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王朝能文昌治盛,靠的是康熙雍正的遺產?
我們大家都知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創造了中國古代帝國的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然而很多人認為這主要是康熙,雍正兩代皇帝的功勞,乾隆爺只是繼承了父輩的遺產,才有海內清平之象,真相果真如此?今天歐陽就跟大家就一起來聊聊乾隆的日常,聊完就明白了。
乾隆以為:「朝也勤奮,夕也勉勵,此即敬業;凡事走在前頭,做在前頭,做得多而且好,此即為表率;如此,必有佳績。」從二十五歲登基,到八十八歲去世,乾隆一共做了六十年零三個多月的皇帝和三年零三天的太上皇,實際上足足執政了六十三年。在這六十三年當中,乾隆事事躬親,乾綱獨攬,從不姑息偷懶,荒廢行政。與他祖父的勤政愛民比起來,也不遜色多少。
在剛登基之時,乾隆曾對祖宗留下的偌大基業感到深深的憂慮,他擔心自己不能治理好這個國家,曾在詩中說道:「陡思我祖開創艱,守成予責增惕愁。」因此為了繼承祖業,不負重託,乾隆一直以勤政為己任,每逢皇父忌辰,他總是洗手焚香,把父親的《遺詔》拿出來恭讀,「以志思慕之誠,以凜繼繩之重」。祖父康熙、雍正兩代皇帝勤政的種種情景,激勵著他努力理政治國,以使大清國更加繁榮昌盛。
乾隆即位以後,六十三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無怠無荒」,認真理政。乾隆四年(1739)四月十二日,他因雨湯愆期,令九卿科道陳舉政務不當之處,群臣僅引咎自責,回奏稱諸務皆妥。乾隆遂降諭說:「朕自維即位四年以來,朝干夕惕,無非以愛養民生為念,凡有利民之政,無不興舉,害民之事,靡不革除,寤寐焦勞,惟恐一無不獲其所。」
此後,過了四個月,即在同年的八月十七日,他又命尚書尹繼善傳諭諸臣「殫力抒忠」,盡心職守,說:
「自古明良之世,四海雍熙,治臻上理,而君臣咨儆,猶日克艱,日無選,誠以致治保邦之道,非易易也。朕承祖宗積德累仁之後,海宇又安,人民樂業,幸共享太平之福矣,而謂太平有象,稍宴逸之心,即開怠荒之漸。是以御極以來,宵衣旰食,兢兢業業,惟恐一事不得其中,惟恐一夫或失其所,日與內外臣公開誠布公,勵精圖治,不敢稍有怠忽,少圖燕安,此朕夙夜之中,所以自勉,而實可以自信者。
此後,乾隆多次下諭重申此意,以身垂範,勉勵諸臣。
乾隆的這些自述也並非自詡,他的勤政也確屬罕有。乾隆當朝,軍機章京趙翼曾寫《聖躬勤政》讚揚乾隆的勤政。其中說到乾隆每天總是卯時起床,起床後即從寢官起駕,每過一門必鳴爆竹一聲,那些在軍機處值班的官員「遙聞爆竹聲自遠漸近,則知聖駕已至干清官」。及至乾隆來到殿上時,天才微微亮,需得點燃蠟燭才能看得清,蠟燭燒去一寸左右時,天才大亮。那些值早班的大臣們說自己五六天才輪到值一次班,就感覺很辛苦,而皇上卻天天如此,實為可敬。
乾隆每逢西北邊陲戰事緊張時,既使半夜裡有軍情來報,也一定起床閱看,並召集軍機大臣指示機宜,然後披衣等候,直到大臣們擬出旨諭。有時候一等就是一二個小時,而從不說苦,只是以此來勉勵大臣們也孜孜勤政。
乾隆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往往以此來作為群臣勤政的表率。在御門聽政之日,無論是寒風凜冽的冬天,還是赤日炎炎的盛夏,天未亮乾隆就在太和殿上等候群臣上朝。按照朝儀是大臣們都到後,皇帝才出來接見,然而往往是乾隆已等很久,太監們往往去催看幾次才「始雲齊集」。
