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竹·寶善堂珍藏中國歷代竹畫展
看到「品竹」二字,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是每天能吃十幾個小時竹子的國寶嗎?
點擊播放 GIF/921K
對於品竹,胖達最有發言權
那麼,不能直接吃竹子的我們要如何「品」呢?品其形,品其味,還是品其神?
品
其實,「品」,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漢字,雖然長著三張口,卻不是為吃而造的字。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為「眾庶也,從三口」。「品」,其實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活動。
眼觀、鼻嗅、耳聽感知有形、有味、有聲的表象,而深層的內涵,是要用心靈去品味。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生活環境也各有差異,自然品出的味兒也各不相同。
竹
我們國家很多地方都種植著竹子,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區,少數種類還可向北延伸至秦嶺、漢水及黃河流域各處。
《詩經》中有「瞻彼淇奧,綠竹猗猗」的詩句。「淇奧」意為黃河古支流淇水的彎曲處,那裡在古代是「綠竹猗猗」、「綠竹青青」。
這裡的竹雖然是背景,但已經有意識的被用來襯托和隱喻君子。這可能是最早的將君子比德於竹的歌詠。這種將自然之竹人格化的現象,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所獨有的。
文人寄情於自然,將心志融入筆墨中,用筆觸,細細品味竹子。每個人有自己的意趣,每件作品中的竹子也都有自己的風味。
畫竹歷史
唐代
據實物和史料,唐代就有畫竹。唐代有一種銘刻「真子飛霜」(有些沒有銘文)的銅鏡,鏡背紋飾中撫琴高士的背後都會刻三四竿竹、兩三顆筍,以此來村托高士的清逸。
真子飛霜鏡 故宮博物館藏(非展品)
唐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也記載「勝光寺……塔東南院,周昉畫水月觀自在菩薩、掩障菩薩、圓光及竹,並是劉整成色」。唐代注重道釋人物畫創作,並開始有意識的在輔助背景紋飾中加入應景的筍竹,來增添畫面的意境。
但以竹為主題的繪畫尚未出現,也許是因為流傳下來的畫作尚未被發現,因為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畫竹歌》似乎透露出那時已有專門畫竹的畫家,而蕭悅是其中的佼佼者。
魯得之《風竹圖》 寶善堂藏
魯得之(1585—1660年後),字魯山,更字孔孫,號千岩,初名參,後以字行,遂得名之,錢塘(今杭州)人,僑寓嘉興(今浙江嘉興)。為李日華入室弟子。工歐、顏書法。墨竹從吳鎮得法而上窺文同、蘇軾。亦善畫蘭,縱筆自如瀟洒。晚患臂疾,以左手寫竹,風韻尤佳。
蕭悅,與白居易過從甚密。白居易在觀賞蕭郎送給他的竹畫時,品評其畫「逼真」,與眾不同的特點是「莖瘦節節竦」、「枝活葉葉動」;逼真的原因是「不根而生從意生,不筍而成由筆成」;逼真的境界是「不似畫」、「疑有聲」。綜觀唐代的畫竹,大多如白居易所說的「古今雖畫無似者」。
因此,「似」是畫竹人追求的主旨。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戰亂頻發,但似乎並沒有影響繪畫藝術的發展,這與當時最高統治者對藝術的所好和身體力行分不開。
南唐後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擅詩詞。其「書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謂之金錯刀」。他畫的竹也可見書法的筆意。黃庭堅《豫章黃先生文集》中記載李後主作竹之法,其云:「世傳艱難李主作竹,自根至梢,極小者,一一勾勒,謂之鐵鉤鎖」。
