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最新步兵戰車竟然拿到德國改裝,德國人竟然這樣改
俄羅斯BMP-3步兵戰車
根據世界裝甲裝備服役的普遍規律,一款裝甲車如果研製研製起點比價高、研製時間不超過20年,那麼它將有30年左右的服役期。在這30年當中,它的某些零部件可能會過時,但它的設計理念還和預留的改裝空間,使它經過改裝後仍然能夠應對一般使用需要。而裝甲裝備服役的黃金期一般是在列裝5~10年以後、20年以前。在此期間,裝備經過一段時間應用,可靠性得到基於實戰的提升,總體布局和零部件仍然基本保持技術領先。
全方位附加裝甲重量相當於坦克炮塔
俄羅斯的BMP-3步兵戰車問世於1990年,到現在正好處於服役黃金期的末尾階段,某些技術可能會顯得落後,但此時正是可靠性最佳的時期,如果拉上戰場,實戰效能不輸新裝備。
對於這樣一款車,德國曾經對其進行升級改裝。德國和俄羅斯都是裝甲裝備強國,兩個國家在裝甲裝備設計和發展理念上存在著根本上的差異。當德國和俄羅斯兩種截然不同的裝甲文化碰撞時,將擦出什麼樣的火花?我們將從性能角度了解一下這款說是強強聯合的步兵戰車。(轉載請註明:文章來源於《總說裝甲》,專欄作者:劉曉峰)
德國是傳統裝甲裝備強國,其克勞斯-瑪菲.威格曼(KWM)公司和萊茵金屬公司地面系統分公司的卡塞爾工廠於2005年研製的「美洲獅」步兵戰車,看成國際陸軍當代陸軍裝備的經典之作
在改裝BMP-3步兵戰車之前,首先要對車輛底盤進行一個簡單的了解。目前,世界上主流的裝甲車大多採用發動機前置布局,車體中部安裝炮塔,後部是乘員艙。但是BMP-3步兵戰車卻採用了獨特的發動機後置布局,載員艙在車體中間、炮塔下方的位置。這樣的布局更像是坦克,而並非步兵戰車。
究其原因,可能與整車配重有關。這一點從BMP-3步兵戰車負重輪的間距中就可以看出。第1、2對負重輪與中間3、4、5對負重輪距離較遠,第6對負重輪稍微靠後,這足矣說明BMP-3步兵戰車在整備狀態下的重心靠前,而動力艙僅需要通過調整一個負重輪就能支撐,車體前部靠兩個負重輪支撐的,一定是反應裝甲。
如果一輛履帶式裝甲車設計一套全方位的附加反應裝甲,其增加的重量絲毫不比坦克炮塔的重量小,這也就是為什麼附加反應裝甲沒有大量運用在輪式步兵戰車上的原因,一輛輪式步兵戰車的重量可能還趕不上滿身披掛裝甲的重量,若是再趕上採用比較先進的液氣懸架,十幾噸重的裝甲一壓,底盤就崩裂了。
輪式裝甲車的底盤很多技術與民用重型卡車相通,能生產好的裝甲車,就能生產性能優良的重卡,但這種高品質重卡價格往往偏高,與民營廠家的產品相比,價格看上去往往沒有太大優勢,只能靠軍方訂貨或者產品配套打開銷路。
設計用途鮮明:打坦克打不著的目標!
很多國家的兵器設計師在構思的時候,裝甲車輛設計用途並不明確,這並不是他們的車輛專業技術不行,而是對國家軍事大環境沒有一個整體了解,武器的設計師必須是對自己的行業充分掌握、對國家軍事需要有所了解的人來擔任。
俄羅斯在這方面做得就很好,他們的設計師在設計這款步兵戰車時,就已經充分預見到了這款裝甲裝備在未來戰爭中的用途。就是要依靠裝甲車本身的機動性,快速突入城市等複雜地域,依靠車頂靈活的武器,對隱蔽在高處和暗處的反坦克火力點進行射擊。裝甲車與坦克配合使用,通俗地講,坦克是用來打裝甲車打不動的目標,裝甲車用來打坦克打不著的目標。
BMP-3步兵戰車採用全鋁裝甲焊接結構,全車基體裝甲的設計獨具匠心。首先,是車首裝甲板採用大傾角設計,但因為材料硬度低,這樣的設計僅僅增加低速彈藥的跳彈幾率,對於穿甲彈等反坦克武器,還是防不住。車輛側面採用垂直設計,這使得車輛運輸起來十分方便,而且即便將來為其設計側屏蔽裝甲,安裝起來也比較簡單。車底裝甲分為兩層,中間留有一定空隙,這明顯是防地雷設計,但是車輛內人員逃生卻受到影響。別人家的步兵戰車逃生,是靠車尾的大艙門,BMP-3步兵戰車採用與坦克一樣的動力後置布局,顯然沒有這個逃生通道。坦克逃生是靠車底部艙門,這個艙門一般不打開,只有在坦克翻車的時候,車頂部艙門打不開的情況下,才會使用。BMP-3步兵戰車底部兩層裝甲,我不信你打仗的時候能打得開。
德國人對BMP-3的新玩法
