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曾秘密研製UFO 致倫敦恐慌
關於納粹德國是否曾秘密研製過UFO(不明飛行物)一直是個謎,有消息稱希特勒打算靠這種神奇武器來贏得戰爭。而希特勒的高級將領、納粹德國的空軍總司令戈林也曾表示,納粹的「秘密武器V7」可能決定戰爭的勝負。
在近70年後的今日又出現了一個關於希特勒製造神秘飛碟的消息。近期德國的《科學雜誌》發表文章講述希特勒及其「V7計劃」。雜誌上說,1944年有目擊證人表示看到過一個圓盤低空飛過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美國人擔心德國人要開始用核武器對紐約發動攻擊。《紐約時報》當時還曾報道過,一個影像模糊的「神秘的漂浮球」高速墜毀了。另一個傳言是,1944年2月,納粹德國製造的飛碟首次飛行即達到2000公里/小時的速度。
在《科學雜誌》發表有關希特勒及其V7計劃文章的航空歷史學家彼得表示:「以當時的技術完成這一科技巨作是不可能的,後來證明造出來的東西只是一個垃圾,但這卻是最好的心理戰術。」希特勒時期的V7計劃產生的絕大多數文件和記錄在戰爭結束後即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此後民間充斥的都只是毫無書面依據的傳聞。
雜誌中還援引一名加拿大UFO專家的話稱,他當時曾經參與幫助希特勒造飛碟,但結果是令人失望的,造出來的東西只是飛起來東倒西歪,且時速只有50公里的失敗的飛盤狀物體。
希特勒背後:精英民眾成大屠殺幫凶
二戰的炮火已經熄滅65年,但是在德國甚至整個歐洲,希特勒和納粹主義的陰霾並未完全散去。每一代德國人都會問相似的問題:為什麼對戰爭、罪行和種族屠殺負有責任的希特勒,能在德國被廣泛接受?為什麼那麼多的德國人,隨時準備以「領袖」的旨意為導向,積極支持納粹黨的獨裁?10月15日,一場名為「希特勒與德國人:國家與罪行」的展覽正式向公眾開放。展覽打破禁忌,在二戰後首次展出有關希特勒的大量物品,直面德國歷史最黑暗的篇章。同時,此次展覽對有抬頭之勢的「新納粹」不啻為一個警醒。
10月15日上午10點,柏林,德國歷史博物館門口已經排起長長的隊伍。打破歷史禁忌的「希特勒展」正式開始,展出了600多件物品和海報,包括納粹主題的雪茄盒和希特勒的青銅半身塑像。展覽第一天就吸引了3000多人。人們在展覽中探尋,為什麼自己的父輩沒有對希特勒和他的極端主義說「不」。
「社會精英願為希特勒效力」
展廳入口處投影出三幅希特勒頭像,背後的黑白照片上則是狂熱的民眾和行進的軍隊。一塊展示牌上提醒人們,「希特勒之所以能夠實現種族滅絕的罪行,是因為當時社會精英願意為他的戰爭效力」。
納粹黨從最初就充分利用民粹主義提升影響。他們喜歡參加受歡迎的體育運動,電影開幕式,還經常給公路和大樓剪綵,例如在慕尼黑,上流社會商人的妻子紛紛爭相邀請希特勒出席社交活動。正是在當時德國民眾道德上的默許和支持下,希特勒得以對外肆意侵略,對內針對少數人群如猶太人、吉卜賽人和政治敵人展開大清掃。
博物館管理員漢斯-烏爾里希·泰墨爾指出:「作為個體,希特勒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沒有民眾的支持他什麼也不是。」
是什麼讓希特勒登上了權力的巔峰?
德國猶太人中央協會秘書長斯蒂梵·克拉姆表示:「這次展覽更清楚地表明了中產階級對於希特勒的上台鋪平了道路,社會上的大部分人都帶著自己的私人動機或憤怒參與了濫殺。很多來看展覽的人心理上會受到衝擊,認識到民粹主義者如何利用大眾的恐慌,看清這種社會機能是如何運作的,這些都很重要。」
事實上,歷史學家也曾多次爭論,到底是希特勒利用了德國人,還是德國人造就了希特勒?
