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陸戰強國德、蘇干不過海上強國英、美,中國海軍又該怎麼辦?
未來隨著中國海上力量的進一步發展,當我們有能力控制整個西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在印度洋建立永久的軍事基地,將印度洋至於自己力量控制下,中國真正才能稱的上是一個超級大國。
【軍武次位面】作者:三無青年
在擊敗了法國這個歐洲最大的對手後,英國憑藉海權優勢登上了世界霸主的位置。而在歐洲大陸,分裂了千年的德意志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帶領下完成了統一。藉助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浪潮,德國迅速崛起,綜合國力迅速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二,歐洲首強。
在俾斯麥鐵血政策的指導下,分裂了千年的德意志完成了統一
此時的德國不僅擁有歐洲第一的陸軍,而且在野心勃勃的威廉二世的帶領下試圖試圖建立強大的足以和英國抗衡的海軍。君主的狂熱加上強勁的工業實力,在短短十幾年內德國海軍從當初的嬰兒艦隊迅速成長為歐洲第二的海上力量。憑藉歐洲第一的陸軍和第二的海軍,威廉二世肆無忌憚的推行他的世界政策。
野心勃勃的威廉二世在短短十幾年時間內就把德國海軍建設為世界第二海軍
德國已經擁有挑戰英國海上霸權的資本了
此時的英國面對的是一個比法國還要強大的對手,因為他有著足以挑戰大英帝國海上霸權是海軍力量。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儘管德國憑藉其強大的工業實力短時間就建立了可以與英國抗衡的海軍力量。但是在海權另外兩個要素——商船隊和海上基地方面根本無法無老牌海上帝國英國相提並論。在海軍的保護下,龐大的英國商船隊利用遍布全球的海上交通要道源源不斷維持這帝國龐大機器的運轉,而這這一點上初出茅廬的德國還差得遠。
極盛時期的英國皇家海軍(1916年閱艦式)
強大的海權是維繫大英帝國的基礎
結果英國故技重施,在歐洲和法國俄國結盟,利用這兩個老牌陸權強國在東西兩線夾擊德國。而自己則憑藉其超過對手的海軍實力對德國實施封鎖。在福克蘭島的海戰中消滅了德國海外最大的海軍力量後,全球的海洋還是英國的天下。遍布全球的殖民地為帝國的戰爭機器不斷輸血,而皇家海軍只要封鎖德國的海岸線就夠了。因為大陸的兩個盟友法國和俄國會把德國拖誇,英國要做的只是在陸地戰爭中提供必要的兵力和財力支持就行了。英國人堅信德國的下場會和拿破崙帝國一樣。
德國必須面臨兩線作戰的困境
在戰爭初期釋放完戰爭激情後德國被脫入了無盡的消耗戰。儘管強大的德國陸軍一次又一次獲得陸地戰役的勝利,但時間的優勢在對方手中。為了擺脫這種戰略劣勢,德國必須衝破英國的海上封鎖。而日德蘭海戰中儘管德國無論在軍艦的技術和海軍將士的素質上都超越了英國,但這次獄卒偷襲看守的嘗試仍然以失敗告終。德國贏得戰術上的勝利,英國贏得了戰略上的勝利。
德國在陸地戰中被拖入無盡消耗戰
日德蘭海戰中的不沉戰艦——塞德利茨號戰列巡洋艦
德國還是沒有突破英國的海上封鎖,而之後推行的無限制潛艇戰則是在傳統海上戰爭中無法擊敗對手而被迫採取的邪招。而這給了一直隔岸觀火的美國最好的戰爭借口,美國的參戰是壓垮德國最後一根稻草,綜合國力世界第一的美國給精疲力盡的陸上盟友帶來了關鍵的輸血。最終已經在陸地戰爭中被消耗殆凈的德意志帝國在長期的海上封鎖後從內部土崩瓦解,下場和拿破崙帝國一樣。
而在20年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儘管憑藉先進的軍事思想和武器,德國幾乎佔據了整個歐洲創造了不輸給拿破崙帝國的輝煌。但是英國人故技重施,而不列顛空之於希特勒就像特拉法爾加之於拿破崙,進攻蘇聯和拿破崙遠征俄國如出一轍。甚至連6月22日這個時間都是一樣的,歷史太會給後人開玩笑了。儘管此時的英國的海權優勢已經大大降低了,但大洋彼岸的另一海權強國美國在英國幾乎被納粹潛艇逼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果斷出手。結果就是一戰的重演,陸權強國德國最終敗給了海權強國英國和美國。
不列顛空戰為德國最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兩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從英國手中接管了皇家海軍把持了2個半世紀的海上霸權,登上了世界霸主的位置。戰後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強大的美國海軍控制了全球的海洋。在強大的海權的支持下,美國建立了戰後的經濟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在全球肆意擴展美國的利益。而作為美國稱霸全球最大的對手,蘇聯依靠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在戰後迅速恢復了國力,和美國開始了半個世紀的冷戰。但是作為陸權強國的蘇聯,其國家影響力無法穿越大洋輻射到全球。
