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寫特稿《「失憶跑者」老倪》?敲打最痛點,擊中深思面
我是小明,《特稿 |「失憶跑者」老倪:上海馬拉松心臟驟停後,他人生中三天的記憶徹底消失了...》這篇文章的作者。今天早上我來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問從來不運動的同事曉曉:「這篇文章,有沒有讓你一看到底的慾望?或者說,你有沒有看到1/3的時候就不想看了?」
剛剛從實習生轉正的曉曉同學,撲扇著大眼睛,想了想說「看了一半就不看了」,我嚇了一跳,然後她接著說「那是因為突然有工作耽擱了,然後忙完又接著迫不及待地看下去了。」我懸著的心忽而落地,這才放心。讀者愛看才是硬道理。
這篇文章在「天生勇氣」各平台發表之後,果然如我所料在小圈子裡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引起爭議」並不是寫文章的初衷,但這篇文章恰到好處地刺到了某些人的痛點。
文章發布後,20分鐘後我收到的第一條後台回復竟然是:「這貌似是虛構的故事吧!」後來在知乎等平台,也發現相似的反饋,「這是一篇小說還是新聞報道?(知乎網友「派大星」)」
這個故事之所以能讓一些跑步圈外的人有看下去的慾望,因為情節有些過於曲折和離奇,同事竟然在第二天問我,有多少虛構的成分。比如老倪忘記電話號碼的情節,時隔兩年之後老倪的記憶里有時也會受損等問題,處處巧合得都顯得太像「小說」。
此外,不僅僅是情節離奇得像小說,就連文章的語言風格也十分文學。大量的場景描寫、極具個人風格的動作描寫,文章的「雙時間線」結構,不那麼「新聞」的段落間架結構,一切都不像是一篇「新聞」。就連老倪本人,後來也給我發了一篇《冰點|馬拉松你慢慢跑》的文章,說這才是一篇新聞報道。
在哭笑不得之餘,我心裡也是有些高興也有些悲哀。高興的點在於,大部分讀者把它當做是一個正經的故事看。一篇文章如果失去了可讀性,對於作者來講那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作為一篇篇幅較長,並不適合在新媒體平台傳播的特稿作品,一篇沒有一張圖片一段視頻的故事,還願意有人看完,從故事的看點角度,我覺得還是說得過去的。
悲哀的地方在於,還是有太多讀者朋友不了解「特稿」這種文體形式。如果你看過《太平洋大逃殺》、《北京零點後》、《大興安嶺殺人事件》、《驚惶龐麥郎》等傳播度較高的特稿作品,你會發現每一篇特稿都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很多讀者還認為現在的新聞報道,就是傳統的金字塔形結構,新聞導語,5W要素,他們認為深度的報道就應該一語點破文章的主旨,嚴肅且正經,而不是聽我娓娓道來一個毫不相關的故事。
可是,真正長篇大論的枯燥新聞文體,如果連讓你點進去閱讀的慾望都沒有,那麼還談何效果?特稿這種西方的新聞體裁自從被引進國內的那一刻起,就伴隨著爭議。
2002年,國內特稿寫作大師級作者李海鵬在南方周末的一篇《舉重冠軍之死》,拉開了國內特稿寫作的序幕,打開了國內新聞人的視野:原來新聞報道也可以這麼搞!這也讓中國的新聞界煥然一新,《人物》雜誌,《GQ》雜誌,相繼成立了特稿實驗室,最近韓寒的App《一個》有了李海鵬的加入,也搞起了「ONE實驗室」,弄得如火如荼。
那麼同樣一個故事,用傳統的新聞方式,和特稿的方式寫作,有何不同?
