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上那些地名都哪去了?
貓眼註:本文正文共4630字,其中插圖36幅,含錢幣插圖11幅,平均閱讀時間4分45秒。
貓眼高中看《聖經》的時候覺得特別吃力,全書上下的措辭方式讓人覺得非常不習慣。但當時貓眼還懷著一顆誠摯的心,以為這其中必然是有什麼神聖的緣由。如今回頭想來才明白,這只是翻譯得不夠好而已……
相信貓眼並不是唯一覺得《聖經》讀起來吃力的人。這本書中除了語言晦澀之外,最要命的還是那些拗口的人名和地名。按理說書中提到的地名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但除了「耶路撒冷」、「大馬士革」這類人們耳熟能詳的大城之外,《聖經》里其他的那些千奇百怪的地名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
貓眼也曾懷疑過,《聖經》上的地名是不是都是編的?後來,貓眼讀了一些外文文獻之後就打消了這個念頭。聖經上的地名基本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城市,雖然一些城市的地理位置如今有一些爭議,但大部分城市都能夠精確定位。
《聖經》中的地名之所以聽起來那麼怪異主要是出於兩個原因:其一是翻譯問題;其二是城市更名。在有些時候,兩個因素甚至疊加在一起,讓情況變得更為複雜。
我們不可能以一篇文章就梳理出所有《聖經》中出現的地名與現代地名的對應關係,但至少可以根據這兩個因素分別列舉一些案例,結合錢幣上出現的地名來進行半實證性說明。
第一類、 翻譯問題
如果按照現代漢語的標準進行翻譯,許多外文人名和地名也許會大有不同。亞當·斯密應該是「亞當·史密斯」,佐敦也許應該是「喬丹」,彌敦道可能應該是「內森路」,而渣打銀行也許該叫做「皇家特許標準銀行」。
我國早年翻譯外文名詞的時候標準不是很明確,音譯和意譯混雜,且音譯多以開放較早的南方地區的方言為基礎。因此,許多早年的譯法在如今的文化氛圍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聖經》上的大多數地名都是早年由西方傳教士和我國本土的民間團體翻譯的,這使得一些地名看起來非常奇怪。當然,個別《聖經》譯名因為已經為人所熟知而被沿用了下來,比如「耶路撒冷」和「加利利」這類。但大多數情況下,舊譯《聖經》地名與現代漢語的翻譯習慣相差還是很大的。
下面貓眼將為大家列舉幾個《聖經》中的舊譯與現代漢語翻譯習慣差別較大的地名:
1:
「哥林多人哪,我們向你們,口是張開的,心是寬宏的。」
——《哥林多後書》6章11節。
說到「哥林多」這個地方,在聖經里可是大大有名的。《新約全書》中有上下兩個章節以這個地名命名(《哥林多前書》與《哥林多後書》),《使徒行傳》中也提及過這個地名。
在聖經中,有一段關於「愛」的著名的引文就是出自《哥林多前書》13章4-8節: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在現代漢語中,「哥林多」這個地名的正確翻譯是「科林斯」。嗯,你沒看錯,就是個那個鼎鼎大名的古希臘名城科林斯。這座城市在被羅馬帝國征服後曾慘遭屠城焚毀,但不久後又得到重建。
公元前4世紀科林斯鑄造的銀幣
至於說,科林斯這麼著名的歷史名城,其《聖經》舊譯與現代漢語翻譯差別這麼大,為什麼還不快點改過來以方便現代讀者理解?貓眼也不知道……大概是因為「哥林多」這個譯名涉及《新約》中的章節名,怕改了大家找不到吧?
