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江蘇廣電腐敗調查:採購部里的「實權派」

江蘇廣電腐敗調查:採購部里的「實權派」

權力的遊戲


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電視人對《中國新聞周刊》透露,在網路劇興起之前,中國的電視產業大約控制在50個人手中。中國內地共有31個省級衛視,去掉十幾個沒有實際購買能力且排名靠後的衛視,還剩下20個左右。按照一個台長,一個採購部主任(或者加上副台長、採購部副主任,有些是總編室主任)的標配,就可以估算出掌握實權的大概人數。

江蘇廣電腐敗調查:採購部里的「實權派」


江蘇廣電腐敗調查:


採購部里的「實權派」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霍思伊

本文首發於《中國新聞周刊》新媒體平台


近日,一份江蘇廣電相關人員在節目採購中受賄的判決書,引發關注。


判決書中的被告人江紅,曾是江蘇省廣電集團衛視頻道節目採購部副主任。經審理查明,2005年至2014年間,江紅利用擔任江蘇省廣電集團衛視頻道節目採購部副主任等職務之便,在電視劇採購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相關單位和個人給予的現金人民幣共計830.8萬元、港幣20萬元,摺合人民幣共計846.969萬元。


參與行賄的影視公司達30家之多,華誼兄弟、長城影視、上海新文化、華策影視(子公司上海劇酷)及千乘影視等較為知名的影視製作公司赫然在列。


2016年8月22日,因犯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兩罪,江紅被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年,並處罰金170萬元。

在江紅被帶走的2015年2月10日,與她一起被帶走的,還有江蘇廣電衛視頻道原副總監兼節目採購部主任張彥。2016年8月4日,張彥涉嫌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在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起訴書指控,從2010年到2013年間,張彥身為江蘇衛視節目採購部門的直接負責人,在外參加電視節期間,不時有電視節目製作單位的發行人、老總上門「送錢」。張彥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檔酒店內,先後多次收受他人賄賂。回到南京後,也曾在家門口收錢。這些以「審片費」等名義交到他手中的現金,一般為10萬至20萬元,最高的一筆有80萬元。起訴書稱,張彥共收受他人「審片費」等合計206萬元,另有數百萬元財產來源不明。


張彥為自己辯護稱,其中一筆26萬元自己確曾收下,但收下時並不知道是現金,以為是電視劇樣片,發現後隨即讓自己的副手退錢。而針對家中有16塊卡地亞、百達翡麗奢侈品手錶,數百萬財產來源不明等情況,張彥稱均來源於自己每年約200萬元的合法收入。目前,法院尚未作出判決。


三個月後的2016年11月7日下午,江蘇廣電集團電視節目採購部主任石衛平也因涉嫌受賄被起訴。起訴書指控:2004年至2013年,石衛平利用其擔任江蘇省廣電集團電視節目採購部主任的職務之便,在電視劇採購過程中為他人謀取利益,先後收受多家影視公司給予的財物約人民幣57萬元。


一位接近石衛平的消息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透露,石被抓時已經調任江蘇衛視綜藝頻道總監,其任採購部主任期間的受賄行為仍然被查,可見廣電系統反腐的力度。「現在江蘇廣電內部的情形,可用『風聲鶴唳』四個字來形容。」

自2015年以來,中央開始嚴查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領域的腐敗問題。2015年1月,時任中紀委駐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紀檢組組長李秋芳在接受訪談時透露,派駐紀檢組對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十大關鍵領域腐敗的常規表現、慣用手法進行了探底調研,特別是對一些行業的「潛規則」進行深度了解。


李秋芳說:「在關鍵領域,比如影視劇購銷、大型節目,有些單位的設備採購好多是單一來源,有些不經過招投標程序,可能會有一定的風險。」


據了解,江蘇省廣電集團地面頻道廣告部原主任繆林、江蘇衛視廣告部原主任龔立波,以及江蘇廣電總台前任台長周莉等,也曾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


