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尷尬的處境: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十三)

尷尬的處境: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十三)


封面來源:《特伯戰隊》



歡迎置頂

Anitama

訂閱號~




十三、尷尬的處境




在希奧戰隊開啟美版戰隊一年一度更迭的先河後,特伯戰隊(Power Rangers Turbo)便緊隨其後接替上了戰隊的新征程。特伯戰隊也繼承理念引入了日版激走戰隊(激走戦隊カーレンジャー)的原有元素,不同的是這次塞班不再用電視版戰隊來做劇情銜接,製作組又一次和二十世紀福克斯合作,打造了以新老戰隊交替為主線劇情的第二部超凡戰隊電影。電影製作班底吸取了上一次的失敗經驗,在縮減不必要開支的前提下沿用了電視版同樣材質的戰隊皮套和機械麥克佐德皮套,電影版也率先公布了第五季戰隊的皮套造型。電影版提前造勢為新一年的戰隊電視打開了市場,相比希奧戰隊在新老交替劇情上的小試牛刀,特伯戰隊則大張旗鼓的傳達了戰隊升級的信息,把觀眾對上一季的意猶未盡轉化到了對新一季戰隊的期待里。



《特伯戰隊》的成員。


電影版輾轉在夏威夷、加利福尼亞、弗羅里達和田納西州四地取景拍攝。原定是由於希奧戰隊成員們在水下搏鬥而導致力量破損,遂不得不進化出新的力量,而初代藍色戰士比利與阿爾法、佐藤共同研究創造了特伯力量才得以提升戰隊整體實力(實際電影版中省略帶過)。而電影中大反派迪瓦托克斯(Divatox)的演員希拉里謝潑德特納(Hilary Shepard Turner)因懷孕而缺席了電視版前半季的出演,改由卡羅爾霍伊特(Carol Hoyt)頂替,直到後半季劇情才得以回歸。


電影版特伯戰隊的上映在當時被認為是不錯的企劃,電影版的出現能讓那些曾經熱衷戰隊而今失去興趣的觀眾重新拾起了對戰隊系列的熱情,而相比守候在電視機前追劇,年長的粉絲們更傾向於去大熒幕上一睹其風采。對比第三季時的電影版所帶來的惡評,這次的電影版堅持了與電視版戰隊完全一致的世界觀,劇情的銜接乃至皮套的使用都與電視版完全同步,雖然也因此使得電影版皮套相比上一作簡陋了許多,不過反而讓觀眾更容易把電影和電視相互聯繫起來,所謂畫風一致也讓整個劇情的聯繫性更強。第五季戰隊劇集便在電影上映後一個月推出,製作方認為孩子們在看過了電影版之後就自然會守在電視機等待特伯戰隊的到來,而同時帶動新的戰隊周邊熱潮。電影版的另一個優勢就是允許製作班底徹底原創劇本,跳脫了日版激走戰隊劇情和剪輯畫面自由發揮,拍攝美版特伯戰隊的原創起源故事,只是新的戰隊皮套(相比前作電影版)在大熒幕上給觀眾帶來的衝擊力略顯不足。

第二部電影預算的明顯下降也免不了遭受批評,首先是戰隊劇組的演員們對皮套和拍攝場地的吐槽,然後媒體也對塞班和福克斯公司發起了責難。芝加哥論壇報對特伯戰隊電影的評論稱之為糟糕的續集電影,縮水的預算讓電影畫面失去了第一部那樣的衝擊力,連反派角色也跟著失去了威懾,總體表現的更加低齡化且幼稚。絕大多數的媒體和一些持批評意見的粉絲把它當做是第五季戰隊的劇情前瞻,而不是第一部那樣的大型電影來看待,低成本的特效更讓這部分人群詬病特伯戰隊有電影之名而無電影之實。




反派迪瓦托克斯。


被製作班底唯一認可的是幕後核心人物導演大衛溫寧(David Winning)的授命,導演本人則意外覺得自己是獲得了一份殊榮。1996年,當塞班公司還在討論新一季戰隊策劃的時候,就有聲音提出讓一位擅長拍攝肥皂劇的導演來帶領拍攝新的超凡戰隊電影,也就是第五季特伯戰隊的先導電影。大衛正是當年熱播的肥皂劇《甜蜜高谷》(Sweet Valley High)的執行導演之一,因為這部劇的成功他便被塞班列到了超凡戰隊電影導演的候選名單里。肥皂劇導演的最終入駐給整個劇組帶來了積極效應,大衛充分發揮自己的電視劇經驗,把原本長達3小時的劇本濃縮成了一個半小時的電影,並在保證劇情完整的同時大大節省了原來的預算。


超凡戰隊的第一部電影推出時預算高達1500萬美金,而特伯戰隊電影推出時的預算則減少到了800萬美金。這組數據的對比就足以體現兩部電影在定位上的區別,在遭遇了上一次的滑鐵盧後塞班也對電影預算的投入更加謹慎。電影上映期間,製作方也只是期望電影票房收入能達到不會虧本的水平,不再在電影的推廣上投入過多資本宣傳,相反寄希望於電影下線後的其他渠道(錄影帶等)盈利。不少尖銳的媒體批評二十世紀福克斯和塞班公司的保守做法,以及這樣的動機無外乎是希望把電影的重心放到周邊玩具的銷售上,用額外周邊的盈利來抵消電影票房的不濟。此時的超凡戰隊作為美國特攝劇,終於也還是回到了日版超級戰隊那樣靠賣周邊玩具來養劇的套路上。




