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看到了假李白 絕美詩歌中天馬星空的想像居然源於他的修仙夢
李白注意到了人性和道德危機。在仕途不順的情況下,他選擇了進行自我解救。他從道教中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他認為道教思想能給他帶來解放和自由。
作者簡介
王志鵬,遼寧大學宗教學碩士,主要從事道教方向研究。遼寧文學研究會理事、遼寧省哲學學會會員、吉林省薩滿文化研究會理事、長春蘇頌研究會理事。
1
摘 要
李白作為我國著名詩人,他在其道教詩歌創作中具有一些超現實主義文學作品中的因素。本文通過對李白的崇道經歷的探尋和人生軌跡的梳理,以其道教詩歌作為探究對象,用超現實主義的理論和原理分析梳理李白道教詩歌中的超現實主義因素。從李白人生崇道經歷和道教詩歌的寫作手段來進行闡發研究,推導出李白本人具有超現實主義中的追求個性解放、具有反抗精神等思想;論證其道教詩歌中存在超現實主義非理性、無意識寫作等因素。
超現實主義是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發源於法國的一種文學思潮。它把「超現實」、「超理智」的夢境和幻覺等作為藝術創作的源泉。超現實主義主張擺脫一切的束縛。通過夢幻的記錄和自動寫作的方法,找到精神上的彼岸,並以行動到達此彼岸。而這一切是為了奔向自由,擺脫現實的桎梏。
詩仙李白(資料圖)
李白作為我國唐代著名大詩人,以豪放雅逸著而稱,其一生一向追求自由、渴望真正的解放。他洞察了唐代社會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意識到了這將會引發一場危機。與此同時,他也注意到了人性和道德危機。在仕途不順的情況下,他選擇了進行自我解救。他從道教中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他認為道教思想能給他帶來解放和自由。由此他寫下了許多與道教有關的詩歌。
這些詩歌正與一千二百多年以後的超現實主義運動中的因素相偶合。李白面對世情的無奈,產生了感嘆;面對現實的無力,他轉向了道教。對於民生的擔憂,他表現的憤世嫉俗,充滿正義感,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他對現實的反抗。超現實主義的可貴之處正是其反抗精神和正義感。在李白和超現實主義者的身上,我們彷彿看到了,遙相一千多年的呼應,並且散發著耀眼的光輝。
1
一、道教與超現實主義
道教最早起源於距今四千八百多年前,在東漢末年道教祖師張道陵創立五斗米教,標誌著道教教團的正式形成。道教是與其他宗教都不相同的一個宗教。縱觀世界宗教,大都以追求彼岸世界為主,比如佛教的「涅槃」、「往生極樂」,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亞伯拉罕教派的「回到天家(園、國)」等等都表現了對於彼岸世界的追求,不重視甚至是刻意忽視對現實世界的關注。道教則對於現實世界充滿關注,但其實質上也是對於彼岸世界的最求。只是道教對於彼岸世界的追求的方式與其他宗教對於彼岸世界的追求方式截然不同。但不同的只是過程和方法,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基本相一致的。正是由於道教對於彼岸世界的特殊追求方式,使道教與超現實主義中對於彼岸世界的追求具有驚人的偶合。
(一)道教中的超現實主義因素
道教秉持「仙道貴生,濟世度人」的思想,尊崇「慈愛和同,利物尊天」的觀念。也就是說道教追求人的長生延年,久存駐世,並主張在長生延年的基礎上,來探索認知甚至是享受這個世界。於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了「仙人」、「仙境」「神仙世界」等一系列概念。但這一切都是由現實世界所達成的,「仙人」是「凡人」通過修鍊而成「仙」;「仙界」則是對於凡人所存在的這個現實世界的「理想化」,道教所謂的「洞天福地」也幾乎都存在於世間。
道教認為只要能長生久視,就可以成為「仙人」;只要勤加修鍊,就可以進入「仙界」。而之所以想成為「仙人」,進入「仙境」,是為了可以「神遊寰宇,遨遊八荒」,擺脫現實世界的束縛,爭取真正的自由。順其自然,主張「無為而無不為」,反對人為的干預一切,從而自由自在的存在於宇宙中,這些都是道教對於彼岸世界追求的方式。
仙境(資料圖)
道教對於彼岸世界的追求方式與超現實主義反對機械文明的現實,崇拜自然文明,主張把現實與非現實、理性與非理性統一起來,成為一種所謂的「絕對的現實」的觀點有著極大的相似。從超現實主義的角度來看,「絕對的現實」就是「彼岸世界」的現實概括描述。道教提倡「順其自然」與超現實主義中的「反對機械主義現實」即人為的干預極其相似。道教在「成仙」這個問題上,就是將現實與非現實結合起來,這與超現實主義的觀點相一致。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對於彼岸世界的追求是道教與超現實主義的共同落腳點。從某種意義上說道教思想中本身就有許多超現實主義的因素。可以說李白詩文中所具有的一些超現實主義因素是受道教的影響。
(二)道教對李白詩歌創作中超現實主義因素的影響
唐代社會崇尚道教,李白一生也深受道教的影響。因此李白所具有的超現實主義因素也是受道教影響的。道教中的「仙境」是人們在現實的基礎上,在幻想的狀態下想像出來的。而仙境正是李白所追求的理想化世界的圖景。因此我們可以說李白是十分想要成為神仙世界中的一員的。這也是他自我「神仙化」的最關鍵原因所在。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認為:「一切宗教不過是支配者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因此道教對於「仙境」的描述是人對於內心所嚮往世界的描述,體現出了強烈的幻想意識,也是其內心潛意識的外露表現。李白在其自我「仙化」的過程中,即體現了強烈的幻想意識。他的自我「仙化」思想是其將內心世界與外部現實相融合的結果。而超現實主義教父布勒東一直想要將夢幻世界與日常世界融入於一個絕對的現實的世界,即超現實的世界。李白與布勒東有著近乎於一致的相似。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這是唐代著名大詩人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中對與其同一時代的另一位大詩人,有「詩仙」之稱的李白的描寫。李白作為一位十分傑出的詩人,同時也是一位極其虔誠的道士。從杜甫的「仙人」二字就可以看出李白與道教的密切關係。道教對李白的一生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他個人也創作了許多與道教有關的文學作品,以詩歌最為著稱。
