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家庭,一面藝術 張曉剛:家庭的傷痕
10位大藝術家
10段人生轉折
10個青春故事
向1000萬年輕人敞開心扉
只為追尋生命與理想的意義
《大藝術家》
第一季?第一集
《張曉剛:家庭的傷痕》
YT大藝術家 - 第一集:張曉剛——家庭的傷痕
一個沉默的父親
一個生病的母親
一個敏感的小孩
像他的作品中一樣
這是張曉剛家庭的真實寫照
《大家庭》系列是張曉剛收穫名譽以及藝術地位的重要作品,而他所成長的家庭卻沒有給他帶來對等的幸福。
大藝術家?採訪手記
我上一次去昆明是十年多前,大年三十,獨自旅行。當天要趕綠皮火車去大理,在搖搖晃晃的火車上聽到了除夕的鞭炮聲。路上沒有約炮軟體,沒有精品酒店,就是要在合家團聚的時候獨自去更遠的地方——所謂的放逐。二十齣頭,一個剛出社會的記者,真的是年輕。
這一次,當我們YT團隊來到昆明,約訪「大藝術家」第一期人物張曉剛老師時,我想到和他聊聊我們以及小朋友們共同面臨的話題:初入社會的轉折點。
我一直對張曉剛藝術背後的故事著迷。他出生的家庭,他的人生歷程。有些是我感同身受的,有些是作為一個旁觀者想知道的。這個時代並不歡迎活在過去的人,但張曉剛卻說:「我不相信現在,也不相信未來。」這樣的人成為大藝術家,就成為了偉大的時代記錄者,他的藝術,記錄著個人、家庭以及整個社會的轉折點。
這一次我們的尋訪回到昆明,回到張曉剛人生最失意、最彷徨的時刻,也是他個人轉折點的發生地。1982年,張曉剛從四川美院畢業,幾經周折才在昆明歌舞團找到一份工作,分配到一間宿舍。他在這裡待了4年,熬了最漫長的夜,喝了最多的酒。
我邀請他回到巡津街,歌舞團當年的舊址。街道依然保留著當年狹窄安靜的樣子,但宿舍樓已經拆除,只有一段石頭砌成的牆還和記憶中的一樣。張曉剛記得,無數個黃昏日落,他沿這道牆獨自行走,逃不出現實,也想不清人生將去往何處。
在昆明的第四年,張曉剛偶然機會從昆明去往深圳,在經濟浪潮中呆了2個月,他完全融入不了,才明確地告訴自己:我這輩子就當一個藝術家。不久,他離開了昆明,落腳重慶、成都,最後是北京,並在這裡以藝術家的身份面對這個世界。
在巡津街,我們沿著石牆走完,才發現一段小小的文字:十年前,巡津街地區改造,政府在保持原貌的前提下,將這道石牆整體東移了3米。
不管過去、現在、未來發生過什麼,將發生什麼,我們都只是「時代的旁觀者」。
YT CREATIVE MEDIA創始人 徐寧
2016年11月1日
大藝術家?背後的故事
1984年春節,雲南昆明,一個年輕人因為酗酒差點死去,他被朋友送進昆明市中醫院,整整住了兩個月。家人沒管過他,甚至父親到醫院看望一個老戰友,都沒有順路去看他。
張曉剛 - 大家庭No. 17
這個年輕人叫張曉剛,後來成為中國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而他非常重要的作品系列的主題是:家庭。
張曉剛說,「一個人的生活經歷,肯定會在他的作品中反映,我一直渴望家庭生活,但始終和幸福的家庭沒有緣分。因為我和父母親的情感,始終是有隔閡的。」
張曉剛工作室
17歲的時候,父親去拜訪曾經的同事林聆,一位昆明軍區美工隊的畫家,順便帶上了張曉剛。林聆一分錢都不要地收下了這個學生。這樣,張曉剛開始接受嚴格、刻板的歐洲傳統模式的美術教育。
