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懷孕 > 盧煜明 煮公仔麵、看哈利波特,開創無創DNA產前檢測之先河

盧煜明 煮公仔麵、看哈利波特,開創無創DNA產前檢測之先河

盧煜明 煮公仔麵、看哈利波特,開創無創DNA產前檢測之先河



碧桂園·2016中國魅力人物——盧煜明

無創的唐氏產前診斷,是這個研究領域真正的桂冠,這位擅長發散思維,執行力又迅速而集中的臨床科學家,終於摘取桂冠




盧煜明 煮公仔麵、看哈利波特,開創無創DNA產前檢測之先河


用兩種顏色的水筆和會議室的一塊白板解釋完如何利用母親血液里的DNA檢測出胎兒的唐氏綜合症,盧煜明站在黑板一側略微低頭思考,他說:這條路走下來,很重要的一年是1997年。「那一年,我從英國回港,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回顧我做過的事情,哪些路是走錯的,將來應該怎麼做……我現在經常想,如果當時不是決定回來,也許我還在做過去舊的方向。」1997年,盧煜明回到香港,在位於沙田的那座醫院的一間不大的實驗室,只有一個實驗員。那一年,他發表了那篇文章《母親血漿和血清中存在胎兒的DNA》,從一定意義上,這項發現打開了無創產檢技術的一扇窗。


快煮血漿


在TEDx里,這位看起來永遠溫文而專註的醫生回憶自己對無創產檢技術產生興趣的原因,他說:還是醫學生時,我很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職業醫生要建議懷孕的母親去做一個有可能導致流產的產前診斷手術,「為什麼一個治病救人的醫生要把一根長針插入一個母親的腹部,為什麼不能僅僅用母親的體液,比如血液,去檢測胎兒的DNA是否正常?」


在實驗室的小會議室,用一小時的時間,盧煜明講述了自己的發現,從聚合酶鏈式反應的技術講起。那項被簡稱作PCR的技術,只需要丟一些酶,放一點引物,控制一下溫度,就能迅速地擴容特定的DNA分子。盧煜明接觸這項技術是在1987年,那時PCR技術剛剛興起。剛從斯坦福回英國的約翰·貝爾(John Bell)在牛津做了個關於PCR技術的講座,他是最早使用PCR技術的那批人。PCR技術具備改變世界的潛質,比如,對少量DNA樣本進行精確檢測,比如,基因測序……在座的聽眾中有多少人能夠意識到,我們並不清楚,但被這項神奇技術深深吸引的人群中,盧煜明顯然是學習意願突出的一個。講座後,盧煜明去見了貝爾,在他的實驗室找到了一個職位。這位在讀的醫學生,成了較早開始使用PCR進行研究的人。

1989年初的一個晚上,在牛津的家裡,盧煜明和朋友討論,能否通過檢驗母親血液里的胎兒基因來診斷這個孩子的性別——這可真是個不錯的科學問題。盧煜明說服了一位教授,借用對方的實驗室,很快,他們大致捕捉到了一部分信號。然而,因為血液里的大部分細胞是母親自己的,這樣的檢測很容易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可靠性並不高。畢業那年,利用母血細胞檢測胎兒性別的研究發表在了《柳葉刀》雜誌上。「那篇論文是我科研生涯的一個很好開始,」在醫院做了一年實習醫生,希望繼續自己這項研究的盧煜明決定再回牛津讀博士。


理性地看,讀博是個有些冒險的舉動。當時的導師只能給他三個月的工資,之後的資助都需要自己去申請。他一共申請了四個獎學金,才讀完了博士。而利用孕婦血液檢測胎兒情況的設想,本以為只需幾個月,但做下來幾乎用了八年。


1996年,盧煜明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看到了兩篇論文,從腫瘤病人的血漿或血清中檢測到腫瘤基因,他認為「胎兒和癌細胞其實有些相似的地方,因為這些都是寄宿在另一個人身體里。如果一個腫瘤的基因可以在血漿中找到,沒有理由找不到一個八磅重的胎兒的基因」。回港前幾個星期,在「快煮」過的血漿中,他發現了胎兒的DNA——在懷有男性胎兒的孕婦血漿中檢出Y染色體的幾率有80%,當時,其他檢測方法應用於類似提及血液上的成功率大約只有不到20%。


在很多故事中,這個「快煮」血漿的方法常被類比作「煮公仔麵」——因為吃不慣英國的食物,盧煜明時不時在自己房間煮公仔麵。


「『快煮』的動作在當時很關鍵嗎?」

「並沒有。最關鍵的並不是煮沸,是選擇了血漿,而不是母親的血細胞。

盧煜明 煮公仔麵、看哈利波特,開創無創DNA產前檢測之先河



圖/本刊記者 方迎忠

「用什麼方法去提取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從血漿而不是血液中尋找。煮沸其實是一個當時能想到的最簡單方法。一方面,當時我處於從英國回香港的過渡期,實驗室還沒建好,設備都還沒有,我需要一個最簡單和容易操作的方法;另一方面,從血漿中提取胎兒DNA,當時是一個別人都沒想到的新東西,我需要保證這個方法在任何實驗室,哪怕設備不太好的那種,也可以被輕鬆地複製出來。」


