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小火箭出品


本文作者:邢強博士


原文題目: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近期和大家聊飛船和火箭聊得還是好開心的。在小火箭的經典導彈與火箭系列文章的留言中,有很多人提到了航空母艦。大家對我們自己的新的航空母艦的期待與日俱增。實際上,航空母艦除了有保家衛國的作用之外,對科學研究尤其是與太空探索相關的研究是有很大幫助的。


今天,我們不聊技術,只聊歷史。


小火箭在本文將稍微展示一下航空母艦的傳統印象,然後就從人類早期的載人飛船計劃說起,一直說到載人登月計劃,看看在這史詩般的人類太空探索的歷程中,航空母艦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吧!(順便說一下美國早期載人航天活動的水星、雙子座和阿波羅3大計劃中的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飛船吧!)


印象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上圖的航母編隊中有4艘大艦:美國的約翰·C·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USS CVN-74,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7號艦)、法國的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法國擁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艦、法國唯一的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美國的肯尼迪號航空母艦(USS CV-67,小鷹級航空母艦的4號艦,美國最後一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英國的海洋號兩棲攻擊艦(英國皇家海軍旗艦、帶有全通甲板的直升機航空母艦)。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91年1月23日,肯尼迪航空母艦上的A-6E攻擊機剛剛掛載上激光制導炸彈,準備參加沙漠風暴行動。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58年11月1日,美國好人理查德號航空母艦(USS Bon Homme Richard CV-31)剛剛離開舊金山港口,開始前往西太平洋。該航母是美國海軍第二艘以法文命名的航母。好人理查德是美國開國元老本傑明·富蘭克林的筆名。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正在地中海巡弋,攝於1991年12月10日。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的蘇-27K重型艦載機(後來通常被稱作蘇-33)。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2008年5月21日,2架法國陣風戰鬥機在美國杜魯門號航空母艦上進行起降訓練。


水星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44年12月8日,參與二戰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正在烏利西休整,組成了著名的「殺手陣列」。右側隊列由近及遠分別為胡蜂號、約克城號、大黃蜂號、漢考克號和提康德羅加號,左面深色的為列剋星敦號。


航空母艦給人們的印象往往帶有一種殺氣騰騰的感覺,會與洲際彈道導彈、核武器等一起被列為國之重器。但是,實際上,航空母艦還是有其另外一面的。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62年後,列剋星敦號開始在彭薩科拉擔任訓練艦。該艦屬於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該級航空母艦是世界上建造數量最多的一級航母。在二戰期間,曾有計劃建造32艘埃塞克斯級航母,不過由於二戰的技術,實際開工建造26艘,建造完成,順利下水的有24艘。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就在人們討論這些航空母艦在二戰後將會扮演怎樣的角色時,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開始了:水星計劃是美國的第一個載人航天計劃,始於1959年,終於1963年。計劃的目的是要發展出一套較為可靠的將人送入近地軌道的方案。上圖為位於卡納維拉爾角航天中心第14號發射台旁邊的水星計劃紀念碑。


計劃的名稱來源於希臘/羅馬神話中的速度之神墨丘利。墨丘利同時也是水星的英文名稱,它的移動速度比其他行星都快。水星計劃的名稱取了其中速度快這個彩頭,而並非是要載人登水星。


上圖的那個水星符號中的7,代表水星計劃的7位宇航員。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水星計劃7人合影(從左至右: 施艾拉、謝潑德、斯雷頓、格里森、格倫、庫珀、卡彭特)。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不過,小火箭覺得水星7人的合影還是上圖這樣的比較好認一些。水星計劃7人合影(從右至左: 斯雷頓、謝潑德、施艾拉、格里森、格倫、庫珀、卡彭特)。後面是一架F-106B。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水星計劃控制大廳,攝於1962年9月10日的卡納維拉爾角。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水星計劃包含了20次不載人的發射和6次載人發射。1962年2月20日的水星-宇宙神6號實現了整個計劃預定的目標。上圖為水星計劃中的6次載人發射的場景。其中用到了紅石導彈和宇宙神導彈的技術。有關這兩款導彈,分別詳見小火箭的公號文章《紅石導彈:美國導彈與航天工業的敲門磚》和《從美國最早的洲際彈道導彈看項目管理》。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60年11月21日,水星-紅石運載火箭準備發射升空。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液氧在常溫狀態下時刻處於沸騰狀態,這是紅石導彈的液氧貯箱外壁上用來排出多餘氧氣的閥門,以防液氧貯箱壓力過大。其他有關紅石導彈及其後續運載火箭改型的內容就不再贅述了,詳見小火箭之前的系列文章。


從水星-紅石1號飛船開始,航空母艦正式在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中擔任重要的角色。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這就是水星-紅石1A號飛船,攝於2013年2月16日。濺落在大洋中的飛船是如何被打撈出來的呢?


