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馬超為什麼在蜀漢後期一直鬱郁不得志?
|品論|
三國名將馬超為什麼在蜀漢後期一直鬱郁不得志?
馬超為扶風茂陵人。初平三年,其父馬騰受封為征西將軍,屯郿縣。後騰襲長安,兵敗出走西涼。五虎大將中,關,張,趙,黃均出身貧寒,惟獨馬超是名門之後。馬超出身隴西大族,據稱是東漢名將馬援之後,其家族長期雄據涼州。他本人「資兼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屬英步,彭越一類人物。劉備兵臨成都,一時尚不能攻下。馬超率兵來到後,城中人懾於他的威名,頓時震驚萬分。劉璋在這種情況下才不得已開門出降。馬超為劉備定蜀立下了大功,為此劉備在稱漢中王之後封他為左將軍,位列關羽,張飛之後。馬超一入劉備集團,即獲得極高的禮遇,但隨後卻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
雖然在蜀漢的武官位列第三,但既沒有擔當方面重任,也沒有參與指揮重大戰役。在他去世前劉備發動過兩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戰爭---奪取漢中和討伐孫吳,都看不到馬超的影子。不久,馬超英年早逝,年僅四十七歲。事實上,馬超在蜀漢政權中是最受的排擠的,他不僅感到寂寞,甚至有一種「危懼」之感。《三國志.彭漾傳》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恃才傲物,狂妄自大的彭漾被劉備貶官到外地,便滿腹牢騷來找馬超發泄。一開始,鬱郁不得志的馬超也隨口附和了幾句。彭漾以為遇到知己,便不知天高地厚地「煽動」馬超「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這句話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推崇自己和馬超,一文一武,一相一將,一主內一主外,就可以安定天下;另一種就屬大逆不道了打算一內一外,裡應外合,奪取政權。但不論哪一種解釋,都是狂妄的,完全可能給自己招來滅們之禍。
馬超聽了他的一番狂言,默默無語。待彭漾一走,便立即上表劉備,揭發他的「大逆不道」。彭漾立即被捕,不久被處死。
馬超這番行為,確實不夠光明正大。因為是他先符合彭漾,也發了幾句牢騷,才引出彭漾後面的大逆不道之言。在這種情況下,他為了自保,便干起告密的勾當,把彭漾推入絕境,這樣的行為確實讓人不敢恭維。不過,由此事也可以想像馬超在劉備手下那種戰戰克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神態。可想而知,馬超在蜀漢受到的猜忌和排擠是如何的明顯。否則,他既不會有寂寞之感,也不會有「危懼」之感的。
馬超出身名門,為一代名將,為劉備取成都立過大功,卻受到這樣的猜忌和排擠,不是太冤枉了嗎?同樣為降將的馬岱,黃權,王平,和姜維都受到了信任,授予重任。惟獨馬超卻不同,這就不能不令人想到馬超本人的因素了。最能說明馬超的行事與為人的,莫過於潼關大戰了。
建安十三年曹操任丞相後積極南征,但對關中和西涼的割據勢力終不放心,對馬騰父子尤其戒備,馬騰舉家遷至鄴城,只留超以領其軍。
漢獻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打算出兵漢中,討伐割據該地的張魯,準備先派大將夏侯淵率軍出河東,再到關中與駐紮那兒的鐘瑤會合,有人向曹操提出,大軍西進很可能引起盤踞關中和河西地區的馬超和韓隧的疑懼,以為此舉是針對他們,從而導致他們互相煽動,其兵叛亂,請曹操慎重行事。曹操沒有聽從這個意見,在他看來,馬超,韓遂這類地方軍閥遲早要收拾的,如果他們起兵叛亂,正好給他一個師出有名的借口,乘機殲滅,即使如此,曹操還是認為馬超不見得會起兵,因為馬超有一個極其嚴重的顧慮,這就是他的父親和馬騰全家的的身家性命。馬騰的父親曾在河西地區當過地方官,後來丟了官,就留居當地,還娶了一位土著女子,生下了馬騰。馬騰身材偉岸,儀錶堂堂,但性情溫和。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馬騰歸順了曹操,曾出兵幫助攻擊袁紹的女婿高幹,以後,馬騰與韓遂不和,便上表請求到京城為官,決心依靠曹操這棵大樹,安度晚年了。
馬騰全家居於鄴城,實際上已成為曹操的人質,只要馬超有任何「不軌」的行為,勢必危及老父和全家,這是明白無疑的。正是基於上述兩種考慮,曹操沒有聽從別人的勸告,毅然出兵河東。
馬超聽到曹操出兵河東的消息,立即聯絡韓遂,程銀,侯選等十部起兵叛亂。曹操親率大軍討伐,與馬超在潼關數度激戰,最後大獲全勝,完全控制了關中地區。
古代法律規定,造反者滿門抄斬,銖滅九族,這一點馬超不會不知道。然而,他為了自己的底盤和實力,只因為一種並不明確的威脅,便置父親和全家的性命與不顧,悍然起兵叛亂。結果,馬騰和的他的兩個兒子馬休。馬鐵以及全家兩百餘口全部成了曹操的刀下之鬼,而馬超自己也一敗塗地,人馬底盤全部丟掉,到處亡命。按照古代的倫理道德觀念,馬超的行為可謂不忠,不孝,不義,不智,既自私,又狹隘。自漢代統治者標榜「以孝治天下」以後,社會上最看重的道德就是「孝行」。因此,馬超的所作所為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會遭到幾乎所以人的蔑視和唾棄。後來,馬超一度投奔張魯。張魯鑒於他的威名,很想委以重任,還打算招他為婿。
