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了,來講講餃子的歷史吧!它與餛飩都有哪些關聯?
今天冬至了,估計北方的小夥伴應該都想好晚上點一份香噴噴的餃子了吧。要說餃子這東西,在中國著實是文化悠久,典型的中國符號。有些人呢,還分不開餛飩與餃子,其實它倆還確實有點淵源。搬好小板凳,聽我給您講講這餃子在咱中國的歷史吧!
很懷念這種一家人坐在一起包餃子的場景
關於餃子的由來,以及為什麼要在冬至這天吃餃子,有這麼一段傳說。
公元196年,張仲景被朝廷指派為長沙太守。當時,做官的不能隨便進民宅,接近百姓。張仲景為了接觸百姓,給百姓解除病痛,於是想了一個辦法:他擇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大開衙門,不問政事,坐在大堂上給有病的百姓診治。張仲景的這種舉動讓老百姓無不拍手叫好,後來人們就把坐在藥鋪里給人看病的醫生,通稱為「坐堂醫生。」
面對東漢王朝的動蕩不安,張仲景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正值寒刺骨、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面黃肌瘦、衣不遮體,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決心救治他們。於是,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吩咐弟子往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鄉親們舍「驅寒姣耳湯」治病。
這種湯的做
法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煮好後再把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來求葯的人每人兩隻「嬌耳」和一大碗湯。每個人吃下去後,都覺得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張仲景舍葯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慶祝新年時,每個人凍傷的耳朵都被治好了。
後來,每逢冬至這天,不論貧富,人們便仿照「嬌耳」的樣子做成過年的食物,並在冬至中午、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扁食」,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葯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人們還紛紛傳說著「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的民諺。
當然,這個只是民間傳說,真正說道餃子的來源,咱們還得先說說餛
飩
。餛飩與餃子的區別在今天應該算是很明確了,然而今天的明確卻是由歷史上的不明確逐漸演變而來的。
作為古代諸多的「餅」中的一種,餛飩的出現也很早,餃子則是更後一些時候從餛飩的初級形態之中演化獨立出來的。而兩者又分別經歷了長時問的名實演變過程,才成了上述各自的典型形態的。
「餛飩」一詞,今日所見最早載錄文獻是三國時期(220~265)魏國博士張揖的《廣雅》:「餛飩,餅也。」而在更早一些的東漢揚雄《方言》之中,則記為:「餅,謂之飩,或謂之倀餛。」但自東漢以下,至於南北朝的四五個世紀間,
「餛飩」一詞的書寫。在不同時期的諸多文獻中多有歧異,大約是南北朝以後,「餛飩」一詞的寫法才漸趨規範起來。
不過有些人仍然沿用舊的方式稱呼,大概是文人的一些習慣吧。如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稱作「餫飩」,又曹寅《題畫·菱》詩中仍將其寫作「餫屯」。在束晰的《餅賦》中認為,在「餅」族的眾多麵食品中,只有「牢丸」才是一年四季最靈活適宜的美食,「牢丸」事實上已經是人們最尚食又經常習食的美味面品了,在人們日常飲食的習俗與觀念上,當時的「牢丸」已經如同今天餃子的地位一樣了。「牢丸」,從字面可知,是內實肉餡,外裹麵皮,形為圓團的形制。古時祭禮的牛、羊、豕三牲為牢,牢丸的餡料是牛、羊、豕三牲中有其一。
從目前的文獻資料來看,當「餛飩」一詞出現後不久,「牢丸」的稱謂也便緊步其後應運而生了。