高含金量的「薦片權」

判決書顯示,江紅的受賄從2005年開始。


江紅先後在江蘇廣電集團內擔任電視節目採購部節目主管、電視節目採購部地面頻道采編二室高級採購主管、衛視頻道節目採購部副主任兼採購科科長、衛視頻道總編室副主任兼採購部主任、營銷部節目採購部副主任兼採購科科長,以及節目採購部副主任兼採購科科長。她利用上述職位之便,收受各影視公司的賄賂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單筆最高金額達到55萬元。


所有的賄賂均以現金形式收取,地點多為外地酒店,如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其中以北京為最。


2005年5月,江紅利用擔任電視節目採購部節目主管的職務之便,在採購電視劇業務中,為北京時代春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謀取利益,後在北京福建大廈收受該公司總經理吳某甲給予的現金人民幣5萬元。


兩年後的2006年7月,受賄地點依然是北京福建大廈。此時,江紅已經擔任節目採購部地面頻道采編二室高級採購主管。她利用職務之便,為北京大唐輝煌影業投資有限公司謀取利益,收受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甲給予的現金人民幣5萬元。


據業內人士透漏,電視節是電視劇購銷腐敗的高發地,影視公司的製片、發行人員經常利用這一活動,對出差在外的各電視台採購負責人進行行賄。因此,每年舉辦北京電視節的8月和上海電視節的6月前後,是較為常見的行賄受賄時間點。


從江紅的判決書也可以看出,受賄一欄下列的二十九條具體名目中,受賄時間大多集中在5月至8月。


不難發現,落馬的江紅、張彥以及石衛平都有一個共同身份,即採購部核心人士。


一位不願具名的體制內資深電視人對《中國新聞周刊》透露,在網路劇興起之前,中國的電視產業大約控制在50個人手中。據他估算,除了香港、澳門、台灣地區以外,目前中國共有31個省級衛視,去掉十幾個沒有太多實際購買能力且排名靠後的衛視,還剩下20個左右。按照一個台長,一個採購部主任(或者加上副台長、採購部副主任,有些是總編室主任)的標配,就可以估算出掌握實權的大概人數。


該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各電視台具體的電視劇採購流程有所差異,但大體而言,分為審片、決策、執行三步。


在審片階段,一般是由專業的審片團隊根據各電視台的定位和需要進行審片。如湖南衛視主打青春偶像路線,上海和浙江主推時尚劇,安徽衛視經常播出家庭倫理劇,而江蘇衛視則以情感劇為主。除了大的範疇要符合電視台定位以外,審片人員還會綜合考慮受眾群體、商業性和娛樂性、劇本內容、意識形態、導演演員陣容等因素,並據此列出一份包含上述名目的審片表格。依據上述名目,工作人員會進行打分,確定初步的購劇清單。


隨後的決策一般交由採購部主任或副主任,有的電視台則由總編室主任分管電視劇採購工作。經過這個環節後,最後交由台長或分管採購工作的副台長簽字審核。具體的執行如簽署合同、分期付款,亦由採購部門完成。


在付款方面,雖然理論上每一筆採購金額都需要經過財務部的審核,但現實中大多是形式上的審核,且財務部並不會幹涉具體的採購業務,只負責資金流轉上的核准,並且不同電視台財務部的權力大小不一。


江蘇省廣電集團節目採購部主任助理楊金平曾撰文介紹,江蘇省廣電集團電視節目採購工作實行四級審片制,即採購人員初審、審片組審片、分管主任複審、主任審看。另外還有送頻道或者召開觀眾審片會議複審。


對審片評價較好的劇目,進行外地播出效果評估,最後形成劇目的總體評價,對有爭議的劇目報總台分管領導決定。所有外購節目的採購在部門民主集中形成意見後,報總台領導批准購買。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在具體的電視劇採購業務中,採購部門的一、二把手是權力的核心,亦是尋租的重點對象。


據了解,各電視台採購部門一向以「油水多」著稱,能進入採購部的人員大多資歷較老。在一些較為發達的省級台,一個員工在採購部門的工作時長不得超過兩年或三年,很少有連任的現象。


