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給了機會,他未能把握住,一個王朝因他萬劫不復

歷史給了機會,他未能把握住,一個王朝因他萬劫不復

漢末時期,董卓專權,天下大亂,東漢王朝搖搖欲墜。不過,即便是在如此混亂的局面下,東漢王朝也還是有機會擺脫危機、繼續生存下去的。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出現在遷都長安、呂布殺死董卓後。不過,這個機會卻被一個公認的大忠臣斷送了,並最終導致東漢王朝萬劫不復。


這個人叫王允。



歷史給了機會,他未能把握住,一個王朝因他萬劫不復


王允,字子師,東漢太原祁縣人。他出身於士人家庭,自幼聰穎過人,少有大志,勤奮好學,被同郡人郭林宗譽之為「王佐才也」。婚後生活不如意,灌注盆友圈,三個d,一個f,後面跟數字99 「氵袞床單」時間更長,不要加錯了 同許多官僚子弟一樣,王允很早投身仕途。王允為人個性秉直,有股子牛脾氣,這就註定了他的仕途必然是坎坷不安。


史書上說他「年十九,為郡吏,時,小黃門晉陽趙津貪橫放恣,為一縣巨患,允討捕殺之」,把當時一個叫趙津的宦官殺了,結果闖下大禍,趙津的兄弟惡人先告狀,結果「桓帝震怒」,王允倒是沒事,卻連累了他的上司——太守劉瓆,結果劉瓆被處死。王允為這位因自己而死的上司守孝三年才重返仕途。



歷史給了機會,他未能把握住,一個王朝因他萬劫不復


如果是換了別人,有了這次「教訓」之後,想必會變得世故一些,但王允卻絲毫沒有改變自己的處世原則。當時郡里有個差缺,太守王球就召了一個叫路佛的人來補上,但這個路佛的品行名聲很差,王允覺得太守選人不當,於是「犯顏固爭」,結果激怒了這位太守,王允因為這事被太守下令收押,準備把他處死。幸好這事被刺史鄧盛獲悉,「聞而馳傳闢為別駕從事」,王允不但保住了性命,還升了官,「允由是知名,而路佛以之廢棄」。


王允算得上是古代標準的知識分子,讀五經,習六藝,文武雙全。這麼優秀的青年才俊,一旦脫穎而出,自然頗受人賞識,於是「三公並辟,以司徒高第為侍御史」。黃巾起義後,王允被任命為豫州刺史。臨危受命的王允大破黃巾,「與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等受降數十萬」,戰功卓著。但這時又節外生枝,在繳獲的黃巾軍物品中,發現了官宦張讓的賓客與黃巾軍聯繫的信件。要知道張讓可是十常侍之一,權傾朝野,敢得罪他的人不多。碰上這種事,出頭的又是這位愣頭青——王允。王允的檢舉揭髮根本奈何不了張讓,卻為自己又招來麻煩,懷恨在心的張讓豈肯善罷甘休。



歷史給了機會,他未能把握住,一個王朝因他萬劫不復


不久,王允就被羅織罪名下獄,性命堪憂。正巧碰上大赦,於是官復刺史原職。可萬萬沒想到的是,放出來沒幾天,他又被抓了進去。當時所有人都為他捏了把汗,連司徒楊賜都派人對他說:發生這些事,都是因為你得罪了張讓,如今生死難料,得要想個周全的辦法才行。甚至還有些人認為他已經是在劫難逃,為了使他免受酷刑而死,居然還專門送了毒藥給他,以供他自盡。結果王允的回答卻是:「吾為人臣,獲罪於君,當伏大辟以謝天下,豈有毒藥求死乎!」


史書記載王允「投杯而起,出就檻車。既至廷尉,左右皆促其事,朝臣莫不嘆息。」。不論你說他不通世故也好,迂腐也罷,但你不能不承認,王允確實是條漢子。也許正是因為王允的血性,使得大將軍何進、太尉袁隗、司徒楊賜聯名上疏,為他求情,結果死罪得免,活罪難逃。後經過多方營求,在第二年獲釋。經過這一番折騰,王允也知道宦官勢力之大,於是「變易名姓,轉側河內、陳留間」。直到靈帝駕崩,才回到京師奔喪。這時大將軍何進正密謀掃除宦官集團勢力,於是讓王允參與策劃,王允的仕途重見曙光。於是「請為從事中郎,轉河南尹。獻帝即位後,拜太僕,再遷守尚書令」。到了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89年),王允「代楊彪為司徒,守尚書令如故」,終於位至三公。



歷史給了機會,他未能把握住,一個王朝因他萬劫不復



即使是在董卓專權時期,王允仍然是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董卓對王允還是很不錯的:「朝政大小,悉委之於允」。憑藉自己的地位,王允保存了大量的宮廷的書籍資料和其它用具,面對董卓,王允「矯情屈意,每相承附,卓亦推心,不生乖疑,故得扶持王室於危亂之中,臣主內外,莫不倚恃焉。」在漢室處於風雨飄搖之際,曾經的那個愣頭青終於開了竅,沒再雞蛋碰石頭地蠻幹。


歷史給了機會,他未能把握住,一個王朝因他萬劫不復



董卓把王允當成了自己的心腹,卻不料王允心裡其實一直在想方設法除掉董卓。董卓遷都長安之後不久,王允就提出讓「護羌校尉楊瓚行左將軍事,執金吾士孫瑞為南陽太守,並將兵出武關道」的建議,名義上是征討袁術,而事實上卻是準備反戈一擊,發兵勤王,只是這個計劃因為董卓的疑惑而沒能實施。


