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家族、姓氏之謎
不敢枉言
諸葛亮是我們最熟悉的人物之一,無論正史、小說、戲曲或民間傳說對他的姓名及出身幾乎都是一致的,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諸葛亮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這是毫無疑義的,然而,諸葛亮複姓諸葛的淵源,其家族姓氏的來源卻很少有人知道,現輯錄如下,以饗讀者。
《三國志·諸葛瑾傳》引用《吳書》的一段記載對諸葛瑾先祖作了兩點簡要介紹,書曰:其先葛氏,本琅邪諸縣人,後徙陽都。陽都先有姓葛者,時人謂之諸葛,因以為氏。······風俗通曰:葛嬰為陳涉將軍,有功而誅,孝文帝追錄,封其孫諸縣侯,因並氏焉。這段記載出自兩種史料,一是《吳書》,一是《風俗通》。《吳書》說,諸葛瑾的先祖本姓葛,是琅邪諸縣人,後遷徙陽都,因陽都已經有葛姓,為了區分就在諸葛瑾先祖的姓氏前加上了諸縣的「諸」字,以示其原籍。《風俗通》則說,陳勝手下大將葛嬰因有功於「張楚」反而被殺,漢文帝為嘉獎其功,封葛嬰的孫子為諸縣侯,因此人們將其爵位和姓氏合并稱為諸葛。兩種說法雖有不同,但卻對諸葛瑾、諸葛亮家族的姓氏做了追本溯源,明確地告訴我們,諸葛亮原本不姓「諸葛」而姓「葛」。
諸葛亮家族在三國時期有著深遠的影響,其家族成員分布在魏、蜀、吳三國,而且都是中央集權中舉足輕重的人物,諸葛亮及其兄諸葛瑾自不必說,來看看另外兩位對當時的歷史產生極大影響的人物。
諸葛恪,諸葛瑾長子,很小的時候就有名聲,後人熟悉他主要源於一個故事,孫權大會群臣使人牽一頭驢,驢臉上掛著一塊牌子寫道「諸葛子瑜」,諸葛恪在後面加了倆字「之驢」,孫權驚其聰明將驢賞賜給他。諸葛恪才思敏捷不僅能活躍氣氛而且在外交禮儀上也為吳國爭得顏面,蜀使費禕來吳,孫權告訴群臣費禕進來的時候你們只管吃東西不要起身迎接,費禕進來馬上明白孫權的意思,嘲諷道:「鳳皇來翔,騏驎吐哺,驢騾無知,伏食如故。」諸葛恪馬上反駁:「爰植梧桐,以待鳳皇,有何燕雀,自稱來翔?何不彈射,使還故鄉!」費禕索筆作一篇《麥賦》,諸葛恪也作賦一篇曰《磨賦》,群臣咸稱善焉。諸葛恪弱冠拜騎都尉,後拜大將軍兼任太子太傅,輔佐太子孫亮,孫權臨死將國家大事一以相委,至此諸葛恪走上了人生最高峰。
諸葛恪執政實行了一系列「罷視聽,息校官,原逋責,除關稅」等改革政策,得到了民眾的支持,恪每出入,百姓延頸,思見其狀。但其勞師動眾強行北伐最後無功而返,不顧民意執意遷都,聽不進不同意見,對大司馬呂岱的規勸置之度外,奪朱異兵權,殺中書令孫弘等,這都引起了江東士大夫的不滿,最後招致殺身之禍,甚至夷滅三族。諸葛恪沒有把握住形勢以及江東士族的命運,失敗被殺有其必然性,因為江東自孫權開始一直堅守「限江自保」的策略,而諸葛恪與其叔父諸葛亮一樣致力北伐,其原因主要是急於樹立自己的政績和根基。對此鄧艾曾經斷言:「孫權已沒,大臣未附,吳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勢,足以建命。恪新秉國政,而內無其主,不念撫恤上下以立根基,竟於外事,虐用其民,悉國之眾,頓于堅城,死者萬數,載禍而歸,此恪獲罪之日也。昔子胥、吳起、商鞅、樂毅皆見佐時君,主沒而敗。況恪才非四賢,而不慮不患,其亡可待也。」諸葛恪雖聰明多智但剛愎自用,這一點孫權看的最清楚,孫權臨死,孫峻力薦諸葛恪輔政,孫權嫌恪剛很自用,峻以當今朝臣皆莫及,遂固保之,乃徵恪。孫峻雖然力保諸葛恪但卻是吳主孫亮身邊的紅人,諸葛恪根基不深又沒有將孫峻調離,最後被孫峻所殺。呂岱曾勸之曰:「世方多難,子每事必十思。」諸葛恪不以為然說:「昔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呂岱好心相勸竟遭奚落,當時人們都認為諸葛恪有失風範。諸葛恪性格上的缺陷,其父諸葛瑾以及叔父諸葛亮最為了解,諸葛瑾對諸葛恪下的定義是「常嫌之,謂其非保家子,每以憂戚」,真是知子莫若父。孫權為吳王時初置節度官掌管軍糧,讓諸葛恪擔任節度,遠在蜀國的諸葛亮馬上修書吳國「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糧谷,糧谷軍之要最,仆雖在遠,竊用不安。」表達了對諸葛恪能力的擔憂,可是他們的擔憂恰恰被事實得以證明。
諸葛恪是被孫峻以孫亮的名義招進宮而殺死的,臨死時有很多徵兆:
徵兆一,諸葛恪臨死前夜輾轉反側通宵不寐。