牢丸算是初期餛飩中的一種形態,當然還是最為精細的一種形態。
那麼像餃子這樣形如偃月的餛
飩
又是怎麼產生的呢?1959年以來,國家先後對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東南約40千米的阿斯塔那及哈拉和卓附近的西晉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墓群進行了13次考古發掘,出土文書有契信、籍賬、官府文書、私人信札、經籍寫本等;絲織品種類有錦、綺、綾、羅、刺繡等十餘種;繪畫有壁畫、版畫、紙畫、絹畫、麻布畫等;繪畫內容有人物畫、花鳥畫和天文圖。出土的生活用品和隨葬品中就有餃子。
新疆出土的餃子
而到了1978年,
國家對春秋時期薛國古墓群進行了發掘,
在一號墓中的一個盛麵食用的食器青銅簠內排滿了一盒因時代久遠已經炭化的三角形水餃狀物,被專家們認為是中國考古發現的最早的水餃,距今2500年,比新疆的餃子早了1500年。
也就是說,偃月形的餛
飩
在漢之前就已經有過了,只是那個時候還不算太普遍,因此記載很少。南北朝以後,偃月形的餛
飩
逐漸取代了「牢丸」,不過此時已經有冬至吃餛
飩
的習俗了。南北朝時期的《南粵志》就有這樣的記載:「閩人十月一日作京飩,祀祖告冬。」過了冬至這一天,是白晝一天比一天長的日子的開始,民間將這天比喻為混沌初開、陽氣上升的時節。由於是寓意混沌初開,冬至的祭品自然少不了有「混沌」一物。由於作為祭品的「混沌」是用食物做成,因此改成食字旁。這也從側面說明,餛
飩
與餃子之間有著包含的關係。北宋時,對這種偃月形的餛飩正式有了名字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夢粱錄》記南宋朝廷皇帝壽宴禮儀宴事有文:「進御膳,御廚以綉龍袱蓋合上進御前珍饈,內侍進前供上食,雙雙奉托,直過頭。凡御宴至第三盞方進下酒咸豉,雙下駝峰角子。」南宋時還會稱呼其為「燥肉雙下角子」。
此時,自晉代文錄中出現的「牢丸」,也結束了其與「餛飩」一詞並列使用的歷史。當「角兒」、「角子」的稱謂出現之後,「牢丸」一詞便逐漸隱逝了。到了元朝,稱其為「匾食」。
「餃子」一詞的文字規範表述基本是明以後的事,此時的餛
飩
與餃子區分很大。明代崇禎末年國子監生張自烈撰寫的《正字通》中說:「今餛飩即餃餌別名,俗屑米面為末,空中裹餡,類彈丸形,大小不一,籠蒸啖之。」
按照張自烈的說法,「餛飩」是用米粉或麵粉做皮,裹上餡料捏成彈丸形狀,然後再蒸熟的食品。
相對於「餛飩」而言,「餃子」的脈絡則清晰很多。
張自烈同樣在《正字通》作出了解釋,他說:「今俗餃餌屑米面和飴為之,乾濕大小不一。水餃餌,即段成式食品,湯中牢丸。或謂粉角,北人讀角如矯,因呼餃餌,偽為餃兒。餃非飴屬,教非餃音。」
這段話大概是說,現在俗稱的餃餌是屑米面與飴糖做成,干與濕、大與小沒有限定。現在常見的水餃餌即段成式的「湯中牢丸」。餃餌又叫做粉角,因為北方人讀「角」與「矯」字一樣,才有餃餌的叫法,後來又衍生出餃兒之名。
包餃子風俗畫
而在明代戴羲的《養余月令》中則明確記載了餛
飩
與餃子分別的具體製作方法:
餛飩方:白面一斤、鹽三錢和如落索麵,更頻入水,搜(溲)和為餅劑。少頃,操百遍,扌的(這個字電腦沒打出來)為小鬼(塊),捍開,綠豆粉為米孛(同前面),其皮堅膔,四邊要薄,入餡精肉,不可搭脂。若用蔥白,先以油炒熟,則不葷氣。花椒薑末、杏仁砂仁醬。調和得所,更宜筍菜、煤過萊菔藤花之類,或蝦蟹,及諸魚肉尤妙。下鍋煮時,先用湯攪動,置竹絛在湯內沸(拂).頻頻洒水,令湯常如魚津樣滾,則不破其皮,堅而滑。
水明角兒方:白面一斤,用滾湯內,逐漸撒下,不住手,攪成稠糊。分作一二十塊,冷水浸至雪白,放桌上,擁水,入豆粉對配,搜(溲)作薄皮,內加糖菓作餡,籠蒸食之。妙甚。
從做法上很容易區分餛
飩
與餃子,一個是煮的,一種是蒸的。
清代的北京,達官貴族及市庶下民均極重吃餃子,餃子尤其是「年」中美食。
徐珂的《清稗類鈔·飲食類》中稱「其在正月,則元日至五日為『破五』,舊例食水餃子五日,曰煮餑餑。」這裡面的「煮餑餑」是滿族等北方草地民族對水煮餃子的漢化習稱。
清時,北京人習慣稱水餃子為煮餑餑這一文化現象,表明以滿族統治者對中原傳統食文化的充分認同。此時不管是民間還是宮中,包餃子的時候都會在餃子里放一些銅錢、銀幣、寶石、珍珠之類小小的吉祥物,據說吃到的人就會有好運,慈禧太后對這一點就樂此不疲。
清宮劇中慈禧太后在享用餃子
餃子到了今天,已經不是以前那樣吃不起的食品了,在傳統節日日漸沒落的今天,叫上一盤餃子,也算是應個景,期盼一下明天的幸福生活。不說了,作者去買點肉,晚上準備包餃子啦!
