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中日金雞傳說象徵的比較研究(下)

中日金雞傳說象徵的比較研究(下)

點擊上方「民俗學論壇」可訂閱哦!

中日金雞傳說象徵的比較研究(下)


中日金雞傳說象徵的比較研究(下)



中日金雞傳說象徵的比較研究


三、恩與報恩

中日金雞傳說象徵的比較研究(下)



與中國和日本的倫理道德準則相適應,金雞傳說中包含有相當數量的報恩的傳說。


西本雞介編《日本民間故事》里有一則題為《母雞報恩》(宮城)的故事說,有一家人家的母雞突然叫了起來。一般報曉的任務,是由公雞擔任的,母雞啼鳴,預示著要發生災禍。主人對這隻母雞厭惡了,擰著雞脖子,把它扔到了海里。艄公拉網把這隻母雞拉上岸來。母雞在奄奄一息之際,仍不忘養它的主人,說:貓要害死主人;如果貓從主人的茶盅上跨過身去的話,茶盅里的茶千萬喝不得。說完,母雞就死了。事情正如母雞預言的那樣。主人把貓殺了。


日本民族學家川島武宜在為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所著《菊花與刀》所寫的評論《評價與批判》中說:「日本的社會結合大部分是僱傭或領導與服從的關係,而不是個人與個人之間通過自由意識這一媒介的結合,這已經成為一種常識。但這種關係究竟是由什麼樣的意識來加以維持的?是由什麼規範體系來加以確立的?可以說,這方面的論述,在我國至今尚述鮮見。我認為應當承認,這種關係最本質的要素就是兩個原理,其一是『恩』的原理,其二是家族制或『家』的原理。」[17]《母雞報恩》正是建立在「恩」的原理之上的民族之「恩」與「報恩」這種義務與履行義務的圖畫。母雞接受了主人的養育之恩,知恩而報是它的義務。當它預知貓將害死主人的信息之後,不顧主人因它啼鳴而將其扔入海中的非德之行,依然忠於主人,捐棄前嫌,知恩必報。正如本尼迪克特所說的,這裡顯示的是日本式的「恩」,是一種對缺乏「德」的施恩者所回報的「恩」,與中國人的「報恩」是大相徑庭的。本尼迪克特說:「日本人把這些德絕對化,從而背離了中國人關於對國家的義務和孝行的概念。」「中國人設定一種凌駕一切之上的德作為忠與孝的條件。這個德即是仁。」「『仁』被徹底地排斥於日本人的倫理體系之外」。[18] 可惜這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大藤時彥先生的文章《金雞傳說的形成及其研究》里沒有涉及。

中國的動物報恩故事極為流行,鍾敬文先生在他的《中國民譚型式》一文里曾經列出三個類型。[19] 金雞報恩故事是整個動物報恩故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體現了中國人關於報恩的倫理道德觀念和準則。


浙江雁盪山一帶流傳的《金雞峰》說,農夫李少貴的老婆打柴時遇到一條大蛇正在盤食一隻山雞,便用柴刀砍死了蛇,救出了山雞(金雞)。後,金雞為了報救命之恩,每天到李家屋裡下一個金蛋,每個金蛋里有一塊金子。財主王不義起了呆心,要逮住金雞。抄李家,用網捕金雞。金雞被打斷了一隻翅膀,鮮血染紅了溪水。金雞因傷勢過重,死於仙姑洞前的山坡上。李家夫妻用金雞遺下的金子修了一座橋,就叫金雞橋。[20]


河南流傳的《雞公山的傳說》說,早年雞公山一帶是大海,金哥打漁,是島上的主事人。有一天,一隻大雕叼著一隻雛雞,這雛雞就是王母娘娘司晨雞的女兒雞娥。為了報恩,雞娥的父母雞公雞婆把他接至司晨宮,為二人舉行了婚禮。下界有九條惡龍為害人民,金哥下來為民除害,雞娥讓他吃下一顆金蛋,金哥長出了硬喙、翅膀、金色羽毛,成了一隻大雄雞。[21]


與日本的《母雞報恩》相較,四個中國同型故事的施恩與報恩觀念是不一致的。中國的觀念強調的是德、仁與報恩的一致性。在中國故事裡,沒有施恩者的恩與報恩者的義務的分離現象,而在日本故事裡則強調了這一點,即主人曾經背信棄義地想淹死雞,雞卻捐棄前嫌,不計較主人的缺德而報恩。


四、寶、識寶、盜寶

中日金雞傳說象徵的比較研究(下)



識寶、盜寶和金雞作為財富的象徵,是日本學者關注較多的一個方面,而且日本神話和傳說中也有較多的資料可資比較。在日本,雞被看作是神靈的化身的黃金的精靈,或雞就是黃金。[22] 在中國,識寶、盜寶和埋金、財富的傳說,從唐以來不絕如縷。原因是中國有這種傳說的土壤——社會經濟的和人文的。有人說,日本的盜寶傳說來自中國,[23] 此論也許不無道理。


