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開國功臣徐懋功

唐朝開國功臣徐懋功

唐朝開國功臣徐懋功



徐懋功(李績)(594—669),原姓徐,名世績,字懋功。唐高祖賜徐懋功姓李,李世績。後又避太宗李世民諱,遂單名績。曹州離狐(今山東東明一帶)人。

徐懋功(李績)在其戎馬生涯中,能謀善斷,有傑出的軍事才幹。初在隋末為瓦崗寨義軍軍師,推翻隋朝殘暴統治。降唐後幫助李世民統一天下,攻滅東突厥,平定薛延陀,征服高麗,在維護國家的統一、維護邊境的安定與和平上戰功赫然。唐太宗曾極口稱讚他「古之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豈能及也」。享年七十六。高宗謚貞武,陪葬昭陵。所造墳墓按照漢代衛青、霍去病故事,形似陰山、鐵山及烏德鞬山,矗立在陝西禮泉縣九嵕山下。上元元年(760),唐肅宗把他與李靖一起,譽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廟。李績知醫,曾奉敕與許敬宗、蘇敬、于志寧等人編修《新修本草》行於世。另又有《脈經》一卷,系徐氏自撰之書。


瓦崗寨起義


李績出身於土豪,「家多僮僕,積粟數千鍾」。他為人慷慨,仗義疏財,與他父親「皆好惠施,拯濟貧乏,不問親疏」。大業十二年(616),翟讓在瓦崗(今河南滑縣南)聚眾起義。這時,十七歲的李績也前來參加。他勸告翟讓說:「東郡於公與績皆為鄉里,人多相識,不宜侵掠。滎陽、梁郡、汴水所經,剽行舟,掠商旅,足以自資。」翟讓採納了他的建議,率軍西進,很快攻入二郡境內,掠取公私商船,因而「資用豐給,附者益眾」,隊伍很快發展到一萬多人。瓦崗軍的發展與壯大,引起了隋皇朝的恐懼與不安,立即派滎陽通守張須陀率軍前來鎮壓。翟讓用李密的計謀,於滎陽大海寺附近同張須陀交戰,李績與李密將隋兵團團圍住,經過浴血奮戰,殺死張須陀,壯大了起義軍的聲威。


李績見李密的才幹勝過翟讓,便與王伯當共同勸說翟讓推李密為主,於是李密被尊為魏公,成為瓦崗軍的最高統帥。不久,李績以奇計於洛水大破隋將王世充軍,因功封為東海郡公。當時,河南、山東發生了嚴重的水災,餓殍滿野,隋煬帝雖命令開黎陽倉救災,但由於政令紊亂,倉吏又不能及時散發,致使每天餓死數萬人。李績遂向李密獻計說:「天下大亂,本是為飢,今若得黎陽一倉,大事濟矣。」李密接受了他的建議,命他率本部五千人馬向黎陽倉進發,在其他義軍的配合下,當天即攻佔了黎陽倉,並迅速開倉濟貧,任民所取,因而博得了饑民的熱烈擁護,紛紛加入了起義軍,「一旬之間,勝兵二十萬餘」。從而迅速地壯大了隊伍,開創了起義軍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義寧元年(617),瓦崗軍發生內訌,李密設計殺死翟讓,李績也被門衛砍傷。李密將李績扶入帳內,親自為他上藥,並讓李績與單雄信等人統率翟讓舊部,「中外遂定」。


事後,李密驕傲自大,又不撫恤士兵,倉糧雖多,但府庫無錢帛,戰鬥獲勝,又無所賞賜,兵士不滿。李績見軍心不穩,一再提醒李密,指出他的失誤。李密很不高興,遂命他出鎮黎陽。「雖名委任,實亦疏之」。


宇文化及於江都縊殺隋煬帝後,率十萬大軍北上,奔東都洛陽而來。越王楊侗剛即帝位,自度抵擋不住,遂誘降李密,命他討伐宇文化及。李績奉命守倉城,於城外掘深溝,加強守備。宇文化及來勢洶洶,架設攻具,四面攻城,但受深溝所阻,不能到達城下。李績又於溝中挖地道,出擊敵人,宇文化及大敗而去。


