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性延命錄》節選!
教戒篇第一
《神農經》曰:食谷者智慧聰明,食石者肥澤不老(謂煉五石也),食芝者延年不死,食元氣者地不能埋,天不能殺。是故食葯者,與天地相異,日月並列。
《混元道經》曰:穀神不死(河上公曰:谷,養也,能養神不死。神為五臟之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五藏盡傷,則五神去),是謂玄牝(言不死之道,在於玄牝。玄,天也,天於人為鼻;牝,地也,地於人為口。天食人以五氣,從鼻入,藏於心。五氣清微,為精神、聰明、音聲、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出人人鼻與天通,故鼻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從口入,藏於胃。五味濁滯,為形骸、骨肉、血脈、六情。
其鬼日魄,魄者,雌也。出入於口,與地通,故口為牝也)。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根,原也。言鼻口之門,乃是天地之元氣所從往來也)。綿綿若存(鼻口呼喘息,當綿綿微妙,若可存,復若無有也),用之不勤(用氣當寬舒,不當急疾勤勞)。
《混元德經》曰:出生(謂情慾出於五內,魂定魄靜故生也)入死(謂情慾入於胸臆,精散神惑故死也),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二(言生死之類各十有三,謂九竅而四關也。其生也,目不妄視,耳不妄聽,鼻不妄嗅,口不妄言,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不妄施。其死也,反是)人之生也,動皆之死地十有三(人慾求生,動作反之,十有三之死地也)。夫何故?以其求生之厚(所以動之死地者,以其求生之活之太厚也。遠道反天,妄行失紀)。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以其小犯上十有三之死地也》。
《莊子?養生篇》曰:吾生也有涯(向秀曰:之所稟,各有極也),而智也無涯(嵇康曰:夫不慮而欲,性之動也;識而發感,智之用也。性動者,遇物而當足,則無餘智;從感不求,倦而不已。故世之所患,常在於智困,不在性動也)。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郭象曰:以有限之性,尋無窮之智,安得而不困惑)。已而為智者,殆而已矣(向秀曰:已困於智矣,又為智以攻之者,又殆矣)。
《莊子》曰:達生七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向秀曰:生之所無以為者,性表之事也。張湛日:生理自全,為分外所為,此是以有涯隨無涯也);達命之情者,不務智之所無奈何(向秀曰:命盡而死者是。張湛日:秉生順之理,窮所稟之分,豈智所知何也)。
《列子》曰:少不勤行,壯不競時,長而安貧,老而寡慾,閑心勞形,養牛之方也。
《列子》曰:.體之盈虛消息,皆通於天地,應於萬類(張湛曰:人與陰陽通氣)。和之丁始,和之於終,靜神滅想,生之道也(始終和則神志不散)。
《混元妙真經》日: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養生者,慎勿失道;為道者,慎已失生。使道與生相守,牛與道相保。
《黃老經玄示》日:天道施化,與萬物尤窮;人道施化,形神消亡。轉神施精,精竭故哀。形本生精,精生於神。不以生施,故能與天合德;不與神化,故能與道同式。《玄示》日:以形化者,屍解之類。神與形離,二者不俱,遂象飛鳥人海為蛤,而隨季秋陰陽之氣。以氣化者,牛可冀也;以形化者,甚可艮也。
嚴君平《老子指歸》曰:游心丁虛靜,結志於微妙,委慮於無欲,歸計於無為,故能達生延命,與道為久。
《大有經》曰:或疑者云:始同起於無外,終受氣於陰陽,載形魄於天地,資生長於食息,而有愚有智,有強有弱,有壽有天,天耶?人耶?解者日:夫形嗽愚智,天也;強弱壽天,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始而胎氣充實,生而乳食有餘,長而滋味不足,壯而聲色有節者,強而壽;始而胎氣虛耗,生而乳食不足,長而滋味有餘,壯而聲色自放者,弱而天。牛長全足,加之導養,年未可量。
《道機》曰:人生而命有長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將身不謹,飲食過差,淫泆無度,忤逆陰陽,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終其壽。
《河圖帝視萌》日:侮天時者凶,順天時者吉。春夏樂山高處,秋冬居卑深藏,吉利多福,壽考無窮。
《洛書寶予命》日:古人治病之方,和以醴泉,潤以元氣,葯不辛不苦,甘甜多味,常能服之,津流五臟,系之在心肺,終身無患。
《孔子家語》日:食肉者,勇敢而悍(虎狼之類);食氣者,神明而壽(仙人、靈龜是);食谷者,智慧而天(人也);不食者,不死而神(直任喘息而無思慮)。
《傳》曰:雜食者,百病妖邪所鍾。所食愈少,心愈開,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損焉。
太史公史公司馬談曰:夫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斃。神形早衰,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故人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託者,形也。神形離別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返,故乃聖人重之。夫養生之道,有都領大歸,未能具其會者,但思每與俗反,則暗踐勝轍,獲過半之功矣。有心之徒,可不察歟?