以江紅案為例,由於她具有薦片權,且是負責採購工作的二把手,因此受到眾多影視公司發行、製片方面的格外「青睞」。


被虛化的程序


眾多事實表明,在電視台的電視劇採購業務中,存在明顯的「一言堂」現象。


最典型的當屬原安徽廣播電視台原總編室主任肖融。據了解,肖融一人就把持著該台電視劇採購業務中幾乎所有的核心權力。據肖融一審判決書中證人吳某的證言,肖融作為總編室主任,相關電視劇的購買程序,均由他提出初步購買意見,分管台長審批,並由肖融代表安徽廣播電視台簽訂合同,最終的付款亦須由肖融簽字。


證人吳某為上海克頓文化公司總裁,該公司下屬的子公司有劇酷公司、辛迪加公司、好劇公司、劇芯公司、克頓影視公司等,主要從事電視劇創作、製作、營銷、發布等業務。劇酷公司生產製作的電視劇《娘家的故事》,由安徽廣播電視台獨播,2008年發布會期間,吳某在合肥市自己住的賓館房間里,送給肖融5萬元現金。2009年春節期間,吳約肖融到合肥市梅山賓館裡的茶樓喝茶,臨走時送給肖融20萬元現金,以感謝他的關照,希望以後能夠多引薦該公司的電視劇。2010年5月份左右,肖融到上海參加電視節,吳在肖融住的賓館咖啡廳里送給他20萬元現金。2011年、2012年、2013年春節期間,吳某應邀到肖融家聚會時,每次都送給他現金10萬元。


吳某稱,該公司賣了很多電視劇給安徽廣播電視台,雙方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這與肖融的關照分不開,肖融在引薦、審核、付款方面都幫了忙」。


肖融甚至可以決定某電視劇具體的播出時間檔。吳某說:「安徽廣播電視台在採購《水上游擊隊》這部劇過程中,肖融沒有設卡,並安排在安徽衛視黃金檔播出,付款也很及時。」


2015年10月12日,肖融被淮南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九年,並處沒收財產人民幣30萬元。對其違法所得人民幣541萬元、金條9根予以追繳。


肖融只是安徽廣電電視劇採購利益鏈條上的一環。就在肖融被判刑的一個月後,安徽廣播電視台原台長張蘇洲涉嫌受賄、貪污一案於2015年11月3日開庭審理。


起訴書顯示:張蘇洲利用擔任安徽省廣播電視台黨委書記、台長期間,利用所掌握的廣告經營、電視劇及節目購銷、人事調整和大型綜藝活動等決策權,大肆收受賄賂及貪污公款約1600多萬元。


張蘇洲腐敗窩案涉案20餘人,涉案總金額超過3300萬元。


據辦案人員介紹,在安徽廣播電視台,表面上雖有一套完整的審片、購劇程序,但實際成交往往取決於影視公司和電視台購劇人員背後的權錢交易。從張蘇洲、原分管副台長趙紅梅,到原總編室主任肖融、原節目購銷中心主任陶東昕和原副主任張文旭,在購劇過程中「從上到下」全員受賄。受賄金額最小的也在百萬元以上。


而前述的證人吳某本名吳濤,系安徽電視台原副台長,後來下海創辦上海克頓公司,多年來分10次共送給張蘇洲249萬餘元,成為安徽廣電最大的電視劇供貨方。


業內人士稱,電視劇作為文化產品,天然無法產生足夠客觀有效的評價標準,很難量化。並且,相較於歐美國家電視劇產業中公開透明的項目招投標方式,中國電視劇購銷環節不透明,行業評價標準不明晰、彈性大且缺乏獨立而有效的第三方監督機構介入,這些問題使得電視台所謂嚴格的電視劇採購程序如「空中樓閣」,為腐敗提供了生存土壤。


小說《電視台長》的作者湘人李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由於電視產品會牽涉到意識形態等問題,電視台台長有時還需要做政治上的把關,具有一票否決權,因此中國的電視劇產業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市場化和購銷的公開透明化。