除了逃生通道這一點點缺憾外,BMP-3步兵戰車其它設計都頗為盡如人意。車輛動力裝置採用一台UTD-29M發動機,V10布局,夾角為144度。為了縮短長度,發動機被橫置在動力艙內,雖然發動機只有500馬力,但對於履帶式步兵戰車來講,足夠用了。有了500馬力發動機和鋁合金輕質車體,BMP-3步兵戰車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改裝新車的不二選擇。
德國改裝的BMP-3步兵戰車並不是最初的版本,而是俄羅斯在1993年生產的一款偵察車版本的樣車。筆者以前提出過,用履帶式車輛充當偵察車,其隱蔽性和機動性均不如一輛吉普車,發動機噴出的白煙隔著老遠就能看見,談何隱蔽偵察?但德國改裝的除了一款BMP-3防空車外,另一款就是偵察型BMP-3步兵戰車。被改裝車輛的地盤是由庫爾干機械製造廠提供的。
改裝的具體方案由德國GLS公司提出,它是大名鼎鼎的德國克勞斯-瑪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主要改裝部件是安裝全新的「野貓」雙人炮塔。由於「野貓」雙人炮塔採用模塊化設計,因此,能夠選用的武器系統和感測器種類也大大增加,就連具備「發射後不管」這種當時比較先進技術的法國的「西北風」導彈也能被採用。感測器可選方案有瑞典埃里克森公司的HARD3D雷達系統。
在改裝之初,就確立了兩種改裝方案。在電子設備確定安裝一套光學威蹤系統(包括前視紅外和激光測距儀)和一部頂置的西門子2D型警戒雷達的前提下,第一種方案是在炮塔上安裝一門30毫米機關炮和一個有4枚俄式SA-16/SA-18導彈的發射架,第二種方案是安裝2門30毫米機關炮。兩種方案一個側重於導彈、一個側重於炮。(轉載請註明:文章來源於《總說裝甲》,專欄作者:劉曉峰)
兩種方案雖然各有所長,但是從實戰角度出發,30毫米機關炮的攻擊目標除了空中以外,還被用於攻擊地面目標,而兩門30毫米機關炮和一門30毫米機關炮的在攻擊步兵時,效果差不多。防空時,即便有區域防空的S-300導彈對區域內的車輛進行保護,但仍然難以抵擋「蜂群」攻擊,而且在這款車問世的那個年代,信息化作戰剛剛起步,即便放在今天,也不能100%地保證戰場上信息共享不出現問題,所以,雖然一門炮火力比兩門炮略顯單薄,但是有四枚導彈的優勢在,防空也不成問題。綜合考慮,搭載一門30毫米機關炮和4枚導彈的方案更趨於合理。
※財大氣粗,中國可以一口吞下2017年俄羅斯全部武器出口訂單
※美國當年研製燃氣輪機看似先進,是否是徒勞無功之舉
※殺越南這隻雞,許世友用了牛刀
※別總被薩德迷惑,美國正在悄悄突破軍用激光技術
※未來能否相遇?中國99坦克與美國M1最新款相比,有哪些區別?
TAG:劉曉峰 |
※德國人沒有走出魔咒讓真正的德國隊走了,德國戰車也沒有回來
※德國VS韓國,生死之戰,克羅斯絕命一腳葬送了德意志的未來
※二戰中國並不強,為什麼德國要拉攏中國?這才是德國的真正想法
※二戰時德國都打到了莫斯科,為何最後還是兵敗,跟美國參戰沒關係
※德國隊雖然回家了,但德國啤酒還在!
※德國戰車詮釋鋼鐵意志 球迷:克羅斯拯救了德國隊,更拯救了那些「追夢人」
※德國戰車再迎打擊,胡梅爾斯缺戰,勒夫能否率領德國起死回生
※德國被韓國完虐再中魔咒,勒夫戰術安排成疑,諾伊爾鬧了最大笑話
※二戰中國並不強,德國為何要拉攏中國?這才是德國真正想法
※俄羅斯在德國有一片領土,德國人不要,俄羅斯人不管
※德國隊懸了!墨西哥和瑞典如果這樣做,德國隊就可以提前回家了!
※德國隊傳奇馬特烏斯:德國隊不怕厄齊爾離開,這反而是好事
※二戰時候,德國最菜的隊友義大利,很大程度上拖延了德國的步伐
※二戰德國最給力夥伴國,瘋起來蘇聯都怕,今德國還給此國老兵養老
※一座埃爾多安金色雕像突然出現在德國街頭,德國人反應如何?
※克羅斯一人「撈」起德國戰車
※馬拉多納夢斷羅馬,德國戰車成功復仇
※俄羅斯的這塊飛地曾是德國領土,為何在俄羅斯從來不鬧獨立?
※看厄齊爾退出德國國家隊,猛然想起一件激怒中國人的噁心事
※世界盃各國遭遇竟與二戰一樣,德國兵敗莫斯科,但最後才是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