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歷史鑄造工藝解析
中國人用錢的歷史悠久,大概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就開始了,而到了先秦時期,已經漸漸用貴重的金屬——銅來製作貨幣 和古代外國錢幣大多靠打製成型不同,中國的銅錢多為鑄錢,這是與古代中國發達的青銅鑄造技術分不開的。銅在中國古代有著非同一般的地位,堅硬的質地、金黃燦爛的色澤都是它備受歡迎的重要原因,被稱之為「吉金」、「金」,成為製作各種重要器物的首選材料,而相應地,鑄銅技術也就成了那個時代最為精密和高級的手工技術。中國古代鑄錢技術,也是鑄銅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一件戰國時期齊國的「齊大刀」泥范上也刻有三枚錢幣,但由於這種泥質的錢範只能使用一次,不能重複使用,製作成本及所花的時間都比較多,所以,隨著需求的增加,人們便開始利用泥做成范模翻制銅範。用銅範直接澆鑄銅錢,不僅一次鑄造錢幣的數量有數十枚、甚至上百枚,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銅範的使用次數顯然要高於泥范。從考古發現和存世大量的陽文平板陶范模可以知道,平板銅範是用泥范模經焙烘後澆鑄成的。這種泥范模可能是用泥范來翻制的。當然,也不排除用石范翻制的可能。 春秋戰國的時候,中原地區鑄造錢幣大多採用泥范,而處於西部的秦國和南部的楚國已經開始採用銅範直接鑄錢了。用銅範鑄錢,在技術上要比用泥范鑄錢更為複雜。由於銅範的透氣性能不如泥范,因受熱產生金屬的應力,容易導致銅範變形和損壞,所以,平板銅範在被用於鑄造銅錢之前,還要製作與之相配的背范。通過銅範配泥范,來解決銅範的透氣性問題,達到降低金屬應力、保持銅範造型的目的。此外,用銅液在銅範上澆鑄還要解決被澆鑄出來的錢幣不和型範黏合在一起的問題。為了讓銅範和澆鑄出來的銅錢分離,要在銅範上塗上分型劑,這樣既保護了銅範,又提高了錢幣的質量,充分反映了當時人的聰明智慧。兩漢以後,平板范鑄錢技術得到了更加廣泛的運用,成為鑄錢技術的主流。從目前掌握的考古資料來看,這種平板銅範所配的背范在澆鑄後只要不損壞,一樣可以多次使用。西漢末年銅製范盒。人們使用銅範做模,翻制泥范,將泥范經烘焙後再澆鑄銅錢,這樣,銅範模就可以不斷地使用,批量生產泥范。 疊鑄法用銅範直接澆鑄,銅範用的次數多了也比較容易變形、損壞。後來人們又用銅範做模(被稱之為「銅製范盒」),翻制泥范(被稱之為 「子范」),將泥范經烘焙後再澆鑄銅錢,這樣銅範模就可以不斷地被使用,批量地生產出鑄造錢幣的泥范,不用每次都刻劃錢型那樣麻煩了。於是到了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時,平板范澆鑄工藝繼續使用的同時,一種被稱之為「疊鑄法」的鑄錢工藝逐漸地開始成為鑄錢工藝的主角,並一直持續到隋以前。 根據目前所掌握的資料來看,疊鑄法採用層層對合疊起的泥范澆鑄錢幣的方法,一次可澆鑄近百枚錢幣,最早出現於秦代,王莽時期則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疊鑄法同樣可以分為製作泥范、合范烘范和澆鑄錢幣三大步驟。
第一步:製作泥范。先將製作泥范的材料混合攪拌,練泥,填入銅製范盒,翻制泥范(子范),然後陰乾泥范。
第二步:合范、烘范。先將泥范層層對合疊起,然後敷泥固定,入窯烘范,使泥范成為陶范。