1978年,張曉剛考入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成為恢復高考後,雲南省第一個考入四川美院的學生。但大學畢業後,張曉剛沒有等到工作分配。
張曉剛 - 自畫像,1983
「我自認為是四川美院油畫系第一屆畢業的,理所當然可以在昆明選一個好單位,結果昆明完全不接受我。我抱著自認為能代表我的作品,四處找人,全部碰了釘子,沒有展覽,沒有出版,學院、美協都把我當成另類——我成了當年雲南省唯一一個沒有被分配的大學生。」
張曉剛 - 綠牆:有手電筒的房間
半年後,張曉剛成為昆明歌舞團的一名美工。儘管對這份工作不甚滿意,但這起碼給了他基本的生存保障,和一間宿舍。這間宿舍後來成了昆明藝術青年的據點,張曉剛在這裡度過了四年波西米亞式的放逐生活。
「我回來後,父親對我還是一貫的冷漠,他說『你的行李都不要打開,你分到哪兒就趕快走』,我覺得好像昆明從裡到外都不歡迎我,我像是一個異鄉人。後來有了自己的房間,就在自己的房間待著,我很少回家。」
「當時我發了一個毒誓,在昆明這個城市絕對不能超過五年,必須離開。」在昆明,這是張曉剛過得最混亂的時期。他和畫家毛旭輝、潘德海、葉永青等組成了一個小圈子。他們在薩特、黑塞、卡夫卡等西方作家的影響下,整日思考的是生存的荒誕、虛無與死亡。
張曉剛工作室
張曉剛開始酗酒,每喝必醉,很快他的身體徹底崩潰,1984年元旦,他因胃出血住進了醫院。春節都是在醫院過的。住院2個月家裡沒一個人去看他,甚至父親去醫院看一個戰友,也沒有順道看他。他住院時畫的小素描被取名為《黑白之間的幽靈》,這個階段被他後來稱為「魔鬼時期」。
因為從小體質弱,也因為醫院獨特的氣氛,他對生存、死亡、愛戀和人生猛然警覺起來:「病魔的最大的好處就在於,當我們被遺棄在生與死的白床上時,在這兩個世界之間,才真正明白了什麼叫做夢。」
「其實住院那兩個月我蠻高興的,因為我終於開始有自己的一批新作品了。1984年之前雖然也在畫畫,但始終找不到方向,住院激發了某種東西,畫出了一批新的作品。出院以後我又自己把自己關起來繼續畫,完成了『死亡幽靈』這一個系列。」
張曉剛 - 黑白之間的幽靈1號: 洗床單的老嫗
隨著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深圳特區的設立,張曉剛也覺得好奇,跑到深圳待了兩個月,想體會一下自己能否在另一個環境里生存,「最終以失敗告終,我在深圳被辭以後,重新回到昆明,一分錢也沒掙到就回來了。」 昆明的商業氣息也越來越濃厚,很多人開始開公司、搞裝修,張曉剛也去參加掙點錢,但總覺得自己的藝術理想在不斷降低。
「我在想,我為什麼要降低自己的藝術感覺,去接受一個時代新的價值體系,這對我來說有意義嗎?就是那個時候,我下定決心,我這輩子不幹了別的,我就做個藝術家。」
張曉剛工作室
1985年,張曉剛獲得一個機會,重返四川美院任教,他比計劃中的5年提前了1年,離開昆明。
1993年暑假,張曉剛回到昆明,翻開父母的相集。這些來自另一個時代的舊照片喚醒了他兒時的記憶:沉默的父親、生病的母親、陰暗的房間與桌上的桐油燈……他從這裡面也看到了這個國家的歷史與現實:「家庭照這一類本應屬於私密化的符號,卻同時也被標準化,意識形態化了」。這樣的感觸與之前對自己繪畫的反思,終於催生了他的「大家庭」系列。
張曉剛 - 血緣—大家庭三號
他曾說:「那是回昆明以後翻看家裡的那些老照片,突然發現我媽年輕時候還很漂亮,穿著軍裝,那種神態很好,我父親也是那種非常理想化的感覺。以前看一看就過去了,也沒想什麼東西,這是我第一次認認真真地看一張中國人的臉。有一種東西在隱隱約約打動我,說不清是什麼。」