「仙人」本作「仚人」,是指居于山上修行的隱士。他們注重探求自然,渴望羽化登仙或長生久視。這一稱呼是中國道教對於超越普通人類,具有特異功能的人士的通稱。他們都是具有超凡脫俗、卓爾不群的特點。而用「仙人」這一稱呼來稱呼李白也表現了其放蕩不羈、飄然雅逸的性格特點。李白的詩歌具有語言奔放、想像瑰麗、感情熱烈的獨特風格,這與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誕生的超現實主義文學中的一些因素相似。
1.李白的自我「仙化」
李白一生信奉道教,對於他人給予自己仙人的美譽深以為然。他在《對酒憶賀監二首》中說道:「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這是回憶他與賀知章初次相逢時賀知章呼李白為「謫仙人」的事情,並且李白也以「謫仙人」自居。他在《答湖州迦葉司馬白是何人》中寫道:「青蓮居士李謫仙人」。 而歷代文人名士也都以「謫仙人」,來稱呼李白,如明代茶陵詩派的代表人物李東陽在《李太白》一詩中寫道:「醉別蓬萊定幾年,被人呼是謫仙人。」這表明了李白自己和與他同時代或不同時代的人對於其「仙人」身份的認同。也表明了李白像仙人那樣「素手把芙蓉,步虛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李白的《古風》五十九首組詩中有十四首是描寫成為仙人或想要成為仙人的。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資料圖)
南宋的詩學理論家葛常之將李白的以《古風》組詩為代表的遊仙詩概括為「身欲為神仙者」 。這表明了李白的遊仙詩與在李白以前的詩人所創作的遊仙詩中的遊仙以明志詠懷的主題思想有明顯的差別。在李白的遊仙詩中他所關注的是如何成仙?怎麼能成仙?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和手段可以長生久視?這些是李白在追求道教的過程中所思考的主要問題。隨著李白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日益深入,他自認為找到了一些方法,使其覺得他離成仙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由此他陷入了其他人稱他為「謫仙人」的迷失之中,此後他感覺自己似乎真的成了半個神仙。於是李白產生了其獨特的自我神仙化的意識,他這種自我「仙化」的意識也給他帶來其具有超人力量的幻想。如他說:「激三千以崛起 向九萬而迅征。」就是最好的例證。而這種「仙化」意識的形成正是由於道教的影響,他將自己作為具有神異性的超人,渴望自己具有神仙般的力量,既「三十六天帝之外臣」 是也。這與超現實主義者認為藝術是人的欲求、幻想、感覺和夢幻的綜合體現,而不是純粹的客觀的觀點是極其相似的。
2.李白的陶醉與叛逆
李白對於道教修持無比陶醉。其一生中兩入長安(也有學者認為是三入長安),追求仕途,但又一直修道。從李白的人生經歷中可以看出,其修道的高峰期往往是他在政治上失意之後,而他政治活動頻繁的時間段也是在他的修道高峰期之後。這與超現實主義對於沉浸與陶醉的看法相一致。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家同時也是超現實主義者的本雅明認為「沉浸在一種世界的迷狂,不是在這一方面是清醒降格,而是對另一方面的補充。」這也解釋了李白政治高峰與道教修鍊高峰交替出現的現象。同時,本雅明還說過「超現實主義成功與否,在乎人們能否將叛逆和陶醉變成實踐。」在超現實主義運動剛剛發軔的時候,就是將重點放在陶醉和叛逆本身。而陶醉與叛逆則是李白一生中的兩個最大特性。
李白在《酬崔侍御》中寫道「自是客星歸帝座,元非太白醉揚州。」在這其中表現出了李白的自我迷狂。又如「謂我東方朔,人間落歲星。」在這裡表現了李白自得其樂,狂熱豪放的意趣。這些都與超現實主義的迷狂和非理性如出一轍。與此同時這也表現了李白對於現實世界的鄙棄,這和超現實主義者崇尚無政府主義和打破一切傳統的主張的叛逆精神也是相通的。
李白清高雅逸、飄然孑立的性格是他自我「神仙化」的表象之一。他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表明了李白的志存高遠,澎湃馳翔,寧可不為官入仕,也要保持人格尊嚴,爭取肉體與精神上的自由。此思想與超現實主義思想的濫觴達達主義的反抗和虛無精神有一定的相似性。這首詩表明了他對當時權貴階層的不滿,表達了他對現實的反抗,也可以說是具有一定的無政府主義的思想。超現實主義的社會和政治觀點中也具有反抗精神和無政府主義思想,在這點上李白與超現實主義者大體相同。而正是由於他有了這種反抗精神,超現實主義的因素也就在他的自我「神仙化」中得到了體現。他曾說過:「一生傲岸苦不諧」。 這「一生傲岸」四個字正是李白對於自身自由追求的最好寫照。這就是李白的叛逆精神和反抗意識的體現。
1
李白崇道經歷與具有超現實主義因素的道教詩歌
有唐一代對於道教的崇奉在中國歷史上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唐代將道教定為國教,居三教之首。皇室更認為道教學派的創始人老子李耳為自己的遠祖。上謚稱為「太上玄元皇帝」。在這種社會風氣的促進下,道教在理論、藝術、哲學和實踐等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道教迎來了全面發展、空前繁榮的時代。甚至在科舉考試中還設置了玄學一科,稱之為道舉,以《道德經》等道家典籍為考試內容;甚至還形成了以賀知章等為代表的一批既身為道士又是士大夫的群體。道教入仕成為廣大讀書人進入政壇,施展抱負追求理想的「終南捷徑」。而李白的入仕就與這條「終南捷徑」有莫大的關係。
