式還得到另一種話語的支持,即戰前的北洋水師亞洲第一,中國整體實力勝於日本,在實力佔優的情況下仍然慘敗,只能說明清政府腐敗無能和某些將領貪生怕死。尋找替罪羊的最大惡果是,讓人們失去動力去探討失敗的真正原因,甲午之敗亦不例外。
「避戰保船」的誤解
在多數甲午戰史的正統敘述中,都把北洋水師的覆滅歸之於其統帥李鴻章的「避戰保船」戰略,這是一個極大的誤解。
李鴻章「保船制敵」的方針是在1894年8月29日即甲午開展後一個多月時提出的。此時清廷不滿丁汝昌所率北洋水師開展後的無所作為,命令遴選將才代替丁汝昌,李鴻章所回奏摺中提出「惟現在密籌彼此情勢,海軍戰守得失,不得不求保船制敵之方。」具體策略是,惟不必定與拼擊,但令游弋渤海內外,作猛虎在山之勢,倭尚畏我鐵艦,不敢輕與爭鋒。按照這一設想,北洋艦隊更多需要擔負起戰略威懾的作用,保持時刻給日艦隊造成壓力。
李鴻章道出了採取這一戰略的緣由:北洋海軍可用者只鎮遠、定遠鐵甲船2艘,為日艦所不及,「然質重行緩,吃水過深不能入海漢內港」;其次則是濟遠、經遠、來遠3艘巡洋艦,「有水線甲、穹甲,而行駛不速」;再次則是致遠、靖遠2艘巡洋艦,「前定造時,號稱1點鐘18海里,近因行用日久,僅十五六海里。」總之,北洋水師的主力艦特點是老和慢。而對手日本海軍「可用者共21艘,中有9艘自光緒十五年後分年購造,最快者每點鐘行23海里,次亦20海里上下」,特點就是新和快。故他預測:因為「海上交戰,能否趨避,應以船行之遲速為準,速率快者,勝則易於追逐,敗亦便於引避,若遲速懸殊,則利鈍立判」,故「海上交鋒,恐非勝算」。
事實上,當時最希望北洋水師離開軍港的恰恰是日本聯合艦隊:只有如此,才能重演黃海海戰的作戰模式。離開了軍港的保護,已經身受重傷的北洋艦隊的優勢就只剩下鎮、定兩艘超級鐵甲艦,日本海軍可以利用其快炮優勢,重點攻擊其他的中國艦船,最後再圍攻此兩艦。中方船速慢、艦炮發射速度慢,在海戰中有明顯弱點;而在防衛嚴密的威海衛軍港,則海陸協同,日軍不易佔到便宜。故在黃海大戰後,日本艦隊千方百計誘使丁汝昌出海,以選擇最有利於日海軍的戰場進行決戰,實現其圍殲北洋水師於海上、徹底奪取制海權的目的。以當時的情況,北洋水師的優勢在於鎮、定等艦裝甲厚、抗擊打能力強,而威海衛的地勢又利於防守,李鴻章做出這樣的決策,可謂知己知彼的明智之舉。
但是,戰況的發展並未按照這一思路走下去。相反,李鴻章後來一改自己提出的「不必定與拼擊」,一再命令北洋水師主動出擊。1894年7月22日李鴻章電令丁汝昌「日方公使大鳥迫韓逐葉軍,恐葉軍危困,添隊難登岸,汝須統大隊船往牙山一帶海面巡護,如倭先開炮,我不得不應。祈相機酌辦。」這是命令丁汝昌為葉志超的部隊護航,不惜與日軍開戰。豐島海戰後,李鴻章又命令丁汝昌「統帶鐵甲各船,馳赴朝鮮洋面,相機迎擊」。奉此命令,在不到20天的時間裡,丁汝昌艦隊曾三次赴朝鮮洋面巡遊。
即便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受到重創,李鴻章也並未改變指揮海軍出擊的思路。9月23日,日艦駛至威海附近偵察,被炮台發現後擊退。李鴻章即電旅順基地,指示丁汝昌「須設法預備支持,即不能遠出,須傍口外游巡,使彼知我非束手也」。次日再電丁汝昌、龔照玙,明確要求務必於10日內修好傷勢較輕的「平遠」、「廣丙」、「濟遠」、「靖遠」4艦,在威、旅附近游巡。9月28日,李鴻章又令丁汝昌「督催修理各船早竣,以後專在北洋各要口巡擊,倭猶有忌憚也。」日軍在大連登陸時,李鴻章電令丁汝昌:「現有民船百餘只裝運日兵,並兵船三隻,向大孤山一帶前來,勢甚吃緊,大孤山距威不遠,希酌帶數船,馳往游巡,探明賊蹤,以壯陸軍聲援」。