清 王翚 《枯木竹石圖》 寶善堂藏
王翚 (1632─1717),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清代著名山水畫大家,被稱為清初畫聖。
宋代
宋人認為,墨竹「不以著色而專求形似者,世罕其人」。創品「往往不出於畫史,而多出於詞人墨卿之所作」。因此,《宣和畫譜》將墨竹畫家單列一類,所錄五代十國的作者作品只有一人一畫,即李頗《叢竹圖》。
宋代重文輕武,文人地位為古代最高,相應的文化藝術也繁榮昌盛,花鳥畫在黃筌、黃居寀父子的影響下,成為宮廷的最主要創作題材,其中竹禽尤多。黃氏父子的院體標準是精密寫實、富麗艷美,符合上層貴胄人家的審美情趣,是傳承五代的宋代畫竹主流。宋代畫竹始倡以書法寫竹。
墨竹,是北宋時期從花鳥畫中分離出來的單獨畫科,以書法寫竹是其旨趣所歸。這應該和宋皇室倡導臨學晉唐書法分不開。
清 金農 《竹林大士圖》 寶善堂藏
金農(1687—1763),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終身。好遊歷,卒無所遇而歸。晚寓揚州,賣書畫自給。嗜奇好學,工於詩文書法,詩文古奧奇特,並精於鑒別。書法創扁筆書體,兼有楷、隸體勢,時稱「漆書」。53歲後才工畫。其畫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筆作花卉小品,尤工畫梅。
《宣和畫譜》收錄的北宋十一位墨竹畫家中有五位是皇室成員,而且各個擅長篆籀隸草,讀書練字之餘,以書法筆法寫君子竹遣興,是最具雅興的。畫竹也因此而稱為「寫竹」。
宋人論畫並不著眼於客體的關係言其功能,而如談論詩文一般注重「道、德、心」。宋代「畫墨竹與夫小景」,多「不盈咫尺」小幅,極少大幅畫作。
元代
元代時,整個社會發展陷入了停滯和倒退,但是精神層面的文學藝術並沒有因政治經濟的倒退而衰落,反而因心中的苦悶須釋放而逆勢上揚,文人畫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特別是象徵人格精神的竹畫從理論上和畫藝上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據統計,《佩文齋書畫譜》收錄元畫家四百二十餘人,其中專工畫竹或兼畫墨竹的佔三分之一。
清 李方膺 《竹石圖》寶善堂藏
李方膺(1695—1755),字虯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抑園,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蘇南通)人。寓居金陵借園,自號借園主人。出身官宦之家,為「揚州八怪」之一。工詩文書畫,擅梅、蘭、竹、菊、松、魚等,注重師法傳統和師法造化,能自成一格。作品縱橫豪放,墨氣淋漓,粗頭亂服 ,不拘繩墨,意在青藤、白陽、竹憨之間。
元人畫竹都宗北宋文與可,但對其寫生和寫意的認識逐漸分野,注重寫生的代表人物就是李衎 [kàn]。他反對縱逸,強調「法度」,要既合物理,又合畫理,趙孟頫稱之為「寫真」。李衎《竹譜》一書,是畫竹畫論中的力作。 他身體力行,講究對竹的外在形態的描摹。
明 莫懋 《竹圖》 寶善堂藏
莫懋,明,字文懋,號雲樓(歷代畫史匯傳作字雲棲,明畫錄作號望樓),無錫人。任俠有勇力,壯歲折節讀書,畫法郭熙、高克恭,晚作古松巨石圖,最自愛賞。令王仲儀貌己像於松下。工書,好為張旭狂草。
在文人士大夫為統治階層所拋棄的元代社會,寫意派的隊伍顯然龐大很多,其領軍人物如趙孟頫、柯九思、吳鎮、倪瓚等都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風雲人物,自然在墨竹的創作上有實踐又有理論。
元人將以書法入畫的理念更具體化了,趙孟頫有詩云:「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須八法同。如若有人能會此,當知書畫本來同。」