(一)發軔階段
李白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與道教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古代大抵帝王將相、名人高士,懷胎受孕之時都有天垂異象或是吉兆入夢,李白也是如此。唐代名士范傳正在《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中說道:「先夫人(指李白母親月娃)夢庚而告祥,名之以字,咸取所象」。 范傳正是說李白母親夢到長庚星,見長庚入懷,才懷孕生了李白。長庚星既指金星,也叫太白星。因此,李白字太白,就是由此而來的。太白是中國古代星宿信仰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李白母親夢太白星而生李白,屬於中國古代較為普遍的天人感應學說。
關於李白是長庚星入夢而生的問題,李白的「從叔」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也說:「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也證明李白及其親戚朋友皆持其為長庚入夢而生的觀點。而命各有其星宿所對應的天人感應學說,很早就被道教所吸收並發展。晉代著名道教人士葛洪真人在《抱朴子·塞難》中說:「命之修短,實有所值。受胎節氣,各有星宿」。由於李白深受道教的影響,並且還將自己列為「仙人」,說明他對於自己是太白星轉世下降而誕的由來是深信不疑的。
道教將長庚星人格化,成為具體的仙人,即太白金星,這在《西遊記》中就有相關描寫。在遼寧本溪地區流傳的《長眉李大仙傳》一文,就是介紹太白金星降世傳說的。我們可以推測從李白的父母到李白自身,都是認為李白是太白金星轉世。而相信一個人是星宿轉世,在今天看來,顯然不屬於理性主義的範疇。所以李白對於自身出生和來源的看法就具有一定的非理性主義的色彩。雖然這與李白所處的時代背景有關,但也不得不說這是李白身上所展現出的非理性的超現實主義因素。並且這種非理性因素在李白的詩歌之中,表現得更為明顯和貼切。
李白幼年生活在錦州彰明(今四川省江油市)。自東漢末年道教祖師張道陵大真人在鶴鳴山創立道教以來至於今日,四川地區的道教活動一直十分活躍。尤其是在彰明一帶,更產生了道教太乙真人與中壇元帥(既哪吒)信仰。後世帶有崇道傾向的小說《封風演義》中所描寫的乾元山金光洞、城塘關等地點的原型都在今天江油一帶。由此可見李白的少年生活應該受到了道教的影響。
他在《題崇山逸人元丹丘山居》中寫道:「家本紫雲山,道風未淪落」。 從這句詩來看,李白少年受道教的影響可見一斑。正是由於他從小就深受道教影響,他早期就具有了求仙訪道的理想。後來李白在政治上的失意,更加成為他慕道的催化劑。而並非是他在被「賜金放還」之後才投向了道教的懷抱。他說過:「十五好神仙,仙游未曾歇」。 又過了十五年他又說道:「雲卧三十年,好閑復愛仙」。這都表明了李白在出蜀之前就信奉道教。
在《秋下荊門》中他還說道「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 這句詩表明了他出蜀就帶有求仙問道的目的。既體現了他對現實世界的追求,也說明李白對一個理想化彼岸世界的嚮往。而這個理想化的彼岸世界是一個完美的世界,是在他潛意識中所幻想的。正如精神分析學說所主張一個人最核心愿望和理想隱藏在他的潛意識之中。其實李白出蜀之後並沒有馬上到達剡中,而是去追求仕途。但這一句詩,則把他內心深處最為強烈的願望道了出來。這就是他無意識寫作的一種體現。李白這種寫作的方式與超現實主義中崇尚夢幻;想要超越現實範疇;從被壓抑的世界中解脫出;用夢幻來解決人生問題的思路,有著驚人的一致。而這些因素不僅僅是在李白的這首詩歌中具有,在他的其他詩歌中也有明顯的表現,如《渡荊門送別》等。這些表現在李白加入道教之後,遊歷山川時所作的詩歌中最為顯著。
在出蜀遊歷之前,李白就加入了道教教團。他在《贈江夏韋大守良宰》中說:「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 這是說李白在出蜀之前,時年二十歲左右時,被授予了道教的長生籙。籙是一種帶有文字和表彰圖符的道教物品,為紙制,是人與天地諸神所訂立的契約憑證,授給正式加入道教的道士。李白接受長生籙這一事件的具體細節,目前沒有太多記載,故無法加以具體的考證。但基本可以推測出李白是在這一時期正式加入道教教團的。至少可以說明李白與道教間具有了十分深入的關係。因此李白出蜀之後拜訪了眾多道教名山大川也就可以理解了。
蜀山雲海(資料圖)
李白出蜀以後訪問了許多道教名山,使他對道教的認識日益加深。同時,這一個階段李白表現出了他崇尚幻想的傾向,將自身內心的想法即精神活動,通過詩歌描寫了出來。與超現實主義中的「自動寫作法」有著驚人的相似。自動寫作法是指人在催眠或半催眠式的狀態下,寫出了自身內心的活動和感受。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安德烈.布勒東認為自動寫作法也是最低限度的理性在引導寫作。
李白在他出蜀游山這一階段以及他後期所創作的詩歌與布勒東的觀點不謀而合。如他在走訪峨眉山的過程中,有過遐舉飛升的想法,他說:「雲間吟瓊蕭,石上弄寶瑟。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他感覺他來到了他所嚮往的仙境。他想如同仙人一般青春永葆,他說:「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又要「騎羊子」而「攜手凌白日」, 從而到達羽化登仙的目的。
再登泰山的時候他寫道:
「登高望蓬瀛,想像金銀台。天門一長嘯,石里清風來。玉女四五人,飄飄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
在這個時候李太不只是想要霞舉飛升了,還「看見」了仙女。而且他「看見」的還不止有仙女,還有神仙世界的生活,他還寫道:
「仙人游碧峰,處處笙歌發。寂靜娛清暉,玉真連翠微。想像鸞鳳舞,飄搖龍虎衣。捫天摘匏瓜,恍惚不憶歸」。