有人勸張魯馬超這種人,連自己的父親,兄弟都不愛不顧,對別的人還會有真心嗎?」張魯因此取消了原來的念頭,不在厚待馬超。馬超窮愁無路,最終投奔了劉備,有立下了大功,得以封侯晉爵。但是,當初他起兵叛亂導致家族覆滅的往事並沒有因此被人忘卻。他那樣的為人行事很難再得到人們的信任的,更何況有「梟雄」之稱劉備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進入劉備集團的馬超,在短暫的榮耀之後,接踵而來的便是猜忌和防範。
遠在荊州的關羽放心不下,專門寫信給在成都的諸葛亮,詢問馬超的將才誰人可比,為此諸葛亮回信寫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公之絕倫超群也。
上面這段文字出自《三國志。關羽傳》。《三國演義》採用了它,只是把關羽寫信改成了打算入川於馬超比武,從而增加了故事的深動性。許多人把此事作為關羽驕傲自大,不能容人的典型事列,還往往將它同關羽恥於同「老兵」黃忠為伍那件事相提並論。這樣的看法,未免有點小看關羽,更埋沒了他的良苦用心。實際上,關羽和諸葛亮是在一唱一合,意在煞煞馬超的氣勢,婉轉的警告他,諸葛亮將馬超比作楚漢相爭的英布和彭越,實在是意味深長。彭越和英布都是當時的「一世之傑」,為劉邦的開國元勛,但不久不久就因行為不軌而遭銖滅。這種似褒實貶的比喻,真實的用意是在警告馬超要想長享富貴尊容,就必須老老實實,安分守己。當局者如此對待馬超,其他文武乘機排擠便是順里成章的了。在這種情況下,馬超雖有蓋世武功和英名,也只能是做困愁城,「危懼」而已。
陳壽在《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的傳論中,給了馬超這樣的評語馬超阻戎負勇,一覆蓋其族,惜哉!說的還是連累父親兄弟和全家死於非命的那件事。陳壽在為馬超惋惜,還算是客氣的呢。這就是《三國演義》中那位人人欽佩的「錦馬超」的真實面目!
建安十六年,曹操西討漢中張魯。關西諸將疑操欲對其不利,遂以馬超、韓遂二將為首起兵抗曹。兩軍在潼關對峙月余,最後曹操以離間計引起馬超、韓遂二人不和。關西軍大敗,馬超逃至涼州。
馬超兵敗後重整旗鼓,攻打隴西一帶。其後兵敗投靠張魯。而曹操亦於建安十七年誅殺其父馬騰,夷其三族。三國演義中,曹操是先殺馬騰,而後超起兵為父報仇。這是羅貫中希望突出馬超之起兵乃為父報仇。而另一方面亦可把曹操寫成為陷害忠良的奸臣。
建安十九年,張魯部將楊昂因忌馬超才能,而屢屢向魯進讒。馬超恐張魯對其加害,遂投劉備。適備圍成都,超遂自請為先鋒以攻城。城中軍民大驚。
劉備稱帝後,拜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蜀漢章武二年,馬超病逝,享年四十七歲。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馬超已經身患重病,不久便卒!死前馬超曾寫信給劉備說自己一家被曹操殺的差不多了,已經沒有什麼人了,只有一個弟弟馬岱,希望陛下能好好待他!死時年僅47歲,如果馬超能活到趙雲的歲數,一定可以在後來的北伐中為諸葛亮建立奇攻,斬將殺敵。也許也就不會有「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句話了。確實有點讓人遺憾!
※諸葛亮機智近似妖,但為什麼蜀國在三國中最先滅亡?
※三國令人聞風喪膽的八大猛將,關張趙皆上榜,最後一個乃千古傳奇
※荊州的得失與三國政治軍事格局的演變
※為何這個家族連續兩代人兄弟間反目成仇?
※三國中最為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姓曹?
TAG:說三國 |
※三國時期名將如雲,有四位實力遠超名氣,呂布和馬超都不是對手
※東漢時期,還有一個姓馬的名將,比馬超厲害得多,馬超得叫他祖宗
※三國:能夠打敗關羽的5大名將,馬超趙雲上榜,第一不是呂布
※三國中死得最慘的一位名將?不是周瑜和魏延,而是這位蜀漢大將軍
※馬超死前留了一句話給劉備,蜀漢後期,此話讓蜀國失去了第一名將
※為什麼三國後期沒名將了呢?那些名將的後代都哪去了呢
※這位國軍名將堪稱第一奇才,卻因跟錯了人,一生鬱郁不得志
※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為什麼不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三國名將趙雲死後,葬在哪裡?
※秦國後期有四大名將,白起僅排第三,怪不得秦始皇能夠統一六國
※戰國四大名將天下莫不欽佩,為什麼三個被殺,最後只有王翦善終?
※三國時期,這八大名將出自今安徽省一帶,你都知道嗎?
※三國名將的排名,到底是「一呂二趙」還是「一呂二馬」
※漢朝第一名將,因戰敗而不得好死,後裔建立一個國家,繁榮三百年
※三國時期,今江蘇省一帶誕生了哪些名將?
※為什麼超級名將只出現在了戰國末期,而春秋時期卻沒有呢?
※三國這幾位名將,能征善戰,就連曹操都眼紅不已
※蜀漢末期名將,不只是姜維和魏延,沒了這個人,蜀漢早就亡國了!
※馬超的妻子簡介 三國名將馬超的妻子是誰?
※平判黃巾之亂的東漢三大名將,去哪了?為何在三國銷聲匿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