乾隆於是便告誡群臣說:
為政之道,莫先於勤。朕日理萬機,惟日孜孜不敢暇遺。朕既恪恭於上,亦必須諸臣黽勉於天下,庶交修不逮,疏忽之漸無自而萌。……凡朕御門聽政,辨色而起,每遣人詢問諸臣曾齊集否,數次之後,始雲齊集,即今日亦復如是。諸臣於御門奏事尚且遲遲後期,則每日入署辦事更可想見。自古君未明求衣,聞雞問政。人臣夙與夜寐,靖共爾位,堂廉之間,動色相戒,誠以勤怠之關即敬肆之所由判也。凡人之心敬難而肆易,敬則日習於勤勞,肆則日流於安逸。心果克勤,則雖無事可辦,亦不失敬事之意。若心圖安逸,則雖當事之際,亦不過視為具文耳!朕非因諸臣齊集稍遲,即加責備,但敬肆之介,不可不謹其機。書日:「君子所其無逸」,又日:「無曠庶官」,朕與諸臣當共勉之。
由此可見,乾隆朝的上朝和當今機關的上班一樣,他也像個愛嘮叨的單位領導一樣,是看不慣機關幹部拖拖拉拉的。人們愛說上了年歲的人瞌睡少,照此看來,乾隆年輕輕的,比一些老臣還更勤勉。主要是一種敬業的精神使然。
還有一次,乾隆早早起床批閱奏章,忽然想起要與內閣大學士們談談推薦督撫、尚書、侍郎之事,便讓太監去通知臣子們速來議事。可是,乾隆一直等到上午九點多鐘,也未見一個大臣來到。這下乾隆可真是龍顏大怒了,他嚴厲的訓斥這些大臣:「可見向來所奏每日人署辦事,粉飾之虛辭耳!爾等身為大臣,當以早朝勤政進規於朕,方無忝責難與君之道,而先自偷安逸有是理乎?」
每月里,乾隆就是這樣不停地召見大臣,批閱奏章,選拔人才,制定政策,調撥軍隊,斷決刑獄,興辦水利……從中央到地方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大小事務都得他嘔心瀝血地操持治理,可見皇帝不過吃穿好些,住房大些,老婆多些,也並不是多麼好玩的事。
有時候,乾隆身體不適,得了病,也毫不怠懈公務。一次他連日宴請外藩蒙古,召見大臣,身體疲憊,又加上得了傷風感冒,整天咳嗽不止。一位大臣上奏請皇上休息養身,乾隆看了奏摺後卻痛斥他,說暑去寒來,氣候變化,人身體不適應而生病是很正常的,皇帝也是普通人,生病不能避免,「至於節一身之勞,遂將國家政務,事不躬親,尚執要之名,而開叢脞之漸,則錯謬已甚」。
乾隆元年(1736)的七月間天氣酷熱難耐,大臣們怕乾隆勞累過度,就將要奏請的事情揀緊要的奏聞,將要引見的人揀重要的引見,想將其餘的人與事留待秋涼之後再辦理。乾隆知道此情後,認為這樣做實在不妥,他對群臣說:「我繼位以來,日理萬機,晝夜孜孜,惟恐政事荒廢,……如今辦理天下事務,不避寒暑。」
在乾隆七十七歲那年,他津津樂道回顧自己的人生旅程,說自己:「親理萬機,孜孜不倦,五十餘年如一日。」後來到了八十多歲,乾隆當上太上皇之後,也並沒有安逸享樂,仍繼續為軍國大政操勞。他說自己「不敢自逸,敬天勤政仍勖子,敢謂從茲即歇肩?」如此勤於政務,是乾隆成為一代名主不可輕視的重要基礎。
更多明清歷史,敬請關註:歐陽說史
※袁世凱誠懇坦白:吾無意於復辟帝制,更無意於做皇帝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我與那女人沒有性關係
※這三位師傅對乾隆影響頗深,教他以禮治國,才有了昌盛的乾隆王朝
※日本陸軍大將:從來沒有什麼南京大屠殺
TAG:歐陽說史 |
※他廢太子傳位給孫子,孫子果成一代明君,創造仁宣之治盛世
※明治盛世珍品—全新呈現日本藝術品的奧妙之處!
※宋朝文治盛行進士超越前朝,當時還留下一個美事兒榜下「捉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