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李乾構治脾五法:補脾生血、健脾滋陰、補益心脾!
導入語:
脾是我們身體的重要器官,負責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和運化水濕。但是用於現代人飲食不節和生活不規律,導致很多人的脾出了問題。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國家級名老中醫、脾胃專家李乾構先生的治脾十五法中的另外五法。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有中醫藥方需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僅供行業內部人士及中醫愛好者學習、交流使用。
1. 補脾攝血法
主要適用於脾不統血證。
主症:吐血便血。
次症:食少腹脹,便溏倦怠,氣短浮腫,面白消瘦,舌淡齒痕,脈沉細弱。
診斷:凡具備主症和任意二項次症即可診斷為脾不統血證。
辨證:中氣不足,脾不統血。
治法:補益脾氣,攝血止血。
方葯:自擬補脾攝血湯為主方。
党參30克,白朮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5克,
伏龍肝30克,,烏賊骨15克,阿膠10克烊化,三七粉3克沖。
中成藥可選用雲南白藥,每次2克,用伏龍肝煎水送服。每日3~4次。
2. 補脾生血法
主要適用於出血後的氣血兩虛證。
主症:失血眩暈。
次症:心悸氣短,納少化遲,神疲肢乏,面色不華,唇舌淡白,脈沉細弱。
診斷:凡具備主症和任意二項次症即可診斷為氣血兩虛證。
辨證:失血過多,生化不足。
治法:補氣健脾,生化氣血。
方葯:自擬補脾生血湯為主方。
党參30克,炒白朮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
當歸15克,杭白芍15克,熟地15克,炒三仙各15克。
中成藥可選用八珍丸,每次1丸,溫開水送服,每日3次。
3. 健脾滋陰法
主要適用於脾陰虛證或脾陰不足證。
主症:納呆煩熱。
次症:口咽乾燥,手足心熱,乾嘔呃逆,大便乾結,舌紅無苔,脈象細數。
診斷:凡具備主症和任意二項次症者即可診斷為脾陰不足證。
辨證:脾虛不運,脾陰不足。
治法:健脾助運,滋生脾陰。
方葯:自擬健脾滋陰湯為主方。
北沙參30克,生白朮10克,茯苓15克,生山藥15克,
麥冬15克,玉竹20克,生三仙各10克,細生地15克。
中成藥可選用知柏地黃丸,每次用山藥煎湯送服1丸,每日3次。
4. 補益心脾法
主要適用於心脾兩虛證。
主症:心悸失眠。
次症:眠則多夢,健忘膽怯,納少腹脹,氣短倦怠,舌淡苔白,脈象細弱。
診斷:凡具備主症和任意二項次症即可診斷為心脾兩虛證。
辨證:脾氣虛弱,心神失養。
治法:健脾益氣,補心寧神。
方葯:自擬補益心脾湯為主方。
党參10克,白朮10克,茯神10克,炙甘草5克
酸棗仁15克,遠志10克,當歸10克,炒三仙各15克。
中成藥可選用人蔘歸脾丸,每次溫開水送服1丸,每日3次。
5. 健脾補肺法
主要適用於脾肺氣虛證。
主症:腹脹咳喘。
次症:納少便溏,咳痰浮腫,胸悶氣短,神疲自汗,舌淡苔白,脈象細弱。
診斷:凡具備主症和任意二項次症即可診斷為肺脾氣虛證。
辨證:脾失健運,肺失宣降。
治法:健脾益氣,補肺祛痰。
方葯:自擬健脾補肺湯為主方。
党參15克,白朮10克,茯苓15克,黃芪15克,
陳皮15克,法夏10克,枳實10克,炒三仙15克。
中成藥可選用參芪定喘丸,每次溫開水送服1丸,每日3次。
作者:李乾構,國家級名老中醫、北京中醫醫院脾胃病專家、BTV《養生堂》重要嘉賓。本文出自李老代表著作《大國醫——脾要輕補,胃要嬌養》,一書說透脾胃養生的秘訣!
名醫傳承
壹號專家(微信公眾號:壹號專家健康說)旗下中醫養生頻道
※得了老胃病不用愁,你的身上就有7個特效藥!
※7個信號提醒你腎虛了,5種食物補腎效果特別好!
TAG:名醫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