武德二年(619),李密被王世充擊敗,入關降唐,李績仍據守黎陽等十郡之地,未有歸屬。後聽從魏徵的勸說,決定歸唐。他對長史郭孝恪說:「魏公既歸大唐,今此人眾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獻之,即是利主之敗,自為己功,以邀富貴,吾所恥也。今宜具錄州縣名數及軍人戶口,總啟魏公,聽公自獻,此則魏公之功也。」於是派人至長安獻於李密。使者初到京城,唐高祖聽說沒有表奏,唯有給李密的信函,感到奇怪。使者奏明了李績的本意,高祖十分高興,並稱讚他「感德推功,實純臣也」。即詔授他為黎陽總管、上柱國,加右武候大將軍,封曹國公,賜良田五十頃,甲第一區。其父李蓋也受到了封賞。並令李績統「河南、山東之兵以拒王世充」。


不久,李密叛唐被殺。李績崇尚義氣,上表請准其收葬。高祖歸還了李密屍體,李績備君臣之禮,「大具威儀,三軍縞素」,安葬於黎陽山。禮畢,才與將士脫下喪服。他的這種「事君以忠」的舉動,再次博得了人們的讚許,「朝野義之」。

投唐立功


武德二年(619)十月,竇建德率大軍南下,與李績的巡邏部隊遭遇,混戰一場。建德進攻黎陽,一舉破城,俘獲了淮安王李神通、魏徵與李績父李蓋,唯李績率百餘騎突圍而出。但因其父被俘,又返回來投降竇建德,授任左驍騎將軍,仍守黎陽。


李績雖投降了竇建德,卻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想脫身歸唐,又怕其父受到連累,便與郭孝恪定計,先立功效以取信竇建德,然後再尋機脫身。於是他主動出擊王世充,攻破獲嘉城,俘獲很多;接著又襲擊新鄉,俘虜其騎將劉黑闥,都獻給竇建德。李績屢建戰功,得到了竇建德的信用,使防範鬆弛,遂於武德三年(620)正月歸唐。有人勸竇建德殺死李蓋,他說:「世績,唐臣,為我所虜,不忘本朝,乃忠臣也,其父何罪?」遂舍而不殺。


李績歸唐後,仍任總管。不久,隨從秦王李世民平定劉武周,大獲全勝。接著,又參加了平定王世充的戰鬥。這年九月,唐軍於邙山擊敗王世充軍,進逼洛陽,其管州總管楊慶請求投降。楊慶原李密舊將,李世民派李績率軍赴轘轅道安撫其眾,於是,滎、汴、淆、豫九州相繼來降。


這時,王世充子玄應鎮守虎牢,屯軍於滎陽、汴州之間,聞知管州降唐,欲率軍收復管州,被李績擊退。接著,李績讓郭孝恪致書滎州刺史魏陸,魏陸降唐,並擒獲了王玄應的四員大將。翌年二月,李績進軍虎牢,王世充鄭州司兵沈悅暗中投降,並做內應,遂一舉攻佔虎牢,活捉了刺史荊王王行本。

王世充一面死守洛陽孤城,一面向竇建德求救。竇建德以為唇亡齒寒,遂率大軍南下救援,相繼攻佔了管州、滎陽。李世民與李績扼守虎牢,以阻止竇建德軍西進。三月,李世民與李績等在虎牢東觀察竇建德營壘,與其游兵相遇,竇建德立即派出五六千騎兵追擊。李績率伏兵奮力衝殺,大破敵兵,斬首三百餘級,並活捉其二員驍將,凱旋而歸。


唐軍很快俘虜了竇建德,平定了王世充,勝利返回長安。在這次東征中論功行賞,李世民為上將,李績為下將。李績以自己的驍勇善戰位居諸將之首,與秦王都身披黃金甲,乘戎輅,向太廟告捷。


李績很重義氣。他在瓦崗時曾與單雄信結拜為兄弟,誓同生死。後李密兵敗,單雄信投靠了王世充。單雄信作戰勇猛過人,在唐軍圍攻洛陽時,他馳騁沙場,揮槍幾中齊王李元吉。平定洛陽後,單雄信被俘,將要處死。李績請以自己的官爵贖雄信之罪,李世民不準,他哭著對雄信說:「平生誓共為灰土,豈敢念生,但以身許國,義不兩遂。雖死之,顧兄妻子何如?」因用刀割下一塊股肉,請雄信吃下,說:「示無忘前誓。」


