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何面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難題?

如何面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難題?

傳統與當下之間的平衡是什麼?藝術家與展覽場館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新語境下藝術與文化場的如何互動?


前不久,上海圖書館邀請蘇州博物館館長陳瑞近與藝術家彭薇進行了一場對話,結合即將在蘇州博物館舉辦的「我想起了你」彭薇個展,一起解析傳統,直面當下。「我想起了你」由蘇州博物館主辦,北京畫院等協辦,北京畫院美術館副館長吳洪亮策劃。整個空間將以半透明的材質包裹,分割為綿延的空間,以彭薇「好事成雙」使用的絹的質地為基調,從蘇州園林的曲折通幽和貝聿銘設計蘇州博物館的幾何直線中獲得啟發,分為「花園」、「旅程」、「神殿」三部分進行呈現。陳瑞近認為,作為一家以傳統藝術為主的博物館,蘇博對現當代藝術家的選擇是有一定門檻的,也是雙向的,展覽更多是觀眾和畫家的一種交流。



如何面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難題?

蘇州博物館



陳瑞近(蘇州博物館館長):整個藝術應當是相通的


這次的對話在上海圖書館。說起蘇州與上海的關係,應當是扯不清的。每到清明節,蘇州的大街小巷全是上海人;到吃螃蟹的時候,崑山的高速公路出口肯定是免費放行。上海人對蘇州有一個情結,比如采芝齋、陸稿薦的醬肉,他們都特別喜歡。我有很多上海朋友,每次到蘇州都要帶這些東西。所以蘇州跟上海,從某一種意義上來講,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從歷史上來講,平江府曾經管轄過上海,後來松江府管轄了崑山與太倉一帶,所以互相之間有關聯。

今天我講的是博物館的展覽,相對來說,展覽是一個博物館最大的文化產品。蘇州是一個文化底蘊相當深厚的地方。蘇州有一個特點,建成到現在,那個老城池就沒變過。後來發展的時候,領導們還是有點眼光的,在古城區內不準發展,從兩翼發展,就是有後來的新區和園區。這樣的話,對古城的保護起了非常好的作用,也沒有破壞古城。唯一的破壞就是那個時候古城區裡面交通太擁堵了,然後從東向西打通了一條幹將路。修建幹將路拆掉了很多古建築,因此蘇州古城的申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否決了,後來只好退而求其次用園林來申遺。所以蘇州對古城的保護在全國來講是挺好的,但是也走了一些彎路。


蘇州博物館是1960年造的,2006年,在邊上擴建了一個新館。大家也知道,新館是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貝聿銘設計的建築,似乎每到一個地方設計總是受到很大爭議,大家也知道,盧浮宮的金字塔是法國總統拍板定下來的,還有美國國家圖書館的設計。在我們這邊,也發生了很大的爭議,倒不是爭議他的設計,而是建築選址的問題。當時有人寫信給江蘇的《現代快報》,說蘇州新館建館的時候拆了一些古建築,被記者報道後,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派人來調查,所以我們真正動工要到2003年年底。


老貝對於建築的態度我還是很佩服的,他是上海人,出生在廣州,在上海長大,因為他叔叔住在蘇州獅子林,他經常到叔叔家玩,所以對蘇州傳統文化的把握應當是非常好的,本來他想叫他兒子做博物館設計,但後來想了想,說:「你(兒子)不行,你不懂蘇州文化,做不好博物館設計的。」所以後來他自己親自做了。他把我們單位所有庫藏文物都看了個遍,在庫房裡面待了一個多星期,我後來和很多做博物館建築的設計師說:「你們設計師不要脫離博物館最基本的東西——館藏文物,你連館藏文物都不知道,就在那邊憑空想像設計,肯定設計出來有問題。」當時他八十多歲了。一直到現在,我還覺得,這個建築從各個地方看,包括細節方面的處理,都非常得當。他當時和我們說:「我要疊一個蘇州園林,我要疊個假山,我無論如何也疊不過蘇州園林裡面古代大師用太湖石堆積出來的假山,我疊不出那個味道來,所以我必須要改變。」所以他後來用泰山的石頭切成片,做成一個山水的形狀,就像米芾的山水畫。這個石頭有一個好處,天好的時候,它是淡灰色的,下小雨的時候,它是深灰色的,下大雨的時候,它是黑色的。這樣的話,就有一個山水的意境在裡面。疊的時候有一個小的模型的,然後發給他(貝聿銘)看。他在紐約,看了以後覺得不太舒服,就又飛到蘇州。他年紀大了,長途飛行有點吃不消,來了以後就搭個凳子坐在假山對面指揮疊山。最終的定稿就是他坐在那親自指揮出來的。