到了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的機會終於到了。他利用董卓和其手下呂布的矛盾,成功離間二人,分化了董卓集團,並把董卓推上了斷頭台。董卓被殺後,人心大快,士兵齊呼萬歲,百姓載歌載舞,一時間,王允的威望達到頂峰。

可惜的是,經過這場勝利以後,王允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不但未能正確的判斷當時的局勢,反而又恢復了他不諳事故的愣頭青作風,結果犯下一系列的錯誤,導致功敗垂成。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得意忘形、樂極生悲吧。


說到王允的錯誤,其一是沒有很好的處理內部關係。王允掌權以後,捕殺了很多曾經依附董卓的朝中大臣,全然忘記了自己當年也是在董卓的關照下才得以生存。著名學者蔡邕因為聽到董卓被殺而嘆息了幾句,也被王允下獄身死。王允自恃功高,「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造成清流人士及士大夫集團強烈不滿,「群下不甚附之」。對待在刺董期間立有大功而且握有兵權的呂布,王允也是非常輕視,「以劍客遇之」,根本不把呂布當回事,氣得呂布「既失意望,漸不相平」。如此一來,文臣武將都是離心離德,何以服眾?



歷史給了機會,他未能把握住,一個王朝因他萬劫不復



他犯下的第二個錯誤是不懂得籠絡人心。面對董卓死後留下的大量財富,呂布就提出「以卓財物班賜公卿、將校」,這個建議對於穩定長安的局勢有積極作用,但王允卻不予採納。


在如何對待涼州殘餘勢力的問題上毫無戰略眼光、書生氣十足,是王允犯下了第三個錯誤。原本剷除了董卓以後,其手下李傕、郭汜、樊稠、李蒙上表求赦。如果王允能正確的判斷形勢,赦免四人,搖搖欲墜的東漢王朝或許能得到寶貴的喘息機會。而王允的回答是:「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雖大赦天下,獨不赦此四人。」心裡只想著除惡務盡,逼得四人起兵造反。在這個問題上,王允還不如他一向看不起的呂布。


王允剛愎自用,又不講策略,而關東勢力對於長安政權的態度也是各不一樣,諸侯心懷鬼胎,王允對內、對外都得不到支持,長安原本趨於安定的局勢又變得複雜起來。終於,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九月,李傕、郭汜、樊稠、李蒙率兵圍攻長安,動蕩再次來臨。東漢王朝從此失去了最後一次翻盤的機會。



歷史給了機會,他未能把握住,一個王朝因他萬劫不復



性格決定命運,王允的性格決定了他最後的不幸結局。他拒絕了呂布提出的撤出長安的建議,決心以死報國,結果被殺入長安的李、郭等人所害,時年五十六歲,王允的宗族老幼,盡被殺害,只有兩個侄兒逃出生天。在王允家族蒙受幾乎滅族之災的同時,長安,甚至整個華夏大地,也陷入到更大的社會動蕩和政局混亂之中,軍閥混亂的局面愈發不可收拾。「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不能不說王允也是負有一定責任的。雖有除亂臣於朝堂、緩危局於一時之壯舉,卻無挽狂瀾於傾倒、救百姓於水火之偉略。他剛烈的個性曾經讓人無比感慨,又令人無比嘆息。當硝煙散盡,塵埃落定之後,王允的一生,留給後人的只有無限感慨和嘆息。一個曾經輝煌的王朝因為他的致命失誤最終滅亡!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中國用三萬人攻打六千人,對方只死2個人,自己卻「全軍覆沒」
姜子牙死後,姜家為什麼就此沒落?其後代大多已改名換姓
清朝滅亡後,有幫人生活非常悲慘,很多走投無路一條腰帶了卻殘生
在中國盛極一時的民族,逃到國外所向披靡甚至建國,現在消失了
一男一女勾結滅一國,成了世界上一個行業的開山鼻祖,現在很流行

TAG:山川文社 |

您可能感興趣

問了他很多次都說不可能在一起了,還有機會挽回嗎
原諒有時並不能讓對方回頭,只是給了他又一次傷害你的機會
楊冪正面回應劉愷威,我不會挽救,也不後悔,機會只有一次
她說機會只有一次,太累了
歷史給了清朝三次機會,可它都沒有抓住,導致落後於世界
歷史曾給了機會,但此人未能把握住,天下大亂
趙麗穎:不要讓我抓住機會,一旦有,我會拚命抓住
畢業了,有些話再不說就沒機會了,所以女神我一定要跟你說,我!
不要等到一切都成熟之後才去做,因為沒有你的機會了
這些生肖在九月有賺大錢的機會,能不能把握住就看自己了
這4個生肖貴人運最強,抓住機會將會有不一樣的改變,是否你也在內呢
上天曾給崇禎兩次機會,即使只抓住一次,他也不會弔死在煤山
別天真了,再給一次機會你就真能抓住?
你在不說的話,以後更沒有機會了,我在努力
故宮的龍椅為何坐不得?這個人曾經有機會坐,但是他拒絕了
注意了,以後美女給你看這個的時候,一定要把握機會!
她有錢了,卻沒有了還錢的機會
這三個星座的人有一夜暴富的命,但是能不能抓住機會就要看你們了
我真的是悔不當初,可我愛我們的孩子,為什麼不能再給我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