在處死竇建德不久,唐高祖又徵調竇建德舊將入長安,原舊將驚懼不安,於是劉黑闥又串通李密舊將兗州總管徐圓朗起兵反唐。河北各地竇建德舊將及豪右多殺官吏響應,一時發展到數萬人,聲勢浩大。劉黑闥攻陷了冀州,進逼宗城(今河北威縣東)。時李績任黎州總管,屯守宗城,抵擋不住,欲退保洺州,途中遭黑闥追擊,步兵五千人,皆沒於陣,李績幸免於難。李世民奉命討伐劉黑闥,雙方對峙於洺水城。李績率兵逼近黑闥勇將高雅賢營壘,殺高雅賢,攻破其營。在平定劉黑闥後,李績又奉命進擊徐圓朗。唐軍乘勝而進,徐圓朗連戰失利,最後棄城夜逃,為人所殺,「其地悉平」。

武德六年(623),李績又隨從李孝恭、李靖討伐輔公祏。他率步兵一萬人,渡過淮水,一舉攻佔了壽陽(今安徽壽縣)。公拓之將陳正通率兵十萬駐守梁山,派其大將馮惠亮率水軍十萬,把大艦鎖連江中,以阻斷水路,還於江西築造營壘,分守水陸要道,以阻止官軍。李績率軍攻破其營壘,惠亮單舟逃走。李績乘勝進擊,正通兵潰,逃回丹陽(今江蘇南京)。輔公祏見全線崩潰,遂丟棄丹陽城,連夜逃去。李績「縱騎追之於武康,江南悉定。」


鎮守并州,進擊高麗


武德八年(625),東突厥頡利可汗屢次擄掠并州一帶,高祖命李績為并州行軍總管,以抵禦突厥。唐太宗即位後,拜為并州都督(治太原)。并州是唐朝的發祥地,又是北方的門戶,軍事要地。從此由李績開始經營,獨當一面。


李績知人善任,舉賢薦能。早在瓦崗時,常與魏徵、高季輔、杜正倫等才能之士交往頻繁,他一旦發現人才,「即加禮敬,引入卧內,談謔忘倦,」經他引薦的,後多位至通顯,當時人稱其有「知人之鑒」。在他鎮守并州初年,張文瓘以孝悌聞名,明經及第,補為并州參軍。李績見文瓘一表人才,曾稱讚他為「今之管(仲)、蕭(何)」。一次李績入朝,文瓘與同僚二人為他餞行,李績分別贈給那二個同僚佩刀與玉帶,而對文瓘卻一無所贈,文瓘不解其意,心中疑惑,李績遂解釋說:「子無為嫌。若某,冗豫少決,故贈以刀,欲其果於斷;某放誕少檢,故贈以帶,俾其守約束。若子才,無施不可,焉用贈?」因極力引薦,高宗朝張文瓘位至宰相。


貞觀三年(629)十一月,突厥再次入寇河西。詔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率十幾萬大軍出擊,以李績為通漢道行軍總管,從雲中進軍,在白道與突厥頡利可汗兵遭遇,大敗突厥兵。頡利可汗派使者請和,太宗派鴻臚卿唐儉出使突厥。李績與李靖一起議論軍事,認為頡利可汗雖然兵敗,人馬尚多,若進入磧中,與九姓互保,道路險阻,難以追及。今唐儉在那裡,防備鬆弛,我軍若迅速出擊,突厥必不戰而降。這一策略正和李靖不謀而合,他高興地說:「公之此言,乃韓信滅田橫之策也。」果然,李靖襲擊頡利可汗牙帳,頡利可汗欲逃入磧中,李績早已屯軍磧口。頡利可汗前進受阻,後有追兵,其大酋長率其部落一併投降了李績。李績俘虜五萬多人,勝利而歸。


李績鎮守并州凡十六年,令行禁止,四夷賓服,號為稱職。貞觀十五年(641),征為兵部尚書,封英國公。唐太宗深有感觸地說:「隋煬帝不解精選賢良,鎮撫邊境,惟遠築長城,廣屯將士,以備突厥,而情識之惑,一至於此。朕今委任李績於并州,遂得突厥畏威遠遁,塞垣安靜,豈不勝數千里長城耶?」


李績尚未赴京就任,薛延陀真珠可汗乘唐太宗君臣東封泰山之機,糾合同羅、回紇等族軍隊二十萬,穿過漠南,襲擊已歸降的突厥,俟利苾可汗抵禦不住,率部落進入長城內,派使者告急。太宗立即調兵遣將,反擊薛延陀。新任兵部尚書的李績為朔州道行軍總管,率步兵六萬,騎兵二千屯守羽方。