明代
明代萬曆晚期至康熙早期,是社會劇變的時期。晚明之時雖然掙脫了文化專制主義的束縛,無奈明王朝氣運日衰,各種矛盾日益加劇,社會動蕩不安。清初易代之際,士子縉紳多遭受政治壓迫,他們或以身殉國,或逃生方外,或違世矯俗,或歸隱山林閭里,所繪作品多假物而鳴,表現無奈的感傷、強烈的悲憤和抗爭。因此,整個藝術領域都隨著社會的變化而呈現出多種思潮和藝術風格。
明 朱鷺 《墨竹圖》寶善堂藏
朱鷺(1553—1632),初名家棟,字白民,自稱西空老人,吳縣(今蘇州)人。有小玉蟾、白愚等印。工古文詞,尤邃於易。間寫墨竹,深得文同、吳鎮之旨。生平喜游,登華山樂而忘返,結茅於蓮花峰,貧甚,不受人一錢,寫竹刻印,賣以自給。
在這歷史突變時期,竹當之無愧地成為最適合表達士子縉紳精神世界的物象。如著名的思想家、書畫家傅山在明亡後畫竹並題曰:「一心有所甘,是節都不苦。寥寥種竹人,龍孫伏何所?」寓復明於竹畫中。
清代
清初承前啟後的墨竹大師當屬石濤。石濤本名朱若極,明亡後削髮為僧,法名原濟,字石濤,清初名畫家「四高僧」之一,為山水畫一代宗師。石濤畫竹的成就也是極高的,石濤《畫語錄·筆墨章第五》雲「墨非蒙養不靈,筆非生活不神」;又曾說「縱使筆不筆,墨不墨,畫不畫,自有我在」。此兩點是石濤繪畫實踐和理論的精華,對後來的揚州畫派影響極大。
清 石濤《竹石圖》寶善堂藏
清早期有實踐有理論的竹畫家當屬汪之元,他擅畫蘭竹,於雍正初年寫成的《天下有山堂畫藝》由《墨竹指三十二則》和《墨蘭指·附蕙石苔草二十八則》兩部分組成。墨竹部分從山水六法引出墨竹六法:一曰胸有成竹,二曰骨力行筆,三曰立品醫俗,四曰氣韻圓潤,五曰心意跋剌,六曰疏爽淋漓。最後指出墨竹「六病」,可以六法治理。並提出「寫竹初以古人為師,後以造化為師,渭川千畝皆吾粉本也」。在討論文同以來墨竹一科的發展及諸家成就時,對本朝的諸升大加讚賞,並未一味地厚古薄今。
經過清初的幾十年休養生息,曾遭十日之屠的揚州又漸漸地恢復了昔日的繁華,鹽商聚集所帶來的財富助推了爭奢競侈的消費。富商們自然早已腦滿腸肥了,脫俗是當務之急,這就催生了很大的書畫消費市場,求奇尚異的揚州八怪應時而生。揚州八怪人物眾多,稱之為揚州畫派更名副其實。
清 鄭燮 《竹石圖》 寶善堂藏
鄭燮(1693—1765),江蘇興化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擅畫蘭竹石等,對畫竹的承繼與創新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鄭燮是文人,是良吏,最後賣畫為生,世態炎涼和民間疾苦最為感同身受,所以他的畫作和題跋更多地關注社會,關懷民生之艱,張揚大我的鬥士精神。他畫竹石以示不屈的抗爭精神。他在《靳秋田索畫》中明確宣稱:「凡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如此的以畫竹來表達親民、抗爭的墨竹畫家,有史以來唯此一人。
雍正朝以前,四王的山水畫主導了整個畫壇,乾隆朝則由揚州畫派踵武「青藤」和「白陽」,引領大寫意花鳥畫蓋過了山水畫,畫風也由中和、內斂變為狂放,變閑情雅緻為言志寄意。
墨竹是文人們的永恆畫題,乾隆時除揚州畫派外,比較有影響的還有周顥和蔣和。
吳湖帆 字畫一堂 寶善堂藏
吳湖帆(1894—1968),別署丑簃,號倩庵,書畫署名湖帆。江蘇蘇州人。工寫竹、蘭、荷花,有近世畫竹第一人之譽,他畫竹從宋人雙鉤入手,又參以趙雍墨竹及惲壽平的沒骨法。以淡墨或淡色畫竹,其筆下的竹子有疏淡清雅之韻味,特別是水份的使用和控制恰到好處,使竹葉有「鳳尾梢卷」之勢。雖不著色,但仍有縝麗豐潤,蒼翠華滋的富麗堂皇之感。
乾隆以後,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氣運開始下行,墨竹的創作和理論似乎也受其影響而無所建樹。清末民國在「師夷」的風潮下,許多學子出洋留學,將西洋油畫的創作方法及理論引入中國,並用之實踐,雖然在審美上有別趣,但文人氣略顯不足。值得一提的畫竹名家是異軍突起的「海上畫派」的蒲華和吳湖帆。