徵兆二,早晨起床盥洗,聞水惡臭,侍者遞過衣服,衣服亦臭,換水換衣又都奇臭無比。
徵兆三,諸葛恪整裝出發準備進宮,家中愛犬銜咬其衣服不讓他出門,恪曰:「犬不欲我行乎?」然後坐下,片刻起身要走,犬又咬其衣,諸葛恪令人驅趕才駕車進宮。
徵兆四,征淮南時,一身穿孝服的孝子突然闖入諸葛恪駐地,侍衛盤問他時,孝子說「不知怎麼就進來了。」當時應該是一級戰備,不可能外人隨便闖入,所以眾人皆覺得奇怪。
徵兆五,大軍出行之後,臨時指揮部的柱子忽然折斷。
徵兆六,乘船、乘車時一道白虹環繞不去。
《搜神記》也記載了諸葛恪被殺時其家中的反應,其妻在室,使婢曰:「汝何故血臭?」婢曰:「不也。」有頃愈劇,又問婢曰:「汝眼目視瞻,何以不常?」婢蹶然起躍,頭至於棟,攘臂切齒而言曰:「諸葛公乃為孫峻所殺!」於是大小知恪死矣,而吏兵尋至。
其家族中另外一位重要人物是諸葛誕,諸葛誕先事魏後降吳最後被殺。諸葛誕做過尚書郎、滎陽令、吏部郎、御史中臣,因提拔熟人過多並有沽名釣譽之嫌遭人彈劾免職,魏明帝卒,復啟用仍為御史中臣尚書,後出任揚州刺史、昭武將軍。因鎮壓王凌叛軍有功封鎮東將軍,與諸葛恪戰敗績,徙鎮南將軍。又因平定毌丘儉、文欽叛亂封高平侯征東大將軍,儀同三司。諸葛誕盤踞淮南私下豢養綠林豪傑數千人為敢死隊,適逢吳軍功壽春,朝廷認為諸葛誕足可以抵擋,而諸葛誕卻請求朝廷派兵十萬,又要求臨淮築城以備寇,內欲保有淮南,引起懷疑。根據《世語》說法,司馬昭秉政試探諸葛誕意向,派賈充與諸葛誕會晤,遭諸葛誕訓斥,賈充反誣諸葛誕有異心,司馬昭決定削去其兵權將他調任司空,賈充對司馬昭說:「誕再在揚州,有威名,民望所歸。今徵,必不來,禍小事淺;不徵,事遲禍大。」諸葛誕揣度回去也不會有好下場決定反叛,殺揚州刺史樂琳,將兒子諸葛靚遣送東吳求救。司馬昭大軍前來征討,諸葛誕閉門自守,東吳救兵無法突進,諸葛誕奮力突圍被殺,夷三族,諸葛誕死時其手下數百人拱手而立誓死不降,皆曰:「為諸葛公死,不恨。」皆遭斬首。
歷史上對諸葛家族評價很多且多有褒獎,《三國志·諸葛瑾傳》注引《吳書》:「初,瑾為大將軍,而弟亮為蜀丞相,二子恪、融皆典戎馬,督領將帥,族弟誕又顯名於魏,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榮之。」《太平御覽》引《晉中興書》曰:「諸葛氏之先,出自葛國……三國之興,蜀有丞相亮,吳有大將軍瑾,魏有司空誕,名並蓋海內,為天下盛族。」惟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評價有失偏頗:評曰:「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大有貶斥諸葛誕之意,其實諸葛誕謀反也應站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予以分析,數百人甘願犧牲也要追隨諸葛誕,吳將於詮因不能使諸葛誕獲救眼看著其兵敗被殺痛惜萬分,挺兵直入冒陳而死,這都有力證明「魏得其狗」的說法絕對有失公允。歷史上像諸葛家族一樣能夠顯耀一方盛名一時的的確不多,不能算天下第一,也可稱絕無僅有。
TAG:唐朝歷史 |
※諸葛亮的老婆很醜?揭秘諸葛亮的婚姻之謎
※王者榮耀:高端局玩家最愛的六大英雄,狄仁傑諸葛亮上榜
※大爆料!三國中的黃氏家族┃黃承彥就是黃祖。諸葛亮和黃祖、黃權、黃忠、黃蓋、黃皓、黃月英其實都是一家人。荊州士族世家聯姻四大家族
※赤壁之戰諸葛亮借東風的千古之謎
※諸葛亮家族最大的秘密!原本不姓諸葛,改姓背後有玄機
※諸葛亮怎麼死的 千古之謎
※戰死於綿竹的諸葛亮之子:諸葛瞻
※誕生了諸葛亮、諸葛瑾的諸葛氏,起源卻是一個單姓?
※諸葛亮墓地之謎?
※揭秘:諸葛亮的教子之道
※吐蕃人的夢魘、諸葛亮的化身——中唐名將韋皋
※古今隱士知多少?為何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人位列其中
※諸葛亮的帝師絕唱
※諸葛亮家族最大的秘密!原本不姓諸葛,改姓背後有原因
※諸葛亮和司馬懿竟然是親家,兩家結合產生中國歷史上最荒唐的朝代
※諸葛亮之墓並非武侯祠 諸葛亮之墓無人知曉
※揭秘諸葛亮的全部家產: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
※陳壽的《三國志》中,有奇特經歷和故事的女子,和諸葛亮有關
※千古之謎:三國馬謖失街亭!諸葛亮耍了啥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