十二月,薛延陀可汗之子大度設率三萬騎兵逼近長城,適遇李績率唐軍趕到。大度設見塵埃衝天,兵威強盛,望而生畏,遂率其眾從赤柯濼北逃。李績從部下及突厥兵中選精騎六千,由直道攔擊。他越過白道川,於青山與薛延陀軍相遇。大度設整軍迎戰,列陣長達十里。突厥兵先出戰,結果敗下陣來。大度設乘勝追擊,恰好李績率軍趕到。薛延陀萬箭齊射,唐軍馬傷亡很大。李績命騎兵下馬,手執長槊,一直朝前猛衝,薛延陀潰不成軍。這時,副總管薛萬徹又及時趕到,奪取了薛延陀戰馬,唐兵合力衝殺,斬首三千餘級,俘虜五萬餘人。大度設狼狽北逃,到了漠北,又遇上了特大暴風雪,「人畜凍死者什八九」。


唐軍反擊薛延陀大獲全勝,其使臣回國時,唐太宗教訓他說:「吾約汝與突厥以大漠為界,有相侵者,我則討之。汝自恃其強,逾漠攻突厥。李世績所將才數千騎耳,汝已狼狽如此!歸語可汗,凡舉措利害,可善擇其宜。」


戰事結束後,李績入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李績的才幹與忠貞,博得了唐太宗的親重和殊遇。一次李績患有暴病,藥方說鬍鬚灰可以治療,太宗毫不遲疑地把自己的鬍鬚剪下,為他調葯。李績感動得涕淚交流,在入謝時頓首出血。翌年,李治立為太子,太宗讓他輔佐太子,因轉任太子詹事,加官特進,仍知政事。在一次宴會上,太宗對李績說:「朕將屬以孤幼,思之無越卿者。公往不遺於李密,今豈負於朕哉!」李績流淚辭謝,噬指流血。不一會兒,李績喝醉了酒,太宗脫下御服,親自披在他的身上。


貞觀十八年(644),唐太宗將進擊高麗,以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步兵、騎兵及蘭、河二州歸降的胡兵計六萬人,向遼東進發。第二年三月,李績從柳城(今遼寧朝陽)出師,先虛張聲勢,給人以出擊懷遠鎮的假象,而暗中進軍甬道。四月,從通定鎮渡過遼水,抵達玄菟(今遼寧鐵嶺南)。高麗驚慌失措,關閉城門自守。接著李績攻佔了蓋牟城(今遼寧撫順),俘虜了二萬餘人,繳獲糧食十幾萬石。李績又乘勝進軍,兵臨遼東城(今遼寧遼陽)下。


李績開始攻城,唐太宗也率一萬甲騎趕到。高麗害怕唐軍拋石車,乃於城上積木築戰樓,以抵禦拋石。李績把拋石車排列在城下,拋石擊城,塊塊巨石飛射城上,無堅不摧;另一方面又用撞車撞其樓閣,所撞之處,無不傾倒。這時又颳起了南風,李績乘機縱火,點著了城西南樓。大火迅即蔓延到城中。風助火勢,火借風威,全城立時濃煙滾滾,烈焰騰騰,城內一片混亂。唐軍一舉攻克了遼東城,燒死俘虜高麗兵萬餘人。


在攻佔遼東城後,唐軍乘勝圍攻白岩城(今遼陽東南)。白岩城靠山臨水,四面險絕難攻。李績以撞車撞城,又用拋石車飛石擊城,飛石流矢雨點般射向城中。高麗守將孫代文抵擋不住,遂舉城請求投降。於是,唐軍又攻佔了白岩城。


貞觀二十年(646),剛從遼東班師不久,薛延陀部發生了內亂,李績奉命率兵討亂,在烏德鞬山大破其軍,大首領梯真達官率眾投降,咄摩支可汗向南逃往荒谷之中。李績派通事舍人蕭嗣業前去招降,其部落猶首鼠兩端,李績遂派兵進擊,前後斬首五千級,俘虜三萬餘人。


