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中國古代的土木建築成就非凡,在世界建築史上也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作為古代建築構件的重要組成部分,磚伴隨著春秋戰國大型建築的出現而產生,並經過數千年的衍生髮展,逐漸形成了一脈內涵豐富、品類繁多而自成體系的文化遺產。


磚的出現晚於瓦,從秦雍城遺址(今寶雞鳳翔)和咸陽遺址出土的板形薄花紋磚來看,磚最初的用途可能非砌牆或鋪地,而是用於檐牆腳下防水砌面。磚大面積用於鋪地和砌牆則始見於秦始皇陵兵馬俑坑。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古磚大都精工細作,稜角筆直,與瓦當一樣,磚的紋飾設計和燒制工藝也在秦漢時期登峰造極。而與瓦當相比,磚則因其碩大厚重而呈現出一種雄昂大氣之美。古磚按其各面是否有裝飾圖案分為素麵磚和圖案磚,素麵磚各面均無圖案裝飾,而圖案磚則採用木模壓印後入窯燒制的辦法,在磚面進行書法或繪畫藝術創作,磚面紋飾內容豐富、線條飛揚、氣韻生動,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作品。這些文字和圖案詮釋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積澱,再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積極進取的精神和對理想社會的嚮往。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古代磚瓦類專題博物館,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共收藏曆代精品古磚一千餘件,館內陳列展示的古磚三百餘件,包括素麵磚、畫像磚、刑徒磚、吉語條磚、年號條磚和銘文方磚等,珍品薈萃、異彩紛呈。其中尤以兩漢時期的畫像磚和漢晉時期的文字磚最具代表性。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漢晉銘文磚


秦磚漢瓦博物館館藏的銘文磚,其年代多為漢晉時期,多出土於陝西、山西、四川、河南、內蒙古等地。漢晉銘文磚按照製作方法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刻劃磚,即用刻刀直接在燒制好的青磚上刻劃文字。另一類是模印磚,即先用木模在磚胚上壓印好文字之後再入窯燒制。從目前所能見到的資料來看,刻劃銘文磚的起源要比模印磚早,至少在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了。相比於刻劃磚,模印磚的製作相對較為複雜,但具有可以大量複製的優點,因此漢晉時期大中型墓葬多是模印磚。

干刻銘文磚在刻劃磚中佔有的數量較大,其風格也多種多樣,有的是單刀直刻,有的則是按照碑刻的製作方式雙刀刻制。


干刻銘文磚中以刑徒磚為大宗,這些磚文是為當時戴罪服役的人所作,由於死者地位十分低下,因此多數磚文是以撿到的廢棄城牆磚為載體刻劃而成,其內容包括下葬的時間、祖籍、工種、人名,是早期的墓誌形式。這些磚銘的特點是製作粗率,以單刀為主,方折的線較多,形成了剛健的書風。而有些則由於墓主曾經的身份較為顯赫,其製作也十分精良,能夠精確地表現出刀感。


模印磚按其形狀不同可分為方磚和條磚。方磚的文字模印在磚的正面,這種磚的體型較大,因此相對較薄。條形磚文字主要模印於磚的長條側面,有的銘文磚的文字模印於條磚的頂端一側,也有一些銘文磚在磚的兩三個面上都會模印文字或圖案。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銘文方磚


從目前存世的實物來看,銘文方磚的使用時間要早於條形磚,在秦代和西漢時期已經出現。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館藏漢代精品銘文方磚一百餘枚,其中的代表作品包括出土于山西省洪洞縣的漢四字、十二字和十六字銘文磚。十二字磚內容為「海內皆臣,歲登成孰,道無飢人」,篆書體式,文字修長,是小篆的風格。十六字磚內容為「海內皆臣,歲登成孰,道無飢人,踐此萬歲」。而四字磚內容僅為「踐此萬歲」。這類磚的書法皆為篆書,字間以界格相隔,結體呈正方形,體勢端正,線條遒勁,結構謹嚴。磚文內容充分體現了大漢天子的治國理念和恢宏氣勢,是漢代君王豐收祭天,登臨神壇的御道專用方磚。此類磚目前出土數量較多,版別也各不相同,博物館展示的這三種銘文磚就有二十餘種不同版別。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此外,博物館館藏的《論語》三十二字磚「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得思義」、十二字磚「漢廣益強,破胡滅羌,世樂未央」、「漢廣皆強,歲登成孰,道無飢僵」等數十種銘文磚也出自山西,皆為漢磚中之精品佳作。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西安漢長安城遺址也是出土銘文方磚較多的地域之一,博物館館藏出自漢長安城遺址的銘文磚二十餘種,磚上的文字多為一些吉言吉語,或是一些頌祝之詞。如「千秋萬歲」、「長樂未央」、「生人長壽」、「益延壽」、「長樂未央,長利後世」、「長樂未央,子孫順昌,宜馬牛羊」、「顥益觀延壽,萬歲世安樂」、四神八字磚等。這些磚的表面有的僅有文字,有的則是圖文並茂,製作精美。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另外,博物館展示的出自四川地區的兩種版別的二十四字磚「富貴昌,宜宮堂,意氣陽,樂未央,長相思,毋相忘,爵祿尊,壽萬年」和「富貴昌,宜宮堂,意氣陽,宜弟兄,長相思,毋相忘,爵祿尊,壽萬年」,出自內蒙古地區的九字磚「宜子孫,富番昌,樂未央」等諸多品類的文字方磚,均為當地銘文磚中的代表作品。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銘文條磚