以老倪的故事為例,同一個故事,《冰點周刊》的文章會讓你明白他想表達的大道理,你會得出「跑馬拉松需要謹慎」,「馬拉松的狂熱現象」等結論,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它更像是一本教科書給你灌輸一個道理。相對來說,《失憶跑者》是一個故事,很多讀者看完表示,「哇!原來我也曾經這麼危險!」「我只是看過這個新聞,沒想到是這樣!」這個故事在讀者的內心深處是會有迴響的,而不是簡單地給你講一個道理而已。相對於大道理,人們更願接受故事,而後者的影響也更加深刻,更有意義。
為什麼選擇老倪?其實文章中有多處暗示,因為老倪是上海馬拉松35000名眾多狂熱愛好者的一個縮影啊,他只是千千萬萬個故事中的一個。他的故事雖然有著自己的獨特性,但是他曾經對馬拉松的執著,也是很多名馬拉松發燒友們鏡子中的自己,他是這個「馬拉松狂熱」年代的一個切片,又是這個時代的印記。
用老倪的故事,來展現當下馬拉松狂熱的一個現象。用李海鵬的話說就是「用最小的點去折射最大面積的信息。」國內的優秀特稿記者,「真實故事計劃」的發起人雷磊也有更好的解讀:「一個點之所以會成為特稿的點,它就是在於我敲打這個地方的時候,它會像聲線一樣傳遞到四面的牆壁,折射回來的聲音,它就能夠匯成一段音樂。」老倪就是這個最小的點,而「馬拉松的狂熱現象」就是這個面。
為了更加精準地展現出這個「點」的精巧,與其按照時間線,展現老倪一個完整的跑步生涯,不如選取他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時刻,一個更具有衝突性的故事,他的慾望,他的內心驅動力都在這個故事有了完整的體現。
很多讀者的質疑,其實是源自對特稿寫作的不了解。他們會覺得,如此細微地還原比賽和醫院中的場景,是不是作者自己的腦補和YY?我的同事在昨天就問了幾個細節,比如「若有所思地望著天花板,右手拿著圓珠筆,左手拿著一張白紙,上面寫滿了嘗試過的各種電話號碼,嘴裡默念著一串數字,再次深入病榻上的沉思」這個,是不是我自己為了製造戲劇衝突而瞎編的,否則我怎麼能知道,而且這也太巧了吧。其實這主要是來自於特稿寫作者後期大量的主人公採訪,外圍採訪,二手資料和各種網上資料的調查研究分析。
比如這篇文章,老倪的故事就重點參考了2015年12月10期 的電視節目《東方急診室》,老倪的幾篇賽後文章,老倪的深度採訪,「第一反應」急救組織的案例研究,陸樂的親自採訪,國外醫療資料庫的案例分析,主治醫師的背景研究,甚至還有氣象局當天的天氣資料……最後單單是整理出來的素材文字就有上萬字了。那麼剩下的就是素材的選擇問題。
當然,說文章本身完全沒有瑕疵也是不太可能的。比如老倪在昨晚就跟我說,希望有些合理髮揮的成分要刪掉,如「拉伸,壓腿,深呼吸,搜索手錶的衛星定位信號」,「老倪低頭看了眼手錶上的心率」。這些發生過嗎?老實說,我並不知道,因為失憶的原因,老倪自己也不知道,但為什麼我會寫上去呢?
因為這些從邏輯上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如果沒有衛星定位信號,老倪的GPS手錶也沒有多大意義;既然老倪之前的戰術是按照心率制定,那麼手錶上的心率一定會實時查看。老實說,這些問題我並不確定,雖然發生的可能性很大。那麼這些合理髮揮在特稿寫作中是否可以存在?從寫作實踐的角度講,只要是邏輯上說得過去,並且適當發揮並不佔較大比重,我認為是沒有任何問題。也有更加工匠精神的傳統媒體,要求更加嚴苛,他們認為這類發揮是絕對不存在的。
