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李乾構治脾五法:健脾化濕、溫補脾陽、補脾升陷!
導入語:
脾是我們身體的重要器官,負責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和運化水濕。但是用於現代人飲食不節和生活不規律,導致很多人的脾出了問題。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國家級名老中醫、脾胃專家李乾構先生的治脾十五法中的前五法。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有中醫藥方需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僅供行業內部人士及中醫愛好者學習、交流使用。
1. 補氣健脾法
主要適用於脾氣虧虛證或脾氣不足證或中氣不足證或脾不健運證。
主症:腹脹便溏。
次症:食欲不振,脘腹痞滿,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苔白,脈象細弱。
診斷:凡具備主症和任意二項次症即可診斷為脾氣虛弱證。
辨證:脾氣虛弱,運化失司。
治法:補氣和中,健脾助運。
方葯:自擬補氣健脾湯為主方。
党參10克,炒白朮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5克,
陳皮10克,砂仁5克,黃芪15克,焦三仙30克。
中成藥可選用香砂六君子丸或香砂養胃丸,每次服用6克,每日服2~3次,溫開水送服。
2. 健脾化濕法
主要適用於脾虛濕困證或濕困脾陽證或濕阻中焦證。
主症:胃脘痞悶。
次症:口粘納呆,脘腹隱痛,肢體沉重,浮腫便溏,舌苔白膩,脈細濡緩。
診斷:凡具備主症和任意二項次症即可診斷為脾虛濕困證。
辨證:濕困脾土,運化失職。
治法:健脾助運,芳香化濕。
方葯:自擬健脾化濕湯為主方。
党參15克,焦白朮10克,茯苓15克,六一散10克,
炒苡米15克,藿香10克,茵陳15克,白豆蔻6克。
中成藥可選用茵陳五苓丸,每次1丸,溫開水送服,一日2~3次。
3. 健脾清化法
主要適用於脾虛濕熱證或脾胃濕熱證或濕熱中阻證。
主症:脘痞灼熱。
次症:口苦口粘,便溏溺赤,肢體困重,黃疸身熱,舌苔黃膩,脈細濡數。
診斷:凡具備主症和任意二項即可診斷為脾虛濕熱證。
辨證:濕熱中阻,脾失健運。
治法:健脾助運,清化濕熱。
方葯:自擬健脾清化湯為主方。
太子參10克,白朮10克,茯苓15克,六一散10克,
茵陳10克,梔子10克,大黃5克,雞內金6克。
中成藥可選用香薷丸,用茵陳煎水送服,每次2丸,每日3次。
4. 溫補脾陽法
主要適用於脾胃陽虛證或脾陽不足證或中陽不振證或脾胃虛寒證。
主症:脘腹涼痛。
次症:納少吐涎,下利清谷,畏寒肢冷,倦怠喜暖,舌淡體胖,脈沉細遲。
診斷:凡具備主症和任意二項次症即可診斷為脾胃陽虛證。
辨證:脾胃陽虛,水谷不化。
治法:溫補中陽,健脾助運。
方葯:自擬溫補脾陽湯為主方。
党參10克,炒白朮10克,乾薑8克,炙甘草8克,
炮附子10克,肉桂3克,黃芪15克,焦三仙45克。
中成藥可選用附桂理中丸,每次用開水送服1丸,每日3次。
5. 補脾升陷法
主要適用於中氣下陷證或脾氣下陷證或氣虛下陷證。
主症:內臟下垂。
次症:面黃消瘦,腹部重墜,氣短聲低,倦怠乏力,舌淡齒痕,脈細無力。
診斷:凡具備主症和任意二項次症即可診斷脾虛氣陷證。
辨證:脾虛氣陷,健運失職。
治法:補益脾氣,升提舉陷。
方葯:自擬補脾升陷湯為主方。
党參15克,黃芪30克,白朮10克,炙甘草5克,
陳皮10克升麻5克,柴胡5克,當歸10克,。
中成藥可選用補中益氣丸,每次用溫開水送服10克,每日3次。
作者:李乾構,國家級名老中醫、北京中醫醫院脾胃病專家、BTV《養生堂》重要嘉賓。本文出自李老代表著作《大國醫——脾要輕補,胃要嬌養》,一書說透脾胃養生的秘訣!
名醫傳承
本文發自我們的公眾號壹號專家(微信公眾號:壹號專家健康說),關注我們,收穫更多中醫秘方。
※國醫大師李乾構治脾五法:補脾生血、健脾滋陰、補益心脾!
※治療胃脹、腹瀉、消化不良,老中醫最喜歡用這味小葯!
TAG:名醫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