「我靠畫家庭出名,但我的家庭又總有很多殘缺,我覺得很古怪。可能正是因為這種殘缺,導致我去關注它、在意它,下意識地表達它。」
張曉剛 血緣-大家庭:同志
2006年3月,張曉剛畫的一幅年輕男子的肖像的《大家庭:同志第120號》出現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售價接近100萬美元,幾乎是其預估值的三倍,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第一個「百萬紀錄」。
關於這件事,張曉剛也是記憶猶新:「2006年父母突然問了一下,我就跟他們講,我的畫在紐約賣得很貴了,差不多100萬美元,他們不相信。我哥跟我爸去講,他聽了也不吭聲,不表態。過了幾天我爸給我打電話,說你講的事是真的,《參考消息》登了。從此他們就比較關心了。」
張曉剛工作室
2010年春天,張曉剛的母親在睡夢中溘然長逝。
「母親走的太突然了,我哥給我打電話,等我趕回來她已經走了。母親走了,我的生活中很重要的東西塌掉了,因為她是最愛我的人,我可能也最像她,這種感情很複雜;另外一方面,我也為她解脫而高興,她這一輩子被病魔折磨,吃太多的葯,到走之前的一兩年,已經老年痴呆,我站在她面前都不認識我了。」
張曉剛工作室
2015年,張曉剛的父親也過世,在父母合葬那一天,張曉剛真實地感覺到父母永遠離開了。
「過去你還有一種比較文學化的情感,但當他們一起入土為安的那一刻,你才意識到這件事是真實的,不會再回來了。」
張曉剛工作室
尾聲:
在最近的一次展覽中,張曉剛對我們說,「我不相信當下,也不相信未來」。他承認自己是一個活在記憶里人。只是當他越來越成名後,人們會放大他在歷史與時代中的意義,而不再提起那個來自雲南昆明一個殘缺家庭成長起來的小孩。
大藝術家?成長與探索時間
Q: 在日常生活中你獲取靈感的方式是怎樣的?
A: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每個階段可能也不太一樣。對我來講,靈感來源除了生活中的感悟、體驗,主要還是來自於對資料的收集、分析、篩選。
Q: 除了藝術以外,什麼事情是佔據你主要時間的?
A: 看電影,跟朋友聚會。
Q: 如果說你的一面是藝術,那麼另外一面是什麼?
A: 一面是藝術,另一面就是怎麼做人了。你對生活怎麼理解,你準備去過怎樣的生活,這對藝術家來講可能很重要。
Q: 你覺得藝術對大眾的意義是什麼?
A: 我覺得藝術首先是對個人有意義。如果對個人沒有意義,對別人也不會有意義。藝術是一個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行業,如果你自己沒有投入、熱愛的感覺,那藝術對你來說可能只是一個工具、或者謀生的手段。對我來講,藝術是一種純粹的內心的需要,所以對我來講意義更大,至於對別人能產生什麼意義,這個我不好把握,我不知道。
Q: 您最喜歡的時代是什麼?
A: 我最喜歡的肯定是我的青年時代,80-90年代。
Q: 您害怕變老嗎?
A: 誰不怕?我最近也在想這個問題,藝術家的時間表可能跟普通人不太一樣,對生命的理解、對工作的理解都不太一樣。藝術這個行業我最慶幸的一點是永遠不會退休。只要你的生命還存在,你就可以繼續創作。這個是最讓人欣慰的。不像進到一個單位、慢慢老了以後退休。藝術就是日常的生活,昨天、今天、明天,都是一回事。
Q: 家庭意味著什麼?
