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派盆景:寸尺盆中妙手裁景
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濃縮的景」的盆景是集中再現大自然神貌的藝術品。作為中國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的揚派盆景,融「詩、書、畫、技」為一體,堪稱中國盆景藝術代表作,它那「一寸三彎」的製作技藝可謂獨步天下。隨著不斷的傳承、創新和發展,如今已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前,揚州有一批潛心從事、傳承揚派盆景剪扎技藝的工作者,今年43歲的萬朋就是其中之一。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是揚派盆景萬氏技藝第七代傳人,是中國盆景藝術大師萬瑞銘的兒子,他的爺爺則是揚派盆景一代宗師萬覲棠。
自幼隨父學習家傳盆景絕技,潛心鑽研盆景製作三十餘年,從十幾歲獨立製作出首個盆景作品,24歲參加第四屆全國盆景大賽就獲得一等獎。萬朋說,幹這一行,就要坐得住「冷板凳」。人們常說「十年磨一劍」,而他用三十年磨出的不僅是一雙飽經滄桑的繭手,更是一座虯曲多姿的「盆景王國」。
自幼受家族熏陶隨父學藝
「生在萬家,就讓我這一生跟盆景結了緣。」萬朋說。
揚派盆景剪扎技藝是萬家祖傳的技藝。萬家祖輩從清代乾隆年間就開始剪扎盆景,至清咸豐年間萬家花園已負盛名。第四代傳人萬陽春被召進宮專司盆景,被慈喜太后賞識,賜以「紅頂」,萬家花園被賜名「陽春花局」。上世紀六十年代,揚州已無盆景一代宗師,為了搶救、保存明清老盆景、傳承古老的揚派盆景技藝,第五代傳人萬覲棠攜子受邀到瘦西湖公園主持盆景工作,為「揚州盆景園」建立奠定了基礎,成為揚派盆景一代宗師,其子萬瑞銘也是中國盆景藝術大師。
「萬氏在揚派盆景乃至中國盆景中的地位毋庸置疑,父輩們開創了揚派盆景萬氏技藝的輝煌,現在輪到我了。」萬朋說,從小他就是在盆景園中長大,耳儒目染爺爺、父親對盆景的剪扎、製作,「記得我還是孩童的時候,盆景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自幼受揚派盆景文化熏陶,萬朋對盆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旁邊看爺爺和父親製作盆景,經常一看就是大半天,「覺得盆景製作很有意思,我的性子也比較靜,長輩都說我適合幹這一行。」
1986年,正在讀小學的萬朋放暑假,他沒有像其他小朋友那樣出去玩耍,而是向父親提出要學習盆景製作。面對兒子的要求,萬瑞銘非常支持,為此他特地去收購了幾百盆幼苗,來給兒子練手。就在那個夏天,揚派盆景技藝的大門向萬朋敞開了。
學藝是辛苦的,傳統的揚派盆景以「棕絲精扎細剪」為核心技藝,以「一寸三彎」為代表的精細嚴謹的製作工藝聞名天下。「特別講究功力深厚和自幼培植,要想學好非下苦功夫不可。」萬朋回憶說,那時候每天學藝時間都是上午三小時、下午三小時,雷打不動,學習如何選材、如何剪扎。歲數小,又是剛開始學,手上沒勁道,一會工夫手上就磨出個水泡,一碰就疼,但父親沒有放鬆要求。
「父親說,你自己提出要學,既然學了,就要學好,不能半途而廢。」萬朋說,父親平時挺和藹,但一到盆景跟前就像換了一個人,一絲不苟、嚴謹細緻,「父親常說,我們吃手藝飯的,要對得起手中的剪刀,對得起祖輩傳下的技藝。」
寒來暑往,每個寒暑假,萬朋都是在盆景前度過。「每一項絕技絕活都需要長時間的潛心學習,年輕人更需要有老一輩藝術家的恆心和毅力。」漸漸地萬朋能夠獨立進行盆景創作,每次製作完成,父親總是認真審視他的作品,指點他如何在製作和造型上進一步提高。
數十年寸尺盆中雕琢藝術
走進瘦西湖盆景生產班的大門,造型各異的盆景令人目不暇接。小園內,道路兩旁皆是古氣橫生的盆景佳品,有的莊重古樸、氣勢磅礡﹔有的婉約優雅、恬靜自若﹔有的新奇古怪、千姿百態。
這裡就是萬朋工作的地方。1992年,萬朋正式進入揚州盆景園(揚州市揚派盆景博物館)工作。幾年的磨鍊,讓他的剪扎技藝日臻成熟,將各派盆景之長,融入祖傳技藝之中。1997年,年輕的萬朋收穫了他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獎項——第四屆全國盆景大賽,他的作品《凌雲》獲得一等獎。「當時非常興奮,這可以說是對我從事盆景工作的一個巨大鼓舞。」萬朋說,隨後他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盆景工作中。
