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陣撤換耿炳文,朱允炆幫了朱棣一個大忙,最後失去了江山!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後,開始削藩,逼反了素有大志的朱棣。
朱棣很聰明,打著清君側的口號,開始了靖難之役。
他起兵的時候,只有800衛軍,和侄子朱允炆手中的百萬大軍相比,簡直就是滄海一粟。
最開始朱棣採用的是攻城戰,但是遇到明朝大將耿炳忠的時候,不能前進一步。
那個時候,參加過建國戰役的明朝將領也就是耿炳文了,雖然年齡大一點,但是知道朱棣打不起消耗戰。
這個時候,朱允炆聽信了身邊人的建議,換上了紙上談兵的少壯派,結果一輸再輸,最後丟掉了自己的江山。
朱允炆撤換耿炳文,等於幫了朱棣的一個大忙。
如果不撤換,明朝的歷史可能會重寫。
上圖這個人就耿炳忠。
在靖難之役中,耿炳文之所以能夠被後代學者經常提起,還是與他的能力和作戰經驗有關。
耿炳文的父親名叫耿君用,跟隨明太祖朱元璋渡長江,因戰功累升至管軍總管。增援宜興,和張士誠的部隊進行激烈爭戰,最後耿君用戰死,耿君用死後,耿炳文承襲父職,率領著他父親的軍隊。
至正十七年(1357年),耿炳文攻取廣德,進攻長興,打敗張士誠的大將趙打虎,繳獲戰船三百餘艘,生擒敵軍守將李福安等人,攻克長興。長興地處太湖口,陸上通廣德,與宣、歙等地接壤,是江、浙的門戶。明太祖得到長興,十分高興,將長興改名為長安州,並在此地設立永興翼元帥府,任命耿炳文為總兵都元帥,守衛長安州。
溫祥卿足智多謀,因躲避戰亂前來歸附,耿炳文把他請入幕府,制訂實施防禦計劃十分周密。張士誠的左丞潘元明、元帥嚴再興率兵進犯長安州。耿炳文奮力反擊,大敗敵軍。此後,張士誠再次派司徒李伯升率兵十萬,分水陸向長安州殺來。當時城內只有守兵七千人,明太祖十分著急,連忙命令陳德、華高、費聚前來增援。誰知李伯升黑夜偷襲援軍營寨,幾位大將潰散。耿炳文固守城池,敵方攻擊十分猛烈,耿炳文採用不同的方式加以防禦。戰爭持續一個多月,在此期間,耿炳文一直不敢懈怠。常遇春再次率兵增援,李伯升棄營逃跑,耿炳文乘勝追擊,追殺李伯升軍隊五千餘人。
第二年,明太祖改永興翼元帥府為永興衛親軍指揮使司,任命耿炳文為永興衛親軍指揮使。不久,張士誠出動大軍,並派他的弟弟張士信來爭奪永興。耿炳文打敗張士信,並俘虜敵軍元帥宋興祖。張士信大怒,大軍圍城。耿炳文和費聚迎戰,又大敗敵軍。長興是張士誠的必爭之地,耿炳文在此堅守大概有十年之久,他以寡敵眾,大小十幾次戰爭,戰無不勝,使得張士誠的目的不能得逞。大軍征討張士誠,耿炳文所部攻克湖州,圍困平江。平定吳地後,耿炳文升任為大都督府僉事。
(朱元璋)
耿炳文隨大軍征討中原,攻克山東沂、嶧等州,攻下汴梁,巡視河南,侍從明太祖北巡。又隨常遇春攻佔大同,攻克晉、冀。隨大將軍徐達征討陝西,打敗李思齊、張思道。鎮守此地,疏通涇陽洪渠十萬餘丈,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多好處。後被任命為秦王左相都督僉事。
洪武三年(1370年),耿炳文被封為長興侯,食祿一千五百石,給予世襲的憑證。洪武十四年(1381年),隨大將軍徐達出塞,在北黃河打敗元朝平章乃兒不花。洪武十九年(1386年),隨潁國公傅友德征討雲南,平定曲靖蠻。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從永昌侯藍玉北征,到達捕魚兒海。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耿炳文率兵平定陝西徽州妖人之亂。洪武三十年(1397年),任征西將軍,擒獲蜀寇高福興,俘虜敵軍三千人。
起初,耿炳文守衛長興,功勞最大,明太祖排列功臣,將耿炳文與大將軍徐達列為一等。到洪武末年,諸公、侯皆已去世,倖存的只有耿炳文和郭英二人。耿炳文因是開國元勛,深受朝廷器重。
