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消失的城門,中國的歷史

消失的城門,中國的歷史

1924年,瑞典藝術史學者喜仁龍(Osvald Sirén)在倫敦出版了英文版的《北京的城牆與城門》。作者用細緻的勘測觀察手記、53副城門建築手繪圖紙、128張實地拍攝的城牆與城門照片,構成了今天我們想像老北京風貌的基礎。


上世紀80年代國內曾翻譯出版本書刪減版,2017年首次推出完整版。本文為該書節選,標題為編者所加,經出版社授權刊載。

消失的城門,中國的歷史


《北京的城牆與城門》


【瑞典】喜仁龍 著


鄧可 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7年1月


消失的城門,中國的歷史


城門就像城牆的嘴;承載著超過50萬生命體的城市彷彿一個巨大的身軀,呼吸和說話都離不開這張巨人的嘴。整座城市的生活都集中在城門一帶;進出城市的生靈萬物都必須穿過這些狹窄的門洞。而由此通過的,不僅僅是汽車、動物和行人,還有伴隨著思想與願望、希望與失望、死亡與新生的婚禮和葬禮儀仗隊。在城門那裡,你可以感受到整座城市的脈搏,似乎全城的生命與意志都通過狹窄的門洞奔涌著——這座名叫北京的城市,它每一次跳動的脈搏,都彰顯著這個有機體的生命節奏。


夜幕降臨之時,城門變得微弱而悄無聲息;每到夜晚城門就會緊閉,或者說曾經會緊閉。而黎明時分,厚重的木門慢慢地打開,就像巨人在睡意矇矓之中打著哈欠,而清晨的第一支車隊或騾隊就從這裡開始了他們新的征程。漸漸地,城外的人推著手推車,或挑著上下晃動、裝滿農產品的扁擔陸陸續續地向這裡趕來。當太陽再升高一些,城門的交通和活動便開始變得擁擠雜亂。匆忙的挑夫、手推車和驢車之間,混雜著人力車和不斷鳴笛卻無濟於事的汽車。集中於這些狹窄通道的人流的強大節奏,從來不會因為任何威脅的聲音而被打亂。車馬人流越來越大股而流速並沒有加快;有時太多的手推車和人力車從對面湧來,可能導致交通暫時停滯。正午時分是主要城門最擁擠的時候,那時每個人都要出去吃午飯。到了傍晚,洶湧的人流逐漸變為涓涓細流,隨著暮色加深,車馬行人更加稀少。(雖然如今北京的城門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實行嚴格的關閉措施,但在中國其他大部分的城鎮依然如此。)

活躍在城門附近的生活節奏,不僅隨著一天中的時間變化,還取決於城門在城市中的不同方位以及城外關廂的特點。在南城牆上,城市的正面開有三座恢宏的城門,這裡有最繁忙的交通和商業。中間的是正陽門(國門),比其他城門更高大;這座曾經僅供皇帝使用的大門,現在也被稱為「國家之門」,儘管它雄偉的建築和周邊古色古香的環境已經受到很嚴重的破壞,但它依舊是帝都生生不息的生活中心。在正陽門東、西方向的一定距離,分別矗立著哈德門和順治門,儘管這並不是它們的正式名稱,但人們還是習慣這樣稱呼它們。這兩座城門成為溝通南北的主要街道的出入口。哈德門有時也被稱作「景門」,光明與榮盛之門;上至天子,下至百姓,誰都可以進出這座城門。在其西面的順治門則恰好相反,它被視為不幸和衰落之門,也就是「死門」,即「死亡之門」,至今還可以看到大多數的葬禮儀仗從這座城門經過。南城牆上的這三座城門是調控內城與外城人流的閘門,與其他直接通向郊區的城門在特徵上有所不同。尤其是當雙軌鐵路穿過哈德門並繞過了順治門的瓮城之後,這兩座城門的許多原有特徵都消失了,箭樓也都被拆除。

消失的城門,中國的歷史



(哈德門側影)


北城牆的正中沒有城門,只在兩側開有城門,且這兩座城門與南城牆上的城門並不對應,而與城市的中軸線相距較近。城門外的近郊如今已經變成了村莊的模樣,但在元代,這一帶曾是元大都城市以內的部分。北門一直被視為北京城防禦最重要的城門,因為對都城的進攻多是來自這個方向。軍隊從這兩座城門出入也最為頻繁,因為北京城最大的兵營就坐落在城北。德勝門,根據字面意思,即品德高尚之意,也被稱為「修門」(修飾之門);而安定門則是「生門」(豐裕之門),皇帝每年都要從這裡經過一次,去往地壇祭祀,以祈求一年的好收成。城門外觀雄偉,瓮城(因修建鐵路,部分被毀)和城樓高聳在完全裸露的原野上,沒有任何房屋或樹木遮擋。