在這幾句里寫出李白所產生的幻覺。表達了他內心對於神仙世界的渴望。
有趣的是李太白對於他自己不能生成仙而感到遺憾,「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曠然小宇宙,棄世何悠哉」。 表達了他的遺憾,同時也道出了他對於「悠哉悠哉」生活的嚮往。他的遊仙訪道生活是對清凈與超然的尋求。他要超越現實社會,將想像與現實連接起來,揭開他內心的真實,這都與超現實主義文學理論中用想像來連接現實與內心世界,從而達到「超現實」有著相當的一致。
李白在遊歷山川時期還發奮閱讀道經,如他在《游泰山六首》第四首中寫過:「清齋三千日,裂素寫道經。吟詠有所得,眾神衛我形」。 他在對道教經典的學習中,加深了對於道教的了解。他產生幻象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在他的眼前出現了仙人、宮殿等仙界的景象。這說明李白自動寫作還處於理性意識比較強烈的階段,而到了他人生的後期他寫作中的理性則越來越少,這正是超現實主義反理性因素的體現。總體而言李白這個時期的詩歌創作也具有超現實主義中理性與非理性融合的意味。
李白在游山的同時,還認識了許多朋友。而他結交這些人,大都與道教相關。在他游山的早期,結識了元林宗、元丹丘等影響了他一生的人。在這一時期李白創作了許多贈給道教友人的詩,如《訪戴天山道士不碣》、《贈江油尉》等等。他在《秋日煉藥院聶白髮贈元六兄林宗》一詩中寫道:「弱齡接光景,矯翼攀鴻鸞,投分三十載,榮枯同所歡」。 這首是李白五十多歲時所寫,但從其詩歌中可以推斷出李白在二十多歲時就認識了元林宗,並相交了三十餘載。
在他的《江上寄元六林宗》一詩中,也說明了這個問題。元丹丘即李白《將進酒》中的丹丘子,是對李白一生中皆有重大影響的朋友。李白一生中寫過眾多與他有關的詩歌。李白說他與元丹丘的關係是:「吾將元夫子,異姓為天倫」。即他與元丹丘真人不啻於手足兄弟。李白贈寄給元丹丘真人的詩歌在《李太白全集》中有十多首,在其他詩句中提到的就更多了。足見他與元丹丘真人之間的密切關係。
也正是因為這些朋友,李白開始了他一生對道教矢志不渝的追尋;也是因為這些朋友,李白向仕途做了邁進;還是因為這些朋友,李白有了他自己如夢般的人生。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走水路,經過三峽,到達江陵時李白遇上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即一代大師,其時聞名天下的高道,被三代帝王所信服的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掌教司馬承禎大師。司馬承禎大師稱李白:「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得到了當時道教名宿的誇讚,使李白求道的決心更加堅定。從此李白進入了夢幻般的人生,一心想要到達彼岸的世界。超現實主義者有著相同的行為和想法。
之後李白遊歷江南,在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他來到了陸安。在陸安他與前任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結婚。開始了他的「酒隱陸安,蹉跎十年」。在這十年之中,李白不僅尋仙問道,還開始煉丹服藥。他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寫道:「仆嘗弄之以綠綺……嗽之以瓊液,餌之以金砂……真氣並茂」。 說明他自認為服食丹砂有很好的效果。李白在《落日憶山中》一詩中曾道:「願游名山去,學道飛丹砂」。 他在安陸寫下的《安陸白兆山桃花岩寄劉侍御綰》中的「蓬壺雖冥絕,鸞鶴心悠然。……時升翠微上,邈若羅浮巔。」表明了他在煉丹後出現幻想,彷彿騎鶴到達蓬萊,又彷彿去了羅浮山。此詩與超現實主義無意識寫作的特徵相似。但在這個時期,李白對於練外丹還是處於初識階段,並沒有達到高潮。
(二)發展階段
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來到了終南山。在終南山他結識了唐玄宗李弘基的妹妹,唐代著名女冠同時也是著名詩人的真玉公主李持盈。與玉真公主相識之後李白燃起了進入長安「歷抵相」的願望。這年夏天李白從陸安啟程,歷時一個月抵達長安。開始了他初入長安的三年,這年李白三十歲。李白在這三年中幾乎一事無成,但結識了許多朋友,如賀知章等。由於他抑鬱不得志,故寫下了《將進酒》、《行路難》等詩篇來解其憤。縱觀李白這一時期的作品中大都有一種亦真亦幻的色彩。
超現實主義主張既認清事實而又打破常規認識,與內心的感受相契合,進而脫離本來意識,走向自由探索。李白的《行路難》中的「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通過對於現實真實的困難和對未來的展望的描寫。體現了真與幻的結合。並脫離了本來意識,奔向了自由。眾所周知超現實主義深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而超現實主義接受的並不是馬克思的異化勞動,而是對於人全面的解放和自由的追尋。
在開元二十年(公元733年)李白離開了長安,但又一事無成,無顏回到四川,就又開始了他的游山生活。由於李白在以前曾與元丹丘相約隱居於嵩山(見《以詩代書元丹丘》) 又有道友崔宗之邀請他隱於嵩山(見《酬催五郎中》) 。所以李白就來到了嵩山。在李白隱居於嵩山這一時期,李白對道教的熱情空前高漲,尤其是對於丹藥的熱情。這一時期李白寫過許多與道教外丹有關的詩歌。
如他在《嵩山采菖蒲者》一詩中寫道:「我來采菖蒲,服食可延年」。 表明李白對於服食丹餌可以延年長生是深信不疑的,同時也說明了李白有過煉藥服餌的實踐。在《穎陽別元丹丘之淮陽》中他曾提到:「我有錦囊訣,可以持君身。當餐黃金葯,青天騎白龍」。 在《天台望曉》一詩中也提到:「攀條摘朱實,服藥煉金骨」, 從李白「有錦囊訣」到「服藥煉金骨」,說明李白不僅得到過煉丹方法技能的傳授,還服食過金丹。而他在《登泰山》等詩中所見的金童、玉女、仙人等等,可以推斷是在其服食丹餌後所產生的幻象。