近代
近代中國,毛澤東定性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辱內患,戰火連綿。士子文人、熱血青年畫竹明志自不必說,軍閥政要如吳佩孚、張學良、宋美齡、陳漢弟、陳方等也在公務之餘寫竹遣興,也算是民國畫壇的別樣風景。在這多事之秋,卻也不乏專門畫竹之人,柳子谷是當時少有的專門畫竹的畫家,而且一畫就是六十多年,大概是畫竹時間最長的畫家了。
孫雪泥 《竹趣圖》寶善堂藏
孫雪泥(1889—1965),又名鴻、傑生,字翠章,號枕流,別署枕流居士,江蘇松江(今屬上海市)人。5歲郎能剪紙,16歲中科舉,開始習畫,臨線裝版畫以及圖案。一生專研繪事,工山水、花卉,尤擅鱗介、蔬果、梅花等。山水畫繼承雲間畫派,花果則宗明代孫克弘,所作風景和蔬果,淡雅秀逸,頗有韻致。
中國古代的竹畫,既有寫照傳神的寫生,也有文人士夫的寫竹,更是古代文人心路歷程的抒寫。
齊白石 《竹趣圖》寶善堂藏
齊白石(1864─1957年),湖南長沙府湘潭人。原名純芝,字渭青。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57歲後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於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
關於展覽
寶善堂主人於善明,上海人,自幼愛好書法繪畫,更精於篆刻。新世紀開始,來到書畫大師吳昌碩的故鄉浙江安吉投資竹文化旅遊產業,安吉連綿的翠竹令他心蕩神怡,深厚的繪畫文化更是觸動了他骨子裡的情愫。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他積累了明至當代的竹畫三百多幅。此番精選了240幅,由浙江省博物館專業人員編撰成《品竹——寶善堂珍藏中國歷代名家竹畫集萃》一書付梓出版,以饗廣大藏友和書畫愛好者。
同名展覽也將於3月15日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與廣大觀眾見面,這是我館整合利用民間收藏文物資源,讓社會公眾共享的再次實踐。
品竹
——寶善堂珍藏中國歷代竹畫展
展覽時間
2017年3月15日—4月30日
展覽地點
浙江省博物館西湖美術館
資料來源 | 鍾鳳文
編者 | 品竹中的七弦琴
※聽一席「蘭亭的故事」,賞一番魏晉風骨
※手把手教你戴明代首飾,來試試吧!
TAG:浙江省博物館 |
※中國絲綢博物館珍藏的服飾國寶
※越南宮廷博物館珍藏末代王朝御用物品,精美玉器彰顯皇室奢華
※品鑒歷史——最全中國歷代帝王錄「圖文珍藏版」
※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文物
※鑒賞|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文物
※故宮博物院珍藏——漢代玉石器大賞
※精品紫砂壺珍藏之南京博物院
※中國四大名扇 中國傳統手工藝術珍品 值得珍藏
※博物館中珍藏的精品瓷器,陶冶新平肇漢唐,宋明瓷奪寶珠光
※釣魚台國賓館珍藏的國畫
※中國各地博物院珍藏 中國翡翠首飾藝術
※金古珍藏古董珠寶私享會,歐洲精品私藏珠寶亮象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中國著名書畫家劉吾魁作品由中國郵政出版發行《中國藝術大家珍藏郵冊》
※中國最頂級珍藏文物
※國外藏家珍藏中國瓷器精選
※末代皇帝珍藏的奇珍異寶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珍藏的中國古典畫作
※湖州博物館珍藏的夾頭榫畫案及酒桌鑒賞
※貴州珍藏中國美術精品彙展第二展季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