A: 我是個很看重家庭的人。雖然我是畫家庭出名的藝術家,但是我的家庭生活也不是那麼一帆風順,但我還是覺得家庭對我來說很重要。
關於《大藝術家》
《大藝術家》——時代的旁觀者。
《大藝術家》第一季是由YT CREATIVE MEDIA製作的世界級藝術大師傳記紀錄片。第一季由YT與小米科技聯合出品,小米NOTE2雙曲面支持實現。
10位世界級藝術大師:張曉剛、喻紅、丁乙、王廣義、Sean Scully、周春芽、楊福東、隋建國、羅中立、Michael Craig-Martin將面向1000萬年輕觀眾敞開心扉,講述他們的青春故事與人生轉折。
《大藝術家》第一季於3月10日起,每周五通過小米全渠道及YT APP進行全網播出,大藝術家的更多故事、深度報道和精美作品圖片也將同步更新。
關於YT CREATIVE MEDIA
全新的YT CREATIVE MEDIA誕生於視覺文化消費的時代,我們關注藝術、時尚、生活方式領域,是新一代創意媒體公司。2016年「YT新媒體」和全球15個城市的1000位藝術領袖、靈感先鋒、創意達人、視覺機構一起, 創造了超過3,000,000條視覺數據,100個精選故事,20個榜單排行。
2016年,全新升級的YT CREATIVE MEDIA推出了創意營銷品牌Artic Consulting、視聽品牌YT Story。我們用講故事的方式傳播品牌價值,幫助客戶在商業中融入藝術、創意。在全球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通過審美提升商業競爭力。
2017年,YT依舊堅守自己多元、先鋒、不取悅的DNA,通過新媒體、視聽、創意營銷三大矩陣,成為全球視覺文化的引領者。
編輯YT大藝術家
圖片由張曉剛工作室提供
攝影張悅
/ Y T 原 創 未 經 允 許 不 得 轉 載 /
Contact Us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email我們吧
※宋代奸商的「眼藥酸」廣告,專坑書獃子
※曹丹:我對藝術從沒有懷疑
※張然:商學院畢業後,她用一份報告開啟artnet中國之路
※是誰殺死了哈姆雷特的初戀情人「奧菲莉亞」?
TAG:YT藝術雲圖 |
※董卿的一家,楊瀾的一家,周濤的一家,你最羨慕誰的家庭?
※鄧超在孫儷面前最有面子的一次!被老婆親自艾灸,家庭地位驟升
※一夫一妻一家庭,一生一世一輩子!
※一個樹木的家庭
※彩禮,曝光了一個家庭的三觀
※一個家庭,一旦領悟了這兩條天規,家業興盛,子孫一生亨通!
※朱一龍家庭背景,黃子韜家庭背景,李易峰家庭背景,差別讓人心酸
※中國一牛人家庭,千年出一個,張學良、蔣介石的岳母均來自這家
※一起守候,牧者的家庭
※張馨予婆家家庭背景大揭秘,老公一舉動引紅雷哥側目,網友:啥家庭啊
※好的家庭,都有一個顧家的男人
※小偷家族:血緣不是家庭的唯一羈絆
※娛樂圈中的母親和女兒都是明星的4組家庭,你最喜歡哪一組家庭?
※二胎家庭鄙視鏈,有兩個兒子的家庭,竟然在最底端?
※揭秘:蔡徐坤家庭背景大曝光,竟是這樣的
※張馨予老公何捷家庭背景被曝光,還真不是一般家庭能相比的!
※家庭檔案館記錄光陰的故事,這是一個老知青的一輩子
※張馨予老公背景不一般,網曝出身軍三代家庭
※張馨予老公背景不一般,家庭背景和教育程度都是非一般人能比的!
※胡歌家庭背景曝光,這樣的家庭,沒想到能出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