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間的喪葬習俗,現在很多農村依然可見
在明代,官員、太監、僧人死後,朝廷予以旌表,甚至由朝廷出資,替他們營葬,這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制度。就是所謂的「賜葬」,也是為人臣者一生最高的榮譽。
僧人死後賜葬,始於正德年間。正德八年(1513年),大慈報恩寺灌頂大國師也舍窩死後,武宗命工部造塔葬之。當時工科給事中上奏反對,認為按照舊例,沒有為國師營葬之例,工部也據理力勸,但武宗不聽,而且親自下令,以使僧人賜葬成為一種制度。
既然是辦喪事無論官方還是民間,當然得以哀為主。依據傳統喪禮,人死後,喪家當有殮、殯、哭、吊、奠這幾項禮儀。
所謂殮,即盛殮死者,有「小殮」與「大殮」之別。小殮,在死的第二日舉行。大殮,則在小殮的後一天。殮當根據家財量力而行。
所謂殯,即葬死者於墓,當按時而行。所謂哭,即孝子哀思,當哀而不文。所謂吊,即古代的「知生者吊,知死者哀」。所謂奠,就是設靈堂以安慰超度死者。
在明代民間,斂前有「浴屍」這一道程序。按照民間的一種說法,如果親子能飲下屍體的洗澡之水,那麼死者就無入地獄之苦。
殮有大、小之分,在一些士大夫家族,除了客死他鄉之外,一般不用殮,只是讓死者手足伸舒,巾服端正,僅此而已。如果時值炎暑,大殮也不拘泥舊禮,一概變通而行。在嘉興、湖州一帶,凡是祖、父客死他鄉,棺柩一般不入室。據說「冷屍入後,人不利也。」
至於殯,多拘於繁縟之習,以奢侈為榮。如在杭州,有一位姓王的富室,替父親舉喪,喪儀繁盛,驚動了整個杭州城。
哭,原是孝子對死者表示哀思,應該是出自內心的真誠,所以明人有「天下哭死皆真」之說。然在嘉興、湖州,哭的時候全都失真,哀痛很少。究其原因,據說「牽扯生人事多」。換句話說,死者去矣,生者卻為爭奪遺產而明爭暗鬥,無心為死者致哀,不過虛於應付而已。
吊禮在明代民間喪儀中也有變化。按照傳統的禮儀,吊是為了「生者」,而哀才是為了「死者」。在明代,已非沿習古禮,而是一概對死者行拜禮,生者在旁邊答謝。所行吊禮,全施四拜之禮,或者接連叩頭。
奠禮在明代大多過於奢侈。喪家一有喪事,就請客征禮,祭奠之物,有大盤、蜜樓、人物、閣樓、飛走、銘旌之類。更有甚者,喪家還實行「散孝帛孝布」的儀式,給他人送孝帛、孝布一類的「凶物」,讓別人替自己親人掛孝。
按照明代的制度,喪禮一般守孝27個月,算是「三年之期」。湖州人在終制之日,出外還是素青服,而居家則用素服。
有些號稱「心喪」的孝子,直至守制滿三年,才穿吉服。需要指出的是,明代的士大夫居喪期間,在接待客人之時,大多頭戴蘇巾,身穿深衣,顯然已是俗化的表現,在一些正統的士人看來,顯然也是非禮的行為。
※乾隆一朝要論功績,惟有此事最得天下人心
※永樂朝第一功臣,做的全是大明朝最美的差事
※朝鮮、泰國、越南等周邊國家,國王為何不敢稱皇帝?
※因為長相、名字,本該點為狀元的,卻被「和諧」了
TAG:千古歷史 |
※清朝時的很多喪葬習俗,如今很多農村還在沿用
※實拍農村壕熱鬧婚禮全程,許多習俗沒見過,真稀奇
※農村詭異的殯葬習俗,雖然迷信,但沒人敢違背!
※貴州這個村莊自古與世隔絕,現在依然保持著古代的生活習慣和習俗
※清代早期皇室的婚姻習俗,現代人聽起來感覺很尷尬
※古代日本與爸爸同浴搓澡的習俗至今依然沒變,為了感恩?
※驚愕,非洲的原始部落,現在依然存在著催殘女性的可怕習俗
※印度賤民村落的可怕習俗,將臉紋花,還表示這是很榮耀的事情
※此村雖不起眼,但居民都是滿清皇族,習俗至今仍保留
※神奇小國,超級窮卻又很幸福,然而一妻多夫的婚姻習俗很惹爭議!
※那些奇葩的習俗,看得全身都痛
※一個毫不起眼的偏僻小山村,村民身份卻很不一般,全是滿清皇族,至今仍保留著清朝習俗
※古代婚禮的習俗,現在還在沿用,你知道的有哪些?
※農村習俗中,那些讓人哭笑不得的結婚習俗,最後一個亮了!
※農村裡最詭異的喪葬習俗!沒人敢違背!
※農村怪異的土葬習俗,感覺讓人不可思議!
※滿清後裔聚居村落:村民多姓溥,依然保留滿族習俗,還有御賜寶貝
※解密中國少數民族奇怪的喪葬習俗,有一些真的無法接受啊!
※滿清兩百年間,為何沒有皇子造反的現象?是此民族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