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葉至善寫給父親葉聖陶的家書:字裡行間,記錄了一個時代的斷面

葉至善寫給父親葉聖陶的家書:字裡行間,記錄了一個時代的斷面



葉至善寫給父親葉聖陶的家書:字裡行間,記錄了一個時代的斷面


2008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為紀念協會成立五十周年,評選出了中國十大科技傳播優秀人物。這份名單裡面有我們熟知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數學家華羅庚,「兩彈」元勛鄧稼先,地質學家李四光等。其中還有一位,可能大多數人並不了解,他叫葉至善,是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之子。


葉聖陶給自己的三個子女分別起名至善、至美、至誠,就是希望他們都能具備完美的人格。葉聖陶還教導他們為文與做人是分不開的,但為文必先為人。


其中,大兒子葉至善從小受父親的熏陶和教導,終成一位少兒科普作家、優秀編輯和出版工作者。他生前曾任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編輯。

葉至善寫給父親葉聖陶的家書:字裡行間,記錄了一個時代的斷面



葉聖陶如何教自家孩子學習寫作


對於寫作,作為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的葉聖陶,一輩子從不給孩子教授作文入門、寫作方法之類的東西,而是教他們表達真情實感。他僅要求子女每天要讀些書,至於讀點什麼,悉聽尊便。但是讀了什麼書,讀懂點什麼,都要告訴他。除此之外,葉老還要求子女每天都要寫點兒東西,至於寫什麼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歡什麼就寫什麼。


孩子們按照父親的要求去做,感覺可以寫的東西的確很多,根本不需要胡編亂造,寫出來的東西不僅不會雷同,甚至還會有一些新意。葉聖陶看了孩子們寫的東西,總是很欣賞,並鼓勵他們繼續去寫。

等到一年下來,三個孩子寫的稿子已經是厚厚一摞。葉聖陶有幾個朋友從雜誌上看到孩子們的文章,就建議他們說:「你們兄妹三個應該合起來出一本集子。」這三個孩子想,正好學校里的同學喜歡傳看這種集子。於是,他們就把存稿編排了一下,請父親又看一遍,刪去若干篇,編成一本集子。葉聖陶替他們的這第一本文集題了書名,叫作《花萼》。

葉至善寫給父親葉聖陶的家書:字裡行間,記錄了一個時代的斷面



葉聖陶和他的三位子女(前排右起:葉聖陶、葉至美;後排右起:葉至誠、葉至善)


葉至善在為《花萼》出版所寫的《自序》中,回憶起父親指導他們練習寫作時說:

「吃罷晚飯,碗筷收拾過,植物油燈移到了桌子的中央,父親戴起老花眼鏡,坐下來改我們的文章。我們各據桌子的一邊,眼睛盯住父親手裡的筆尖兒,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指責、爭辯。有時候,讓父親指出了可笑的謬誤,我們就盡情地笑了起來。每改完一段,父親朗誦一遍,看語氣是否順適,我們就跟著他默誦。我們的原稿好像從鄉間採回來的野花,蓬蓬鬆鬆的一大把,經過了父親的選剔跟修剪,插在瓶子里才還像個樣兒。」


從表面上看,葉老這是在指導子女練習寫作,實際上,他更是在教育子女如何做一個對世界敏感,且有個性、有勇氣去記錄和表達的人。

葉至善寫給父親葉聖陶的家書:字裡行間,記錄了一個時代的斷面


葉至善(左)與父親葉聖陶


受父親影響葉至善也成了一名編輯


葉聖陶的美名傳千里,他在教育和寫作上的傲人成就,不僅僅影響了當時眾多孩子的成長,對於自家的孩子影響,也不可謂不巨大。


其中葉至善年少時十分貪玩,但葉聖陶對於他的教育卻十分寬鬆。他從來不要求兒子必須百分之百幹什麼事情。在上學方面,葉聖陶也從不為孩子應該考入哪所學校施加壓力。在他看來,兒子能否面對社會,並且在社會上的實際工作能力如何,生活能力又怎樣,這些問題才是他最關心的。因此,這使得葉至善得以在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里茁壯成長,讀完中專他就出來闖蕩社會。


在葉聖陶94年的生命中,他把大部分時間都獻給了編輯工作。雖然他沒有給孩子們規定必須要走什麼樣的人生道路,但葉至善還是耳濡目染地受到了影響,最後站在了和父親相同的工作崗位上。


葉至善十幾歲就跟著父親葉聖陶學習寫作,22歲開始學做編輯,1945年8月正式進入開明書店,擔任葉聖陶主辦的雜誌《開明少年》編輯。1952年,他又開始編《中學生》月刊。到88歲去世,他做了整整66年的編輯。他自己也說過:「我做編輯工作,主要是跟父親學。受了他的影響,我給自己立下兩條規矩:一是對得起讀者,二是對得起作者。」