《小有經》曰: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此十二少,乃養生之都契也。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志,多事則形疲,多語則氣爭,多笑則傷藏,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治,多惡則憔煎無歡。此十二多不除,喪生之本也。無多者,幾乎真人大計。奢懶者壽,慳勤者 夭,放散劬吝之異也。田夫壽,膏粱夭,嗜欲多少之驗也。處士少疾,遊子多患,事務繁簡之殊也。故俗人競利,道士罕營。胡昭曰:目不欲視小正之色,耳不欲聽丑穢之言,鼻不欲向膻腥之氣,口不欲嘗毒刺之味,心不欲謀欺詐之事,此辱神損壽。又居常而嘆息,晨夜而吟嘯,千正來邪也:夫常人不得無欲,又復不得無事,但當和心少念,靜身損慮,先去亂神犯性,此則嗇神之一術也。
《黃庭經》曰: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名曰飲食自然。自然者,則是華池。華池者,口中唾也:呼吸如法,咽之則不飢也。《老君尹氏內解》日:唾者,湊為醴泉,聚為玉漿,流為華池,散為精汁,降為甘露。故口為華池,中有醴泉,漱而咽之,溉藏潤身,流利百脈,化養萬神,支節毛髮宗之而生也。
《中經》曰:靜者壽,躁者夭。靜而不能養減壽,躁而能養延年。然靜易御,躁難將,盡順養之宜者,則靜亦可養,躁亦可養。
韓融元長日;灑者,五穀之華,味之至也,亦能損人。然美物難將而易過,養性所宜慎之。
邵仲堪曰:五穀充肌體而不能益壽,百葯療疾延年而不能甘口。甘口充肌者,俗人之所珍。苦口延年者,道士之所寶。
《素問》曰:黃帝問歧伯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百歲而動作不衰(謂血氣猶盛也);今時之人,年所始半百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將人之失耶?歧伯日: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則陰陽,和於術數(房中交接之法),飲食有節,起居有度,不妄動作,故能形與神俱,盡終其天命,壽過百歲;今時之人則不然, 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游於陰陽,生治起居無節無度,故半百而衰也。
老君口:人生大期,百年為限,節護之者,可至千歲。如膏之用,小炷與大耳。眾人大言而我小語,眾人多煩而我少記,眾人悸暴而我不怒,不以人事累意,不修仕祿之業,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為不死之葯,天下莫我知也。無謂幽冥,天知人情,無謂暗昧,神見人形。心言小語,鬼聞人聲;犯禁滿千,地收人形。人為陽善,吉人報之;人為陰善,鬼神報之。人為陽惡,賊人治之;人為陰惡,鬼神治之:故天不欺人依以影,地不欺人依以響。
老君口:人修善積德而遇其胸禍耆,受先人之餘殃也;犯禁為惡而遇其福者,蒙先人之餘殃也 。
《名醫敘病論》曰:世人不終耆壽,咸多夭歿者,皆由不自愛惜,忿爭爭意,邀名射利,聚毒攻神,內傷骨髓,外貶筋肉,血氣將無,經脈便擁,內里空疏,惟招蠱疾,正氣日衰,邪氣日盛矣。不異舉滄波以注爝火,頹華嶺而斷涓流,語其易也,甚於茲矣。
彭祖日:道不在煩,但能不思衣,不思食,不思聲,不思色,不思勝,不恩負,不思失,不思得,不思榮,不思辱,心不勞,形不極,常導引納氣胎息爾,可得千歲,欲長生無限者,當服上藥。
仲長統曰:盪六情五性,有心而不以之恩,有口而不以之言,有體而不以之安。安之而能遷,樂之而不愛。以之圖之,不知日之益也,不知物之易也,彭祖、老聃庶兒,不然彼何為與人者同類,而與人者異壽?