美國的霸權是建立在海上霸權的基礎上
美蘇冷戰最重要的體現就是軍事對抗,而這種對抗的核心就是核軍備競賽。作為20世紀軍事革命最重要的成果,誰能夠在雙方的核軍備競賽中獲得優勢誰就能在雙方的軍事對抗中獲勝。而在這一過程中,美國毫無疑問是佔據優勢地位的,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把核武器投入實戰的國家,在50年代後期,美國的核打擊能力遠超蘇聯。為了扭轉這一不利的戰略態勢,在古巴部署導彈對於蘇聯來說是一個代價最小效果最好的方式。在這場美蘇冷戰最激烈的對抗中,美國的海權優勢展示的淋漓盡致。以8艘航母組成強大的海軍艦隊迅速封鎖了古巴,美國在海上集結了二戰後最大的登陸部隊,憑藉強大的海權,美國在戰前的軍事對抗中就完全佔據了主動地位。遍布全球的海軍基地和海上交通線,可以迅速將美國部署在全球的軍事力量集結起來,一旦開戰美國將毫無疑問獲得優勢地位。最終蘇聯的這次軍事冒險在美國強大是海權優勢下只能以失敗告終。
隨著冷戰的加劇,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給了蘇聯反擊的大好機會。隨著70年代全球油價的上漲,蘇聯依靠石油出口獲得了和美國大張旗鼓軍備競賽的本錢。一度在常規力量和核力量上獲得和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但依靠能源出口獲得的經濟增長只能是暫時的。與美國憑藉強大海權而將其經濟利益擴展到全球不同,蘇聯自始至終只能稱的上是軍事強國,能源出口的經濟基礎是脆弱的。在70年代的美元和黃金脫鉤後,美國又把美元和石油綁在了一起。通過這種關係,美國可以隨心所欲的改變石油的實際財富,而強大的海權則保證了美國控制波斯灣——這個全球最大產油區的能力,美國也因此控制了全球的油價。
第五艦隊保證了美國對波斯灣的控制權
而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講其一是為了以阿富汗為跳板將勢力進入中東,企圖染指波斯灣,其二是為了南下獲得印度洋上的出海口。而無論是哪種目的都是美國所絕不允許的,在大筆美元的支持下,阿富汗成為了蘇聯的帝國墳場。在阿富汗耗盡依靠石油出口獲得的財富後,蘇聯的經濟結構弊病暴露無遺,蘇聯實際上已經失去支撐其與美國爭霸的內在動力,長期的封閉經濟使得蘇聯國內民不聊生。儘管可以生產出各種先進的工業產品,但蘇聯沒有辦法通過海洋運輸將這些轉化為財富,全球的海洋已經被美國控制,蘇聯大陸型經濟無法抗衡海美國洋型經濟。最終在長期畸形的軍備競賽中,蘇聯終於被拖垮。
回到中國的自身情況來看,在地理上,中國大陸的北、西、南三面被大陸包裹,東面面向太平洋。而長期以來,這面唯一進出海洋的通道被由海上軍事基地組成的島鏈牢牢封鎖。
美國的島鏈是中國目前最現實的軍事威脅
從軍事角度來看,美國通過這些靠近中國的海軍基地,在戰前就已經形成了對中國的軍事封鎖。從經濟角度來看,目前中國所需的一半以上的石油都要通過印度洋的海上交通線運輸,而以中國目前的海上力量根本無法保證戰時這條交通線不被切斷。而目前我們大力推行的新絲綢之路戰略就是中國試圖擺脫這一缺陷的嘗試。一旦成功,中國不僅可以講自己的經濟影響力擴展到更加廣大的歐亞地區,而且可以擺脫過度依賴海上石油運輸的戰略劣勢。
印度洋上交通線是我們最大的軟肋,一旦被切斷,後果不堪設想
而不斷壯大的中國海軍則是突破島鏈的軍事保證,一旦實現了島鏈的突破,不僅消除了最現實的軍事威脅,而且可以將中國的勢力進入到整個西太平地區。在經濟上推行新絲綢戰略,在軍事上大力發展海軍突破島鏈。兩大戰略一旦完成,中國這一傳統的陸權國家具備抗衡海權強國美國的實力。未來隨著中國海上力量的進一步發展,當我們有能力控制整個西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在印度洋建立永久的軍事基地,將印度洋至於自己力量控制下,中國真正才能稱的上是一個超級大國。回到我們的開頭,2017年對於是中國海軍力量發展一個重要節點,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古老的陸權國家艱難崛起的背影。
新絲綢戰略將使中國的經濟影響力輻射到幾乎整個歐亞大陸
※五兄弟同時陣亡,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日漸強大的中國海軍,是我中華不走拿破崙失誤之路的保障?
※誰說書生不能帶兵,一代聖賢的刀劍人生!
※變廢為寶!退役坦克和飛機發動機的大合體
※美國西部的「江湖」:扶弱抗匪,不同於「水滸豪傑」的西部俠客
TAG:軍武次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