參考資料:
《中國飲食文化史》趙榮光;《中華美食文化探尋 千古食趣》劉裕泰著;
《養余月令》
戴羲。
轉載請註明來源:一本正經說歷史
(ybzjlishi)
關於我:一本正經說歷史(ybzjlishi)
本訂閱號避免調侃式的歷史,用客觀的態度說清歷史。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歷史消息,歡迎大家留言談合作事宜,謝謝!
PS
如遭遇惡意舉報,聯繫不到「一本正經說歷史」微信公眾號的話,記得去微博上找我!謝謝各位粉絲的大力支持!
微博賬號名稱:佟佳-額爾瑾
如想看本公號作者的原創文章可點擊下方標題:
清宮女人
|
金枝欲孽
|
美國大選
|
野史
|
金瓶梅
|
抑鬱病
|
日本「蘇妲己」
|
古人朋友圈| 古人過生日
|
古人吃飯
|
家法
|
武則天
|
自行車
|
古代火箭
|
大美人掛曆
|
大哥大
|
BP機
|
北京北站
|
古代速食麵
|
五子棋
|
古代西方奴隸
|
洋人學中文
|
古人住宅
|
饅頭or包子?
|
古代小孩兒
|
「公安」還是「警察」
|
九一八
|
古代師徒制
|
乾隆爺的中秋節
|
杭州歷史
|
開學日子
|
清末照片
|
袁世凱
| |
雨夜屠夫
|
文人騷客
|
另類君主
|
呂不韋
|
五星紅旗
|
古代詩人
|
奧運會
|
古人罵人
|
老虎吃人
|
古人睡覺
|
積水潭
|
康有為
|
非我族類
|
古代菲律賓
|
香港警察
|
血戰喜峰口
|
印度「阿三」
|
民國「強姦女學生案」
|
受虐狂人
|
禁毒史
|
歐盟
|
性虐教父
|
蘇秦
|
古代下大雨
|
容嬤嬤
|
科舉
|
高考
|
中國勞工
|
古代孩子們
|
宋太宗強姦小周后
|
熙寧戰爭
|
中世紀歐洲
|
九二共識
|
打屁股
|
下跪
|
地鐵
|
民國「抓嫖」
|
梁啟超
|
弘皙逆案
|
雍正與西陵
|
明末與後金
|......
或者掃下面二維碼,加入讀者群一起談笑風生~
※有事兒您呼我!對於曾經風靡的BP機,你還有多少記憶?
※大美人掛曆,80年代時春節送禮必備佳品!
※回顧一下民國時的電影審查制度,其實也挺有意思的!
※女人的衣櫃永遠都不夠用,那要是回古代的話怎麼辦?
TAG:一本正經說歷史 |
※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別爭了!中國的他們吃的都不是!
※民間過節吃「餃子」,它的來歷,你知道嗎?竟和「此人」有關!
※幾種「特殊」的餃子餡兒,別說吃了,見過的都沒幾人!
※愛吃餃子的你請過來看看,這些奇葩的餃子餡你都吃過嗎
※馬上冬至了,除去吃餃子,你們老家還有什麼習俗
※這種餡的餃子,既補血,又好吃!喜歡的收藏哦
※原來餃子還能這麼吃?感覺以前的餃子都算是白吃了!
※一頓餃子,兩個人,這就是幸福,你給你老婆做過餃子了嗎?
※都說「頭伏」要吃餃子,這三種經典餃子餡是最好吃的,你喜歡吃哪種?
※家裡常吃的餃子,你真的會做嗎,這樣做出的餃子好吃又好看
※自己做的餃子吃起來感覺新鮮嗎?如果不好吃就是這一步做錯了!
※過冬至,我們那兒吃餃子!你們呢?
※餃子說:看完這些照片是不是也腳都軟了,你有被嚇到了嗎
※教你自己在家做鍋貼,比餃子省事又好吃,這麼做皮脆餡多真好吃,讓你吃一次就上癮!
※搞笑圖片:我看了一眼始終沒想明白,後來才知道這竟然是餃子!
※冬至餃子夏至面,餃子是誰發明的?不同餃子餡的寓意你知道嗎?
※這種餃子你一定沒吃過,愛吃餃子的有口福了,實在太好吃!
※還記得小時候媽媽煮的餃子嗎?可是你煮的根本沒法吃,細節問題!
※吃了這麼多年的餃子,居然是他發明的?你絕對想不到!
※餃子好不好吃餡說了算,三種好吃的餃子餡做法都在這裡,快收藏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