陳紀元方口:百病橫天,多由飲食。飲食之患,過於聲色。聲色可絕之逾年,飲食不可廢之一日。為益亦多,為患亦切(多則切傷,少則增益)。
張湛云:凡脫貴權勢者,雖不中邪,精神內傷,身心死亡(非妖邪外侵,直由冰炭內煎,則自崩傷中嘔血也);始富後貧,雖不中邪,皮焦筋出,委闢為攣(貧富之於人,利害猶予權勢,故痾疹損於形骸而已)。動勝寒,靜勝熱,能動能靜,所以長生。精氣清凈,乃與道合。
《莊子》曰:真人其寢不夢。
《慎子》云:晝無事者夜不夢。
張道人年百數十,甚翹壯也,云: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聽,莫強食飲,莫大沉醉,莫大愁憂,莫大哀思,此所謂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
《仙經》曰:我命在我不在於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風邪者,皆由恣意極情,不知自惜,故虛損生也。譬如牯朽之術,遇風即折;將崩之岸,值水先頹。今若不能服藥,但知愛精節情,亦得一二百年壽也。
張湛《養生集敘》曰:養生大要:一曰嗇神,二曰愛氣,三曰養形,四曰導引,五曰言語,六曰飲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藥,十曰禁忌。過此以往,義可略焉。
青牛道士言:人不欲使樂,樂人不壽,但當莫強健為力所不任,舉重引強,掘地苦作,倦而不息,以致筋骨疲竭耳。然勞苦勝於逸樂也,能從朝至暮常有所為,使之不息乃快,但覺極當息,息復為之。此與導引無異也。夫流水不腐,戶樞不朽者,以其勞動數故也。飽食不用坐與卧,欲得行步務作以散之。不爾,使人得積聚不消之疾,及手足痹蹙,面目黧皯,必損年壽也。
皇甫隆問青牛道士(青牛道士姓封,字君達)其養性法則可施用,大略云: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去肥濃,節成酸,減思慮,損喜怒,除馳逐,慎房室。武帝行之有效。
彭祖曰:人受氣雖不知方術,但養之得理,常壽一百二十歲。不得此者,皆傷之也。小復曉道,可得二百四十歲。復微加藥物,可得四百八十歲(嵇康亦云:導養得理,上可壽千歲,下可壽百歲)。
彭祖日:養壽之法,但莫傷之而已。夫冬溫夏涼,不失四時之和,所以適身也。彭祖日:重農厚褥,體不勞苫,以致風寒之疾;厚味脯臘,醉飽厭飫,以致聚結之疾;美色妖麗,嬪妾盈房,以致虛損之禍;淫聲哀音,怡心悅耳,以致荒耽之惑;馳騁游觀,弋獵原野,以致荒狂之失;謀得戰勝,兼弱取亂,以致驕逸之敗。蓋聖賢或失其理也。然養生之具,譬猶水火,不可失適,反為害耳。
彭祖日:人不知道,經服藥損傷,血氣不足,肉理空疏,髓腦不實,內已先病,故為外物所犯,風寒酒色以發之耳。若本充實,豈有病乎?