答案就是:要靠航空母艦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59年7月26日至27日,以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第23艘艦福吉谷號為核心的反潛演習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看這陣仗還是蠻壯觀的。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實際上,1959年的海空協調演習本身有著較強的訓練意義。


1960年12月19日,水星-紅石1A飛船自卡納維拉爾角第5號發射台發射升空後,飛行了15分45秒,經過最大飛行高度為210.3公里的彈道式飛行後,濺落在378.2公里遠的大西洋上。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公元1960年12月19日世界標準時間16點30分,福吉谷號航空母艦上的直升機發現目標。經過一番努力後,直升機吊起水星-紅石1A無人飛船。這標誌著航空母艦編隊正式加入了人類太空探索事業的海上搜救隊伍。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當然,其他航空母艦也是不甘落後的。上圖為美國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第21艘艦尚普蘭湖號在法國戛納航行,攝於1957年6月。


看樣子,小火箭感覺這艘航母有點高調,給人一種張牙舞爪的感覺。艦上有36架F6F、37架SB2C和18架TBF。另外艦上還有4門雙聯裝5英寸火炮、4門單管5英寸火炮、8門4聯裝40毫米高射炮和46挺20毫米機炮。


1961年5月1日,尚普蘭湖號前往佛羅里達州外海,準備擔起回收水星-紅石3號飛船的重任。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61年5月5日,對於美國航天人來說是個大日子。世界標準時間14點34分13秒,水星-紅石3號在卡納維拉爾角5號發射台升空。(這個發射台的設計遵循了極簡主義)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61年5月5日當天,在15分28秒的飛行中,水星-紅石3號飛船飛了487.3公里遠,彈道最高點達到了187.501公里。這使得宇航員艾倫·謝潑德成為了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人。(蘇聯的尤里·加加林在1961年4月12日成為了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人,比謝潑德早了半個多月。)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尚普蘭湖號航空母艦率領編隊,在水星-紅石3號飛船濺落洋面11分鐘內就把宇航員謝潑德連同飛船一起帶到航空母艦的甲板上。上圖為海軍HMM-262中隊的一架西科斯基UH-34D直升機正在吊運謝潑德和飛船。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航母編隊順便記錄下了飛船濺落的位置。小火箭查找了當年的記錄,美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濺落在大西洋的具體坐標為:


北緯27.23° ;西經 75.88°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當年,謝潑德不是坐在飛船里等著一起被吊上來,而是首先被直升機的絞盤拉上來的。(飛船有進水的風險,搜救程序里,宇航員是第一優先對象。)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61年5月5日,謝潑德與工程技術人員一起行走在尚普蘭湖號航空母艦的甲板上。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謝潑德與水星-紅石3號飛船在航母甲板上的合影。航母上做宣傳工作的人員非常恰當地展出了美國海軍尚普蘭湖號航空母艦的橫幅。這艘航母也就與謝潑德一起,被銘刻到了美國載人航天史的顯著位置。


然後,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第7艘艦蘭道夫號開始加入到太空探索的科研隊伍中來。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不過,蘭道夫號航空母艦向來是命運多舛的。1945年3月11日,在烏利西休整的蘭道夫號被夜襲,艦體受損,被迫留港修理。上圖攝於3月13日,艦艉的飛行甲板損毀清晰可見。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水星-紅石4號飛船(又名 自由鍾7號)讓維吉爾·格里森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二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不過,在回收的過程中,出了點狀況。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水星-紅石4號飛船在接觸到海水的時候,突然意外地啟動了艙門緊急釋放程序。被爆開的艙門飛到了遠處,海水立刻灌入了飛船。一架HUS-1直升機鉤住了在海面沉沉浮浮的飛船。爬出飛船的格里森跳到了海水中,他的宇航服也開始兜住了很多水,讓他很難把頭部維持在水面上方。