科林斯柱飾
纖細而華麗的科林斯柱飾是西方建築最重要的裝飾元素之一,需要購買此類建築外裝飾的同好可以聯繫貓眼,貓眼給您廠價直銷——是的,這是廣告。
2:
「保羅,西拉,提摩太,寫信給帖撒羅尼迦在父神和主耶穌基督里的教會。願恩惠平安歸與你們。」
——《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1節(「問候」)
說到「帖撒羅尼迦」這個地名,那可是相當的拗口。貓眼覺得,如果你第一次就能讀對這個地名,那麼你的漢語閱讀水平絕對是一流的。
「帖撒羅尼迦」雖然不像「哥林多」乍一聽感覺那麼耳熟,但在《新約》中好歹也佔了兩個章節(《帖撒羅尼迦前書》和《帖撒羅尼迦後書》,都很短)。
這個地名按照今天的翻譯,應該叫做「塞薩洛尼基」或「塞薩洛尼卡」。嗯,你沒看錯,這就是那個當今希臘第二大城市,曾經古希臘馬其頓王國的首都。羅馬帝國時期,這座城市是重要交通樞紐,城內有猶太人聚居區和早期基督教會。
君士坦丁大帝時期塞薩洛尼卡鑄造的洗銀幣
相比「哥林多」,「帖撒羅尼迦」(古音讀作「忒薩洛尼卡」)還算接近,所以《聖經》翻譯中不想改也就算了。
3:
「保羅和西拉,經過暗妃波里,亞波羅尼亞,來到帖撒羅尼迦,在那裡有猶太人的會堂。」
——《使徒行傳》17章11節
這雖然不算《聖經》里最坑的地名,但也差不多了吧?「暗妃波里」哪裡像個地名的樣子?能不能好好說話了?
按照現代漢語的翻譯方式,這個城市應該叫做「安菲波利斯」。當年斯巴達人與雅典人曾在這裡戰鬥過,亞歷山大大帝曾在此指點江山,這裡的造幣廠曾先後為腓力二世、亞歷山大大帝和羅馬人鑄造金銀幣。安菲波利斯雖然在歷史上不算頂級名城,但至少也是一個有名有姓的希臘城市。
不過話說回來,其實「暗妃波里」這個翻譯與實際發音沒有差很多,貓眼只是搞不懂,為啥非要是「暗妃」,難道是因為亞歷山大大帝的王后羅克珊娜在這裡遇害,所以就一定要有個「妃」字嗎?
公元前2世紀,羅馬征服馬其頓後在安菲波利斯鑄造的銀幣
4:
「保羅說,我本是猶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並不是無名小城的人,求你准我對百姓說話。」
——《使徒行傳》21章39節
論翻譯之坑爹,這個「基利家」的「大數」絕對算是《聖經》里數一數二的。所謂「基利家」位於小亞細亞半島(安納托利亞)東南面,如今翻譯成「奇里乞亞」;而這個「大數」不是別的地方,正是名城「塔爾索斯」。
對於分不清漢語里的平翹舌發音的人來說,「塔爾索斯」快點讀確實有點「大數」的味道。歷史上,塔爾索斯城是波斯人進入安納托利亞進而入侵歐洲的必經之路,反過來也是歐洲人和諸安納托利亞城邦南下猶太人所在的黎凡特地區的必經之路。
公元前4世紀塔爾索斯城鑄造的銀幣
這座城市作為交通樞紐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就連一向傲慢的羅馬人也不敢對其怠慢。公元前66年,塔爾索斯居民開始享有羅馬公民權。正因如此,出生在塔爾索斯的使徒保羅才有機會藉助自己羅馬公民的身份在帝國內暢行無阻,將原本在猶太人中都十分小眾的耶穌教派發揚光大。
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哈德良時期塔爾索斯城鑄造的銀幣
5:
「亞述王撒珥根打發他珥探到亞實突的那年,他珥探就攻打亞實突,將城攻取。」
——《以賽亞書》20章1節
這段引文中的「撒珥根」和「他珥探」都是人名,而「亞實突」是個地名。這座古城名字按照現代漢語的翻譯習慣應該叫做「阿什杜德」,它是以色列第六大城市,也是一個重要的海港城市。
歷史上,埃及、波斯和巴比倫的賢王們都曾來此征戰。雖然不像前面提到的幾個歷史名城那樣如雷貫耳,但也是黎凡特地區響噹噹的大城。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由於《舊約》和《新約》聖經使用的語言不同,這個城邦的名字還給翻譯成了兩個版本。在《舊約》中,這個城市被記述為傳統名稱「阿什杜德」,所以給翻譯成了「亞實突」。在希臘化時代之後,城邦名字改為希臘語名稱「阿索圖斯」,《新約》聖經時代沿用了這個希臘化名稱,給翻譯成了「亞鎖都」。
那麼問題來了,當年翻譯《聖經》的人知不知道這《舊約》的「亞實突」和《新約》的「亞鎖都」是一個地方呢?