朱元璋登基後,害怕功臣威脅子孫的皇位,開展了大屠殺。因為那個時候,耿炳文是少壯派,雖然屬於開國功勛,但是還納不進朱元璋的眼,所以留住了性命,成為朱元璋死後,唯一健在的功臣。
(朱允炆)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叛亂,這個時候,耿炳文已經65歲了。但是,朝臣認為參加過建國戰役,仍然健在的就是耿炳文了,於是建文帝朱允炆任命耿炳文為大將軍,統率副將軍李堅、寧忠北伐。
耿炳文率領號稱三十萬的大軍,但實際上只有十三萬人。八月初,部隊到達真定,在滹沱河的南北兩岸分營紮寨。都督徐凱駐紮在河間,潘忠、楊松駐軍在鄚州,先鋒九千人駐紮在雄縣。
時值中秋,部隊沒有多少防備,遭到朱棣軍的突然襲擊,先鋒九千人全部被殺。潘忠等率軍來增援,過月漾橋時,遭到伏擊,落入水中,潘忠、楊松都被俘。兩位大將寧死不屈,最終被殺,於是鄚州失守。而此時耿炳文的部將張保向朱棣投降,並向朱棣報告南岸部隊的虛實情況。
朱棣放張保回去,讓他張揚雄縣、鄚州慘敗的情景,並說北軍將要到來。於是耿炳文轉移部隊,並且全部渡河,全力抗敵。待耿炳文軍隊轉移之際,朱棣軍突然來臨,沿城攻擊。耿炳文的部隊不能成列,潰敗入城。部隊都擁擠在城門裡,造成堵塞,自相踐踏,被踩死的不可數計。
朱棣軍將城緊緊圍住,耿炳文尚有十萬軍隊,堅守而不敢出來。朱棣知道耿炳文是一員老將,攻城不是件容易的事,過了三天,就自動撤兵。
提到耿炳文的作戰精力,我們能夠知道他早年就是以據守長興出名,守城是他最大的本事。而對於朱棣來說,他最希望打的是快仗,而不是拉鋸戰。
如果在這個時候,朱允炆能夠信任耿炳文,讓他打持久戰,朱棣也根本打不到南京。但是,建文帝聽說耿炳文失敗,十分擔心。採納太常卿黃子澄的建議,以李文忠之子曹國公李景隆為大將軍,乘坐驛車前來取代耿炳文。等他來到前線,朱棣的軍隊已於前一天撤離。耿炳文返回,李景隆代替他統率全軍,最終導致失敗。
(朱棣)
朱棣登基後,開始打擊朱允炆的舊臣,耿炳文自然逃脫不了厄運。
燕王朱棣稱帝的第二年,即永樂元年(1403年),刑部尚書鄭賜、都御史陳瑛彈劾耿炳文,說耿炳文的衣服、器皿上有龍鳳的圖飾,用紅革呈做玉帶,逾越制度,他的這些行為是大逆不道。耿炳文十分害怕,於是自殺。 耿炳文的三個兒子前軍都督僉事耿璇、後軍都督僉事耿瓛、尚寶司卿耿瑄,也都受到牽連被殺。
(每日漢字)
※建文帝朱允炆逼反了叔叔朱棣?歷史真相,嚇你一跳!
※朱元璋殺了那麼多開國功臣,為啥沒有殺湯和?
※劉伯溫死的很慘,他的兩個兒子死的比他還慘!
※這個和尚的一句話,讓朱棣當上了皇帝,他說了啥?
※幸福的明朝官員,元宵節放假10天,朱棣為啥下了這樣的規定?
TAG:每日漢字 |
※秦檜干預了兩次科舉,想讓兒孫當上狀元,為何又臨陣退縮?
※豫東戰役前夕,毛主席為何臨陣換將調走陳毅
※直奉兩大軍閥的爭霸大戰,他卻選擇臨陣背叛,張作霖大罵媽了巴子
※長平之戰趙王為何臨陣換將以趙括代替廉頗?真的是中了秦國反間計嗎?
※蘇家明為了她臨陣逃婚、拋棄妻子,讓林七月由愛生恨的到底是誰?
※國慶檔龍叔寶刀未老,沈麗成黑馬,大鵬微博刷屏,他倆卻臨陣脫逃
※鄭智迎國足百戰,對手比利時盧卡庫臨陣脫逃,想起西塞了?
※對越作戰前13天,鄧小平臨陣換將把他給換了外界都驚了
※趙國長平之戰的失敗真的是因為臨陣換將嗎?
※此人臨陣脫逃讓蔣介石處決,死前遺言氣得蔣介石當場掀翻桌子!
※將軍以命守城,下屬臨陣叛逃,將軍夠大氣:讓他走,看能走多遠
※長平之戰,假如趙國不臨陣換趙括,廉頗能守得住嗎?
※朝鮮戰爭金日成曾臨陣脫逃,彭德懷扇他耳光 罵他不顧大局是真的嗎?
※此人並非蔣介石嫡系,卻打的日軍三次臨陣換將,一戰成名
※這個人臨陣倒戈,為何大家拍手稱快?
※年紀雖小,臨陣決敵卻已有大將之風:少羽,萬夫不當之勇
※抗美援朝戰爭,毛主席為什麼「臨陣換帥」?用鄧華替換下黃永勝!
※甲午海戰中,他臨陣脫逃,被朝廷處斬,如今後裔竟想平反
※阿拉佐夫狂言打跪一龍卻臨陣受傷,武僧再無天敵有望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