「中國的電視劇行業尚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無論是電視劇的製作環節,採購環節,還是播出和市場消耗的環節,很多遊戲規則都是不成熟的。」他說。


8%的神秘「業務費」


對影視公司而言,遊戲規則非由他們制定。在電視劇購銷這個遊戲中,電視台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


多位受訪的業內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目前,中國的電視劇產量居高不下,質量良莠不齊,每年供過於求,使得中國的電視劇行業呈現出典型的買方市場特徵。再加上播放渠道由「一劇四星」變為「一劇兩星」等政策的出台,僧多粥少,相較多如過江之鯽的影視公司,少數幾個具有購買力的衛星電視台處於強勢的地位。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相關部門統計,2015年,中國電視劇生產總部數為395部,集數為1.65萬集,與2012年至2014年的年均生產量大致相當。然而,中國每年能夠真正播出的電視劇只有8000集左右,這意味著每年幾乎有近一半的電視劇被束之高閣。電視劇行業的產能過剩已經成為最明顯的事實,這也是眾多影視公司紛紛行賄的一個大背景。


而播出渠道的收窄和製作成本的高企,使上述情形進一步惡化。


原有的電視劇播出政策被稱為「4+X」或者「一劇四星」,即四家省級衛視和X家地面電視台包括地級市的電視台,可以集資購買同一部電視劇,並同時首輪播放。


2015年1月1日,各電視台正式實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一劇兩星」政策,即同一部電視劇在每晚黃金時段聯播的衛視綜合頻道不得超過兩家,同一部電視劇在衛視綜合頻道每晚黃金時段的播出不得超過兩集,此舉試圖控制過於明顯的產能過剩,釋放「4+X」播出模式下的海量電視劇庫存。


一位不願具名的地方電視台採購人員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他們電視台的採購人員不像幾個知名衛視那麼風光,因為他們根本買不起電視劇,製片方不願意搭理他們。


而電視台方面為了降低風險,通常會與影視公司分兩到三期簽訂合同。而據業內人士透露,電視台的付款周期往往會更加滯後,比所簽合同晚付半年甚至一兩年都不足為奇。即便是國內最有實力的幾家電視台,也很難保證按時履約。


湘人李指出,在拖欠款項方面,電視台也有自己的苦衷。因為它們經常會遇到高收視率低廣告收入的情況。對文化產業來講,最後套現的都是廣告。因此在電視台的眾多項目中,總會出現有些項目是賺錢的,有些項目卻是賠錢的情況。對有些劇而言,付款是一個拆東牆補西牆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


汪海林說,一般而言,影視製作公司銷售額的15%被用於宣發和發行,又稱宣發費,其中,給採購人員的錢一般是5%~8%。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行規」。


在吳濤行賄案中,克頓傳媒財務總監林某證實,公司在電視劇發行過程中有一筆宣發費用,統稱為業務費,大約佔電視台購劇總金額的8%。這筆神秘的「業務費」,不直接支付給六個子公司,而是通過劇組、工作室等直接打給相關人員,最後子公司再拿發票來報賬即可。


江蘇曾派出影視產品採購專題調研組,對全省影視劇購銷工作進行調研,總結了影視劇採購中,影視公司常用的行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是回扣(也稱返點)。即在影視劇買賣過程中,賣方為了和買方具體經辦人保持密切的業務往來關係,確保雙方的長期合作,而從本已屬於自己的利益中按一定比例拿出一部分給予買方,買方在賬外暗中收受賣方的現金。


二是變相領取勞務費。賣方讓買方人員以製片人、總監、監理等身份,在影視劇生產合作中掛個名,不參加任何拍片勞動,「名正言順」地領取高額的勞務費。


三是變相「入股分紅」。買賣雙方私下達成協議,買方相關領導及購片人員以將來訂購賣方某影視劇為代價,用個人名義「入股」賣方該影視劇的製作生產,獲取高額「分紅利潤」。


四是收受高檔禮品。賣方通過邀請買方相關人員參加各種慶典活動,贈送高檔禮品,拉攏相關人員,以在影視劇購銷過程中達到目的。


五是變相消費型回扣。賣方向買方人員提供各種名義的境內外旅遊、考察等福利性消費;