東面的兩座城門,由於環城鐵路的修建,被粗暴地改建了,瓮城幾乎被全部拆毀。但向城外遠眺,護城河兩岸成排的垂柳掩映著宏偉的城樓,畫面美不勝收。在鐵路建成以前,護城河(或運河)一直發揮著向城市內部運送大米的重要功能,這是城裡居民們的主食,被貯藏在東城牆沿線的糧倉內。東直門被稱為「商門」(交易之門),人們在這附近做買賣,而皇帝從來不去那裡。齊化門,又被稱為「杜門」(休憩之門),這是由於東直門的市場而自然形成的。

消失的城門,中國的歷史



(東直門城樓)

西牆上的西直門和平則門,是僅存的沒有因鐵路建設而受到破壞的兩座城門。它們還保留著北京城門原有的特徵:不僅有兩座供防禦和瞭望的門樓,更有瓮城形成的完整庭院,其間庇護著的小寺廟和各式各樣的小攤。從瓮城月牆上開出的路從外側環繞著瓮城,道路兩旁林立著糧店和餐館。城門就這樣以自然而完美的方式將城市和郊區連接起來。從這些城門附近擁擠的人群中,我們可以窺見在中國北方的村店中所看到的逍遙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與現代文明中那些擁擠忙碌的汽車和機動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平則門意為安靜和規則之門,據說這裡的居民被皇帝的詔令驚擾,因此這座城門又被稱作「驚門」。而西直門又被稱為「開門」(開放之門),即曉諭之門,象徵著充分領悟皇帝詔令的英明。


我們無從考證這些或多或少有著象徵意義的城門別稱是如何起源的,但它們仍然值得去了解,因為這些名字至今還活在老北京的記憶中,有時從這些別稱中折射出的是城門的使用傳統和古老特徵。

消失的城門,中國的歷史



(東直門城樓的門洞)


內城的城門都是經過統一規劃的,儘管不同的城門在大小和細節上有所出入。它們最突出的特徵是雙重城樓。城樓建在城牆被擴大形成的城台上,如同一座巨大的樓閣或殿堂,是有著三重屋檐和開放式柱廊的雙層樓閣。長長的馬道伸向城台上方,便於人們上下城樓。箭樓為磚砌,牆面向外傾斜,看上去沒有太多傳統建築的特徵,除了雙重屋檐和四排箭窗。它矗立在U形瓮城頂端向外凸出的寬闊城台上。


城門的布局完全是古老的形式,它們無法適應火器時代。它們與元大都的城門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並沒有因為新式武器的引進而增強抵禦炮火的能力。尤其是城樓,其開放式的木結構和薄薄的磚牆在現代戰爭中顯然更加脆弱。不過幸運的是,除了德勝門城樓,其餘的城樓都保存了下來。也許當這些城樓都消失的時候,北京也就失去了它全部建築中最具特色且最迷人的部分。


刊於財新文化頻道。


特別聲明財新文化由財新傳媒出品。財新文化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新傳媒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歡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文化 的精彩文章:

倒霉的戰士和幸運的讀者
王芫:人生獨立須正名
李驥:奧斯卡的答卷
像羅納德·科斯那樣去分析真實的世界
朱小棣:百年過後看楊絳

TAG:財新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古城門
一戰封神,中國前鋒攻破了法國隊的城門!
北京的城牆和城門:被記錄的和被遺忘的
中國名字最霸氣城門在南京,和一個傳說有關
日本統治時期的韓國,滿大街漢字,城門都是中式的
中國最「古典」的村落,前有護城河,四周有城牆,還有6座城門
城門與城門決的作用
老照片:真實的北京城,太震撼了,城牆與城門(三)
中國的最強帝國,將六十萬大軍一直耗在城門外,你們知道嗎?
《北京的城牆與城門》
看看中國古代雄偉宏大的城門
航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古城門——南京中華門
古代城樓的城門都是朝內開的,小小的設計,隱藏著古人的大智慧!
中原一古城,全國古城牆最長,四個古城門保存完好,已經五百歲了
它是中軸線的南起點,外城最雄偉的城門,永定門滄桑之變
益陽的古城門
看看九一八事變前的紫禁城門口的石獅子:威嚴的獅子守不住國門 哀中國!
南昌會戰中的中國將領,被割下頭顱城門懸掛三天,空運回日本炫耀
中國十大著名古代城門 其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六百年風雨滄桑,世界最大城門,中華門保留蔣中正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