但是,灌進了海水的飛船實在是太沉了,直升機機組人員判斷,此時已經無法把她帶回航母甲板了。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好在及時飛來的另一架HUS-1直升機趕在飛船下沉之前救出了格里森。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編號為32的這架直升機在做最後的一次努力,但是最終還是放棄了。此時格里森已登上30號直升機,正在飛往背景左方的蘭道夫號。攝於1961年7月21日。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61年的那次失手讓水星-紅石4號飛船沉入了大西洋底。不過,人們沒有放棄她。1999年,該飛船被打撈出水。上圖為在海底沉睡了38年的飛船重見天日的瞬間。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62年2月20日,水星-宇宙神6號飛船發射。該飛船又名友誼7號。飛船在近地軌道上繞地球飛了3圈,使宇航員約翰·格倫成為了第1個進入繞地球軌道的美國宇航員。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蘭道夫號航空母艦編隊再次奉命來搜救飛船。不過,蘭道夫航空母艦還是沒有逮到承載飛船的機會。編隊中的諾亞號驅逐艦趕在前面將水星-宇宙神6號飛船撈起。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奇沙治號航空母艦是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16號艦。她參與過兩次水星計劃。該艦在執行科學研究任務時比較高調。上圖為1963年5月,她正準備執行水星-宇宙神9號飛船的搜救任務時,艦上人員在甲板上擺出了水星9號的隊形。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當得知水星-宇宙神9號飛船又名信仰7號飛船之後,奇沙治號航空母艦的艦上人員立刻又擺出了信仰7號的隊形。這麼高調,簡直就是把執行搜救任務的航母甲板變成大號液晶顯示廣告牌了。(就是像素顆粒比較大)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奇沙治號航空母艦的搜救工作進行得相當利索。飛船被吊運到航母甲板上的時候,宇航員庫珀實際上還躺在飛船裡面呢。


雙子座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雙子座計劃是美國第二個載人航天計劃,實施於水星計劃和阿波羅計劃之間,在1965年至1966年間共有10次載人飛行。計劃的目標是為更進一步的太空探索積累技術(尤其是軌道機動和太空行走技術)。


噢,小火箭覺得在這裡有必要提一下雙子座飛船的總設計師。該系列飛船由加拿大的飛行器設計師吉姆·張伯倫博士設計。他原本是加拿大阿夫羅公司的阿夫羅箭戰鬥攔截機項目的首席空氣動力學家。該項目取消後,他帶著25名工程師加入了NASA,成為了美國太空工作組工程分部的學術帶頭人,主要負責雙子座飛船的總體設計工作。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雙子座3號飛船是美國第一艘能夠搭乘2位宇航員的飛船。


在搜救雙子座3號飛船的任務中,無畏號航空母艦表現突出。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無畏號航空母艦是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3號艦。1944年6月9日,無畏號離開舊金山,前往珍珠港,再次參與太平洋戰爭;其飛行甲板上擠滿了各式各樣的飛機,以便運送到前線供各單位使用。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65年3月23日,世界標準時間19點16分31秒,雙子座3號飛船濺落在大西洋上。


(具體坐標為北緯22°26′,西經70°51′)


無畏號此時已完成SCB-125改建,被改為反潛航母。上圖為無畏號航母直接航行到雙子座3號飛船旁邊準備實施吊運的場景。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無畏號航空母艦,攝於上世紀70年代。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65年6月3日,一枚由大力神2號洲際彈道導彈改造而來的運載火箭將雙子座4號飛船送上了太空。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雙子座4號飛船實現了美國第1次、人類第2次太空行走。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兩位宇航員在胡蜂號航空母艦上接聽來自時任美國總統約翰遜的祝賀。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雙子座5號的搜救由尚普蘭湖號航母編隊執行。這個編隊已經完成了對水星-紅石3號和雙子座2號的搜救任務,屬於科研系統中,執行任務比較多的航母編隊了。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雙子座6A飛船與雙子座7號飛船完成了人類太空探索史上第一次近距離交會對接(兩艘飛船最近距離為30厘米)。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從雙子座6A飛船上拍攝的雙子座7號飛船。此時她們相距7米,攝於1965年12月。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胡蜂號航空母艦承擔了搜救雙子座6A和雙子座7號兩艘飛船的任務。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這是雙子座9號飛船濺落到海面的瞬間。攝於1966年6月6日。能夠把濺落瞬間抓拍到,不是攝影師或者當天的日子有多麼666,而主要是因為彈道計算得相當準確。胡蜂號航空母艦在這裡坐等了很長時間了。(飛船濺落的地點離胡蜂號航空母艦隻有704米。)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雙子座12號飛船證明了人類可以在太空失重環境下進行複雜操作。在與目標飛行器的對接過程中,驗證了空間交會對接的多項關鍵技術,為後來的阿波羅計劃的實施奠定了技術基礎。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65年12月18日,兩名雙子座12號飛船的宇航員被接到胡蜂號航空母艦上。