李白在《早望海霞邊》一詩中寫過服食外丹的感受:「一餐咽瓊液,五內發金沙」。 其中的金沙,就指道教的外丹。在《周易參同契》中就有過:「金砂入五內,霧散若風雨」的記載。「霧散若風雨」可以理解為如在幻境之中,處於一種類似於催眠半催眠的狀態。這與超現實主義文學中的無意識自動寫作是十分相像的。法國的超現實主義文學家羅貝爾.德斯諾斯在寫他唯一的小說《酒已打開》時,就曾經嘗試過服用毒品,進入迷幻狀態,進行無意識寫作。李白則是通過服食丹藥進入迷幻狀態中。
嵩山美景(資料圖)
在嵩山期間,李白在煉丹的同時,還更廣泛的結交「仙友」。總的來說,在這一時期,李白的道教活動十分活躍。這也為他第二次進入長安,被詔於殿前,打下了基礎。在嵩山期間李白與元丹丘真人相交甚密,寫下了《題元丹丘山居》、《題元丹穎陽山居》、《觀元丹坐巫山展風》等多篇送給元丹丘的詩歌。並且還寫下了《贈嵩山焦鍊師並序》一詩,描寫了他崇拜嵩山著名女冠焦鍊師的經過。
與李白同一時期的王昌齡、錢啟、李欣等人都寫過與這位焦鍊師有關的詩詞。從李白的「潛光隱嵩岳,煉魄棲雲幄」。 一句中可以看出他有拜焦鍊師為師的想法。只不過因為「盡登三十六峰,聞風有寄,灑翰遙贈」。未能見面,沒有成功。錢啟在《題嵩陽焦道士石壁》一詩中有「幸入桃源因去世,方期丹訣一延年」 之說。說明焦鍊師也是善於煉丹的。李白拜訪焦鍊師也是試圖討教煉丹術的。李白在《穎陽別元丹丘之淮陽》一詩中的「所失重山嶽,所得輕埃塵。精魄漸穢蕪,衰老相憑因」。可以看出李白在嵩山的煉丹並沒有成功。因此他在這首詩中最後一句說:「去為紫陽賓」。 他決定去隨州拜訪一代高人胡紫陽真人。
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與元丹丘,元演一起來到隨州,向胡紫陽真人請教,要拜胡真人為師,並作《題隨州紫陽先生壁》、《冬夜於隨州紫陽先生煙霞樓送煙子無演隱仙城山序》等文,以記其事。在這一時期,李白從胡紫陽真人處學習到了許多道教知識,也認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胡紫陽真人侍李含光大師,而李含光大師則是司馬承禎大師的弟子。
胡紫陽真人會煉外丹,但以精於內丹術而著稱。李白在《漢東紫陽先生碑銘》中說:「因遇諸真人,受赤丹陽真石景水母,故常吸飛根,吞日魂,密而修之。」指出胡紫陽真人是以內丹而見長的。在《題隨州紫陽先生壁》一詩中還有「喘息餐妙氣,步虛吟真聲」 的說法。而「餐妙氣」既吐納之法,是道教內丹修鍊的重要步驟。可見李白是修鍊過內丹的。內丹的吐納存想之法是修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存想之時,一般會進入一舉空靈的境界,即有「心齋」與「坐忘」的情況發生,之後還會有一些幻像的出現。這些與超現實主義,排除干擾把純粹的精神活動記錄下來,體現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幾乎是一致的。
在這段時間裡李白系統的學習了道教經典、採藥、煉丹等方術,大量進行道教活動。他說:「清齋三千日,裂素寫道經」。 又道:「我閉南樓看道書,幽簾清寂若仙居」, 這些都是關於他學習道教經典的寫照。在天台山煉丹採藥的過程中,他寫下了:「中年不相見,蹭蹬游吳越,何處我思君,天台綠蘿月」的詩句。在這一時期,李白的道教認識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由於道教中所具有的大量的超現實主義因素,李白道教詩歌創作中的超現實主義因素越發顯著和增多。可以發現李白對道教的認識的深入與他詩歌中超現實主義因素增加二者是成正比關係的。
(三)高峰階段
李白想通過接近貴胄名流走上「終南捷徑」,從而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他雖然憤世嫉俗,但仍不忘結交權貴,更不忘仕途功名,這也表現出了超現實主義者沒有完全否定一切傳統的態度相似。
在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元丹丘奉召入京,受到了玉真公主李持盈的認可,封為道門威儀。元丹丘真人將李白引薦給玉真公主。玉真公主與李白同屬道教中人,故又將李白引薦於其兄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元年,李白在天台山奉召入朝,被封為翰林待詔。在長安這一段時間內,李白仍然進行道教活動,與一些道教人士交好。如他在《送楊山人歸嵩山》一詩中就寫到:
「我有萬古宅,嵩山玉女峰。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爾去拾仙草,菖蒲花絮茸。歲晚或相訪,青天騎白龍」。
表明了出世成仙仍是他的主要願望。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白被「賜金放還」,從此他對從政基本失去信心。開始了他「十載客梁園」 的生活。在這期間,李白的道教活動達到了一個高峰。並且在天寶四年(公元745年)李白參加了道教授籙活動,師從道教高如貴天師。
李陽冰在《草堂序》中寫道:「(李白)請北海高如貴天師授《道籙》於紫極宮」。從此李白成為了高級道士,並為恩師寫下了《奉餞高尊師如貴道士傳道籙畢歸北海》一詩。從李白在這首詩中「離心無遠近,長在玉京懸。」的文字說明李白認為自己已經名登天錄,身在玉京,從「謫仙人」進化為真正的「神仙」。從此李白以高級道士自居,他在《草創大還贈柳官迪》中說:「抑予是何者,身在方士格」。在這之後,李白去了德州安陵,請蓋寰大真人為他授更高級別的道籙。
他在《訪道安陵遇蓋還為余造真錄臨別留贈籙》中寫道:
「學道北海仙,傳書蕊珠宮。丹田了玉闕,白日思雲空。為我草真籙,天人慚妙工。七元洞豁落,八角輝星虹」。
之後李白開始大量服食丹藥,並且熱衷於煉丹,他這一時期的詩歌有「煉丹費火石,採藥窮山川。」 、「棄劍學丹砂,臨爐雙玉童。」 等語。此時李白煉丹的功夫已經十分高超,內心也十分虔誠。他在《留別曹南群官之江南》中說:
「閉劍琉璃匣,煉丹紫翠房。身佩豁落圖,腰垂虎盤囊。仙人借彩鳳,志在窮遐荒」。
說明了李白按道教「豁落七元真籙」的方法,開始大量煉丹。此時他對服丹可以長生不死更加深信不疑,他在《草創大還贈柳官迪》中說:
「白日可撫弄,清都在咫尺。北酆落死名,南鬥上生籍」。