我們今天要講博物館的展覽。我們的展覽得益於館藏,但是其實蘇州博物館的館藏有一點可惜。大家知道,民國時期首都是南京,江蘇省的省會是蘇州,所以江蘇省博物館那時候在蘇州。後來南京變成了省會,江蘇省博物館也就遷過去了,所以蘇州的很多文物一股腦兒全部搬到南京博物院去了,直到1960年才成立了蘇州博物館。解放後,蘇州有好多收藏家捐贈了好多東西,但是蘇州沒有博物館,所以都捐贈到上海博物館去了。比如顧家、潘家、吳家,都是非常有名的,都捐贈到上海了。


蘇州博物館成立以後,慢慢也積累了不少好東西,比較有特點的是書畫和工藝類,蘇州工藝在全國是比較有名的。共有九千多件書畫,其中好的已經沒了,要麼被南京拿走了,要麼被上海拿走了,所以只好做一些小主題的展覽。這幾年推出的「與古為徒」主題展覽,就是明清時期的仿古山水特展。這樣的小主題雖然名頭不很大,但你也能看出傳承的脈絡。還有』絕妙好詞』展覽等。


如何面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難題?


「與古為徒」展覽海報



我們現在還推出了』蘇藝天工』的系列。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剛剛講到蘇州工藝,中國有四大工藝地點,大家都知道的廣作、京作、晉作,還有一個就是蘇作,最有名的也是蘇作。我們講一件工藝品好壞的時候,經常會講到「文氣」、「匠氣』。說你這件東西匠氣,就是很委婉地表達說,你這個東西事實上不怎麼樣。很多講文氣,就會說這是蘇州工藝,這是蘇州的東西所以很文氣。因為到了明清時期有文人的參與,蘇州的工藝才會到這樣的一個頂峰。狀元是我們蘇州的特產,明清時期出了好多狀元,但是沒有一個狀元當大官的,沒當多久就歸隱了,然後就買一塊田造一個園林或者是弄個什麼東西,這跟蘇州人的性格有關係。你看蘇州人造園林,在外面看,你根本就看不出來這個園林到底是什麼樣,但是你推開門以后里面確是另外一番世界。這就是蘇州人外斂內張的性格。正是這個性格,使得蘇州文人喜歡參與工藝類的設計和製作,包括我們的玉雕、紅木雕,包括我們的刺繡、刻字,當然最大的還是園林。


在明清時期,蘇州工藝非常有名,到了民國以後,特別是解放以後,蘇州工藝慢慢地在走下坡路。作為一個博物館,我們不要老是想著只要收藏文物。我在想,一兩百年以後,蘇州博物館需要重新來收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蘇州工藝嗎?那為什麼不是我們現在就收呢?但這裡面有一個問題,收現當代工藝品,財政不給你錢,所以我去說服了領導,說給我一個億去收。我當時很開心,後來想想不對,你給我一個億,我到市場上去收,不是把整個蘇州工藝現當代大師的作品人為炒高了嗎?所以我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我給大師做展覽,以蘇州博物館的名義出一本書,但是你要把你的獲獎作品贈送給蘇州博物館。這樣的話,我花不了多少錢,就把好作品全部收到庫房來了。我一年辦四五個展覽,用五六年時間,就把現當代蘇州工藝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全都收回來了。


如何面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難題?