阿波羅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在參、眾兩院特別會議中宣布支持阿波羅計劃:


「我相信我們這個國家能夠齊聚一心全力以赴達成這個目標,即在1970年以前,人類將乘坐宇宙飛船登陸月球並且安全返回。沒有任何一個太空項目能夠超越它對人類的影響,超越它對宇宙遠程空間探索的重大作用,也沒有一個太空項目開發如此困難而且花費如此昂貴。」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阿波羅4號任務是土星5號重型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是首次使用專門為這種世界上最大的運載火箭建造的39號發射台(有關39號發射台的典故,詳見小火箭的公號文章《厲害!龍飛船復活美國塵封多年太空聖地》),是S-IC第一級火箭和S-II第二級火箭的首次發射,是S-IVB第三級火箭首次在地球軌道上進行二次點火,也是阿波羅飛船首次以接近月球返回軌道速度的速度返回地球大氣層。正是因為有這麼多個第一次,阿波羅4號任務在飛船和火箭上共搭載了4098件測量儀器。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那些測量儀器得到的數據是相當珍貴的,因此需要保證阿波羅4號飛船的安全回收。承擔這項任務的是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第12號艦本寧頓號。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68年4月4日,海軍蛙人搜救阿波羅6號的場景。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有個初步的印象了:原來美國的水星、雙子座和阿波羅3大載人航天工程中,參與搜救工作的主力就是各種埃塞克斯級航母呢。


那麼,作為埃塞克斯級航母的首艦埃塞克斯號,有沒有表現的機會呢?


答案是:有的。


而且,一定要選一個比較有意義的任務來交給首艘艦才說得過去。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68年10月11日,一枚土星1B號火箭把阿波羅7號飛船送入太空。這是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一次載人飛行任務。整個任務時間長達11天,飛船環繞地球軌道飛行。本次任務是土星1B號運載火箭的首次載人發射,也是美國第一次同時將3個人送入太空。


這次任務對搜救艦隊的要求比較高,需要同時救助3名宇航員。而且本身意義也比較大(阿波羅飛船的首次載人飛行),因此,這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就交給了埃塞克斯級的1號艦埃塞克斯號。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埃塞克斯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上表現突出。上圖為埃塞克斯號正在奔赴夏威夷,準備參加太平洋戰爭,攝於1943年5月。仔細看的話,可以發現,該艦配備了11架格魯曼F6F-3地獄貓戰鬥機、18架格魯曼TBF-1復仇者魚雷攻擊機、24架道格拉斯SBD-5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機庫里應該還有不少飛機,至少還有25架F6F-3。)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埃塞克斯號這艘航母能夠在二戰中存活下來不容易。作為埃塞克斯級的首艦,擊沉她當然能夠獲得一些名氣上面的加分。上圖為1944年11月25日,埃塞克斯號遭受「神風」攻擊時的瞬間。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68年10月22日,埃塞克斯號準備執行搜救阿波羅7號的任務。她上面的艦員也比較有科(gao)研(guai)精神:用身體隊列把任務名稱明顯地「貼」到了航母甲板上。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正在實施搜救任務的埃塞克斯號航母編隊的一架直升機。值得注意的是,從阿波羅計劃開始,搜救任務開始改用西科斯基的SH-3海王直升機了。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阿波羅7號飛船的3名宇航員出艙後,登上了橡皮筏子。(仔細看的話,會發現這是訓練時的場景,理由是飛船上面沒有任何再入大氣的燒蝕痕迹。)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69年7月20日,世界標準時間20點17分43秒, 人類實現了第一次登月。


具體登陸點的月球坐標為:


北緯0°40"26.69",東經23°28"22.69"


的靜海地區。


上圖為尼爾·阿姆斯特朗拍攝的巴茲·奧爾德林博士,在奧爾德林的面罩上可以看到阿姆斯特朗的影像。


阿波羅11號的搜救,由約克城級航空母艦的3號艦大黃蜂號執行。(終於不再是埃塞克斯級了)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在太平洋游弋,正準備參加沖繩戰役的大黃蜂號航空母艦,攝於1945年春季。大黃蜂號航空母艦1941年入役。入役後剛剛2個月,就趕上了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於是,大黃蜂號便主動請纓,參與了美國首次空襲東京的計劃,擔任了杜立特的B-25轟炸機編隊的海上起飛平台。(詳見小火箭的公號文章《東京上空三十秒:盟軍首次轟炸日本本土》)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45年2月,大黃蜂號的防空炮手正在操控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該照片從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獲得,已經編入ARC識別碼(國家檔案識別碼),編號為520746。美國海軍在發布該相片時,將拍攝日期定為2月16日。當天恰好為美國海軍自杜立特空襲後再一次空襲東京。