仙人日:罪莫大於淫,禍莫大於貪,咎莫大於讒。此三者禍之車,小則危身,大則危家。若欲延年少病者,誡勿施精命天殘,勿大溫消骨髓,勿大寒傷肌肉,勿咳唾失肥液,勿卒呼驚魂魄,勿久泣神悲戚,勿恚怒神不樂,勿念內志恍惚。能行此道,可以長生。
食戒篇第二
真人日:雖常服藥務,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養性之道,不欲飽食便卧及終日久坐,皆損壽也。人慾小勞,但莫至疲及強所不能堪勝耳。人食畢,當行步躊躇,有所修為為快也。故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勞動數故也。故人不要夜食,食畢但當行中庭,如數里可佳。飽食即卧生百病,不消成積聚也。食慾少而數,不欲頓多難銷。常如飽中飢、飢中飽。故養性者,先飢乃食,先渴而飲。恐覺飢乃食,食必多;盛渴乃飲,飲必過。食畢當行,行畢使人以粉摩腹數百過,大益也。
青牛道士言:食不欲過飽,故道士先飢而食也。飲不欲過多,故道士先渴而飲也。食畢行數百步,中益也。暮食畢,行五里許乃卧,令人除病。凡食,先欲得食熱食,次食溫暖食,次冷食。食熱暖食訖,如無冷食者,_吃冷水一兩嚥,甚妙。若能恆記,即是養性之要法也。凡食,欲得先微吸取氣,嚥一兩嚥,乃食,主無病。
真人言:熱食傷骨,冷食傷藏,熱物灼膚,冷物痛齒。食訖踟躇,長生。飽食勿大語。大飲則血脈閉,大醉剛神散。春宜食辛,夏宜食酸,秋宜食苦,冬宜食成,此皆助五藏,益血氣,辟諸病。食酸咸甜苦,即不得過分食。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腎,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藏,尤順天理。燕不可食,人水為蛟蛇所吞,亦不宜殺之。飽食訖即卧,成病,背疼。飲酒不欲多,多即吐,吐不佳。醉卧不可當風,亦不可用扇,皆損人。白蜜勿合李子同食,傷五內。醉不可強食,令人發癰疽生瘡。醉飽交接,小者令人面皯咳嗽,不幸傷絕藏脈損命。凡食慾得恆溫暖,宜人易銷,勝於習冷。凡食皆熟,勝於生;少勝於多。飽食走馬成心痴。飲水勿忽咽之,成氣病及水癖。人食酪,勿食酢,變為血痰及尿血。食熱食汗出,勿洗面,令人失顏色,面如蟲行。食熱食訖,勿以醋漿漱口,令人口臭及血齒。
馬汗息及馬毛人食中,亦能害人。雞兔犬肉不可合食。爛茅屋上水滴侵者脯,名日郁脯,食之損人。久飢不得飽食,飽食成癬病。飽食夜卧失覆,多霍亂死。時病新差,勿食生魚,成痢不止。食生魚,勿食乳酪,變成蟲。食兔肉,勿食乾薑,成霍亂。人食肉,不用取上頭最肥者,必眾人先日之,食者變成結氣及疰癘,食皆然。空腹勿食生果,令人膈上熱、骨蒸、作癰癤。銅器蓋食,汗出落食中,食之發瘡、肉疽。觸寒未解,食熱食,亦作刺風。飲酒熱未解,勿以冷水洗面,令人面發瘡。飽食勿沐發,沐發令人作頭風。養麥和豬肉食,不過三頓,成熱風。干脯勿置秫米瓮中,食之閉氣。干脯火燒不動,出犬始動,擘之筋縷相交者,食之毫人或殺人。羊胛中有肉如珠子者,名羊懸筋,食之患癲癇。諸濕食之不見形影者,食之成疰。