「在英國既做臨床醫生,又做研究工作,如何分配時間?」


「我很幸運。當時申請到了威康基金(Wellcome Trust),針對我當時的情況,剛畢業,有想法卻沒有資源,當然,也沒有時間,這個基金可以提供一筆數目可觀的研究金,這筆錢甚足夠我去雇一個實驗員。我每天跟實驗員見兩次面,早上告訴她這一天需要做什麼,然後我去上班做醫生,下午5點左右,實驗員下班時我再去見見她,看看她這一天出了什麼數據。」


這位醫生由衷地讚歎:「那個基金非常慷慨,給我的資助總額大約有27萬鎊,在1994年,真是很大很大一筆錢。希望中國能有多一點這樣的資助項目去支持有志研究事業的醫生。」


在1997年那篇論文的討論部分,盧煜明談到使用更精密的檢測方法後,這種檢測血漿的方法可以提升準確率,用於避免一些跟性別有關的遺傳疾病的發生,並展望了血漿檢測方法的將來,「可能也是個進行唐篩的可行辦法。」


哈利波特的H


唐氏綜合症,即21-三體綜合症,是一種染色體異常疾病,母親或父親的卵子或精子在減數分裂時,第21號染色體未能正常分開,導致胎兒體內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因為這條多出來的染色體,嬰兒出生後會有明顯的智能落後、特殊面容、生長發育障礙和多發畸形。在母親年齡為35歲的人群中,唐氏綜合症的自然發生率大約有千分之一,而且這個幾率會隨著母親的年齡顯著升高。


然而,孕婦的外周血血漿中不僅有胎兒DNA,更多的是自己的DNA。一般來說,胎兒DNA僅佔DNA總量的10%左右。使問題複雜化的是,胎兒DNA和母親DNA的比值不是定值,而是一個變化範圍很廣的變數,低的僅有2%,高的甚至可以到35%。要在血漿中檢測胎兒到底是有兩條21號染色體(正常)還是三條(唐氏綜合症),如同要通過一堆殘缺不全的碎片去判斷一件瓷器的某個地方是否多了一塊,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畢竟,「在血漿中得到一個包裹在細胞里的染色體是件過於奢侈的事情」。然而,盧煜明不相信母親血漿中的胎兒DNA只能預測性別,決定去挑戰唐氏綜合症,「這是最重要的東西,因為大部分的孕婦做產前診斷都是為了診斷唐氏。」而對於無創的唐氏產前診斷的實現,2012年接受美國《臨床化學雜誌》採訪時,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臨床生化系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主任CeesOudejans評論說:「那是我們這個研究領域真正的桂冠。」


在香港中文大學教學醫院,盧煜明的實驗室從到大,2007年李嘉誠醫學大樓建成,他們又搬到了新大樓里,「這些頂尖的實驗設備對我們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助力。」除去2003年SARS期間,他們曾停下手中的工作,用半年的時間去做SARS病毒的測序分析,這間實驗室都在專註地研究血漿中散布的DNA,用於產前檢測或者癌症篩查。


一位英國記者寫到,盧的研究通過尋找某種跟21三體相關的標誌物,對唐氏綜合症實現了靈敏的檢測;而另一位美國記者則寫到,看3D電影《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時,盧忽然找到了靈感——除了母親的基因組,還需要父親的基因組……


究竟用的是什麼辦法?盧煜明的答案很簡單:我們用了很多辦法,這兩條都在其中。


他非常自然地站起來,走到研究所會議室的白板邊,拿起兩種顏色的水筆。黑板自動地分作兩半,左邊用來解釋細節,右邊開始列他們用過的方法:看濃度,孕婦血液中胎兒的DNA太少,濃度變化往往不顯著;找RNA,RNA往往不穩定;甲基化,利用單分子量化分析的方法數數兒並給胎兒基因組測序。


甲基化的方法,便是報道中的那個標誌物。那是個長長的故事:有一種基因名叫印跡基因,比如說,有的印跡基因只有遺傳自爸爸才會表達,遺傳自媽媽的那類基因都是沉默的。而通過觀察甲基化的情況,便可以測出血漿中DNA片段的來源。用這個方法檢測簡單便宜,而且,「可能最聰明」。


以父親和母親的基因為框架,利用母親的血漿來測胎兒基因組序列,靈感確實來自《哈利波特》。2009年,與太太去看電影,一開場,3D版的「Harry」拖著長尾巴迎面撲來,他的眼睛迅速捕捉到了左手邊那個「H」,多麼地像一對染色體……他有了個靈感,並用電影剩下的時間去完善那個想法。電影看完出來,他給實驗室的成員發了一封電郵,幾個月後,他們完成了利用母親血液中的胎兒DNA構建胎兒基因組的工作。


目前的研究方向仍然集中在孕婦的血漿中嗎?


