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三桂之進退兩難

吳三桂之進退兩難

吳三桂之進退兩難


受任於敗軍之際的吳三桂深感責任重大,他更明白想要同天下無雙的滿洲鐵騎爭衡,沒有一支過硬的軍隊是不行的。因此他在集結松錦敗軍的同時,又再度延續「遼民守遼土」的方略,動員招募當地的民眾參軍,挑選敢戰悍勇者編入團練。在吳三桂的治下,寧遠城儼然成為了一個雄壯的練兵場。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吳三桂擁有了一支「精兵四萬,遼民八萬」精銳部隊,關寧鐵騎的徽號在他手中再度打響。


皇太極在收降洪承疇後更是躊躇滿志,準備再度揮師入關。而此時吳三桂的力量正在緩慢增長,關寧軍大有死灰復燃之勢。皇太極當然不會坐觀其成,必須趁其羽翼未豐先行拔除。皇太極調集兵力猛攻寧遠。然而,讓皇太極意想不到的是,素來令他引以為傲的八旗鐵騎卻在寧遠城下數度連吃敗仗,折戟沉沙。就在皇太極一籌莫展、焦心目眩之際,明朝降將張存仁上疏,建議招降吳三桂。

吳三桂之進退兩難



「事緩則圓,即使事不諧,若吳三桂見疑於崇禎,於我也是大大的有利。」皇太極沉吟道。兵者詭道,皇太極自是深知其道的高手,昔日名震天下的袁崇煥不就是死於自己的反間計嗎?皇太極有信心,他能收服吳三桂這頭猛虎。在皇太極的授意下,吳三桂的親信故舊、至交血親如張存仁、胡宏先等先後給吳三桂等先後給吳三桂寫信,促其歸降。就連皇太極自己也親自上陣,手書一信,將信件交給圍城的王公貝勒,分送明軍各處據點。他們的信從各自的角度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吳三桂認清大勢,莫作無謂犧牲。然而所有的信件進了寧遠城,便如石沉大海。皇太極無奈,最後又請吳的舅父祖大壽寫信,吳三桂這回終於給了一個面子,回信一封,但仍是拒不投降。


皇太極終於沒了耐性,決定再次動武。只是這一回,他不再強攻寧遠,而是採取批亢搗虛的方法,一方面採納祖大壽的攻取關外五城的策略,一方面繞道蒙古以精騎襲擾關內。皇太極相信,只要徹底貫徹這兩策,寧遠城就會變成孤城,變成困死吳三桂這隻猛虎的牢籠。只可惜,天不假年,關外五城未克,一代梟雄皇太極終是晏駕西去。

皇太極死後,六歲的幼子福臨在皇叔多爾袞的擁立下登基為帝。多爾袞初掌權柄,很想有一番作為,以擴大自己的政治聲望。他繼續奉行皇太極「入主遼東、逐鹿中原」的方針。在皇太極死後不到一個月,他便大舉興兵,大有一舉踏平寧遠之勢。


多爾袞深信,重拳之下,寧遠城必會化為齏粉。然而寧遠城又豈是紙糊的?從袁崇煥守遼始直到吳三桂接手,寧遠城一直在不斷的修繕與增築中。這座城傾注了無數前人的心血,更凝聚了遼民與城偕亡的勇氣與決心。心即護城河,心即城池。只要萬眾一心,寧遠城便會是金城湯池。清軍雖然先後攻克前屯衛、寧前所、中後所等城市,寧遠城卻仍然屹立不倒。它像一塊巨石,擋住了如潮湧般的滿洲鐵騎,更封堵了清軍入關的通道。


危難之際,吳三桂力保孤城不墜,為大明王朝也算是盡心儘力了。


然而吳三桂不知道,此時關內的形勢愈發嚴峻,大明王朝已經是搖搖欲墜。崇禎十六年,闖王李自成破潼關,孫傳庭戰死,邊事越發無人。從此農民軍長驅直入,勢如破竹,漸漸逼近京師。崇禎十七年三月六日,正在寧遠血戰的吳三桂接到了大明天子的聖旨:「流寇猖獗京師將陷,愛卿可棄寧遠,速率兵勤王。」


率軍勤王本是責無旁貸,可是此時的吳三桂卻又再次左右為難。因為大軍一旦撤出,若遭清軍追擊,恐有覆滅之危。而且他已從父親的家書和朝廷的使者那裡了解到了朝臣們對於棄地勤王的爭論。而崇禎雖然鑒於李自成大軍勢如破竹、情勢危急,有棄地之想,但又猶豫不決。若論膽氣,縱吳三桂有此氣魄,可崇禎又哪裡是個能行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呢?一旦解除了眼前的燃眉之急,焉知刻薄寡恩的崇禎不會過河拆橋、秋後算賬,治他棄地之罪。

可是若不遵聖旨,便是欺君之罪,禍患轉眼即至。何況自己的老父尚在京為質,一念之差,便會禍及滿門。吳三桂又怎敢冒犯天威。思來想去,吳三桂思得一策:步步為營,棄地棄人,徐徐撤退。


做出決定後,吳三桂即刻出發,快馬加鞭進京面聖。崇禎見到吳三桂後,向他曉諭了形勢,表達了對朝臣的不滿。接著為籠絡吳三桂,崇禎賜吳三桂尚方寶劍,並加封其為平西伯,以嘉其忠貞之志。


吳三桂進京受命的消息很快便傳遍京城。值此紛亂的時局下,京城的達官顯貴紛紛拉攏吳三桂。他們將吳三桂視為一把強悍的保護傘,托其庇蔭,求得自保,這其中以田貴妃的父親田琬為甚。吳三桂前腳剛走出宮門,田琬就急忙把他迎入府中。