第三步:澆鑄錢幣,工序與平板范澆鑄一致。在這裡,銅製范盒實際上充當的就是范模的角色。 上面儘管提到了疊鑄法的三個步驟,但要完成這三個步驟,前提是必須先要製作作為范模的銅製范盒。根據現有出土資料表明,銅製范盒是用兩塊泥范組成鑄型,即泥面范和泥背范。先在泥面范上刻出內凹的錢形型腔、內澆道、直澆道及凹凸有序的榫卯口;泥背范或為素麵,或刻上內凹的紋飾,如十字形,菱形等。泥面范與泥背范合在一起容易粘連,所以,又在金屬制范盒邊框口沿部位設置分型面,澆口則設在金屬制范盒邊框的側邊。泥面范與泥背范經過烘焙成為陶范後,就可進行合范澆鑄,製作成銅製范盒了。從現有金屬范盒留有的痕迹上可以看到,為了方便以後疊范澆鑄,保證錢幣的鑄造質量,當時在製作陶范時都不是隨意的,而是進行了周密的安排,運用了先進的幾何方法對錢型進行定位的,說明當時已經出現了具有一定幾何學知識的專門工匠。 一般認為,比起平板范澆鑄法來,疊鑄法生產效率更高。其實不然,通過對疊鑄法和平板范鑄錢工藝的比較,我們發現,所謂疊鑄法的生產效率高是從澆鑄銅錢這個環節來說的,因為它一次澆鑄成型的錢幣數量往往可以達到上百枚、甚至更多。但是從生產效率、最終的鑄幣結果來說,卻明顯差得很,因為使用銅製范盒翻制泥范後需要陰乾,而且要加以烘焙,這些都需要時間,而不像用平板銅範配以背范就可以直接澆鑄了。因此,雖然疊鑄法一次澆鑄錢幣的數量多於平板銅範,但在同樣的時間裡,平板銅範鑄造的次數多於疊鑄法,結果鑄造出來的錢幣數量反而超過了疊鑄法。 從存世發現的疊鑄銅範數量來說,王莽時期是最多的,說明疊鑄法是當時主要採用的一種鑄錢方法。既然疊鑄法鑄錢數量並不高,王莽時期還大量採用這種方法,可能與當時「不惜銅,不愛工」有關。所謂「不惜銅,不愛工」,實際上就是不吝惜銅和工本,片面追求錢幣鑄造的質量。事實上今天我們所見到的王莽鑄錢,的確是歷代錢幣中最漂亮的之一,不僅製作工整,而且錢幣文字採用懸針篆的書體,纖秀勁挺,優美悅目。 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貨幣經濟因為各種原因而遭到破壞,但錢幣鑄造依然以疊鑄法為主。20世紀40年代和90年代,在江蘇南京、鎮江等地先後出土有南朝蕭梁時期的疊鑄泥范,出土的這些疊鑄泥范中有許多還沒有被用於鑄造就遭到了遺棄,這固然和時局變遷有所關聯,但也不排除疊鑄法在當時已經開始進入到了桑榆晚景,一種新的、更先進的鑄錢方法正孕育產生
?
※清代古錢幣圖片鑒賞交流
※近代機制幣十大珍之一「雙龍壽字幣庫平重一兩」
TAG:歲寒三友 |
※古錢幣的鑄造
※了解古代銅鏡「鑄造技術」
※試論鑄造工藝與「鑄母」鑒定
※「玉劃銀勾」瘦金體——宋徽宗把藝術和錢幣鑄造進行了完美融合
※青銅劍鑄造千古之謎
※光緒元寶的歷史文化價值,鑄造工藝
※古錢幣珍藏,古錢幣鑄造三法,你都曉得嗎
※古錢幣收藏,古錢幣鑄造三法,你都知道嗎?
※學習!歐美鑄造廠的工藝控制!
※古錢幣收藏,康熙吉祥羅漢錢,傳說為銅佛像所鑄造
※古風寶劍的誕生——鑄造與鍛造的區別
※真正的女漢子 傳統鐵鍋鑄造工藝師
※談談古幣鑄造方法
※知識,古錢幣鑄造是怎樣發展演化的!
※金屬機身加工工藝:鑄造、鍛造、衝壓、CNC
※歷史與收藏——清末山東省鑄造的銅元介紹
※快商通人工智慧客服 助力企業鑄造新輝煌
※鑄造行業的精英-「鑄造精英薈」
※中國歷史幣上為了慈禧太后賀壽而鑄造的古錢幣,雙龍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