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14年,那麼日本侵華戰爭的罪魁禍首究竟是誰?

抗戰14年,那麼日本侵華戰爭的罪魁禍首究竟是誰?

如果有人問「發動入侵蘇聯戰爭的罪魁禍首是誰?」,那人們都會毫不猶豫的說「當然是阿道夫.希特勒了!」但如果又有人問「發動侵華戰爭的元兇是哪個?」這恐怕就沒人答得上來了。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就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這場席捲了至少半個中國的侵略戰爭,前後持續了八年之久,奪去了上千萬中國人的生命,使數以十萬計的中國家庭支離破碎,造成了數百萬人的流離失所,並破壞了數以億計的財富,古老的神州大地遭到了空前浩劫。60多年過去了,今天的中國人仍然對這場戰爭耿耿於懷,永誌不忘,這場戰爭在炎黃子孫心靈上留下的創傷,至今無法抹去。


但是,直到今天,我們依然不能做出明確判斷,認定誰才是製造當年那場戰爭的罪魁禍首,這筆賬應該記在誰的頭上呢?每當回顧這場戰爭時,我們所用的話語總是「兇殘的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但卻不能指出具體的責任人。


要得到這個答案,我們只有對當年日本的一些高層決策者們進行逐個分析,並剖析它當年的政治制度,才能明白。

是日本當年的天皇,裕仁嗎?



抗戰14年,那麼日本侵華戰爭的罪魁禍首究竟是誰?



裕仁天皇,日本帝國第124代天皇,1924年即位,年號昭和,因此又被稱為昭和天皇,裕仁天皇的在位時間涵蓋了整個侵華戰爭過程,而在二戰結束前,天皇在日本擁有絕對的權威和地位,日本億萬民眾無不對天皇頂禮膜拜,誓死效忠,以至於前往戰場的軍人個個都高呼「為天皇而戰」,更重要的是,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而向全世界人民宣讀投降書的,正是裕仁天皇。這就給一些人造成了一種直覺,裕仁天皇就是侵華戰爭的始作俑者,也就是主要責任人,他應該為這場侵略戰爭買單。然而事實情況是什麼樣的呢,日本雖然在1898年頒布憲法,規定日本天皇是帝國的最高元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天皇是陸軍和海軍的最高統帥,而且他還有宣戰權,呵呵,這樣一看來,似乎侵華戰爭的按鈕真是裕仁按下的,日本軍隊也是在他的授權下入侵中國的,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日本自上古時代起,天皇就只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雖然地位很高,甚至被神化(二戰結束之前,日本人一直認為天皇是神),但卻很少直接參与國家政務,歷史上的天皇大多性格懦弱,不願主政,以至於朝政長期被文武大臣,或者說是官僚集團所把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不成文的規定,天皇只能聽政,不能主政,天皇經常主持御前會議,但他實際只是個旁聽者,並不能站起來發表自己的觀點或否決大臣們的決斷。日本是個非常講究禮數的國家,不論是天子還是平民,都很講禮數,臣子尊重天皇,天皇也要尊重臣子,何況,天皇面對的是一群人,他怎能不尊重一群人呢,如果他打破慣例,站起來反對,那就是表現出對一群人的不尊重,作為全民楷模的天皇,怎能做出這種不懂禮數的事呢。

明治維新後,日本基本延續了這種古老的制度,天皇仍然只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只聽政,不議政。1898年憲法,其實是一紙空文。但是,也有人說,雖然發動侵華戰爭的決策不是出自裕仁天皇,但如果裕仁真的站起來反對戰爭,大臣們還是會尊重他的意見的,畢竟他是被神話了的一國之君啊,所以,裕仁也應該對這場侵略戰爭負有不可脫卸的責任。這話說得沒錯,但也只能證明裕仁是戰爭責任人之一,並不能將他定性為罪魁禍首,畢竟當年決定發動戰爭的並不是他。也正是因為這樣,在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沒有將裕仁天皇列入戰犯名單,裕仁幸運的逃脫了懲罰,並得以繼續穩坐天皇寶座直到1989年病死,享年88歲。


那麼是1937年的日本首相近衛文磨嗎?



抗戰14年,那麼日本侵華戰爭的罪魁禍首究竟是誰?



近衛文磨,1937年6月組閣,任首相,他繼任僅一個月,盧溝橋事變就爆發了,日軍展開了全面侵華戰爭,迅速攻佔中國的北平,天津等城市,很快,日軍攻佔了上海,南京,南京的國民政府被打得倉皇出逃,中日之間已呈現全面開戰架勢,近衛文磨作為日本首相一上台就爆發了全面侵華戰爭,這不能不讓人們產生這樣的想法「近衛文磨是發動戰爭的元兇,日軍是他的授意下發起進攻的」。

可是,讓大家想不到的是,二戰結束前的日本首相,並沒有今天的日本首相的絕對權力,甚至沒有軍隊指揮權。近代的日本,其實實行的是文武分治官僚制度,也就是文官只管得著文官,卻管不著武官那一沓子事,日本的武官集團是自成體系的,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由天皇直接任命,而不是由首相來任命,因此,武官們根本不把首相放在眼裡,當然,如果首相自己就是武官那也許還會得到尊重,可近衛文磨是完完全全的文官,因此根本不可能得到日本武官集團的尊重。這裡還要說明一下,雖然日本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是由天皇來任命,但這兩個職位的人選卻是由武官集團自己內部商定的,而天皇的任命只是個過場,形式罷了。