誰知,吳三桂此行來到京師除了面稟公務外,也早就想來田府來一睹秦淮名妓陳圓圓的風采。當年,吳三桂遠在遼東之時,便聽聞陳圓圓驚才絕艷、貌若天仙,早就怦然心動。他曾秘派心腹,持千金禮聘陳圓圓。無奈關山阻隔,天遙遠,禮聘圓圓一事被田琬捷足先登。吳三桂也為此一度害上了相思病。田琬以十萬兩白銀的高價聘得陳圓圓,將她送入崇禎的後宮,意圖取悅崇禎。不料,崇禎為天下國事憂心傷神,焦頭爛額,無心美色,又將陳圓圓送回了田府。吳三桂慾念重生,只恨無緣得見,如今卻天緣湊巧,不禁喜不自勝。

吳三桂之進退兩難


在吳三桂軟硬兼施的逼迫下,田琬交出了陳圓圓。吳三桂終於得償夙願,將陳圓圓接回了吳府。然而幸福來得太突然,也太短暫。吳三桂甚至還沒來得及與陳圓圓軟語溫存幾句,崇禎的聖旨便接踵而至:「吳三桂即刻率兵勤王,不得有誤。」


面對如此佳人,轉眼又即將分別,吳三桂悵然若失。可軍令如山,吳三桂不得不收起自己英雄氣短的小兒女態,忍痛告別。


回到寧遠後,吳三桂立刻部署勤王的事宜。他先以精銳斷後阻斷清軍追襲,同時動員民眾隨軍入關,浩浩蕩蕩的軍民聯軍逶迤西行,五天後才到達關內。吳三桂將民眾安置在昌黎、樂亭一帶,自己則率領大軍繼續西行。三月二十日,當吳三桂大軍行至豐潤一帶時,前方哨騎傳來消息,李自成已於十九日攻破京師,崇禎帝在景山自縊身亡。吳三桂聽到這個消息,呆立良久,不知所措。

就在吳三桂徘徊不定之際,李自成適時派人前來招撫,並送來大量金帛糧米慰勞吳軍,一緩吳三桂匆忙入關的窘境。同時 ,清軍也已尾隨而至。吳三桂權衡再三,決定投降李自成。


已經投降大順軍的明朝降將唐通接管了山海關的防務,吳三桂率軍五萬進京朝見李自成。四月十六日,吳軍行至玉田一帶時,遇到了吳襄的小妾和吳府的家人。吳三桂詳細詢問了農民軍在京師的情況,當問及家事時,卻得知吳父被李自成扣押,陳妾被劉宗敏霸佔。


吳三桂聞聽此言,勃然大怒,意識到自己投降李自成是大大的失策。農民軍實在是一幫烏合之眾,流寇習氣不改,如何能長守天下?何況自己堂堂男兒,又豈能忍此傾家奪妻之恨。於是,他立刻回師,大敗唐通,重奪山海關。

吳三桂之進退兩難



吳三桂風馳電掣的行動終於使沉醉在勝利氣息中的闖王李自成驚醒,他立刻認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派人再行安撫吳三桂。其時,吳三桂心意已決,斬殺了使者,已示與李自成勢不兩立,徹底決裂。但吳三桂的這個行為多少有點一時意氣,並沒有太多的深思熟慮。冷靜下來後,他知道,李自成絕不會善罷甘休,定會舉大兵前來興師問罪。而多爾袞的大軍也已兵臨山海關下,虎視眈眈。形勢已經把他逼到一個前門虎嘯後門狼嚎,進退無路的窘境。腹背受敵,敵眾我寡,吳三桂感到眼前兩眼一黑,陷入深深的絕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煙波酒徒 的精彩文章:

TAG:煙波酒徒 |

您可能感興趣

三藩之亂初期,吳三桂佔據優勢卻為何失敗?
把吳王、吳三桂拖死,就能避免「七國、三藩」之亂?
三藩之亂,吳三桂為何不攻佔江西而進攻陝西?
助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武將——三藩之亂支持吳三桂,降清後被封侯爵
永曆帝被吳三桂俘虜後,一連追問他三個問題,吳三桂嚇得汗流浹背
李自成被吳三桂和多爾袞大敗之處,三百年後又有一場改變歷史之戰
李自成喊吳三桂單挑,武藝更強且有殺父之仇的吳三桂為何不應戰?
三藩之亂中,沙場老將吳三桂犯下了哪些致命失誤?
三潘之亂時,吳三桂病死被滅族,但他一道密令讓子孫得以流傳下來
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後,除了吳三桂,另兩個藩王結局如何?
吳三桂為何歸順清軍,難道真是「一怒衝冠為紅顏」
三藩之亂,吳三桂手握多少兵馬?為何能占清廷半壁江山
三藩之亂中,吳三桂最遠打到了哪裡?長江邊的一個命令讓他一敗塗地
陳圓圓有一缺陷,結果被崇禎皇帝退了貨,吳三桂卻因此愛上了她
吳三桂叛亂是為了做皇帝嗎?
吳三桂真的衝冠一怒為紅顏?
吳三桂真的是衝冠一怒為紅顏么?
吳三桂之墓為何能躲過清廷圍剿,墓碑上還敢大寫「大周高皇帝」
吳三桂臨死前,崇禎問了他四個問題,吳三桂直接癱倒
三藩之亂嚇得康熙搬出老孝庄,坐擁關寧鐵騎的吳三桂為何還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