旅順失守後,北洋艦隊枯守威海衛,至此,李鴻章雖不再命令艦隊出海巡戰,而是改為和陸上炮台配合守衛威海。但在威海力不能支時,李鴻章再次命令艦隊出海,拚死突圍。1895年1月23日,李鴻章電丁汝昌「若水師至力不能支時,不如出海拚戰,即戰不勝,或能留鐵艦等退往煙台。」在日軍進攻下,鹿角嘴、趙北嘴炮台丟失,北洋艦隊處境已十分危急。李鴻章還電告丁汝昌:「萬一劉島不保,能挾數艦衝出,或煙台、或吳淞,勿被倭全滅,稍贖重愆」。威海南北岸炮台全部丟失後,李鴻章知水師「萬不能保」,還電寄煙台:「令丁同馬格錄等帶船乘黑夜衝出,向南往吳淞,但可保鐵艦,余船或損或沉,不至被盜」。
一次性海軍:缺乏完善的後勤保障體系和現代化的軍事工業體系
事實上,讓艦隊保守港口,對於出海作戰興趣闕如的,正是直接指揮艦隊的水師提督丁汝昌。但丁汝昌並非貪生怕死、怯懦避戰,實際情況是,他深知黃海海戰之後的北洋水師沒有恢復戰鬥力,帶著這樣的艦隊出戰只有送死;之所以遲遲無法恢復戰鬥力,是因為缺乏完善的後勤保障體系和現代化軍事工業體系。
黃海海戰中,北洋海軍參戰的12艘軍艦除被擊沉擊毀4艘及自毀1艘外,其餘均不同程度受傷。其中「來遠」、「鎮遠」、「定遠」傷勢最重,「靖遠」次之,「平遠」、「濟遠」、「廣丙」又次之。負責旅順基地維修的船塢總辦龔照嶼在查驗各艦傷情後上報李鴻章:「事機在急,必得添匠齊同趕修」,說明旅順基地工匠不夠使用,並未做好戰時維修保障的準備。
北洋海軍在裝備維修保養方面本無嚴格的制度加以規範,平時即得過且過,艦船應修而不修,部件該換而不換。及至戰事吃緊,已無暇全面檢修,不僅各種隱患沒有及時消除,甚至連起碼的備用配件亦付諸闕如。結果一經戰陣,艦上各種配件「壞無以換,缺無以添」。例如,「致遠」艦即因水密門橡膠封條年久破爛,導致「中炮不多時,立即沉沒。」
而且,從他處添調至旅順的工匠是從大沽船塢、唐山鐵路公司及開平煤礦等處協調,有相當一部分是鐵路和煤礦的工匠。專業的海軍艦船的維修居然調用鐵路和煤礦工匠,大清海軍的後勤維修水平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由於整個工業體系的薄弱,北洋軍艦上使用的關鍵零部件不能國產,一旦受損,尚需去國外購買。例如,「靖遠」、「濟遠」兩艦受損的大炮鋼底鋼圈及「平遠」艦所需260毫米口徑炮彈國內均不能生產,需向國外訂購,何時乃至能否買到自然受外人掣肘。
因此,「避戰保船」不過是用來歸罪於「奸臣」的遮羞布而已。一個沒有成熟工業體系,也沒有完備的近代軍事後勤體系的軍隊,武器再先進,也逃不脫一次性消耗品的命運。真正的北洋艦隊在黃海海戰一戰就已消耗光,之後存在的,只是一支苟延殘喘徒有其表的空殼艦隊罷了。
※知己知彼:美海軍反艦型「戰斧」導彈
※日本最荒涼「鬼島」:埋藏5000中國人冤魂
※冷戰風云:蘇聯用木頭做導彈嚇唬美國
※英軍用「木馬計」獲取伊拉克情報
※約瑟芬貝克:海明威心中的女神竟然是間諜!
TAG:黃蔣 |
※梁啟超為什麼說甲午戰爭的失敗在於人民缺乏愛國精神?
※女嬰突發腦出血命懸一線,雙目失明,竟是因為缺乏這種維生素!
※缺乏前瞻性思維讓日本二戰一敗塗地:如今是否還會重蹈覆轍
※缺乏一種維生素,容易讓你腳氣纏身
※明朝滅亡的原因與馬有關:為何缺乏優良戰馬?
※缺乏果斷與行動力,前怕狼後怕虎,猶豫不決難成事
※懶、缺乏自律是失敗的根源,為人父母也一樣!
※遺傳性凝血因子Ⅹ缺乏吃什麼好的快?
※吳焱:手脫皮啥原因?未必缺乏維生素
※探究 | 梁啟超為什麼說甲午戰爭的失敗在於人民缺乏愛國精神?
※如果身體缺乏維生素,會出現什麼狀況?
※缺乏體系是詹姆斯拋棄背身單打的真正原因?盧:這可不怪我
※缺乏安全感是一種什麼體驗?
※你的胖是因為缺乏自律
※想吃什麼就是身體缺乏什麼嗎?身體營養缺乏的六大「信號」一定要看看
※俄海軍要造核動力航母:缺乏一關鍵技術向咱求助被直接拒絕透露
※牙齦出血是因為缺乏維生素嗎?
※要注意了 人體缺乏這種元素 當心患上甲狀腺疾病
※總感覺睡不醒?你的身體一定嚴重缺乏這種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