「吳門四家」系列展覽



後來,我們還做中國古代藝術,這幾年做得比較成功的是「吳門四家」系列展覽。做這個展覽的時候,我還是有一點擔心的。沈周、唐寅,都是蘇州人,但是蘇州博物館並沒有幾件他們的書畫,沈周有三件,文徵明有五件,唐寅有兩件,仇英一件也沒有。這四個展覽對蘇州來說是應該做的,碰到的最大的難題是我們沒有藏品,再有一點,我們的學術支撐不夠,老一輩都退了,年紀輕的還沒有接上。我2009年開始策劃這個展覽,2012年開始推出沈周展覽。當時大家都不相信我,我請好多研究古代書畫的大家來研討,大概請了50個人,最終只來了30個,這30個人還是看我的面子來的。沈周做完以後,到文徵明的時候,請了大概三四十人,結果來了五六十個人,所以說前面的展覽奠定了基礎,被大家認可以後,展覽就比較好做了。

我們做的展覽不僅僅是給專家看的。我是一個博物館,是一個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展覽也必須要有通俗性。我們的圖錄既有給專業人士看的,也有普通觀眾也能看懂的通俗普及版,我們做唐寅的時候,也有給小朋友看的圖冊,用手繪本的形式講了唐寅的一生。我們還會給弱勢人群,比如給殘障兒童、農民工子弟推廣,這是我們的一種義務。


蘇州博物館可能是少數幾個做現當代藝術的博物館。貝聿銘覺得整個藝術應當是相通的,你看完古代的藝術以後,應當來看看現代的藝術,這樣的話,你能感受到藝術的傳承、脈絡,一種民族的靈魂的東西在裡面。所以他要求做現當代藝術館。第一個展覽,趙無極、徐冰、蔡國強三個人的聯展,是貝聿銘自己策劃的。我們分成兩個脈絡,一個是近現代的傑出華人藝術大師系列,比如說趙無極、徐悲鴻、吳冠中、潘玉良、傅心畬,第二種就是當代優秀藝術家,比如說徐冰、蔡國強、羅中立、許江、陳丹青,包括即將開始的彭薇個展。



如何面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難題?


蘇州博物館所作過的展覽



我們現在做的展覽是清代蘇州收藏家的系列展,是繼「吳門四家」以後推出的一個系列展,也是每年12月推出。今年是過雲樓,明年會是吳大徵和吳湖帆的吳家收藏,接下來就是潘家的收藏,潘家東西比較多,可能要分兩年做,接下來可能是龐家。這個展覽12月13日開幕,我得到的反饋消息比較好,看的人也比較多。我在想,顧家也好、潘家也好、吳家也好,很多藏品主要是在上海,上海人對他們也許更了解。假如我要做好服務工作,我們是不是可以對上海觀眾開一個直通車,這方面正在考慮,正在談。


我們對現當代藝術家的選擇是有一定門檻的,也是雙向的,2017年的第一個展覽就是彭薇的「我想起了你」。彭薇是在蘇州博物館第二個開展覽的女性畫家,第一個是喻紅,畫油畫的。展覽名字中的「我」和「你」,不一定是你,也不一定是我,也許是觀眾,也許是觀眾和畫家的一種交流,這可能也是畫家內心世界的一種反應,一個畫家提供給你看的,一定是讓你能夠了解她創作內心精神世界的。


彭薇(藝術家):貝老給我出了一個題


蘇州博物館是貝老的收官之作。它可以說是藝術品,博物館本身真的是個藝術品,在裡面真的是體現了傳統和當下的平衡。你一進去左邊是古代廳,右邊是現代廳,中間是貝老的花園。貝老一直堅守的就是平衡感,可能這也是我自己在做藝術的時候,希望做到的。


我經常被拉入一些當代展覽,但是在當代展覽裡面,我又會遇到一個尷尬的情況,他們認為我是偏傳統的。因為我在作品中不斷使用傳統的圖像,我以前還被人罵,說她不就是借用一些中國古代的東西嘛。我想我是個中國人,我不用我們國家的東西,我用別的哪的東西好呢?


