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人輕騎兵最後的輝煌,清朝最後的肉中刺

漢人輕騎兵最後的輝煌,清朝最後的肉中刺

袁大魁是西捻軍最後的一支,也是最後一個張貼出明確載有太平天國年號布告的人。

太平天國丁榮17年(1867年)10月,作為張宗禹的探馬的袁大魁在探明黃河結冰,可以徒涉後回報張宗禹,不意張已從其他渠道知道此消息並率全軍過河,袁大魁部幾百人被隔絕在黃河西岸。此時他當機立斷,立即率部折往陝甘交界,並廣聯當地地方勢力,得土雜數千,潰勇200,饑民萬人,並回師陝北,控扼宜川雲岩鎮一城2寨以為根據地,積糧整軍以待時。清軍5000人以開花炮來剿,袁大魁戰至1868年6月初二,因所部成分複雜,許多人不諳戰術,不能久守,遂乘雨突圍,所部潰散,僅余舊部不足百人。他召集舊部數百於7月復起於燕曲堡,又敗,是年冬,又聚數百人再起於保安縣老岩窯,分所部為5隊,每隊設1指揮、1將軍,忽分忽合,游擊不定,使清軍難以取勝。

是年8月,西捻軍主力已覆沒于山東茌平徒駭河,袁大魁為振奮軍民士氣,到處張貼屬有太平天國己巳19年的布告,激勵部下堅持戰鬥。但此年3月30日夜,其駐地老岩窯被清軍偵探所悉,遂派奇兵偷襲而不能下,清軍乃變計,以正兵分隊疊攻,使袁大魁部不得休息,以敢死士於4月11日縋皮繩蹈絕壁,用火彈夜襲袁部山寨,袁大魁以下數百人死,余部歸於董福祥地方武裝,西捻軍最後一支余部敗亡了。

袁大魁部人數不多,活動範圍也不廣,也並非是太平軍與捻軍最後的起事者(如果把1900年劉疙瘩起兵看作捻黨,把貴州的李文彩部看作太平軍的話),但他在短短1年半的時間裡的許多舉措,突破了後期太平軍、捻軍許多陳規陋習,雖然因為形勢所限,不能獲得大的成果,卻已經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後期太平軍和捻軍紀律鬆弛,不事生產,把糧食當作第一戰略目標,不惜為糧擾民,為糧蹈險,為糧打不該打的硬仗,而袁大魁部最多時也有饑民萬人,卻能因糧據險,不致飢餓,也沒有其它晚期捻軍太平軍部隊所到之處的大量擾民搶糧的記載;

後期太平軍濫封官爵,王爵多達2700多,侯爵以上,不下數十萬計,十羊九牧,戰鬥力和組織力受到很大影響。當時的捻軍或其它太平余部,或沿用太平官職,濫封大員,如汪海洋、黃鼎鳳;或沿用舊制如張秀眉等,或如東西捻,新舊交雜,稱呼紛亂,當時清方在後期捻軍最盛時曾敏銳地分析到:「走而不守賊無民,掠而不儲賊無地,既無布置,又無名號,賊無謀,特無家窮寇數千人耳,較之發賊,駑駘也」(陳錦《南師平捻記略》),預言捻不難平定。而袁大魁則重新採用了早期太平軍的官制,從目前的記載看,他以下官職最高為檢點,再下為指揮、將軍、總制直至兩司馬俱全,這樣的編製是符合當時規模不大的部隊情況的。

按後期太平軍官爵泛濫,丞相已經是一百人中有16個的芝麻官,比丞相低一級的檢點地位可想而知,至於檢點以下官職,後期除了鄉官,幾乎見不到了,袁大魁部的這些軍官只能是他本人自行設立的。須知濫封容易,降封甚難,在當時濫封大員已成慣性惡例的條件下,袁大魁能審時度勢,毅然省官簡政,保持了部隊的凝聚力和秩序,其見識出乎當時許多更著名的首領之上。

不惟如此,他每到一處,都極力建立根據地,並安民據險,自行耕種。後期太平軍和捻軍流寇習氣濃厚,不事耕作,更無積儲,抓兵擄糧,習以為常,嚴重影響了民眾對之的看法和傾向,與之相比,袁大魁的舉措難能可貴,雖然在當時的敵我態勢下,這些努力所能起到的效果是有限的。

後期的捻軍已經喪失了遠大的戰略目標,只是為了生存而奔走,而袁大魁遠在甘陝不毛之地,尚能大書太平天國正朔以安定人心,以號召民眾,與之相比,至少個人是抱有復國的強烈願望的遵王賴文光雖然轉戰千里,卻幾乎沒有與「復國」有關的言行載記(「洪大王事不足為」的記載出於民國14年成書的《渦陽縣誌》轉引同治10年《兩淮戡亂記》,後者記載了許多早期捻首家鄉的傳說逸聞,夾雜了許多荒誕不經的神異故事,是一本有參考價值但需要慎重對待的時人筆記,而賴文光口供中的記載有許多與史料中並不相符,如後期捻軍到底由誰指揮等等),也沒有張貼過一張「偽示」的記載,太平軍中最晚失敗的親天燕李文彩部更是混跡苗回,忽降忽叛,以圖苟延一時而已。袁大魁的努力雖然是徒勞的,卻是值得尊敬的,更值得尊敬的是他屢次覆敗,屢次重起,直到戰死,這和晚期發、捻、幅等部信念動搖,動輒投降逃亡,實在不可同日而語。

袁大魁在分兵前並無記載,以前的事迹不可考,但有一點是值得關注的,就是他的部隊很少有捻軍的特色,即家族化和大小旗的編製(他戰死時清軍只發現他有一個弟弟,沒有其他家人,部下也並非以家族鄉曲編製),反而有不少太平軍的特點。但從其前期載記無聞和後期封官只到檢點看,他不似位高權重的「老長毛」,否則他此時至少該是六爵了。但他對於軍政建設舉措之嫻熟老道,又實在應該是個久經考驗的「老賊」,他的編製中,不但完全按照《太平軍目》,甚至連「軍功」這樣早期太平軍的雜職官員都原樣設置,似應對太平軍制非常熟悉。也許,他是從四川北上的翼殿中旗舊部(被賴文光火併的唐日榮就是這支人馬的領導之一,翼王部因為1857年出走,部下官爵相比天京要小很多)、或者轉戰數千里不屈、曾在陝南和西北太平軍、捻軍並肩作戰的李藍余部?這都無法考證了。但無論如何,袁大魁在後期太平軍、捻軍將領中,是個值得關注的不平凡的人物。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騎兵 的精彩文章:

千古一相,智駭天地
雍正繼位倚重的王牌:忠誠和謙卑的化身,大清最牛逼的王爺
為太平天國事業獻身的第一人,竟瘐死於獄中
帶您了解不一樣的天地會陳近南,他和陳家洛時什麼關係?
功高蓋世蒙冤千古的大明藩王

TAG:歷史騎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