六是接受宴請。這種現象比較普遍,賣方為加強與買方感情聯絡,定期或不定期地宴請買方領導或相關人員以及提供高檔消費。


據知情人士透露,江蘇廣電衛視頻道節目採購部主任張彥和副主任江紅被查,原因之一是牽扯入上海張慧玲一案。


張慧玲為上海新文化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製片人、副總經理,由於涉嫌單位行賄罪被起訴。起訴書指控,2010年至2013年間,被告人張慧玲在擔任上海新文化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製片人、副總經理期間,為該單位在銷售電視劇的過程中謀取不正當利益,先後向江蘇城市聯合電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陸群(已起訴)、副總經理於勇(已判刑)、江蘇省廣電集團衛視頻道營銷部副主任兼節目採購部主任張彥(已起訴)、副主任江紅(已起訴)行賄,共計人民幣89萬元、面值人民幣2萬元的銀行現金卡一張。


而江紅的判決書中受賄一欄第二十八條亦指明:2013年3月,被告人江紅利用擔任江蘇省廣電總台節目採購部副主任兼採購科科長的職務之便,在採購電視劇業務中,為上海新文化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謀取利益,同年6月,在上海錦江飯店收受該公司張某丁給予的現金人民幣26萬元。


張慧玲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她曾任安徽電視台總編室節目外購部副主任。


《中國新聞周刊》觀察到,很多原屬於體制內的廣電人跳出體制後,紛紛成立影視製作公司,並利用自己原來在電視台的人脈和資源,拓展自己影視公司的業務。張慧玲和吳濤就是其中的代表。


據汪海林介紹,除了這些自帶資源和人脈的影視公司,另一類新興的影視公司,因為缺乏人脈,更加只能靠大量的行賄和非正常操作來拓展業務。


從2013年到2015年,中國的網路劇總產量翻了7倍多。2015年,中國網路劇的年產量是379部,而當年電視劇總產量也只有395部,二者數量幾乎持平。


汪海林指出,以前在電視劇市場中,80-90%的錢由電視台出,網站只能出十萬到二十萬,而現在無論是《歡樂頌》還是《如懿傳》網站的出價已然達到900萬、上千萬一集,而電視台則最多出到100多萬一集。


「很多製片方已經開始轉變觀念,要想賺錢,先聽網站意見,再聽電視台意見。」


(實習生呂銀玲對本文亦有所貢獻)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混蛋最懂年輕時候的愛情
接力長江「啟·承」
這5家車企是中國馬路第一殺手 公安部確認

TAG:中國新聞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德國檢方對軍隊極右醜聞展開調查:精英部隊行納粹禮
武警黃金部隊誓師出征:14支軍事地質調查隊赴邊疆執行調查
巴基斯坦市場調查之銷售翻新電動車
搜集證據,調查罪行:國民政府戰後對南京大屠殺的調查
風暴擴大!美司法部派FBI前局長調查川普「通俄門」
湖北「禿腦門」聲稱「開除警察」事件啟動調查,安徽《互動亳州》公眾號辱警事件無結果
美國宇航局的「洞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內部進行調查
德國調查球隊大巴爆炸事件與伊斯蘭極端主義關聯
「親信門」主角崔順實之女丹麥被拘 韓警方尋求引渡助力調查
實拍東莞店主大街宰殺眼鏡王蛇出售,警方介入調查。
法國:國土協調部長涉嫌貪腐被調查
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的各自職能
美國國務院重啟針對希拉里「電郵門」內部調查
曼徹斯特爆炸案:英國警方按「恐怖襲擊」展開調查
韓國防部發布軍網被黑調查結果:系朝鮮黑客所為
《美帝國主義細菌戰罪行調查團調查報告》
繼商務部之後 美國財政部又對華為展開出口調查
亞足聯調查末輪違規,伊朗主帥慌了:最該調查中國擊敗烏茲的點球
歐空局發布火星著陸任務失敗的調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