唐太宗十分欣賞李績的軍事才幹,又欽佩他的忠誠。貞觀二十三年(649),在臨終前,唯恐他身為兩朝元老,難以駕馭,特意將他出任為疊州都督,並向太子面授機宜,說:「李績才智有餘,屢更大任,恐其不厭服於汝,故有此授。我死後,可親任之。若遲疑顧望,便當殺之。」李績似明白唐太宗的心意,奉詔之後,「不及家而去」。


密表勸請,支持廢立


唐高宗李治即位後,召回李績,授任檢校洛州刺史,洛陽宮留守,進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參掌機密,不久,又拜尚書左僕射。他懼怕盈滿,遂於永徽元年(650)上表,請求解除了左僕射職務,但仍以開府儀同三司的身份知政事。四年,又被冊為司空。早在貞觀年間,李績以勛庸圖形於凌煙閣,至此,高宗又命人為他畫像,並親自為他寫序。


永徽六年(655),高宗欲廢王皇后,立昭儀武則天為皇后。此事在朝臣中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以顧命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堅決反對,李義府、許敬宗等政治上的失意者卻極力支持。李績在表面上同意長孫無忌等大臣的意見,而暗中卻贊成此事。他曾與許敬宗等人「密表勸請」。這年九月,一天退朝後,高宗召長孫無忌、李績、于志寧、褚遂良入內殿,再次商議廢立皇后之事。褚遂良以破釜沉舟的決心,表示誓死力爭。李績見此情形,卻「稱疾不入」,巧妙地迴避了,而褚遂良因死力相爭,幾乎招致殺頭之禍。過了幾天,高宗私下向李績表示:自己願立武昭儀為皇后,顧命大臣堅決反對,自己感到棘手難辦。李績不以為然地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李績雖未明言支持立武昭儀,但他勸高宗把此事看作家事,不必理會外廷的意見,實際上是支持高宗廢立皇后的舉動,因此,「上意遂決」。


在李績的暗中支持下,唐高宗不顧長孫無忌等人的反對,決定立武則天為皇后。這年十一月初一日,高宗臨軒,李績奉命齎璽綬冊封武則天為皇后。


在廢立皇后一事的激烈政爭中,決定了朝臣的沉浮。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反對派,先後被貶到地方,有的自縊身死,有的被治罪。支持者李義府等人則飛黃騰達,李績也格外受到親重。在高宗東封泰山時,他任封禪大使。在途經他的故鄉時,皇后親自去看望他寡居的姐姐,賜給衣物,還封為東平郡君。李績不慎墜馬傷足,高宗親自慰問,並把御乘賜予他。


褚遂良、韓瑗因極諫而遭殺身之禍,此後群臣多緘默不言。一天高宗與侍臣議政,談及了隋煬帝,說:「煬帝拒諫而亡,朕常以為戒,虛心求諫,而竟無諫者,何也?」李績順口阿諛說:「陛下所為盡善,群臣無得而諫。」


再擊高麗,陪葬昭陵


乾封元年(666),唐朝再次出兵高麗。十二月,高宗以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六總管分水、陸兩軍出發。這位年逾古稀的老將軍風采不減當年,能謀善斷,指揮若定。翌年二月,李績率軍渡過遼水,抵達新城(今遼寧鐵嶺南),他對諸將說:「新城是高麗西境鎮城,最為要害,若不先圖,余城未易可下。」遂至城西南,依山築柵,圍困新城。城中窘迫,遂開門投降。由於攻克了新城,進軍很順利,「自此所向克捷」,接連攻下十六城。


總章元年(668)二月,李績攻下扶余城(今吉林四平),高麗王子泉男建派五萬兵前來救援,在薛賀水與唐軍相遇。李績軍奮力衝殺,大破高麗兵,斬獲三萬餘人,接著揮師南下,九月,攻克了大行城(今遼寧丹東南),唐軍諸路人馬與李績會師,進至鴨綠柵,再破高麗兵,追擊二百餘里,攻下了辱夷城,進而包圍了平壤城(今朝鮮平壤)。高麗王高藏派王子泉男產率九十八人打著白旗投降。李績又活捉了泉男建,於是「高麗悉平」。李績勝利歸來,在到達京師近郊時,高宗先命把高藏獻於昭陵,以告慰九泉之下的唐太宗;然後具備盛大的軍容儀式,高奏凱歌,進入京城。為了嘉獎李績的赫然戰功,加封太子太師,增實封通前一千一百戶。