腹脹暴疾後不周飲酒,膈上發熱。新病差不用食生棗、羊肉、生菜,損顏色,終身不復,多致死,膈上熱薰。凡食熱脂餅物,不用飲冷醋漿水,善失聲若咽。生蔥白合蜜食害人,切忌。干脯得水自動,殺人。曝肉作脯,不肯燥,勿食。羊肝勿合椒食,傷人心。胡瓜合羊肉食之,發熱。多酒食肉,名曰擬脂,優狂無恆。食良藥五穀克悅者,名曰中士,猶慮疾苦。食氣保精存神,名曰上士,與天同年。
雜戒忌禳災祈善篇第三
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遠思強健傷人,憂恚悲哀傷人,喜樂過差傷人,忿怒不解傷人,汲汲所願傷人,戚戚所患傷人,寒熱失節傷人,陰陽不交傷人。凡交,須依導引諸術。若能避眾傷之事,而復曉陰陽之術,則是不死之道。大樂氣飛揚,大愁氣不通。用精令人氣力乏,多視令人目肓,多睡令人心煩,貪美食令人泄痢。俗人但知貪於五味,不知元氣可飲。聖人知五味之生病,故不貪,知元氣可服,故閉口不言,精氣自應也。唾不咽則海不潤,海不潤則津液乏,是以服元氣、飲醴泉,乃延年之本也。
沐浴無常不吉,夫婦同沐浴不吉。新沐浴及醉飽、遠行歸還大疲倦,並不可行房室之事,生病,切慎之。丈夫勿頭北向卧,令人神不安,多愁忘。勿跂井,今古大忌。菪見十步地牆,勿順牆坐卧,被風吹髮癲癇疾。勿怒目久視日月,失目明。凡大汗忽脫衣,不慎多患偏風、半身不遂。新沐浴了,不得露頭當風,不幸得大風刺風疾。觸寒來勿面臨火上,成癇,起風眩。凡汗勿跂床懸腳,久成血癉,足重腰疼。凡腳汗勿入水,作骨瘴,亦作遁疰。久忍小便,膝冷,兼成冷癉。凡食熱物汗出勿盪風,發疰頭痛,令人目澀饒睡。凡欲眠勿歌詠,不祥。眠訖勿大語,損人氣。凡飛鳥投入不可食焉,若開口及毛下有瘡,並不可食之。凡熱泔洗頭,冷水濯,成頭風。凡人卧,頭邊勿安火爐,令人頭重、目赤、鼻干。凡卧訖,頭旁勿安燈,令人六神不安。
冬日溫足凍腦,春秋腦足俱凍,此乃聖人之常法也。凡新哭泣訖便食,即成氣病。夜卧勿覆頭,婦人勿跂灶坐,大忌。凡唾不用遠,遠即成肺病,令人手重、背疼、咳嗽。凡人魘,勿點燈照定,魘死暗喚之,即吉,亦不可近前及急喚。凡人卧勿開口,久成消渴,並失血色。凡旦起勿以冷水開日洗面,令人日澀、失明、饒淚。凡行途中觸熱,逢河勿洗面,生烏皯。人睡訖忽覺,勿飲水更卧,成水癉。凡時病新汗解,勿飲冷水,損人心腹,不平復。凡空腹不可見聞臭屍氣,人鼻令人成病。凡欲見死屍,皆須先飲酒及咬蒜,辟毒氣。凡小兄不用令指月,兩耳後生瘡是斷,名月蝕瘡,搗嘏蟆末傅即差,並別余瘡不生。凡產婦不可見狐臭人,能令產婦著腫。
凡人卧不用於窗欂下,令人六神不安。凡卧,春夏欲得頭向東,秋冬頭向西,有所利益。凡丈夫,飢欲得坐小便,飽則立小便,令人無病。凡人睡,欲得屈膝側卧,益人氣力,凡卧欲得數轉側,語笑欲令至少,莫令聲高大。春欲得瞑卧早起,夏秋欲得侵夜卧早起,冬欲得早卧晏起,皆有所益。雖雲早起,莫在雞鳴前,晏起莫在日出後。冬日天地閉,陽氣藏,人不欲作勞汗出發泄陽氣,損人。新沐浴訖,勿當風濕語,勿以濕頭卧,使人患頭風,眩悶、發禿、面腫、齒痛、耳聾。濕衣及汗衣皆不可久著,令發瘡及患風瘙癢。