第二類、城市更名
在上一類中,我們列舉了一些《聖經》中的翻譯問題。由於舊翻譯與現代漢語翻譯習慣的不同,一些本來應該看得懂的地名變得看不懂了。
但也有另外一個情況,就是城市在歷史變遷中經歷興衰之後位置發生偏移、名字出現變化。
這就好像我們的南京,在歷史上曾經被叫做「金陵」、「建康」。《聖經》中的猶太地名也有許多類似的情況。
猶太城市更名的案例中,最著名的當屬「耶路撒冷」的重命名。羅馬人在攻陷耶路撒冷之後,報復性地拆除了猶太第二聖殿,將其改建成羅馬神廟,並供奉朱庇特。然後羅馬人在猶太首都耶路撒冷基址上重建新城,更名為「埃利亞·卡皮托利那」,並禁止猶太人入城。
好在《新約》(成書於公元四世紀)沿用了「耶路撒冷」這個說法,沒有愣頭愣腦地去音譯「埃利亞·卡皮托利那」,要不然《聖經》全書就更看不懂了。
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安東尼時期埃利亞-卡皮托利那(即「耶路撒冷」)鑄造的銅幣,背面有城市名字縮寫「AELIA CAP.」
在猶太歷史上,類似的更名情況還有很多,我們下面也挑幾個著名的案例說明一下:
1:
「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經過撒瑪利亞和加利利。」
——《路加福音》17章11節
「撒瑪利亞」可是猶太歷史上的名城,熟悉猶太歷史的人相信都不會感到陌生。猶太國分裂之後,北國「以色列」的首都就是撒瑪利亞。亞述帝國攻滅以色列國之後,引進了大批移民與當地人混血,同時將異教崇拜也引入撒瑪利亞。南國猶大的猶太人就不再將撒瑪利亞人視為同胞。
不過,對於一個收藏錢幣的愛好者來說,「撒瑪利亞」卻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因為幾乎找不到什麼錢幣上標明「撒瑪利亞」這個鑄造地。
公元前4世紀撒瑪利亞鑄造的銀幣,無地名
歷史上,撒瑪利亞城先後被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希臘人統治之後,最終落入了羅馬人手中。公元前30年,屋大維將撒瑪利亞城歸還給大希律王。希律將城市重建並更名為「塞巴斯特」。在羅馬人征服猶太人之後,這座城市繼續以「塞巴斯特」這個名字存在下去。
公元193-217年羅馬帝國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的妻子尤利亞·多姆娜頭像銅幣,鑄造於「塞巴斯特」(即「撒瑪利亞」),背面有希臘文城市名「CEBACTH」
2:
「當日,約書亞就與百姓立約,在示劍為他們立定律例典章。」
——《約書亞書》24章25節
「示劍」這個地名外文發音有點萌萌的,大概讀作「晒晒姆」。它是《舊約》時代一個重要的城市,在書中被多次提及。然而,除了在《聖經》中之外,極少聽到這個地名,更是根本沒見過幣文標示鑄造地為「示劍」的錢幣。
這城市之所以聽起來生僻,是因為它在公元72年就被羅馬皇帝韋帕薌下令重建並改名了。羅馬人在古「示劍」舊地偏西處建造了一座新殖民城市,命名為「弗拉維亞·尼亞波利斯」(注意區別於希臘色列斯地區的「尼亞波利斯」)。
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圖密善頭像銅幣,鑄造於弗拉維亞·尼亞波利斯(即「示劍」),背面有希臘文城市名「ΦΛΑΟΥΙ ΝΕΑΠΟΛΙ」
後來,人們取城市名字的後半截「尼亞波利斯」並加以簡化,將其稱為「納布盧斯」。
這座城市如今被巴勒斯坦控制。
3:
「我們從推羅行盡了水路,來到多利買,就問那裡的弟兄安,和他們同住了一天。」
——《使徒行傳》21章7節
在最早的典籍中,這座城市被稱為「阿柯」(《舊約》翻譯為「亞柯」)。《士師記》1章31節就曾提到過這個名為「亞柯」的城市。
希臘化時代,這座城市被更名為「多利買」(實際上就是「托勒密」的同根詞,可能是埃及的托勒密一世乾的)。在《新約》時代,「多利買」這個名字被繼承了下來。
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頭像銅幣,鑄造於多利買,背面有城市名縮寫「PTOL.」
如今,這座城市的名字又被改了回來,官方翻譯叫做「阿卡」,是以色列的重要港口城市。
貓眼只是從錢幣收藏的角度,找了一些比較著名的錢幣產區,將《聖經》中的舊翻譯與現代翻譯做了對比。實際上,《聖經》里其他各種五花八門意想不到的翻譯數不勝數,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去自己研究一下。
這些年來,貓眼最想不通的地方就在於,為什麼信仰基督的人可以容忍《聖經》中這些奇葩的翻譯繼續存在下去,而不加以修改呢?他們自己不會覺得看起來礙眼嗎?
後來貓眼發現,一些新版的《聖經》開始糾正這些舊翻譯,一些注釋本開始詳細解釋歷史背景。然而遺憾的是,大多數時候基督信徒們並不關注這些歷史與地理常識,而更願意緊盯著書中那些略顯含混的比喻,試圖從其中悟出一點道理來。
換言之,就算是一部架空的小說,只要能自圓其說,也是會有人信的。
既然如此,《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說不定也可以成為一種信仰呢。星星眼。
-
《聖經》地名同款錢幣
BC 380-374,塔爾索斯(大數)城斯塔德銀幣
微店鏈接長按複製:
https://weidian.com/i/2045908610?wfr=c&ifr=itemdetail
貓眼看幣?——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所有文字皆為原創,不可自行轉載。
※貓眼買家秀|長灘幣展收穫及卡塔利娜島遊記
※2016年歐美錢幣公開拍賣成交盤點——英國幣篇
※錢幣不簡單丨第二屆「貓眼杯」知識競賽答案解析
※情人節:作為錢幣愛好者,你應該更懂得「心形」的含義
TAG:貓眼看幣 |
※李聖經和南柱赫在一起了?娛樂圈還有哪些因戲生情的情侶?
※看完這些,就知道李聖經為什麼能搶走你們的「南朋友」了!
※上傳南柱赫照片後秒刪?被噴關種婊的李聖經做錯什麼了嗎?
※震撼!聖經預言的一幕,地都捲起來了!
※明星的這些被你們封為聖經的美容日常,真的靠譜嗎?
※東京溫哥:你連《聖經》都沒讀過,還談什麼全球化?
※李聖經的眼睛太好看了吧!這還是舉重妖精中的她嗎?
※李聖經今年特別火,你對這個女孩怎麼看?
※李聖經「失眠」竟然都靠這 1 招!網友:怎幺我用了更睡不著?
※知道你們都被李聖經和南柱赫甜到了,所以我再來發一些糖
※看完,你就想讀聖經了
※李聖經:「阿使、福珠都來撐場!」哪個品牌這麼有魅力呢?
※等了那麼久,第一本中國酒店聖經終於來了
※為什麼秦國會寫在《聖經》上?
※李聖經南柱赫真的在一起了嗎?
※李聖經南柱赫真的在一起了嗎?
※紅人館|知道你們都被李聖經和南柱赫甜到了,所以我再來發一些糖
※它是舉世聞名的「東方聖經」,如果一生只讀一套經典
※女星有多拼看完楊冪的鞋子你就知道了, 雎曉雯、李聖經都穿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