在揚州眾多的「非遺」項目中,揚派盆景算是比較特殊的,因為盆景的樹木,總是在不斷生長。對於盆景,我們習慣說製作,其實一件盆景藝術是通過多年精心「養」出來的。「盆景是用時間雕琢的藝術,別看它們尺寸小,從上盆培養到製作定型,每一盆都是十幾年甚至上百年的功夫,成型之後,還要時時修剪、養護,專業術語叫作『復片』。」萬朋說,為了照顧這些寶貝,他經常忙活到後半夜。
對於萬朋來說,他的工作,其實也是一個不斷「復片」的過程。看上去,他的人生歷程,和同齡人並無太大差別。上學、工作,進了一家單位,就一直工作至今。其實,正如「復片」總在細微處入手一樣,萬朋也在不斷調整著自己的方向。不懈地鑽研,刻苦地努力,一點一點讓自己從一個新手,成為業內行家。
數十年間,萬朋利用傳統盆景技藝精心養護遺留的明清盆景,熟練操作揚派盆景規則式造型技藝,不僅積累了豐富而又寶貴的古老盆景養護經驗,而且製作創新揚派盆景的技藝也日臻成熟。
離開根基的創新不能長久
盆景是個小眾化消費品。侍弄它們,需要同時具有經濟實力與大量時間。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離開大院平房住進高樓大廈,盆景的生存空間被一再壓縮,它們正離老百姓越來越遠。
作為揚派盆景新一代傳承人,萬朋覺得肩上擔子越來越重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隻有政府的扶持是不行的,要走市場路子。」萬朋如是說。
萬朋告訴記者,在即將開園的瘦西湖景區「花都匯」將設立一個瘦西湖盆景直銷中心,打造成園林式盆景藝術展銷館,分室內、室外兩部分。「室外以實體盆景展示銷售為主,營造精緻園林景觀﹔室內館體現園林元素,以盆景拍賣、商務洽談及DIY體驗為主要功能,輔以精品盆景、精品盆栽展示銷售等,並舉辦盆景大師創作表演、盆景拍賣會、盆景養護知識講座等系列活動。」萬朋說,希望能通過這一平台,讓更多的人了解揚派盆景,喜歡揚派盆景。
對於揚派盆景的繼承傳統與創新發展,萬朋認為,雖說藝術也要商品化,但是不能奢望其像一般商品那麽普及,不能一味「照顧」市場,而將其變得簡單化、程式化。現在的人們更喜歡自然式的造型,而不太喜歡有過多人為雕琢痕迹的作品。但這並不代表可以完全拋棄傳統的技法,恰恰相反,隻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才可能有所突破。離開了根基的創新是沒有生命力的,也是不能長久的。「揚派盆景最重要的是吸收市場理念,在完整地保護、傳承好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創作一些既符合現代審美情趣和市場需求,同時又不失揚州地方文化特色的新作。」
※樹樁盆景的樹坯如何製作造型
※如何玩好微型盆景的二十多年經驗總結
※這些盆景用盆也是美呆了
TAG:致匠園藝 |
※盆景欣賞:縮龍成寸 山林樹木盡收尺盆中
※盆景欣賞:不見這盆中乾坤,你不知盆景師傅「縮龍成寸」技藝精湛
※盆景欣賞:看盆中方寸之地,「一枝一葉亦是景」,處處優美入心底
※盆景欣賞:叢山數百里 盡在小盆中
※盆景欣賞:盆中森林 讓你一眼觀世界
※盆景欣賞:盆中詩書畫 盡顯精氣神
※盆景欣賞:這些盆景不是簡單的筆直生長,千姿百態,賞盡盆中乾坤
※水旱盆景:在淺口盆中表現自然界那種水面、旱地、樹木
※盆景欣賞:看斑駁蒼勁之姿,看盡盆中乾坤,感一花世界
※盆景欣賞:看盆中老樹發新芽,賞心悅目的盆景無比貌美,值得一看
※那盆中的景 那盆中的畫
※盆景欣賞:看圖三松樹蒼勁斑駁斜向生長,圖五盆中老樹新芽有生機
※胸中有丘壑 化作盆中景
※蒼松古柏盆中栽,詩情畫意思不盡,一盆一景一情懷,欣賞盆景作品
※上海益光園咫尺盆中觀山水
※拇指盆養多肉:小小的盆中也有大大的風景
※茅山寶盛園展示三千餘盆中外盆景,規模數量全國首屈一指
※貓咪在貓砂盆中拉粑粑,卻弄錯了方向,之後的一幕讓鏟屎官爆笑!
※盆中風景展山水 案上藝術源自然
※大鵝站水盆上喝水,腳掌打滑一頭栽進盆中,接下來一幕讓人笑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