電影中金伯利(艾米喬)與傑森(奧斯汀)等。


電影上映後僅僅過了三個星期,電視版正式播出,讓塞班沒想到的是這次的超凡戰隊劇集卻遭遇了又一次的嚴重收視下跌。除了常年累積下來粉絲年齡層的脫節問題,電影版低成本運營遭遇的批評導致的人氣下跌以外,電視版特伯戰隊里插入的日版戰隊鏡頭嚴重缺乏連貫性,於是便成了壓垮第五季收視率的致命傷。與美版戰隊的低迷產生鮮明對比,其原型激走戰隊在日本卻是相當的受歡迎,激走戰隊採用了比之前更激烈的搞笑橋段和日常故事來烘托戰隊的歡樂氛圍,並以此促成了收視率提升。結果在製作美版的過程中,編劇們一味的想去複製模仿這些日版戰隊中的搞笑戲碼,然而美版戰隊的主線是一個以末世威脅為中心的故事,兩種風格的矛盾最後造成特伯戰隊劇情變得詭異失衡而不知所云。塞班本著回歸日版的意圖而執行的新戰隊製作方針如今面臨了巨大的阻礙,日美兩者間風格迥異讓戰隊在故事敘述上困難重重,他所面臨的新挑戰是怎樣在美版的拍攝中合理的使用日版鏡頭維持平衡,過多參考運用日版元素的結果反而導致了美版劇情的迷失。




少年成員賈斯汀。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第五季戰隊一蹶不振的之時,堅持了4年的戰隊勞模主演傑森大衛弗蘭克萌生退意,隨之而來的結果導致了戰隊里其他三位主演一起退役。特伯戰隊不得不在播放中期就迎來了隊員的大換血,除了新晉藍色戰士賈斯汀外,四位戰隊老成員一起離開了超凡戰隊,新一批的年輕成員繼承了紅、綠、黃、粉戰士的衣缽繼續故事。傑森大衛作為最後一名從第一季堅持下來的成員也終於告別了劇組,真正意義上全新的特伯戰隊由此開始,新生的成員扛起超凡戰隊的大旗展開徵程。




新的特伯戰隊。


新登場的角色賈斯汀是電影中率先登場接替藍色戰士使命的新隊員,這個角色的出現並沒有得到多少戰隊迷的支持,而有關這個特殊角色的設想則是經歷製作組、發行商間的反覆推敲後確定的。製作方認為加入新的兒童成員有助於拉近超凡戰隊與兒童觀眾間的距離,相比原本清一色由青年所組成的戰隊,這位年輕的藍色戰士或許能給予兒童戰隊迷嚮往化身戰隊成員的憧憬,使得每一個孩子在觀看戰隊的同時能有充分的代入感。


現實卻重重的打了製作組的臉,首先兒童觀眾對賈斯汀這個新角色的嫉妒,這個小男孩的出現奪走了孩子們想化身超凡戰士的夢想而並非代入感;再者是相對年長的老粉絲,他們對這個年輕的童子軍的加入缺乏共鳴,也自然對他提不起興趣。其中還有一個因素是被他所取代的舊成員洛基的莫名退役,電影中賈斯汀只是意外偷聽到了戰隊成員間的秘密對話,就因此被任命成了新的藍衣戰士,相比於其他幾位前輩成員的正式交接,這樣的橋段明顯缺乏邏輯也難以服眾。賈斯汀的變身效果也格外違和,由於劇情和日版銜接的需要,製作方不得不讓他從一個孩子變身為成年人體型,變身前後顯著的體格差異也讓粉絲們吐槽其設定的奇葩。賈斯汀這個角色很快淪為第五季成員的犧牲品,被觀眾普遍視為整支戰隊里最不討喜的角色。




特伯戰隊合照。


第五季戰隊里讓粉絲難以接受的還有佐藤和阿爾法5的退出,這兩個角色作為團隊支援從第一季開始便伴隨著成員們一起成長,而到了特伯戰隊的中期交接劇情他們卻也隨著四位老成員一起告別了戰隊舞台。佐藤被新角色迪米特里亞(Dimitria)所代替,這個新的指揮角色並沒能給粉絲帶來多少驚喜,表達也含糊不清;而機器人助手角色阿爾法5則被阿爾法6所取代,新的機器助手失去了原本阿爾法5的口癖和口音,變得平淡無奇。


第五季的一系列改變讓我們看到了塞班在製作特伯戰隊過程中的各種嘗試,最後的結果卻證明這其中是弊大於利,因為與日版劇情的差異更導致了美版超凡戰隊面臨青黃不接的尷尬,所有的一切造就了戰隊有史以來最難堪的處境。許多人曾認為超凡戰隊會在特伯戰隊覆滅,但製作團隊並沒有氣餒,而各界輿論不留情面的批評反而為戰隊系列指明了前路,塞班在又一次的絕望後覺悟並重整旗鼓,將第五季的努力與失敗化為繼續前進的動力,下一期繼續講述他延續不懈的戰隊征程。




精彩內容推薦(請點擊以下圖片):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itama講道理 的精彩文章:

日新月異的洗禮: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十四)
首次挑戰大熒幕: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十)

TAG:Anitama講道理 |

您可能感興趣

命運的輪迴: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二)
戰隊畢業後的生涯(中):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十六
戰隊的輿論風波: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八)
移花接木的魔術: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三)
周邊產品的開拓: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九)
日新月異的洗禮: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十四)
戰士的繼任者們: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七)
戰隊演員群像(上):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五)
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四):英雄橫空出世
戰隊演員群像(下):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六)
首次挑戰大熒幕: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十)
坎坷的復歸之路: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鍥而不捨的製作人: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一)
兩度絕處逢生: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美版戰隊歷史回顧:戰隊畢業後的生涯(下)
美版戰隊歷史回顧:戰隊畢業後的生涯(上)
日新月異的洗禮: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首次挑戰大熒幕: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失而復得的系列——美版戰隊歷史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