葉聖陶對待自己的編輯工作,認真到了咬文嚼字的地步,在審稿時,遇到字跡潦草的稿子,他會親自動手代作者抄寫一遍。而葉至善在做編輯時的嚴厲也是出了名的。他在主管《中學生》雜誌時,編輯部內部流傳著一種「恐葉病」,意思是稿子交到他手裡,大家總會擔心通不過。因為葉至善認為編輯就是一份咬文嚼字的職業,只有深入字裡行間,方能找出錯誤與漏洞。

葉至善寫給父親葉聖陶的家書:字裡行間,記錄了一個時代的斷面



葉至善寫給葉聖陶信手稿


父子通信竟成了難得的研究史料


1969年,51歲的葉至善被下放到河南潢川幹校時,讓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留守京城的老父親葉聖陶了。此前,平日里他陪父親喝酒聊天,幫父親接客待客,為父親出謀劃策,給父親排憂解難,甚至幫父親執筆,已經是父親身邊一個無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人了。而待他去了幹校,已經70多歲的老父親難免會感到孤獨和寂寞。於是他就只能靠寫信來慰藉父親。


在一篇文章中,葉至善寫道:


我在幹校那些年,4個孩子都去農村接受再教育了,家裡只剩下父親和我的妻子滿子兩個,父親的寂寞可想而知。我扣定日子寫信,先是每星期發一封,漸漸縮到每3天一封。給父親的信總是很長,揀他喜歡知道的新鮮事兒寫,就跟在家時陪他喝酒閑聊一個樣。


葉老一生寫了不計其數的書信,和他通信的不乏那個時代的名人,但那些信多半沒留下來。但是兒子葉至善寫的這些信,他都編了號保存了下來。在葉至善去世後一年,他的子女整理出版了葉至善和父親的通信:《葉聖陶葉至善幹校家書》。

葉至善寫給父親葉聖陶的家書:字裡行間,記錄了一個時代的斷面



《葉聖陶葉至善幹校家書》封面


「幹校家書」第一封信起自1969年5月2日,是父親葉聖陶寫給兒子葉至善的;最後一封信是1972年12月21日葉至善寫回家的,不久他就結束幹校生活回家了。在3年又8個月時間裡,父子倆共有近500封通信。這不僅是一部純粹的家書,也涉及了父子倆在那個特殊時代對周圍人物悲歡、世態炎涼及其當時社會動向、思想變化的心態和情感,是反映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心路歷程不可複製的文化遺產。


葉至善在幹校勞動時被分到養牛組,他安心地做了3年多「牛倌」,對牛有了感情。信中常常把自己的養牛生活寫給父親,有聲有色,栩栩如生,讀了如見其人,如見其牛。葉老對他在信中詳述的養牛工作很滿意,鼓勵他要不斷摸索,養出經驗和成果來。


其實父子倆以相互通信的方式推心置腹,還可追溯到更早之前,即被稱為文化大革命序曲的「四清運動」時期。


1963年,也就是葉至善45歲那年,中國農村展開了一場通過「清工分,清賬目,清倉庫和清財物」,旨在對農村利益格局進行重新分配的「四清運動」。這場運動的固定模式是:首先,讓城裡的幹部下鄉,承包負責範圍,與貧下中農實現「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勞動,訪貧問苦,成立貧下中農協會,開展工作;其次,對基層幹部進行經濟和政治上的清理整頓,讓「四不清」幹部做檢討;再次,是發動廣大群眾參與其中,發展一部分積極分子入黨,提拔一部分人當幹部。葉至善在「四清運動」達致高潮的1964年下半年,作為城裡幹部隨「四清」工作隊在農村開展這一運動。在此期間,他給父親葉聖陶寫了不少信,講述自己所在農村生產隊的運動進展情況,也提出了一些困惑。

葉至善寫給父親葉聖陶的家書:字裡行間,記錄了一個時代的斷面



「四清運動」歷史照片


葉至善在寫給父親的信里,一般都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狀況說得很是詳細。比如下面這封:


上星期害了一場病,大概是受了風寒引起的。今天才好像恢復健康了。兩卷報紙和信都收到。報紙在病中看完了,包括林彪和羅瑞卿的文章在內。廣播天天可以聽。因為近來收割忙,晚上開會較少,就是有會也開得比較簡短,來得及聽聯播節目。


接下來,他把話題轉到了當時他所在農村基層的「四清」工作上:


貧下中農代表會和三級幹部會已經在上星期三結束,揭發出來全公社貪污盜竊的錢十七萬元以上,糧食十七萬斤以上。程廣大隊是十八個大隊中最窮的,可是錢和糧都超過一萬,所以更為突出。在程廣大隊的九個小隊中,我包的小隊數目比較小,一個前任隊長,是五百多元,一千多斤糧;一個會計,是二百多元,七八百斤糧。大體差不多了。別的隊還有跟實際差得很遠的。這並不是我工作特別好,因為這個小隊情況比較簡單,許多事情是明擺著的,所以一抓就牢。現在的工作是把這些賬進一步查對清楚,要他們兩人在社員面前再做檢查,初步做好通賠計劃。這樣一來,經濟不清問題就算告一段落。其實,經濟不清跟思想、政治、組織不清,不能截然分開的。經濟不清的幹部,絕不可能引導社員走社會主義道路,他們之間必然互相勾搭,統同作弊。這些問題,將來得一一解決好了,才能提高社員的覺悟,使他們有搞好集體經濟的信心。