可以推導出這是李白煉製並服食大還丹之後產生的幻想。由於長期服丹,他一直處於一種癲狂的狀態,其文學創作中也多採用與超現實主義相累似的「自動寫作」方式。他在這之後寫的「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夢,凄然傷我情」 也是運用這種寫作方式。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髮生。李白到了潯陽(令江西省九江市),而舉世聞名的廬山就在九江。在這一時期李白還是繼續煉丹。在《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中他寫道:「君尋騰空子,應到碧山家」。 在《廬山志》中說李騰空「學三洞法,以丹藥、符籙救人疾苦」。李白所說的「水舂雲母碓」 中的雲母,就是廬山特產,也是李白煉丹的原料之一。李白在廬山寫下了許多詩歌,大多有「自動寫作」的因素。如「如鰲背突兀於太清,如鵬翼開張而欲行」。
在之後的至德年間,李白被永王徵辟為司馬。進入了他一生政治活動的最後一個高峰,在這一時期他寫下了《扶風豪士歌》、《戲贈鄭溧陽》、《猛虎行》等表現他叛逆精神和在幻思之後的行動的詩歌。如:
「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我從此去釣東海,得魚笑寄情相親。」
這與超現實主義對現實世界不滿,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世界,具有同樣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至德年間的許多詩作都具有超現實主義自動寫作痕迹。的李白在這一時期寫下了《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他說:「明朝拂衣去,永與海鷗群。」表現李白不願與人相處,幻想自己變為海鷗的獨特幻思。
至德二年永王起兵失敗之後,在乾元元年李白被流放夜郎。這一時期,他寫下了「漢酺聞奏鈞天樂,願得風吹到夜郎。」在如此的逆境之中,他仍然表現著迷幻迷狂的色彩。寶應年間李白到當塗投奔李陽冰。在人生最後的兩年里李白在他的許多詩歌當中仍然表現出了他對於夢幻的追求和豁達的人生態度。如《宣城哭蔣征君華》、《九日龍山飲》、《獻從叔當塗宰陽冰》等。與此同時在他人生的最後生涯中,他仍然追求著個性與精神的解放,奔向自由的心並沒有絲毫的削減。這與超現實主義對於自由和解放的追尋永不放棄的情懷高度契合。
1
超現實主義因素在李白道教詩歌中的體現
李白的道教詩歌中具有超現實主義文學中的一些因素。
布勒東和保羅·艾呂雅在《超現實主義簡明詞典》中對超現實主義做出過如下的定義:「超觀實主義,陽性名詞:純粹的精神學自發現象,主張通過這種方法,口頭地,書面地或以任何其他形式表達思想的實實在在的活動。思想的照實記錄,不得由理智進行任何監核,亦無任何美學或倫理學的考慮滲入。」
李白的道教詩歌中就有純粹精神上自發寫作的痕迹。他通過其道教詩歌創作,真實的表達了其思想活動。並且打破了傳統上對於詩歌創作的桎梏,使之具有獨特的風格。這與思想的照實記錄、無理智監督和無任何美學或倫理學滲入的寫作思想有著一定程度上的相似。
(一)李白精神上的解放
在超現實主義運動中,人是被擺在首位的。布勒東的《超現實主義宣言》中也力圖使人獲得精神層面上的解放,要讓人從理性的教條主義中解脫出來。超現實主義者認為先要從文學藝術方面進行人的解放,之後則是人的行動。李白早年就曾寫過想要擺脫外部世界的桎梏,想要成仙得道的詩,如《登峨眉山》等,初表現了他對於現實世界自然和社會兩方面束縛的不甘,並想要擺脫這種束縛。
但是作為個人來說,面對自然和社會兩座大山,他是無力的。因此他只能寄託於幻想,故此寫下了「玉女四五人……遺我流霞杯」的詩句。雖說是幻想,卻是他內心強烈願望和希冀的表現。也就是說面對現實無力,他只能尋求精神上的解放。到了人生的後期,他訪仙日甚、求道益切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此類主旨的詩文也貫穿了他的一生。在尋求精神上的解放這條路上,他可以說是一往無前。這正是超現實主義所言的在文學上尋求精神上的解放。他被「賜金放還」以後的清高雅逸和尋仙問道的生活,類似於超現實主義所言的在文藝之後尋求精神上解放的進一步行動。
超現實主義的自動寫作,雖然超越了大眾的理性思維和正常的邏輯桎梏,但這種做法並不是同於達達主義那種無規律可循的隨意組合,而是主體與客體間依照某種特定規律的契合。因此,超現實主義作家並不是一味的空想,他們的作品其實是其內心潛意思的外部表現形式;是人潛意識在無意識中的迸發。即「在無意識中為自己開闢的道路」 (布勒東語)。在這當中,作者的想像力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說是與無意識寫作相輔相成的。超現實主義認為想像力可以打開人內心深處的那把鎖。換句話說,想像力是連接作者內心深處與外部世界的紐帶。
彼岸花(資料圖)
李白大多數詩作中充滿了奇詭的想像。他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中寫道:「所期就金液,飛步登雲車。」這是描寫了其在服食丹餌後,飛身成仙,乘坐雲車的幻想。而成仙得道,正是李白長久以來的願望,也是深深埋藏於他心底的眷顧,奇詭的想像打開了他內心的那把鎖。夢幻般的想像也成為了他聯絡內心愿望與外部世界的紐帶。並且這並不是空想,是在他認為自己找到了「就金液」這一方法後所能達成的。
又如「仙人如愛我,舉手來相招。」 這一句。李白認為仙人會度他飛升成仙,既「來相招」是也。這一切並非空想,是他通過「餐霞」、「錦囊訣」、「服還丹」等方式進行修鍊,從而使仙人愛我,進而達成他得道成仙的願望和目的,以上兩個例子都證明了李白並不是「空想家」,而是通過其自身認為可行的方式來達成目的。並且運用自己的想像來連接其內心愿望和外部的真實世界。這些都與超現實主義中對於內心世界與外部現實的看法和理論大體相同。在李白的詩詞中,類似的詩文還有很多,如《懷仙詩》、《青日行》等等。這些都表明了李白詩歌創作中所具有的超現實主義因素。
不論是「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興八首》第五)還是「裂素寫道經」以及「待吾盡節報明主,然後相攜卧白雲。」等等,都表現了李白對於道教的崇信。李白還發過類似於「棄劍學丹砂」 之類的大願。