老君日:正月旦,中庭向寅地再拜,咒日:(某甲)年年受大道之恩,太清玄門願還(某甲)去歲之年。男女皆三通自咒,常行此道延年(玄女有清神之法,淮南崇祠灶之規,咸欲體合真靈,護衛真生者也)。
《仙經秘要》:常存念心中,有氣大如雞子,內赤外黃,辟眾邪延年也。欲卻眾邪百鬼,常存念為炎火如斗,煌煌光明,則百邪不敢幹人,可入瘟疫之中。暮卧常存作赤氣在外,白氣在內,以覆身,辟眾邪鬼魅。
老君曰:凡人求道,匆犯五逆六不祥,有犯者凶。大小便向西一逆,向北二逆,向日三逆,向月四逆,仰視天及星辰五逆。夜起裸形一不祥,旦起嗔恚二不祥,向灶罵詈三不祥,以足內火四不祥,夫妻晝合五不祥.盜恚師父六不祥。凡人旦起常言善事,天與之福。勿言奈何。歌嘯名曰請禍,慎勿上床卧歌,凶。始卧伏床,凶。飲食伏床,凶。以匙箸擊盤上,凶。司陰之神在人口左,人有陰禍,司陰白之於天,天則考人魂魄。
司殺之神在人口右,人有惡言,司殺白之於司命,司命記之,罪滿即殺。二神監口,惟向人求非,安可不慎言?舌者,身之兵革,善惡由之而生,故道家所忌。食玉泉者,令人延年除百病。玉泉者,口中唾也。雞鳴、半旦、日中、日晡、黃昏、夜半時,一日一夕,凡七漱玉泉食之,每食輒滿口,咽之延年。發,血之窮;齒,骨之窮;爪,筋之窮。千過梳發發不白,朝夕啄齒齒不齲,爪不數截筋不替。人常數欲照鏡,謂之存形,形與神相存,此其意也:若矜容顏色自愛玩,不如勿照。
凡人常以正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一日、六月二十七日、七月十一日、八月八日、九月二十一兀、十月十四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月三十日,但常以此日取枸杞菜煮作湯沐浴,令人光澤,不病不老。月蝕宜救活人,除殃。活萬人,與天同功(天不好殺,聖人則之。不好殺者,是助天地長養,故招勝福)。善夢可說,惡夢默之,則養性延年也。
陶弘景 撰
※傷害女性顏值的黃褐斑,看看道醫怎麼治?
※什麼是修行,道教徒在家該如何修行?
※人最怕什麼,氣血不足!
※祛氣濕很厲害的東西,不是薏米而是它,原來我們都吃錯了
※生氣、上火是人身上兩個無常鬼!
TAG:道醫 |
※「雲笈山房玄言錄——養性延命錄」
※養心、養性、養命的十句話
※修心養性:修七心,煉七性
※停課通知 | 葫蘆中醫夜校(新區)「雲笈山房玄言錄——養性延命錄
※今晚停課|葫蘆中醫夜校(新區)「雲笈山房玄言錄——養性延命錄
※葫蘆中醫夜校(新區)「雲笈山房玄言錄——養性延命錄
※今晚上課提醒 | 葫蘆中醫夜校(新區)「雲笈山房玄言錄——養性延命錄
※寫字修身養性
※改善夫妻生活的「養性穴」
※發行超千冊的《民國課本精選》,晨誦養正,午讀啟智,暮省養性
※算病算命,養生養性—曾國藩的八卦命數
※康熙《 庭訓格言》選讀,修身養性不可或缺
※康熙《 庭訓格言》選讀,修身養性不可或缺
※頤和園《手抄心經》,與帝王一起修身養性
※讀一本好書、修身養性
※身心和諧話「養性」
※凝神靜心!二次元教你如何修身養性!
※佛修心,心養性,性生善
※春節喝茶,修身養性,但要小心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