自西漢時期以後,條形磚是銘文磚的主要表現形式。秦磚漢瓦博物館展示的銘文條磚,其內容多為吉祥話語或是記時記事類的文字。


由於模印磚的書法表現形式是先書寫再做模子,做出的模子須是反書壓印出來才是正文。在這個過程中偶爾會出現一些疏漏,因此銘文磚的文字就出現了正書、反書、正反書結合的不同情況。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博物館展示的銘文條磚以正書居多,例如:「家安人興千子萬孫」「日利宜酒食」「長壽安樂」「宜子孫富貴昌利後世壽命長」「萬歲建初元年造」「永和九年大歲在癸丑一月」等。


也有一些銘文條磚其內容是反書,例如「始建國二年閏月造」「元康五年九月十日作」「太興四年七月八日作」「建興二年八月卅日造」等。


另一種則是正反書結合的形式,例如「太康九年九月鄧氏作」「元熙元年八月廿六日造功」「建興三年八月五日造」「建元年七月廿日徐」等。


銘文磚的存世量較多,這對古代銘文磚製作及發展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另外,銘文磚由於承載著歷史、書法、篆刻等重要信息,自清代始即廣受文人墨客的青睞,磚上銘文無論文字內容、書寫形式及模印的正反方向,其書法藝術都為現代篆刻和書法創作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借鑒。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畫像磚


畫像磚源於戰國末期出現的「雕牆」壁畫藝術,秦代至西漢初期,多用於裝飾宮殿衙舍的階基、石闕等,西漢中期以後,隨著厚葬之風的盛行,人們主要用畫像磚裝飾墓室壁面,東漢則是畫像磚藝術的鼎盛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繼續流行,及至隋唐之後則逐漸趨於衰落。


畫像磚的製作主要為先用木模壓印,然後入窯燒制而成,其形狀分大型空心磚和實心的扁方磚兩類。


秦磚漢瓦博物館館藏的畫像磚以西漢和東漢時期為主,出土於河南、四川、江蘇、陝西、山東和山西等地。其畫像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以描繪現實生活場景的題材居多,如生產、狩獵、歌舞、宴飲、征戰等,也有宣傳儒家忠孝節義思想,或反映道家羽化升仙願望的神話故事,表現了當時人們的精神追求。是研究兩漢時期民風、民俗的寶貴實物資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獨特的歷史地位和極高的文物收藏價值。


漢代畫像磚的繪畫技法較為粗拙凝重,注重形體的大致勾勒,較少作局部的細緻處理。其風格質樸粗放,自然平實,構圖獨立、簡率,富有裝飾趣味,其獨特的風格在中國藝術史上佔有不朽的地位。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龍虎玉璧畫像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明代「四王琴」簡述
晉韻·唐風·宋意
莊子,千古第一情種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品讀漢魏六朝銘文書法,感受古韻之風
品讀漢魏六朝銘文書法,感受古韻之風。
戍嗣子鼎:青銅銘文書法代表作
青銅器上的銘文書法
韓世傑:東漢至三國魏晉銅鏡銘文"幽湅三商"正解
《靜簋guǐ 銘文》的書法解讀和欣賞
殷商《六祀邲其卣銘文》:記事類金文
王者榮耀八神庵銘文搭配一覽 王者榮耀八神庵銘文怎麼搭配
「廟堂文字」——毛公鼎上的銘文
《大盂鼎》銘文的八種筆法
王友誼:《大盂鼎》銘文的八種筆法
山東長清縣藏北齊隴東王感孝之頌原石碑拓銘文和楷書欣賞
黃賓虹臨《大盂鼎銘文》
中山王方壺銘文拓片及其譯文
重器《大盂鼎》銘文八種筆法詳解
秦始皇統一文字的基礎:石磬銘文
博物館文物介紹——銘文最長的青銅器毛公鼎
古老英雄亞瑟的出裝銘文玩法推薦
西周銘文傑作——毛公鼎
青銅器銘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