「普通德國人成大屠殺共犯」
走進入口,參觀者會來到展覽的第一部分「德國人之中的希特勒」,它回顧了1919年至1933年間,希特勒如何建立起納粹黨的獨裁統治,通過強大的宣傳機器製造出「領袖」神話。
展覽的博物館由納粹的舊軍械庫改造而成,大部分展出都在地下,沉寂而幽靜。
整個展覽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的,承接著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展覽主題為「希特勒與德國人」,探討當時的德國民眾為何會信任崇拜希特勒,默許甚至參與破壞憲法和法律秩序,迫害政治異見者。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主任康斯坦茲·斯泰爾穆勒指出,此次展出真實地反映了導致納粹大屠殺的社會政治背景。在那個環境下,大多數的普通德國人成為大屠殺的共犯。今天這個觀點已經被德國主流社會所接受,除了一小部分極右翼團體之外。
展覽最後試圖提醒人們,至今希特勒的影響還未消失,每一代德國人都會追問希特勒當年為什麼能做出這一切,而對納粹歷史的界定也已成為德國政治文化不可避開的一部分。展覽中也還原了暗殺希特勒的場景,試圖告訴人們,希特勒和他的極端思潮並非不可阻擋。
在600多件展品中,既有集中營里的條紋囚服等納粹罪證,也有舊錢包、紙牌、茶杯底座等普通的家庭飾品,正是這些被印上了納粹標誌的舊物件還原了當時的普通德國人所接受的生活。不過,為避免美化希特勒,一些希特勒的個人物品並沒有被公開展出,例如希特勒的元首制服。
「舉辦希特勒展的最好時機」
這是一場醞釀了10年的展覽!德國歷史博物館早在10年前就開始討論是否應舉辦一場這樣的展覽。歷史學家肯定了展覽的積極意義,但重要的是展覽的時機。
如主辦方的預期,首次觸及這個歷史禁區不可避免地會引發爭議,有人擔心極右翼會藉機宣傳親納粹思潮。但展覽仍得到了德國大多數猶太人組織的支持。
德國猶太人中央協會秘書長斯蒂梵·克拉姆表示,鑒於目前德國的政治氣候,現在正是舉辦希特勒展的最好時機。他還評價說,展覽是在嚴肅對待歷史問題,並不涉及美化納粹。
組織者同樣相信,展覽給民眾的警示作用在當下的政治環境中尤為重要。
最近德國國內的排外情緒有抬頭之勢,一方面是對外來移民的敵意,報紙上不時出現穆斯林移民和德國人衝突的新聞;另一方面是對納粹歷史的淡忘。因此在此時舉辦展覽的意義更重於以往。博物館發言人魯道夫·特拉博德稱:「一場展覽難以消除右翼思想的影響。但我們至少嘗試達到警醒的目的。」
「新納粹」勢力陰魂不散
13%的德國人認為需要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
德國民眾對「希特勒」展覽所表現出的熱情以及對歷史的反省,與近期德國社會關於移民問題的爭論不無關係。
據本周德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提供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在德國每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持「德國的外國人太多」的觀點,13%的人認為德國當前需要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帶領德國「走向昌盛」。
不久前,德國聯邦銀行董事會成員,社民黨人蒂洛·扎拉青在他新出版的暢銷書《德國正在自我取消》中,指責穆斯林移民不願意加入西方社會,要求對外國移民進入西方社會進行嚴格篩選。歐洲反伊斯蘭的代言人、荷蘭的新自由黨黨魁威爾德斯在德國的一場演講吸引了上千名德國新右翼政黨成員。
德國《國家地理》撰稿人亞歷山德拉·弗朗克認為,「新納粹」與「極右主義」勢力在歐洲多國尤其是德國東部從來陰魂不散,其中一個因素是東西德統一以來依然貌合神離,許多年輕人待在窮鄉僻壤的東部,找不到工作,過剩的精力無處釋放。其中一部分人將失業狀態歸咎於外國移民到德國來「搶飯碗」。曾對「新納粹」現象做過深度調查的弗朗克認為,歐洲不少人的新納粹主義傾向都源於對外國人的「恐懼」。
柏林一家書店30多年的僱員烏莉·路德維科斯基說,在柏林東部一些偏僻區域,長期聚居著持新納粹主義傾向的人,「一旦碰見外國長相的過路人就上前痛打一頓,有時西德人也會挨揍。」她說。
德國猶太人中央協會秘書長斯蒂梵·克拉姆認為,今日關於德國移民融合問題的討論,與上世紀三十年代納粹上台前的大環境,兩者之間有某種「平行」。他認為無論是在當時還是今天,「中產階級的不安全感」是導致民粹主義右派意識形態蔓延的重要因素。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是咸豐惹的禍?
※日本為何沒有研製成功原子彈?
※航空安全史上那些精彩的發明
※美空軍戰機隱身關鍵技術源竟自蘇聯?
TAG:黃蔣 |
※希特勒自殺是個騙局?秘密研究UFO?
※
※真相揭秘:俄羅斯男子曾發現UFO殘骸?
※
※科普探秘:UFO的空中特技之謎
※斯諾登再次曝光 美政府秘密聯繫UFO
※南极惊现外星人秘密基地 UFO舰队威胁纽约
※UFO | 解密全球知名UFO事件:英國倫德爾沙姆森林事件!
※揭秘:隱藏的UFO 歷史中「羅斯威爾事件」的真相
※
※奧特曼,人造人製造的UFO戰鬥飛船,曾定住奧特曼
※
※麥克明維爾UFO事件 神秘照片嚇壞世人
※揭秘UFO十大驚人特性
※探索UFO之謎:科學家或證實非洲核遺迹為UFO
※UFO | 秘魯納斯卡發現非人類及類人木乃伊
※羅斯威爾UFO墜毀事件大破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