當然,除了屈指可數的幾處「合理髮揮」,也確實有幾處錯誤需要更正。比如老倪提出,「按跑力測試結果分配到破4課表吧,而不是突破330的進階課表。」「我沒按心率來,應該是比賽經驗不足,跟著被人瞎跑了。」另外,關於文中「第一反應急救課程讓老倪對自己的心臟問題也有了信心」一句,老倪後來認為,第一反應的急救課程和自己的「心臟問題」並不存在任何關係。「我的意思是我基礎差,跑姿技術改進了,心肺功能沒跟上,可能是導致問題的關鍵。」對此幾處失誤,筆者相對老倪和涉及到的「第一反應」說聲抱歉,雖然文本並非有所暗指,但這一部分確實容易引起歧義,我本應該做的更好。
在後台留言中,我還看到了這樣的激烈言辭「對經歷生死的老倪,你帶著一絲調侃和冷漠甚至居高臨下。你要知道,同樣的話,老倪可以自我調侃。但你沒資格轉述。(微信後台留言,請參見評論區)」。我覺得這個觀點代表了絕大多數人的看法,也是現在跑步/運動領域內稿子的一大問題:寫人物太過於扁平。當你刻畫一個人物的時候,你寫盡了他的雄心壯志和夢想,他科學的訓練,牛逼的速度,驚人的實力,然而讀者看完的感受是,會覺得這個人被你寫得很「愚蠢」,像一面旗幟。
人性是複雜的,他有雄心也會有慾望,他訓練再科學也有受傷,他實力驚人也曾經失敗。我們要寫出他的立體,否則塑造的只是一個雕像,而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在《失憶跑者》中,老倪是一個有慾望的人,但也是一個刻苦訓練的人,他是一個很理性的人,但比賽中也失去了理性,他為了比賽付出很多,但在妻子面前又變得十分柔情。
當然,從客觀角度來說,「醫院」的細節也不可避免地「逼」著老倪重新回憶了一次當時的場景。事後,老倪對我說:「就我自己而已,被逼細看你的文字時,我很難受,我肯定不願再回憶那些可怕的過程。我只能說你的功課做得太好了,別人根本寫不出那麼讓我難受的畫面。」這一點確實提醒了筆者,以後要在平衡受訪者內心感受與故事效果的渲染上,更加謹慎處理。但總體方向上,我覺得老倪至少比跑圈領域的其他人物,更加有血性。我並不是炫耀我把人物塑造的多麼成功,我只想說,只有當人物變得多面和立體,有褒獎也有爭議,他才是一個真正的立得起來的「人物」。
整體來講,文章所引起的爭議都是在預見範圍內的——如果再跳脫出來看,其實這種「爭議」本身,也是馬拉松狂熱現象的一個最好體現。不得不說,蠻諷刺的。正如我昨天在朋友圈所說:
「這幾天在忙的一篇特稿作品,果然引起很大爭議,基本爭議點在於:很多讀者接受不了特稿寫作的文體,覺得像是小說不是新聞;對真實性存疑,主人公失憶三天,那些細節如何還原的;對數據存疑,認為是我自己杜撰的;對文章主旨有染馬拉松運動精神內核不爽。
我可以保證的是,數據和真實性都是有據可考,親力親為地採訪,絕非杜撰,只是我不想做一個矯情的作者吹噓自己在背後做了多少努力罷了,也請讀者朋友們不要太「馬拉松主義」,不然跑步就真成了連說都不能說的邪教了。不過對於寫作技巧上的評判,我倒是樂於並且謙虛接受。」
這篇文章或許並不是一篇優秀的文章,當下的我也可能不是一位優秀的寫作者。但是看到有朋友在下面留言,說對自己的「心臟問題」、「跑馬拉松時的心率」、「心肺復甦」「急救課程」的關注時,我還是挺知足的。畢竟,這個故事只是一個點,你的回應才是一個面。我希望敲擊運動領域中最痛的點,回應出這個時代中最值得我們去深思的面。
※2017摩洛哥馬拉松將近,《雅荻跑世界》第二季內部看片會實況
※國家隊開除了寧澤濤,他代言的阿迪達斯會怎麼做
※污出天際也不怕!髒了的羽絨服怎麼拯救?
※最牛逼的國家步道大爆發!從「大橫斷」到「三橫三縱」任你選,但是小心不要被玩壞了!
※運動康復行業在歐洲已經普遍成熟,它何時能在中國普及?
TAG:天生勇氣 |
※洪水無情,老倪有愛
※老倪祖三貼讓股骨頭壞死的患者重回健康、重拾自信!
※老倪青錢柳—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
※老倪膏藥總代水仙-婦科醫生真的懂乳腺嗎?
※老倪膏藥總代水仙-一歲孩童打了疫苗後突然發燒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