先談搶寶傳說。

(1)福建武夷山一帶流傳的《金雞報曉》說,武夷山七曲琅玕岩上有一山洞,名叫金雞舍。那裡棲息著一隻金雞。金雞到哪裡,哪裡就有好收成,人畜興旺;人們聽到金雞報曉,就起來耕作。財主張富郎得知,就修石梯去搶著金雞,被摔死在四曲大藏鳳半壁的山坡,金雞逃走了,還常常回來為老百姓報曉,但不在此地過夜了。[24]


(2)甘肅敦煌一帶流傳的《金雞引路》說,夥計石老三去陽關做雜貨買賣,為人和善,助人為樂,因而虧了本。夜過壽昌古城,在城垣下有金雞叫,同時眼前出現了一座小鎮,繁華熱鬧。金雞為他引路,叫他拿金子、拿綢緞回家過年。宋掌柜得知此事後,帶領兒子去揀寶,誰知揀回來的卻是殘磚、斷瓦。[25]


(3)江蘇蘇州傳說《金雞湖》說,蘇州葑門外有個金雞湖,金哥打漁遇上大風浪,被迫泊至一土墩子,忽聞有金雞叫鳴,但見一金雞正與一大蜈蚣搏擊。金哥持槳將蜈蚣打斷,蜈蚣變成了一段段金練。金雞叫金哥揀些金練而歸,湖水才平靜下來。財主得知此事之後,告到官府,陷他偷盜。財主與縣官復去搶寶,金雞掀起巨浪,使小船葬身湖底。[26]


這類傳說還可以舉出:


(4)湖南汨羅傳說《金雞嶺》。[27]


(5)浙江洞頭列島傳說《石公雞與竹嶼山》。[28]


(6)河北承德傳說《雞冠山上聚寶盆》[29]


以上六則搶寶型金雞傳說,都是以山水名勝為依託,而寫私有制下人們的財產觀念和人際關係,傳說所顯示出來的作者的道德評價,是顯而易見的,對搶寶的財主總是給以教訓和否定,而對平民百姓總是給予同情和幫助。這種是非觀念、道德評價是私有制培育出來的。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傳說的主角雖然有可能得到幫助,但卻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得到徹底的幫助;雖然局部上有可能戰勝財主,但也只有在幻想中才得到如此大快人心的結果。


再說盜寶傳說。如果說搶寶傳說過去搜集的材料不多,尤其見諸典籍的不多,那麼,盜寶傳說則有很久遠的傳統,見諸近代以來的典籍的也不鮮見。[30] 近幾年記錄的作品,就更多了。最為典型的一個盜寶傳說,是搜集於河北雞澤縣的《金雞的傳說》。相傳吳越之戰,吳王取勝,越王戰敗。夫差將勾踐流放到晉國,在雞澤上餵雞。勾踐養雞,奮發圖強,感動了上天。玉皇大帝於年末之日在雞澤山召集各路神祇集會,將餐余之食餵雞,得神雞。勾踐得神雞之助,滅掉吳國,給雞澤留下先王風水,此地稱金雞寶地。宋金大戰中原,宋高宗南遷,雞澤落入金人之手,金太宗命在此寶地按雞形建一城池。城為雞身,城東南有一台,頭為雞頭,東西兩關為雞翅,北關為雞尾,沒有南關。落成之後,每年始日金雞報曉,無雞的村莊都能聽到雞鳴聲。雞澤城內有一大坑,坑旁樹上落一葉,就出一個官。謂之金雞馭城。早年老山道士治化尋來一雙三代人穿過的爛鞋叫「狐鞋」,找到了一頂百歲老人戴過的舊帽叫「狸帽」,到城南去買了一個石磙子。說石磙中有一穴,內盛精水。穿上狐鞋、戴上狸帽,再用精水洗過手,就能入城裡取金雞。盜寶未成。後又用法術破金雞。他替縣太爺的女兒治病得以伐樹填坑,建城隍廟壓住雞身,打一眼四方井將雞釘住,建一座伴窖卡住雞脖,修大定閘往雞肛門裡灌水。雞不叫了,官也出的少了。[31]


這些盜寶型傳說的共同特點是:當地人不識寶,而是在外面的或南蠻子、或回回、或洋人揭開金雞的秘密之後,才認識到它是寶物;所有的傳說幾乎都揭示了持寶人的狡猾的性格,當他發現收寶人(盜寶人)的秘密後先下手為強,把金雞拿走,或把石頭拿走,表現了一種東方式的狡猾。同時,這些傳說反映出商業活動的萌芽以及商品經濟的意識對以農為本的意識的衝擊。