李白全家皆好仙道,他寫過「拙妻好乘鸞,嬌女愛飛鶴。」之語,他也曾攜妻訪仙,訪宰相李林甫之女—當時的著名女冠李騰空真人。李白「餐霞煉丹」「服氣導引」皆是為了達到成仙得道的目的,也是對於彼岸世界的追求。而彼岸世界正是那些理性無法認識的超現實。布勒東在《超現實主義宣言》中曾說道:「生存在彼岸。」道教中的彼岸世界無比美好,甚至與現實有些格格不入。這就具有了「反理性」的傾向,而超現實主義的創作的出發點,正是反理性主義。其將現實與自身對立起來成為了先驗的精神和神秘的彼岸世界。李白對道教的迷狂,使其思想上打上了「反理性」的烙印。這也影響到了他詩歌的創作,使其詩歌具有「反理性」的傾向。這幾乎與超現實主義文學作品中所帶有的反理性色彩大體相似。
李白的一生可以粗略的概括為懷才不遇與人生如夢的兩個主題。懷才不遇是緣於當時社會環境對於李白所造成的壓抑;人生如夢是李白面對現實世界的無奈所展開的鬥爭。李白在其懷才不遇的同時,他依然秉持著他安濟天下的夢想。其早年進入長安被賜金放還;晚年還不矜名節的投入永王麾下,被徵辟為都督,但最終失敗。這些問題可以說明由於其安濟天下的夢想得不到實現,李白只能尋求精神上的慰藉。正是由於其懷才不遇所造成的壓抑,才使他進入到了人生如夢的狀態。二者相互關聯,相鋪相成。
而超現實主義認為通過對精神和內心的挖掘,能夠使二者以及相關的東西都能得到徹底的解放。也就是說,通過這一手段,可以從內心深處,找到解決外部問題的方式方法。這也說明了李白為什麼渴望追求自然和解放。因為他所感到的約束是無時無刻無處不處在的,所以追求自然與解放,渴望擺脫束縛,也成了李白詩歌中所表現的主題。
布勒東認為夢境與現實這兩種狀態,似乎互不相容,但他卻相信兩者必會融合為一體。這與李白的人生如夢和懷才不遇有著近乎相同的相似。而正是這種相似,使李白具有了超現實主義情懷。而道教的神仙世界正是一個可以擺脫社會現實與自然規律教人可以長生久視逍遙自在的超然世界。其主旨與李白追求的自由,渴望擺脫束縛追求自由與解放的思想所契合。
(二)無意識的寫作手法
布勒東指出超現實主義文學的實驗手段主要有自動寫作、夢幻記錄和「絕妙的殭屍」三種。李白的詩歌創作在自動寫作及夢幻記錄方面都有很明顯的體現。之所以形成這種情況,是因為道教的教理教義給其在幻想和潛意識開發方面以無盡的遐想。而他在內丹修鍊、外丹服食,和道教科儀中的沉迷,也促成了打開她內心的那把鎖的鑰匙的形成。
杜甫說李白「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從側面表現了李白的精神偏執和扭曲。從李白的自我「仙化」意識的角度來說,這稱得上是一種妄想型的偏執狂,往往會伴有幻覺式的精神分裂癥狀。而這正是構成超現實主義夢幻記錄和自動寫作的基本條件。這也會使李白在幻想中認為自己自命不凡,才華出眾,精力充沛,幻想出自己才是真正的偉大與崇高,所以才能有「我本楚狂人, 鳳歌笑孔丘」 之狂語。由此李白進入了由無意識而到潛意識的狀態。另外飲酒也是李白進入無意識的狀態的原因之一。由於李白無意識地運用了自動寫作和夢幻記錄這兩種手段,他的詩也就具有了獨特的魅力和無與倫比的美。
1.夢幻記錄
布勒東認為:
「夢能夠給人帶來一種連自己也不知道的能力,一種無與倫比的自如,一種精神上的徹底解放,一種沒有先例的創造力,以及他們作品的超自然格調。」
因此夢也就成為了一種獲得靈感的手段,也可以自由地表達內心的思想。在《談話錄》中布勒東寫到,「超現實主義……是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因此人在夢中往往可以體現出真實的自我。精神分析學認為夢是人了解自我的有效途徑之一。超現實主義者也認為夢幻和現實是有同一性的,而夢幻記錄的手段使現實與夢幻達到了融合。李白的夢幻詩大多表現自由與理想的人生追求。其夢幻詩大體分為三種主題。或尋仙問道;或陳情述志;或嘆憂消愁。這三種題裁也都表現了夢幻與現實的統一。
李白在《古風》第十一首中說道:「吾欲乘雲螭,吸景駐光彩。」體現了李白對生命無限暨長生久視的渴望。這在他的《古風》第七首中表現得更加明確,「願餐金光草,壽與天齊傾。」表明了李白與天並老的願望。而「客友鶴先生,自道安期名。」 (王琦本作「仙人綠雲上。自道安期名」胡之驥本作「揚言碧雲里。自道安期名。」)表明了李白在夢幻中寫成此詩,體現了夢幻與真實的交替,與超現實主義中超越自然的格調相似。
更能體現夢境與現實的交融的是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李白從「我欲因之夢吳越」 一句開始進入了夢幻,見到了仙人,當「仙之人兮列如麻」 的時刻,他則「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從夢幻回到了現實,遂有了失意之感,可能是想到了他人生種種的不如意,最終得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這一結論。這類似於超現實主義在夢幻和自然(現實)中二者相矛盾的觀點。但超現實主義者相信二者會最終融合。在李白的詩中二者就得到了融合。這就是超現實主義中無與倫比的精神解放。
而嘆憂消愁的詩歌,則與以上兩種題材沒有顯著的區別和分野。都共同表現了以上這三個主旨。如《擬古》組詩、《對月獨酌》等等。這些都表現了李白對於自由人格的追求;都表現了超現實主義夢幻記錄中超人的創造力;都表現了無與倫比的自如;是現實和夢幻的統一。
2.自動寫作
道教的神仙世界本來是「凡人」對於現實世界加以幻想的產物。神仙世界中的一切,都是人們對於現實世界的理想化。在傳說中,仙人都是遺世獨立、翛然塵外的,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具有真正的自由。李白為了自由而十分嚮往仙界,他的作品中大都有一種亦真亦幻的色彩,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既是風景的真實情景的寫照也是幻象。這與超現實主義的「幻」在於總體形象而又是夢幻,「真」是事物的本來表象的觀點相同。
超現實主義主張認識事實而又打破常規認識,與內心的感受相契合,進而脫離本來意識,走向自由探索。李白的《行路難》中的「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就是通過對於現實上真實的困難和未來中夢幻般美好展望的描寫。體現了真與幻的結合,並脫離了本來意識,奔向了自由。