在同一封信里,葉至善還向父親「檢討」了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現:


關於「三同」,我下來的時候就有了豁出去的決心,所以一切並不在意。不怕臟,不怕累,我能切實做到。現在看來,不怕累有點過了頭,超過了力所能及,所以倒應該稍稍有點節制。


當然,如有遇到困難的時候,葉至善也會毫不掩飾,非常坦誠地跟父親述說自己的疑惑,儘管這個時候他已46歲,卻其表現卻仍像是一個虛心向父親求教的孩子:


關於抓主要矛盾,這件事我也在考慮。例如病人多,是不講衛生的緣故。但是不講衛生的主要原因,是經濟拮据。一家人合用一條臟毛巾,害眼睛病和生瘡的,當然很多了。有病根本瞧不起,也無法休息,小病也變成了慢性病。要是不搞好集體經濟,病人多的問題就沒法解決。但是大家對集體經濟的熱情又並不高。婦女根本不參加集體勞動。她們要養豬、養雞、管孩子。男勞力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自留地和開荒地上。怎麼改變這種情況,主要抓什麼矛盾,真是不容易想清楚。現在把經濟不清的幹部抓出來了,是不是就能帶動社員對集體經濟的積極性,也想不清楚。好像中間還缺了一大段似的。總之,建設工作看來要比揭露「四不清」工作困難得多。群眾發動起來了什麼都好辦,這句話是不錯。但是發動群眾是一樁沒有底的工作,任何時候都不敢說已經充分發動了。似乎只有拿工分的成果反過來檢查群眾到底充分發動了沒有。

葉至善寫給父親葉聖陶的家書:字裡行間,記錄了一個時代的斷面



鬚髮斑白仍在伏案寫作的葉至善先生


類似這樣一些家書,不僅記載了葉聖陶葉至善父子倆日常工作、生活的點滴,而且信中那些對時代環境的真實記錄,也在日後都成了一份份重要的研究史料。比如其中所記述的「四清運動」,最終在1965年,由經濟清查轉化為意識形態運動,隨後,被文化大革命替代。 好在葉至善當年寫給父親葉聖陶信保留了下來。僅從前述所引其中一封,便能讓我們這些後來人,得以窺見當年時代大背景下,一個不大不小的歷史斷面。


《見字如面》合集播出時間


騰訊視頻 每周四 20:00


黑龍江衛視 每周六 21:20


火熱上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成語大會 的精彩文章:

唐代《放妻書》:若婚姻不能到頭,願彼此能溫柔地分手
「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郭永懷和錢學森的兩封與友人書
丈夫逃命未料當駙馬,「棄婦」寫信嘆情傳千古 見字如面推出情非得已單曲
2月9日 置身事外 學會置身事外的智慧
2月5日 林下清風 詠絮之才何處尋

TAG:中國成語大會 |

您可能感興趣

《裸婚時代》劉易陽的一句話成了如今結婚表白語,丈母娘都懵了!
一個被時代耽誤的畫家
交公糧的老照片,哪一張戳痛了你的淚點!網友:一個時代的記憶
李鴻章:天下最難寫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網友訴:看一個人,要從那個時代來看!
慈禧時代的晚清,與清宮劇里真的不一樣,八旗子弟都把家產變賣了
現代的「儒家」和孔子時代的「儒家」一樣嗎?
那些老一輩的日本女神,她們和曾經出演過的作品標誌著一個時代
《小時代》開播之後的五年里,時代姐妹花都變成什麼樣子了?
《遮天》最牛反派,曾開創了一個時代,活的時間不輸葉天帝
《時代》封面小女孩的父親發聲:她媽媽一直有個「美國夢」
作為一個採訪過慘案的記者,說說我們時代的怕與愛
中國古代「調查記者」的消亡:那些為時代秉筆直書的人,都去哪了?
連環畫:一個時代的閱讀印記
清朝非常珍貴的老照片,每一張都記錄了那個時代的悲哀,讓後人引以為戒
當年非主流時代的歌手,除了許嵩以外,她走了,而徐良和他逐漸被人遺忘!
手機上的後詩歌時代,如何寫出好文章
陳學冬租了一套房子住,裡面都是小時代的回憶,網友:很懷念!
陳丹青,這個時代最後一個敢說真話的文士
林散之的出現,是一個時代的一個奇蹟,他指明了草書發展的方向
「漢服」一個被時間隔斷的衣裳,一個被時代弱化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