七七盧溝橋事變是在首相近衛文磨事先不知曉的情況,由日本陸軍自行發動的,事後,近衛文磨首相才知道,他在自己的手記中還寫道「我方有點可疑」,這說明,近衛首相起先並不怎麼支持侵華戰爭,他甚至還召開了內閣會議,討論是否限制戰爭的升級擴大,但他的提議立即遭到了陸軍大臣杉山元的極力反對,杉山元極力主張向中國增派兵力,擴大戰爭。結果日軍很快打下了北平,天津,後來又打下了上海,日本全面侵華的戰火愈燃愈烈。


近代日本武官集團非常狂傲,他們主張對外侵略擴張,與主張和平發展的文官集團始終格格不入,經常有爭議,但貌似一直是武官集團略佔上風,他們甚至在1932年公然殺害了當時的日本首相犬養毅。這下可嚇怕了日本的文官,從此,首相再也不敢過多干涉反對武官們的事了。近衛文磨首相後來積極支持侵華戰爭,因此我就懷疑這並不是他的本意,很可能是攝於武官集團的壓力。如近衛文磨曾於1938年1月以自己的名義發表《近衛聲明》,措辭強硬的表明了與中國政府開戰的決心,似乎就是他願意來打這場戰爭的,但第二年他又辯解道「聲明是外務省制定的草案,由廣田弘毅在內閣會議上提出的」,不管他這話說得是不是真的,但至少說明,近衛文磨個人並不想積極開戰,之後,近衛文磨又先後兩次與中國國民政府「媾和」,應該叫誘降吧,近衛文磨看來很想結束戰爭,他並沒有把侵華戰爭持續到底的意思,不過,由於日軍的殘暴行徑,再加上之前那份已激起中國人民無比憤怒的《近衛聲明》,我方沒有答應「媾和」。近衛文磨本人於1939年1月辭職,他並沒有主導整個侵華戰爭。


那麼是1937年的日本陸軍大臣杉山元嗎?



抗戰14年,那麼日本侵華戰爭的罪魁禍首究竟是誰?


杉山元於1937年2月任陸軍大臣,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杉山元極力主張將戰爭擴大化,由於他的堅持,日本內閣最後同意向華北增派大量援軍,直接導致了北平天津的被占,上海8.13事變後,又是杉山元極力主張增兵擴戰,結果又導致了上海的淪陷,侵華戰爭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了。但是,我們也不能就此認為杉山元就是侵華戰爭的元兇,因為七七盧溝橋事變並不是杉山元指使的,而是日本在北平的駐屯軍自己乾的,杉山元也是事後才知道的,不過他得知消息後積極擴戰,導致了戰爭的進一步升級。而且主張戰爭升級的並不只是杉山元一人,參謀本部軍事課長田中新一和第三課長武藤章也極力主張增兵擴戰,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日本的武官集團並不是凡事都由最高長官說了算,其實是眾人合議的,如1938年日軍在攻佔徐州後又決定繼續攻打武漢,就是日軍大本營共同商議後決定的。杉山元1938年6月就辭去了陸軍大臣的職務,這時侵華戰爭才進行了一年。


近代日本武官集團基本不存在個人獨裁,很少有人能長期把持陸軍大臣的位置,而且即使在位置上,下面的軍官也並不對他唯命是從,如果哪天他讓大傢伙不高興,就讓他滾下台,必要時還會要了他那條老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發生在1936年的二.二六兵變,武官集團內部爭權,一夥少壯派軍官為奪得高層權力,竟然兇殘的殺害了數名高級武官,都是大將級的!雖然兵變最終被鎮壓了,但也說明,在日本武官集團內部,無人能夠獨攬大權,一手遮天。


思來想去,我認為,侵華戰爭的主要責任方是日本武官集團,裕仁天皇和近衛文磨首相也負有相當一部分責任。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浪漢印象 的精彩文章:

一入宮門深似海,皇帝駕崩後新皇帝如何對待後宮三千佳麗的小媽?
那些發生在中越血戰中你不得不知道的故事
揭秘十四年抗戰的一個重要起點戰役
為什麼國軍不能盡守土之責?

TAG:流浪漢印象 |

您可能感興趣

戰與不戰之間擇決的日本,是怎麼投入二戰的?罪魁禍首是個中國人
這個幾乎癱瘓的日本人,曾是侵華戰爭罪魁禍首,卻不在甲級戰犯之列
罪魁禍首還是替罪羔羊?日本的頭號戰犯卻在戰後苟且偷生
侵華戰爭罪魁禍首,打出全面侵華的第一槍,後被美軍坦克碾壓致死
日本發動戰爭的罪魁禍首是誰?東京審判中的日本人終於說出了實話
他是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戰後卻無憂無慮生活了36年!
二戰,東條英機究竟是為誰背了黑鍋?成為侵華日軍的罪魁禍首
他是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戰後卻無憂無慮生活了36年
此人是第一個侵華的日軍,被批罪魁禍首,最終在戰場上被碾為肉泥
他是侵華戰爭的罪魁禍首,卻壽終正寢,只因這個國家放過他
28歲女編輯肝癌離世,罪魁禍首竟是它,你怎麼看?
清朝皇帝連著將近70年絕後,罪魁禍首竟是亂倫?
還原當年奧本山宮殿鬥毆!罪魁禍首是誰?
日韓廣記:韓國黑名單上的金秀琳 真是朝鮮戰爭的罪魁禍首嗎?
裕仁和東條英機,到底誰才是日本在二戰中的罪魁禍首?
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因為是明治天皇的女婿,竟逃過戰後審判!
中俄出現重大變故?「罪魁禍首」竟是蘇35戰機,美國卻嚇傻了
烽火戲諸侯的罪魁禍首原來是此人,褒姒被冤近3000年!
18天的嬰兒突然死亡,罪魁禍首竟是一個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