總章二年(669)十一月,李績患病,且病情逐漸加劇。高宗及太子屢賜良藥,又召回其在外地的子弟侍臣。子弟請醫治病,李績不許進門,說:「我山東一田夫耳,攀附明主,濫居富貴,位極三台,年將八十,豈非命乎?修短必是有期,寧容浪就醫人求活!」


李績見房玄齡、杜如晦辛苦創家立業,但後來被不肖子孫傾家蕩產,深感痛心,他自以為病體難愈,遂把子孫們召來,當面向其弟李弼囑託後事說:「我見房、杜平生勤苦,僅能立門戶,遭不肖子盪覆無餘。吾有此子孫,今悉付汝。葬畢,汝即遷入我堂,撫養孤幼,謹察視之。其有志氣不倫,交遊非類者,皆先撾殺,然後以聞。」


十二月三日,李績病卒,享年七十六。高宗悲痛地流著眼淚說:「績奉上忠,事親孝,歷三朝未嘗有過,性廉慎,不立產業。今亡,當無贏資。有司其厚賵恤之。」令在光順門為他舉哀,七天不上朝。並贈官太尉、揚州大都督,謚貞武,陪葬昭陵。在安葬那一天,高宗於未央古城樓哭著送喪,還詔令百官送喪至故城西北。所造墳墓按照漢代衛青、霍去病故事,形似陰山、鐵山及烏德鞬山,以旌表他破突厥、薛延陀之功。這座形似三山的墳墓至今仍矗立在陝西禮泉縣九嵕山之下,成為其功績的歷史見證。


李績在其戎馬生涯中,能謀善斷,有傑出的軍事才幹。他每次行軍作戰,「用師籌算,臨敵應變,動合事機」。因而在攻滅東突厥,平定薛延陀,征服高麗等重大軍事戰役中,都取得了重大勝利,唐太宗曾極口稱讚他「古之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豈能及也」。上元元年(760),唐肅宗把他與李靖一起,譽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廟。


李績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樹。在隋末天下「同苦隋政」之時,他踴躍投身於農民起義的洪流中,為發展、壯大瓦崗軍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為推翻隋皇朝的殘暴統治發揮了作用。在唐皇朝平定天下、維護國家的統一中也建有功勛。尤其在維護邊境的安定與和平上更是戰功赫然。唐太宗曾高度評價他說:「參經綸而方面,南定維揚,北清大漠,威振殊俗,勛書冊府。」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小雅(微信號:13823765842)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明代大儒王陽明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陽明心學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來中國人最精妙的智慧。王陽明為什麼能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為什麼能成為曾國藩、梁啟超、蔣介石、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靈導師?一起走近大儒王陽明吧。


史記


薦語:司馬遷曾欲以一支史家之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讓我們一起領略上古風騷,秦漢故事!


詩詞大會粉絲團


薦語: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關注詩詞大會,獨享江南塞上之詩韻,逍遙唐詩宋詞之遠方。


青梅酒待知音,點擊『閱讀原文』邀您談古論今!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鴻門宴上項伯為什麼要保護劉邦?
李世民如何處理微妙的君臣關係
唐肥宋瘦:古代女性為了追時尚蠻拼的
李世民和李隆基誰治理下的朝代才是真正盛世?
唐朝美女最愛元宵節?

TAG:唐朝那些事兒 |

您可能感興趣

是隋朝開國功臣李崇的孫女
明朝「開國功臣」袁天祿
簡述宋朝開國功臣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
唐朝開國功臣尉遲敬德的信與忠
明朝開國功臣徐達是朱元璋所殺嗎
宋朝開國之君趙匡胤
宋開國功臣沈義倫是怎麼死的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為什麼殺功臣?劉邦殺了哪些功臣?
南宋開國皇帝趙構
盛世唐朝之開國皇帝李淵
明朝開國功臣中,朱元璋為何最不喜歡劉伯溫
相對於劉邦、朱元璋殺開國功臣,為何李世民沒有殺秦瓊等功臣?
同是開國皇帝!為何劉秀善待功臣,而朱元璋盡數屠戮功臣?
明朝開國功臣武定侯郭英在兗州的有關史實
揭秘大唐開國功臣秦瓊避戰玄武門的原因
隋朝滅亡之時也是大唐的開端 唐朝開國功臣都有誰
朱元璋開國十大功臣:劉伯溫才排第四
歷代開國帝王及功臣(秦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