貝老在設計這個博物館的時候,有一面透明的很大的玻璃窗戶,可以看到後面的竹子。這是他非常好的設計,但也給藝術家提了一個問題:你怎麼來處理這個東西?這回,我也遇到了這個難關,遇到了一個貝老給我們的考題。我們會用一種特殊的材料把蘇州博物館右半部分改變一下,讓它更現代一點。貝老在他的設計裡面放了很多傳統元素,斜屋頂、竹子,借景,這是非常中國的方式。我們現在講的是空間的問題,這是給大家留一個懸念,我至今都不知道這個展覽到底會是什麼樣,我到現在都沒有把握。這將是蘇州博物館現代廳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改造,而且是一個非常大膽和現代的設計。歡迎大家1月15日開幕以後三個月內去蘇博,把過雲樓的展覽和我的展覽一起看一遍。



如何面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難題?


彭薇的藝術作品



這回我們的展覽,會有三個系列,第一個系列是我藝術生涯的開始,而且一直持續到現在,就是「遺石」系列。另一個是「彩墨錦繡」系列,這個有非常多的人知道,但是我現在基本上不做了。



如何面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難題?


彭薇的藝術作品



「遙遠的信件」系列也會在蘇州博物館展出。我大概用六年時間做了大概六十個手卷冊頁,每一個冊頁的封面都是手繪,每一本裡面都有一封國外的音樂家或者藝術家之間的通信,所以叫「遙遠的信件」。裡面的內容是山水,我借用中國傳統的山水形式、圖示,來說一個自己想說的事情。我曾經畫了一套冊頁,只有13公分寬,但是有6.2米長。我引用了蘇姍·桑塔格對博爾赫斯的通信,桑塔格在這裡面就講了書籍的消失,講到了經典為什麼永恆,為什麼博爾赫斯是個經典。



如何面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難題?


彭薇的藝術作品



我今年最新的系列「雅歌」,畫的都是非常大的人物,會在蘇博第一次展出。這些人物曾經出現在「遙遠的信件」里,他們當時都是非常小的,在中國古代繪畫里,人物雖然是主體,但是都是非常小的存在,面對自然的時候,他是非常微小的存在。我這次把他們都從山裡請出來,讓他們變大。我在去蘇州博物館考察的時候,同時去了周圍的園林,拙政園、網師園,我在那裡畫畫,突然有一個感覺,那些園林都非常美,我就想:那些建院子的人到哪去了?當時那邊非常嘈雜,全是旅遊的喇叭,後面突然傳來一個人的聲音,說:「這些房子沒有一間是可以住人的。」我發現他說的很對。因為蘇州園林不是給人住的,它是給人看的。有一個東西是中國古代特有的,就是「雅」,中國藝術真的是極「雅」,特別是蘇州的玉器,還有古琴、崑曲,都是以「雅」為主的。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摩蘇爾被收復,但古亞述五千年的文物什麼也沒剩下
那些散落在南洋的文人足跡
戰國新論︱「雞鳴狗盜」背後的大國陰謀
婦女節,看300多年前這位歐洲名媛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波卡如何解決區塊鏈創新的大難題?
如何應對婚姻中的難題?馬伊琍的回答亮了
母乳餵養的那些難題,專家面對面教你如何解決!
面對中西儀節的不同,清政府如何破解覲見之禮難題?
看霍思燕如何處理千古難題: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外援選擇又給李霄鵬出難題!塔神佩萊狀態佳 格德斯會有機會嗎?
清朝如何解決洋人不肯向皇帝下跪的難題?
世紀難題如何維繫好婆媳關係?
寶媽如何護理,讓寶寶鼻塞不再成為難題?
魯能神奇背後的思考,李霄鵬讓中衛踢前鋒,兩大難題還沒答案
中國女排一大難題曝光!郎平和朱婷應該何去何從?
八旗生計是清代的一大難題,康、雍、乾三代皇帝是如何應對的?
古代官員俸祿有現金和糧米,朝廷是如何解決發工資難題的?
如何解決工作、生活中的難題?
瘋子發瘋要當皇帝,官員詢問乾隆如何辦,乾隆是如何解決難題?
除小丁之外,鞏曉彬再遇一大難題,他將怎麼抉擇?
當代人的大難題「腎結石」博士們是怎麼看的?
世界難題,岳雲鵬李榮浩比眼睛大小,網友不能比臉大嗎?
俄羅斯如何才能重振蘇聯雄風?擺在普京面前的有三個棘手難題!
李小璐和甜馨同時掉水裡了,賈乃亮先救誰?世紀難題賈乃亮為你示範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