但仔細看的話,我們會發現相片中有的炮手並未將衣袖放長,甚至有人沒有配戴頭盔,這個和戰時狀態以及作戰的細節規定不符。實際上,這應當是當時的防空炮手在演習的場景,而並非在2月16日攔截來犯敵機的場景。1945年起日軍的自殺飛機攻擊與日俱增,但大黃蜂號卻從未因日軍攻擊而受創,是運氣極佳的一艘航母。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45年6月,大黃蜂號正在海上航行,緊隨其後的為好人理查德號和兩艘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正在搜救阿波羅11號飛船時的場景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3位宇航員登上了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的甲板。


這塊甲板,曾經起飛了向日本本土投下第一枚炸彈的轟炸機,如今則在接收第一批從月球返回的人類。


注意,上圖的3名宇航員全部都穿戴著整套防生化服。這並不是擔心他們被地球的病毒感染,而是擔心他們帶回月球上的未知的東西。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69年4月24日,阿波羅11號返回地球。太空艙及首批登月的宇航員在稍後由大黃蜂號救起,並在艦上由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親自迎接。當時人們對月球的了解程度不高,為安全起見,3名宇航員被關到了特製的密封艙內。(該密封艙有個名字,叫做大黃蜂+3號,也就是大黃蜂航空母艦上新來了3個人的意思)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阿波羅13號由硫磺島號兩棲攻擊艦救起。阿波羅13號是阿波羅計劃中的第3次載人登月任務。她出了些狀況:發射後兩天,服務艙的氧氣罐爆炸,飛船嚴重毀損,失去了大量氧氣和電力。3名宇航員使用航天器的登月艙作為救生艇,歷盡波折返回了地球。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阿波羅16、阿波羅17和天空實驗室2號的回收搜救任務均由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承擔。該艦是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第6號艦。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天空實驗室2號與天空實驗室2號返回艙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1972年12月19日,阿波羅17號返回地球,濺落在美屬薩摩亞海域。具體坐標為:


南緯17°53′,西經166°7′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上圖為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上的直升機正在救起宇航員,並將在稍後回收指揮艙。這是阿波羅計劃的最後一次載人登月。


說了這麼多,總之就是:航空母艦不僅僅能夠在平時或者戰時發揮威懾以及實戰的作用,實際上其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科學研究設備。在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前進的步伐中,航空母艦編隊的搜救作用不容小覷。


或者簡單一句話:


既然中國的太空探索事業已經發展到了探月登火的時期,為了科學研究的需要,我們得有更多的航空母艦才行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感謝大家對小火箭的支持!


版權聲明:


本文已由邢強博士獨家授權小火箭刊發,禁止非授權轉載,歡迎朋友圈轉發。


微信號:小火箭


微信ID:ixiaohuojian


歡迎 加入 小火箭 ,進入航空航天大家庭!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搜救阿波羅11號飛船的珍貴視頻資料: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火箭 的精彩文章:

捷列什科娃:人類第一位女性宇航員
你一定想看的飛船再入大氣層的凄美瞬間
曾創造航天史上最嚴重撞擊事故,後以157次發射獲評最勤奮飛船
進步號飛船:蘇聯留給全人類的太空貨船
啥?龍飛船與空間站對接要靠麒麟臂!

TAG:小火箭 |

您可能感興趣

你需要學習了
國內讀大學的你,需不需要學雅思?
要想成為經紀人還需要很多的學習
任正非最新講話:我們不僅需要工程商人,需要科學家,還需要思想家
俄羅斯真的需要中國幫忙造航母嗎?更需要的中國早幫忙了
中國需要「求真」的科學精神
王夢恕:青年人,要學社會需要的東西,研究國家需要的方向
想讓茶賣得更好,你需要學一學!
數學建模,需要要廣泛學習其他學科知識
想要男人重新愛上你,你需要學會這樣高階技巧
中國作家需要向他們學習
現在有很多人喜歡養寵物狗,主人需要學會科學的洗澡方法
心理學大師說,我們為什麼需要朋友
教師也需要學生的鼓勵
去澳大利亞留學讀研你需要了解的事情
孩子需要經歷些什麼,才會明白學業的重要性
有人的地方,就需要心理學
怎樣讓孩子學好數學的四個訣竅,家長和老師都需要看的文章
任正非:華為不僅需要工程商人 也需要科學家
人死後靈魂會進入多元宇宙?科學家:不需要更多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