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朱以撒‖古淡今濃

朱以撒‖古淡今濃

古淡今濃


///朱以撒


說起書法作品的卷面,明顯是古淡今濃。古人的作品就是紙上字跡,甚至沒有落款,更無撳章,這在今人看來純屬未完成狀態。至於後來在這些名作上撳章題跋,弄得一紙熱鬧,則是另一碼事了。古人的書寫可謂單純,可以把筆書寫得自然。今人之作則印章多,色調多,惟恐世人不知自己在進行創作,因此除了書寫又多了許多和書寫無關的程序,所謂濃得化不開。

朱以撒‖古淡今濃



卷面濃是要多費氣力,多費材料的。譬如多撳章多費印泥,多拼接則多費漿糊,多顏色則多費各種色紙。於是效果滋長。古有鏤金錯采之說,就是多費材料達到繽紛的效果。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審美趣味,清人吳景旭文中有「後生好風花,老大即厭之」一說。青春飛揚,心機興心弦動,總是希望做出一些讓人關注的動作,於是在物質材料上進行了許多追加,而在謀划上更見心機,技法上多以加法,於是卷面儘是春光,奼紫嫣紅。巧色對於視覺是一種吸引,尤其是色彩的多樣,可以豐富視覺內容,「很好看」,成為目的。就如一個人以濃妝出鏡,那就必須做出許多準備,改變「本來如此」的面目,使之出鏡讓人大吃一驚,說是「認不出來了」。對於青年人來說,這似乎不應苛責。宋人周紫芝也贊成這麼一個過程:「當使氣象崢嶸,五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表現,觀青年書法展時,其場景真如清人姚鼐筆下描繪的:「如長風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決大川,如奔騏驥。」而觀一個老年書法展,樸素、沉穩,尤其是筆墨色調的趨簡、趨淡就明顯了,此時落其華芬,斂其鋒棱,走向平和。我們可以從線、形、色度,揣摩一個書法家的審美方向,也據此考量其成熟的程度。

朱以撒‖古淡今濃


宋人吳可說:「四時之序,方春則華麗,夏則茂實,秋冬則收斂,若外枯中膏者是也,蓋華麗茂實已在其中矣。」四時如人生,人生如四時,在一個生命歷程較長的書法家身上,如文徵明,可以看出歲月流逝中的筆調、情調之變,筆調、情調都是向下沉潛的,像果實日漸成熟,已經不是艷麗的仰面花了,長足的積累、沉澱,形未必美麗,韻味卻深長了。表現在具體的技法上,不那麼傾全身解數而為了,也不表現得那麼飽和堆積,更不可能再重複青年時的好用花色,只是簡單、疏淡、隨意、信手,倘若認真地寫,也是一臉平和心事清明,沒有必要使性下力,這也使外表不熱鬧了、燈火闌珊了,曲終人散了般的清冷、清疏。這時,閱讀者反而要對深蘊在內的意、趣、韻等等元素細細品味、挖掘了。古人有不擇筆墨之說,沒有那麼看重物質材料,筆墨優良可以,稍遜也可以,重要的還是在人自身。

朱以撒‖古淡今濃



以濃為之,說到底還是為了他人。生怕卷面之淡無人欣賞。而濃卻可以烘襯背景、遮掩不足、渲染時空,殊不知這也只能止於外表,迎合世俗淺層的喜綺麗的心理,因為「綺麗風花,累其正氣」,有識者、有遠見者還是要從筆墨深處想,做到筆墨深處去。蘇東坡認為:「貴乎枯淡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這裡的「中膏」正是需要不舍晝夜追求的,它是一個人精神、情懷、修養和具體的技法、功夫高度融匯的結晶,沒有「中膏」的作品,外濃、外淡都是沒有作用的。這也正是書法家的艱難之處,有的人達到了,更多的人達不到,甚至想以外在之濃來遮掩內之不足。這就是欺己欺人,要不就是逃避實在的磨鍊。一個書法家應該善於單純地書寫,明徹地罄露不足,改正不足,使書寫過程敞開,成為自然和本真的過程。應該有這麼一個方向,不依賴裝飾,不使用色紙,有意識回歸白紙黑字,用單純的色調進行,會讓人看得更清晰。同時,當一個人省去了那些花俏的裝飾功夫後,作品所呈現的淡,也就是一個人書寫的真實體現了。

打開2017最新版書藝公社APP


http://a.app.qq.com/o/simple.jsp?pkgname=com.appbyme.app204770


發現更多精彩!


與120000+會員、10000+書壇精英共同交流!

朱以撒‖古淡今濃 點擊播放 GIF/25K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藝公社 的精彩文章:

琴瑟和鳴——秦良靜書畫合璧精品專場
李剛田:倉叟依舊老雕蟲
經典 吳昌碩印集

TAG:書藝公社 |

您可能感興趣

朱以撒:古淡今濃
傳舜以王權,授丹朱以神權
礦工炸山,發現朱元璋世孫朱以海墓,證明清朝篡改歷史
朱以撒評賈平凹:沒什麼基本功卻如此大膽
看!朱以撒評賈平凹書畫:《賈先生》
朱以撒評賈平凹:沒什麼書畫基本功卻如此大膽!
朱以撒說他書畫沒什麼功底卻如此大膽,賈平凹真是在書法圈攪局嗎
讀朱以撒散文集《如風吹過》(下)
朱以撒‖個人的時間與空間
台灣出土一座古墓,還300年前真相,朱以海並不是被鄭成功害死
朱以撒:書法只應該是日常生活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