「另一部分工作是利用血漿進行癌症檢測。最有趣的一點是,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步會是什麼樣子。」兩周前,盧煜明的研究團隊剛剛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了新論文,母親體內的DNA片段,斷點並不是隨機的。出人意表地,母親的DNA好像偏愛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斷開,而胎兒的DNA則特別喜歡在另一個固定的地方斷開……


臨床科學家與科幻電影


這位科學家喜歡看電影,熱愛的電影大多是科幻片,「看這類電影,我會有到了未來世界的感覺。」除了《哈利波特》,盧煜明還提到了另一部影響他職業生涯的電影——「因為我對做科學研究感興趣,做醫生時選擇了病理學作為方向,在要去解剖病理學系做講師面試的前一天,我看了《異形3》。看著電影開頭的解剖鏡頭,我禁不住想,我真的想一輩子做這樣的工作嗎?」幾個月後,臨床生化學系也請講師,盧煜明去了那裡。


「他經常在出差的飛機上看電影,回來推薦給我們……」盧煜明的同事、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教授趙慧君這樣介紹,她是盧煜明在香港中文大學指導的第二個博士生。當時,在實驗室,她的研究方向是產前檢測,尤其是針對唐氏的篩查。盧煜明的第一位博士生則致力於癌症的檢測。趙慧君認為,盧煜明「總能從一個獨特的角度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哪怕是看一部電影」。那位分子生物學家CeesOudejans,也曾在某次接受採訪中評價這位同行為「發散思維者」。


這位科學家既擅長發散思維,執行力又迅速而集中,趙慧君用了三個字形容他的工作風格:「快靚正」——做得快,完成得漂亮,正確,不多不少,恰到好處。「我們在實驗室討論電影,預測故事的結局,科學方面的探索與發現也是類似,我們很努力,希望第一個告訴這個世界,我們猜對了。」


醫生與科學家,兩種職業更喜歡哪個?「我覺得自己是個臨床科學家,」他說。選擇臨床科學,源頭也許來自他的父親。父親盧懷海也是醫生,年少時,盧煜明和弟弟被拉去做聽眾,為他的學術報告提意見,再大一點,父親甚至會徵用兒子來幫忙準備幻燈片。「我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學術研究是怎麼回事。」


盧煜明的母親是個音樂教師,弟弟學習鋼琴,盧煜明卻不擅長音樂,「我喜歡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學鋼琴,老師教授的方法太沉悶了,除非能讓我用我自己的方式去演奏,也許我會產生點興趣。」除了看電影,這位臨床科學家的業餘愛好還包括旅遊和攝影,看到攝影師為他在玻璃門前拍攝的包含鏡像的照片,他像孩子一樣吃驚:為什麼可以這樣拍?


盧煜明的太太在牛津大學時研究的是半導體物理學,科學是兩人重要的共同愛好,太太曾與他合作過一篇文章,發表在《科學》雜誌上,文章的內容是關於用DNA模擬計算機的運算,「DNA計算機可以神奇地解決最優路徑問題。」那篇文章的第三位作者是他們結婚時的伴郎,那是一位研究計算機科學的博士。


而那部被靈感打斷了的《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何時去補看呢?


「直到現在,我還沒有再去看。有一天,我會去的。」

盧煜明 煮公仔麵、看哈利波特,開創無創DNA產前檢測之先河



中山大學副校長顏光美為盧熠明(右)頒發「碧桂園·2016中國魅力人物」


本刊記者 李珊珊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人物周刊 的精彩文章:

程璧 我把溫柔都寫進了歌里
老舍為何會在那麼多「同情」和「保護」下死去?
仍有人仰望星空!碧桂園2016中國魅力人物全新啟航
你腦中的每一聲尖叫都彷彿海嘯
鄭永春 西方科學舞台上的中國發聲者

TAG:南方人物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無創產前檢測(NIPT)
為什麼要做產前無創DNA檢測?
解讀無創DNA產前檢測
FNRBCs——無創產前檢測新探索
無創性產前診斷開拓者盧煜明:科學之路充滿神奇
專業為你解答,了解無創DNA產前(NIPT)檢測技術
無創產前DNA親子鑒定流程
生產前豁出去 娜塔莉波特曼脫光下水拍唯美MV
為什麼孕媽要做產前DNA檢測?特詳細!
Science子刊:巴氏塗片,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新突破點!
無創產前檢測國際指南與中國規範
做無創DNA產前親子鑒定需要進行羊水穿刺嗎
JAMA:自閉症、ADHD風險與產前暴露於抗抑鬱藥物無關
無創DNA產前檢測,這八種類型的孕媽媽最好要做!
再不看你就out了!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寶寶健康的保護傘
一、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是優異選擇
衛計委最新通知:無創產前篩查與診斷試點正式取消!
順產之」 產前發熱」(上)
冬季產前檢查全攻略大公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