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一百零八將攻打方臘之前,為何一個也沒死?這裡面或有玄機!
文:立早閑人,公共管理碩士(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畢竟,水滸中著重描寫當時人離經叛道,並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年輕人氣盛又意氣用事,注重兄弟間義氣,缺乏理性思想,容易心生反叛,不服管教。三國里敘述是權術與謀略。老年人人生經歷豐富,老於事故,早已領悟世事難測,人情淡薄背後的淺顯道理,一旦活學活用,則會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然而,在閱讀、理解和欣賞經典文學著作,就應從其社會意識形態、社會經濟基礎及對社會生活的反映去深入探究,才能了解其所反映的社會生活以及作者對人生、社會的認識和情感,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
《水滸傳》雖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外表,實際上卻是寫張士誠起義。
在《水滸傳》里處處可見張士誠起義的影子,至少被烙上印記。封建社會寫文章,哪有人敢膽大包天任性任意非議本朝,大多採用春秋筆法來表達作者寫作目的。春秋筆法,又稱微言大義,指行文中雖然不直接闡述對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通過細節描寫,修辭手法和材料的篩選,委婉而微妙地表達作者主觀看法。簡單理解為春秋筆法,就是指文字隱晦、文筆婉轉而含有褒貶意思的寫作風格。
《水滸傳》是小說,又不是史書,施耐庵卻採用春秋筆法來寫,主要有四個原因:
其一,人生經歷。施耐庵在元末明初的農民起義中,曾經作為張士誠的高級幕僚,曾為張士誠出謀劃策過,並參與過農民起義一系列過程,熟悉農民起義的英雄事迹;
其二,時代背景。元末明初是個特殊時代:自然災害頻發,黃河水患嚴重,元朝統治者變本加厲向漢人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民族壓迫十分嚴重,漢族群眾被殘酷剝削,民不聊生,各地揭竿而起;
其三,熱點話題。由於元末的黑暗統治,點燃各地農民起義,從方國珍首義反元起,白蓮教、紅巾軍、張士誠鹽民等農民起義接二連三爆發,一時間農民起義成為當時社會的熱點話題;
其四:傳統道德。忠是中華民族的最核心的傳統道德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文人對「忠」的理解和堅持。施耐庵曾抱著建造「王道樂所」的宏遠計劃效力於張士誠,還貢獻諸多攻城奪地的計策,後因張士誠居功自傲,獨斷專行,親信佞臣,疏遠忠良,與施耐庵最初的抱負相悖,只得憤然離開,浪跡江湖,替人醫病解難。特別對張士誠兵敗被朱元璋所俘後自殺,施耐庵一直心懷遺憾。
基於傳統道德,施耐庵自然而然將對朱元璋的不滿甚至是怨恨都寫進自己的文章里。由此,才會出現宋江征伐大遼大獲全勝,未損一將,而征方臘則損兵則將,由出征前108將到最後就只剩下36將。明朝是朱元璋率領農民軍建立及統治王朝,是正統。施耐庵寫文章同情失敗者(張士誠),卻對明朝統治者(朱元璋)頗有微詞,因此,也只能藉助前朝之事來微言大義。
為此,這也正是施耐庵選擇北宋的農民起義為外表,採用春秋筆法的目的:一來年代較近,無非就兩三百年之距;二則是當時有很多雜劇提供了有關農民起義的素材,任由作者信手拈來。
施耐庵的《水滸傳》即借用前朝故事又拮取雜劇中英雄好漢事迹,特別將自己在張士誠領導的鹽民起義中的經歷和其它農民起義的故事融合在一起,才有流傳於世的《水滸傳》。
※這隻妖王超厲害,孫悟空請了一群神仙也打不過!真身或是一隻猹?
※江湖多騙局?此人把黃藥師歐陽鋒騙得團團轉,武功竟然天下第一!
※這是神話題材最狗血的一部影片?其實,它是不錯的兒童劇!
※《西遊記》最大的硬傷?錯!龍宮最隱秘布局就在這!幕後人是誰?
※這個神仙本可享受榮華富貴!因聽妖精一句話,結果被孫悟空滅門?
TAG:白馬晉一 |
※梁山好漢為何之前打仗一人沒死,征方臘時一站卻死傷殆盡?
※梁山好漢為何之前打仗一人沒死,征方臘一戰卻死了70人?
※梁山好漢為何之前打仗一人沒死,征方臘一戰卻死了70人?
※征繳方臘梁山好漢有一百種死法,為何之前的戰鬥他們卻毫髮無傷?
※方臘手下一大將,力斬梁山一五虎,梁山軍六打一才將其擊殺
※方臘麾下最殘忍的四大煞星,梁山好漢的死對頭,第一竟殺了七人
※先擒方臘,後捉宋江!一個無名小卒,卻做了這兩件大事
※梁山好漢先前無一陣亡,為何征討方臘死了近三分之二?
※梁山九宮八卦陣厲害,討方臘卻從未使用,奧妙原來在這兒
※方臘手下八大金剛,如若單挑梁山找不到對手,他們都是怎麼死的?
※方臘手下一悍將,斃殺梁山四員將佐,最終被一刀斬殺
※揭秘:梁山好漢為何之前打仗一人沒死,南征方臘一戰死了70人?
※梁山108將為什麼之前打了很多仗一人沒死,征方臘卻損失慘重?
※梁山好漢打了很多仗都沒死一人 為何征伐方臘時損失慘重?
※征討方臘,梁山好漢死傷過半,歷史上的方臘竟然沒有這麼強?
※水滸中唯一一個真正的好漢,不殺生只行善,打方臘沒戰死還升了官
※他是梁山第一位征方臘戰死的將佐,曾是元老,最後死的如此窩囊
※方臘被誰生擒?此事至今都算是一個謎,正史竟然給出兩個答案
※梁山好漢為何征討方臘傷亡慘重?而之前打仗卻一人沒死