這些傳說與日本的同型傳說同中有異,就我讀到的傳說來看,主客關係恰恰倒了個個兒。例如日本岡山的《金雞》傳說里寫了一個大富翁,向來此地的遊方僧顯示自己的財富,遊方僧不以為然,拿出一隻金雞給他看,金雞能啄米。趁遊方僧離去的路上,用刀把他殺了,搶來了金雞,但金雞從此不再開口。[32] 會津傳說,古時有一遊方僧,從越後直奔會津這個地方走來,因為來到會津的吉平,恰好趕上日落,遂在村裡一家借宿。遊方僧所背的木箱里,裝有一隻用黃金製作的能報時辰的希奇古怪的雞。借宿的房主人把它悄悄地偷出來藏匿起來。第二天早晨,遊方僧起來一看,金雞沒有了。遊方僧到處找,找遍所有地方也未能找到,便跳進兩性池裡去了。相傳池裡的精靈大蛇,就是這個遊方僧變的。[33] 早先,信州的松本平地方有個叫倉科的財主進京都進寶,把很多財寶馭在馬背上。在妻籠這座旅館留宿,有三個強盜企圖在途中搶這些寶物,其中一個強盜進入旅館藏起來,等夜深人靜時偷偷溜出去。大財主來到馬籠山頂路上的字男垂這地方,三個強盜從後邊跳出來,用竹槍將財主刺死,搶走了財寶。就在這個時候,寶物之中——金雞,落入大河裡流進瀑潭。即使如今元旦早晨,這金雞還在這裡報曉。[34]


我們從這兩種類型的傳說中的出的結論是:


(一)搶寶型也好,盜寶型也好,都是私有制的產物。私有制出現後,才產生了據寶己有的觀念和搶寶與盜寶的行為。金雞傳說與財富之間的象徵關係,是通過有價值的金子體現出來的。


(二)除描寫金雞與蜈蚣和龍討還頭上的角,[35] 以及單純描述金雞為什麼報曉的動物故事外,單純的雞傳說和金雞傳說,大多與山川名勝和地望由來有一定的聯繫,主要是人民觀念中把雞看作一種「五德」兼備的神禽,特別是從其「扦難固守」看家的品德,而引申為鎮山之禽。


(三)與山神信仰有關。這是大藤時彥文章中指出的。中國古代也有材料可證。《史記·封禪書》曰:「作鄜疇後九年,(秦)文公獲若石,雲於陳倉北阪城祠之。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來。來也常以夜,榮輝若流星,從東南來,集於祠城,則若雄雞,其聲殷雲,野雞夜雊。以一牢祠,命曰陳寶。」《正義》:「《三秦記》云:太白山西有陳倉山,山有石雞與山雞,不別,趙高燒山,山雞飛去,而石雞不去,晨鳴山頭,聲聞三里,或言是玉雞。《括地誌》云:陳倉山在岐州,或陳倉縣南。又云:寶雞神祠在漢陳倉縣故城中,今陳倉縣東,石雞在陳倉山上,祠在陳倉城,故言獲若石於陳倉北阪城祠之。」明明白白說是對雞的信仰,這種信仰也許與太陽崇拜有關(前文已述,此處不贅)。


(四)有靈觀念滲透於所有金雞傳說之中。雞可以變人,變精,變石頭,變大蛇精。雞是精靈,可以鎮山、鎮水;雞又是可供作牲牷的毛六牲之一。


(五)雞能以啼鳴給人帶來財富,帶來幸福,帶來好收成,使戰將在戰爭中得到良機。因此,雞有判斷凶吉禍福的象徵含義。雞骨被認為是可以用為卜具的材料,與龜甲、蓍草一樣具有壽考的特點。

中日金雞傳說象徵的比較研究(下)



小 結


我們從對中日兩國古代的和現在還在流傳的金雞傳說與關於雞的象徵文化的比較研究中,可以的出結論:兩國金雞傳說的相似性,主要來源於思維方式——象徵的共同性,儘管傳播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的因素。中日兩國人民中間,對雞的信仰大致是相同的,都認為雞是作為太陽的象徵的一個司晨的神禽,它有驅除黑暗、鎮壓邪惡的作用,因而受到崇祀。這種象徵思維滲透到各個不同時代產生的、反映不同時代現實生活的傳說之中,形成一種多層的文化積澱。又由於兩國國情和文化傳統的差異(例如忠孝、報恩與仁德的關係),而顯示出同中之異、異中之同的種種情況。


1991年3月於北京


(注釋請參見原文)


附 記


此文系筆者向北京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辦的「中日民俗比較研究學術討論會」(1991年)提供的論文,發表於《文學評論》1991年第4期;後收入賈蕙萱、沈仁安主編的會議論文集《中日民俗的異同和交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中日金雞傳說象徵的比較研究(下)



文章來源:《文學評論》,1991年第4期


圖片來源:網路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中國 的精彩文章:

【張勃】唐代的年節
留住濃濃的年味
中日金雞傳說象徵的比較研究(上)
過年時的祭祀與擺供
關公與觀音:兩個中國民間神在古巴的變形

TAG:民俗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中日金雞傳說象徵的比較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