什麼是自由(資料圖)
李白一直有煉丹服餌的想法,他認為煉丹服餌是成仙得道的方法之一。李白有煉丹製藥的實踐,他在《金陵與諸賢送叔十一序》中寫道:「而嘗來奼女於江華,收河車於清溪,與天水權昭胰服勤爐火之業久矣」。 李白在服食外丹的時期,還大量飲酒,因此李白有「酒仙」的稱號。這個時期他還參加過道教的科儀活動,並且還練過內丹。這些活動中,都具有使李白進入「迷幻」狀態的因素。他在《上安州李長史書》中也寫過:「昨遇故人,飲以狂葯,一酌一笑,陶然樂甘」。就是說他的煉丹實踐和服丹飲酒後的狀態。「而這些因素會使他進入歇斯底里的迷狂,產從而開始「自動寫作」。
1
結語
李白的一生都在追求肉體上的自由與精神上的解放。他信仰道教,反對世俗;反對當時社會的黑暗,更反對權威。這些與超現實主義中的虛無主義和非理性主義等類似。他通過道教進入了一個半催眠式或催眠的狀態。他在《至凌陽山登天石酬韓待御見招隱黃山》中說:「朗詠學霞篇,清開芯珠宮。步綱繞碧落,待樹招青童」。既是他在道教科儀活動中所見的幻象的描繪。而這些都與超現實主義中的夢幻與現實的契合、理性與非理性的結合等一些因素緊密相聯。
從某種程度上說,李白具有自由豁達、追求解放以及敢於反對權威和打破一切在廢墟上建立新的家園的超現實主義情懷。他的詩歌創作中也具有超現實主義自動寫作和夢幻記錄等痕迹。這些都是超現實主義因素在李白身上的體現。與此同時,李白的人生和作品中具有超現實主義的非理性以及理性和非理性的統一、叛逆、正義感和反抗精神的超現實主義的其他因素。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李白思想的光輝與一千二百多年以後出現的超現實主義的思想相偶合。李白道教詩歌的創作當中具有超現實主義文學創作手段的痕迹。可以說李白的道教詩歌創作具有較多的超現實主義因素。
李白一生服丹食餌的生活既造就了他,也害了他。郭沫若大師的《李白與杜甫》一書中就在《李白的道教迷信之覺醒》一章對李白提出了批判。因為李白一直不懂道教煉丹的真諦。丹經中所記載的奼女、河車等並非水汞、硃砂等等,而李白卻深信不疑。從這個角度來說,服丹傷害了李白,損害了他的精神與身體;但服丹也造就了李白,他通過服丹之後見到的幻象寫出了別人寫不出來也不敢寫的詩歌,具有獨特而瑰麗的色彩。而「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這句詩既是李白一生的寫照,也是李白具有超現實主義因素的最佳體現。
唐代的李白能與一千二百多年以後的超現實主義者在文學和思想上遙相呼應,這是人類文學史的奇蹟,也是人類思想史的奇蹟。因此我們應當向創造奇蹟的李白致敬,向布勒東、本雅明等為代表的超現實主義者致敬。(編輯:憶慈)
參考文獻:
[1][清]王琦 注.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詹鍈.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
[3]瞿蛻園 朱金城 校注.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金濤聲 朱文彩編.李白資料彙編(唐宋之部)[M].北京:中華書局,2007
[5]裴斐,劉善良編.李白資料彙編(金元明清之部)[M].北京:中華書局,1994
[6]安旗 薛天緯.李白年譜[M].濟南:齊魯書社,1982
[7]安旗.李白全集編年注釋[M].成都:巴蜀書社,1990
[8]郭沫若.李白與杜甫[M].北京:中國長安出版社,2010
[9][法]安德烈·布勒東.超現實主義宣言[M] 袁俊生 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10][明]胡之冀校 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2012
[11]安旗,李白傳[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4.
[12]詹石窗.道教文學史[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
[13]卿希泰.中國道教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
[14]羅宗強. 20世紀李白研究論文精選集:李白的神仙道教信仰[ M].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00
溫馨提示
「道化天下 世界玄同」有獎徵文活動投票環節開始啦!歡迎投下您尊貴的一票。投票以後,移步評論區留言,就有機會在投票結束後獲得精裝版《白玉蟾真人全集》一套哦,快來吧!
※正月初九別忘了給玉皇祝壽喔!頤叔額外贈送2017辦公桌轉運風水小貼士
※以人為本 尊道貴德:論老子文化生產觀的理論向度與時代意義
※喜大普奔 武當山道教學院「第二期道教高功經韻培訓班」開始招生啦!
※第六十回受盟威桐柏探父
TAG:騰訊道學 |
※我可能是看了假的海賊王
※楊紫演的《天乩之白蛇傳說》被邱瑩瑩附體 我好像看了假的白娘子
※我可能遇到了假的唐宋元明清
※張亮女兒太可愛了,網友都說像戴了假髮的天天
※張亮女兒太可愛了!網友都說像戴了假髮的天天
※真實的秦叔寶令人意想不到:之前你可能看了假書
※海賊王中的陰暗面,看了這些你可能會覺得你看了假的海賊王
※我可能看了假的《鬼吹燈之黃皮子墳》
※你可能看了假的《木乃伊》,真的傳說都在這兒
※我可能遇到了假的爸爸,實拍讓爸爸帶孩子的後果
※我可能看到了假狗!
※剛剛看完了電影《悟空傳》我覺著我看到了假悟空
※海賊王,想不到喬巴騙了我們這麼多年!我可能看了假的喬巴
※我可能看了假的《金剛狼3》 電影里的狼叔竟然是假的!
※海賊王中的陰暗面,知道這些你可能會覺得你看了假的海賊王
※棕色大熊貓最愛玩雪 網友:我可能看到了假熊貓
※她們原來這麼矮!我怕是看到了假明星
※沒想到你們居然偷偷去整容?我可能看到了假的動漫!
※我可能看到了假雞!雞竟然是這麼神奇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